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汇总
一、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淳朴、宁静的田
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二、主旨: 作者用凝练的笔法,以他人的视角,勾勒了一位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
道的情趣,和自己对超凡脱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的坚守,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自传)表达
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抗争。 (陶渊明在文中多处言“不”证实表明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
入,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志趣,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和安贫乐道的境界,以及对自己人格
的坚持。)
三、重点注音及字词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2)不详(3)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7)酒,
家贫不能常得。亲旧(8)知其如此,或(9)置酒而招之;造(10)饮辄zhã尽(11),期在必醉
(12)。既醉而退,曾cãng不吝lìn情去留(13)。环堵萧然(14),不蔽bì风日;短褐hâ
穿结(15),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6),晏yàn如(17)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8)
示己志。忘怀得失(19),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
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3)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4)?衔xián觞shā
ng赋诗fù(25),以乐(26)其志(27)。无怀氏(28).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亦】也。
3.【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因此就以(五柳)为号。因,于是,因此。以,把,用。为,作为。以为,
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
分。
6.【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今意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7.【嗜】喜好。
8.【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9.【或】有时。置酒,置:摆,设
10.【造】往,到。
11.【造饮辄(zhã)尽】去喝酒就喝尽喝光。辄,就。
12.【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3.【曾(cã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
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
留,意思是去,离开。
14.【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
寂的样子。
15.【短褐(hâ)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
服上有洞和补丁。
16.【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
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7.【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8.【颇】"稍微"。
19.【忘怀】忘记。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本文中可直接翻译为“赞”。
22.【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3.【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
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4.【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其,句首语气词,
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兹:代词,此 ;若:代词,此,这个。兹若人,此人,指五柳
先生。俦,辈,同类。
25.【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含着。
26.【以】目的连词,来 。乐:使„„快乐
27.【志】志向。
2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
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四、重点文言语法
(一)古今异义:
1.每有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
7.(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二)一词多义:
1.以: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以此自终 【介词,凭借,按照】
2.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闲静少言【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晏如也 【......的样子】
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以乐其志【志趣,志向】
处处志之【标记】
(三)词类活用:
1.亦不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
3.性嗜: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4、以其志: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四)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缺 少主语:
译文:(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很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
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②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 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不知”的宾语“先生”前置。
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③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欤”一般疑问句) ④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对比阅读练习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
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
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
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
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
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对比阅读(二)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4)饮少辄醉(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汇总
一、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淳朴、宁静的田
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二、主旨: 作者用凝练的笔法,以他人的视角,勾勒了一位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
道的情趣,和自己对超凡脱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的坚守,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自传)表达
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抗争。 (陶渊明在文中多处言“不”证实表明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
入,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志趣,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和安贫乐道的境界,以及对自己人格
的坚持。)
三、重点注音及字词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2)不详(3)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7)酒,
家贫不能常得。亲旧(8)知其如此,或(9)置酒而招之;造(10)饮辄zhã尽(11),期在必醉
(12)。既醉而退,曾cãng不吝lìn情去留(13)。环堵萧然(14),不蔽bì风日;短褐hâ
穿结(15),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6),晏yàn如(17)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8)
示己志。忘怀得失(19),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
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3)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4)?衔xián觞shā
ng赋诗fù(25),以乐(26)其志(27)。无怀氏(28).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亦】也。
3.【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因此就以(五柳)为号。因,于是,因此。以,把,用。为,作为。以为,
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
分。
6.【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今意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7.【嗜】喜好。
8.【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9.【或】有时。置酒,置:摆,设
10.【造】往,到。
11.【造饮辄(zhã)尽】去喝酒就喝尽喝光。辄,就。
12.【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3.【曾(cã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
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
留,意思是去,离开。
14.【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
寂的样子。
15.【短褐(hâ)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
服上有洞和补丁。
16.【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
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7.【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8.【颇】"稍微"。
19.【忘怀】忘记。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本文中可直接翻译为“赞”。
22.【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3.【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
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4.【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其,句首语气词,
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兹:代词,此 ;若:代词,此,这个。兹若人,此人,指五柳
先生。俦,辈,同类。
25.【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含着。
26.【以】目的连词,来 。乐:使„„快乐
27.【志】志向。
2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
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四、重点文言语法
(一)古今异义:
1.每有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
7.(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二)一词多义:
1.以: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以此自终 【介词,凭借,按照】
2.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闲静少言【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晏如也 【......的样子】
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以乐其志【志趣,志向】
处处志之【标记】
(三)词类活用:
1.亦不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
3.性嗜: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4、以其志: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四)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缺 少主语:
译文:(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很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
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②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 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不知”的宾语“先生”前置。
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③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欤”一般疑问句) ④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对比阅读练习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
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
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
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
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
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对比阅读(二)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4)饮少辄醉(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