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连续
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但是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都曾中断过甚至消失,只有中国文明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实,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明中,出现了许多王朝的更替,每次的变动都是地震般剧变,但中国的历史发展从没有被这些剧变动摇过,尽管整个国家曾多次遭到入侵,并两度为外来王朝所统治,但这些入侵只是扰乱而并非改变中国。中国有史以来所经历到的,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王朝的兴替,而不是大规模的碎裂和新的开始。而中国历史如此的绵延久远,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地理位臵。在西方,地中海将埃及,希腊,罗马等连接在一起,而印度洋使印度能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交流,但是,中国在自有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和海洋与外面隔绝。这种与世隔绝,有他的优点,也必然有他的缺点。优点在于,这种与世隔绝使中国在较少的外来民族的入侵下,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文明,提高自己的实力,但是,长期的与外界隔绝,使中国人民尤其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固步自封的思想,失去了发展的眼光,导致近代以来的被动挨打。
二、人口优势。中国一直以来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非常好,而长江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提供了较充足食物,这样就适合人类居住,发展聚居地,从而能较好的保持自己文明的特点。虽然中国历史上受到过一次次的打击和破坏,但是,由于
人数的优势及人民群众团结统一,最终驱逐入侵者,而且总能选择外来文化的某些方面加以改变并使之适合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从来不是被迫接受外来文化。在抗日战争及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军兵前仆后继,科技不够,但是依靠人口优势及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历尽艰苦之后,终于获得抗战的胜利。而像元朝和清朝,由外来民族统治时期,汉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交融共存,使得整个国家能够和谐的发展。
三、文化统一。先秦时期,各国战乱,每个国家的计量单位,文字等等,都不一样,交易,交通都不便利。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其他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更有利于中央的管理。同时,统一文字,度量衡,使各地区之间的交通,交易更加方便,也增强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好的和谐发展。
四、思想统一。春秋时期,各国征战,使思想空前活跃,各种学派不断传播自己的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对中国后世影响最深的儒家,也产生于此时期。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他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开始注重道德价值的伟大伦理传统的创立者。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讲求道德,礼仪。孔子为中国提出一种政治理念,也就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这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至今还存在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中,这就为王朝的稳定提供了帮助,虽然儒家思想在当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在汉武帝时期,重用董仲舒,并提出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在在政治地位上远远超过其他学派,也为后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做了基础。隋朝时开始实行科举制,即通过考试来评定人才的优劣,这种考试,着重与儒家经典,但也包括其他科目。然而,渐渐的,考试内容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的正统观念,甚至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出现八股文和文字狱。就这样,统治者利用符合自身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一步步的禁锢百姓的思想。这样做的后果,好的方面就是形成了一种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里,君王拥有绝对的权利,而臣民永远服从于君王的命令。但是,这种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在这种制度里,人们只知道服从,没有个性,更谈不上有创造力,以至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还沉浸在自己的‘天朝无所不有’的梦境里,被西方国家远远的甩在后头,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的战败,中国人才慢慢的清醒,然而腐朽之气不会那么快的被驱除,之后一系列的入侵才让中国人彻底清醒。
中华民族就是靠着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才使自己的文明能够延续如此久远。然而在现代,一个民族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还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让自己融入世界,与时代保持一致步伐。
中华文明的连续
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但是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都曾中断过甚至消失,只有中国文明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实,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明中,出现了许多王朝的更替,每次的变动都是地震般剧变,但中国的历史发展从没有被这些剧变动摇过,尽管整个国家曾多次遭到入侵,并两度为外来王朝所统治,但这些入侵只是扰乱而并非改变中国。中国有史以来所经历到的,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王朝的兴替,而不是大规模的碎裂和新的开始。而中国历史如此的绵延久远,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地理位臵。在西方,地中海将埃及,希腊,罗马等连接在一起,而印度洋使印度能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交流,但是,中国在自有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和海洋与外面隔绝。这种与世隔绝,有他的优点,也必然有他的缺点。优点在于,这种与世隔绝使中国在较少的外来民族的入侵下,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文明,提高自己的实力,但是,长期的与外界隔绝,使中国人民尤其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固步自封的思想,失去了发展的眼光,导致近代以来的被动挨打。
二、人口优势。中国一直以来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非常好,而长江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提供了较充足食物,这样就适合人类居住,发展聚居地,从而能较好的保持自己文明的特点。虽然中国历史上受到过一次次的打击和破坏,但是,由于
人数的优势及人民群众团结统一,最终驱逐入侵者,而且总能选择外来文化的某些方面加以改变并使之适合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从来不是被迫接受外来文化。在抗日战争及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军兵前仆后继,科技不够,但是依靠人口优势及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历尽艰苦之后,终于获得抗战的胜利。而像元朝和清朝,由外来民族统治时期,汉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交融共存,使得整个国家能够和谐的发展。
三、文化统一。先秦时期,各国战乱,每个国家的计量单位,文字等等,都不一样,交易,交通都不便利。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其他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更有利于中央的管理。同时,统一文字,度量衡,使各地区之间的交通,交易更加方便,也增强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好的和谐发展。
四、思想统一。春秋时期,各国征战,使思想空前活跃,各种学派不断传播自己的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对中国后世影响最深的儒家,也产生于此时期。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他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开始注重道德价值的伟大伦理传统的创立者。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讲求道德,礼仪。孔子为中国提出一种政治理念,也就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这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至今还存在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中,这就为王朝的稳定提供了帮助,虽然儒家思想在当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在汉武帝时期,重用董仲舒,并提出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在在政治地位上远远超过其他学派,也为后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做了基础。隋朝时开始实行科举制,即通过考试来评定人才的优劣,这种考试,着重与儒家经典,但也包括其他科目。然而,渐渐的,考试内容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的正统观念,甚至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出现八股文和文字狱。就这样,统治者利用符合自身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一步步的禁锢百姓的思想。这样做的后果,好的方面就是形成了一种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里,君王拥有绝对的权利,而臣民永远服从于君王的命令。但是,这种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在这种制度里,人们只知道服从,没有个性,更谈不上有创造力,以至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还沉浸在自己的‘天朝无所不有’的梦境里,被西方国家远远的甩在后头,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的战败,中国人才慢慢的清醒,然而腐朽之气不会那么快的被驱除,之后一系列的入侵才让中国人彻底清醒。
中华民族就是靠着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才使自己的文明能够延续如此久远。然而在现代,一个民族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还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让自己融入世界,与时代保持一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