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1

1.文化背景介绍

(1)母亲节

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的不同时节庆祝母亲节。但是,多数国家或地区,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比利时、澳洲和台湾等,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

在美国,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在1872年。茱丽雅(Julia Ward Howe即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士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1907年,费城的安娜(Anna Jarvis)为发起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奔走活动。她说服了她母亲所属的教会,在母亲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隔年,费城人开始在同一天庆祝母亲节。之后,安娜和支持者们写信给部长、企业家和政治家,要求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到1911年时,几乎所有的州都已开始庆祝母亲节。威尔逊总统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于1914年发表官方声明,让母亲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就是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一天。

(2)父亲节

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功绩。1909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据说第一个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获得了通过。1910年6 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在世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在开始时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作为父亲节的象征。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后来,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的人民在这一天通过教堂仪式、送贺卡和礼物来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敬爱。

(3)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它和早期美国历史密切相关。1620年,一些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到美国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于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与否都将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后来,在当地土著人的帮助下,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大家于是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多年以后,美国总统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人们在感恩节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馅饼以及其他各种食物,其中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和南瓜馅饼,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意义和最受人喜爱的食品。

2.语言注释、教学提示

(1)在教授歌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把以前学过的单词替换进去,编出更多的歌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故事的教学只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听懂故事大概,并不强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表演故事。教师可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分层教学: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听懂故事──中等学生朗读故事──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表演故事。还应鼓励三类学生共同表演,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对话教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调整,鼓励学生根据已学课文内容尽可能地编出更多的对话。

(4)学习课程名称时,要注意social studies和moral education这两门学科,让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

(5)语音教学需要重视,这对学生今后学习音标也有帮助,特别是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需要学生掌握,绕口令则不强求每位学生都会朗读,只让学生大概了解即可。

3.供选择的游戏

(1)抢读单词

这是训练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单词卡片或图片,让学生抢读。

(2)游戏:你的爱好是什么?

游戏做法如下: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周末活动的图片并配上被打乱顺序的单词,如在一本书的旁边写上drea,意思是I often read books on Sundays;在滑雪板的旁边写上:ikgnsi,意思是I often go skiing on Sundays.等等。

(3)Zip还是Zap?

一组七名学生坐成一圈,表示一周七天,头上带有不同学科的单词卡片,大家有节奏地做一些拍手或跺脚之类的动作,然后一名学生叫暂停,指着某位同学说:Zip! 被指的学生马上要说出他左边的同学是星期几,并结合这位同学头上的单词卡片,表述说:“Today is Monday.I have math, English, P.E and music on Mondays.” 当大家说“Zap!”的时候,则指着右边的同学表述。

(4)快乐大转盘

转动标有星期名称的快乐圆盘,停在哪一天,学生就要说出自己这一天的活动。

1.文化背景介绍

(1)母亲节

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的不同时节庆祝母亲节。但是,多数国家或地区,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比利时、澳洲和台湾等,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

在美国,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在1872年。茱丽雅(Julia Ward Howe即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士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1907年,费城的安娜(Anna Jarvis)为发起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奔走活动。她说服了她母亲所属的教会,在母亲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隔年,费城人开始在同一天庆祝母亲节。之后,安娜和支持者们写信给部长、企业家和政治家,要求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到1911年时,几乎所有的州都已开始庆祝母亲节。威尔逊总统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于1914年发表官方声明,让母亲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就是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一天。

(2)父亲节

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功绩。1909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据说第一个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获得了通过。1910年6 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在世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在开始时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作为父亲节的象征。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后来,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的人民在这一天通过教堂仪式、送贺卡和礼物来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敬爱。

(3)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它和早期美国历史密切相关。1620年,一些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到美国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于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与否都将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后来,在当地土著人的帮助下,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大家于是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多年以后,美国总统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人们在感恩节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馅饼以及其他各种食物,其中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和南瓜馅饼,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意义和最受人喜爱的食品。

2.语言注释、教学提示

(1)在教授歌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把以前学过的单词替换进去,编出更多的歌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故事的教学只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听懂故事大概,并不强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表演故事。教师可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分层教学: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听懂故事──中等学生朗读故事──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表演故事。还应鼓励三类学生共同表演,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对话教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调整,鼓励学生根据已学课文内容尽可能地编出更多的对话。

(4)学习课程名称时,要注意social studies和moral education这两门学科,让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

(5)语音教学需要重视,这对学生今后学习音标也有帮助,特别是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需要学生掌握,绕口令则不强求每位学生都会朗读,只让学生大概了解即可。

3.供选择的游戏

(1)抢读单词

这是训练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单词卡片或图片,让学生抢读。

(2)游戏:你的爱好是什么?

游戏做法如下: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周末活动的图片并配上被打乱顺序的单词,如在一本书的旁边写上drea,意思是I often read books on Sundays;在滑雪板的旁边写上:ikgnsi,意思是I often go skiing on Sundays.等等。

(3)Zip还是Zap?

一组七名学生坐成一圈,表示一周七天,头上带有不同学科的单词卡片,大家有节奏地做一些拍手或跺脚之类的动作,然后一名学生叫暂停,指着某位同学说:Zip! 被指的学生马上要说出他左边的同学是星期几,并结合这位同学头上的单词卡片,表述说:“Today is Monday.I have math, English, P.E and music on Mondays.” 当大家说“Zap!”的时候,则指着右边的同学表述。

(4)快乐大转盘

转动标有星期名称的快乐圆盘,停在哪一天,学生就要说出自己这一天的活动。


相关文章

  • 平邑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平邑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的精神,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过程中,要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实行学生学业成绩 ...查看


  •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红色边疆农场学校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学生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评价,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引导干部教师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为重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 ...查看


  • 谈中职学生德育评价
  • [摘要]学生德育评价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有重要意义,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完善中职学生德育评价,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生 德育评价 [ ...查看


  • 教育改革论文
  • 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教育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 ...查看


  •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标是为了激励.教育.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发展性评价观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以便和大家一起探讨. 1.评价内容更加全面.新课 ...查看


  • 新课程标准下的多元化
  • 新课程标准下的多元化.发展性.全面性-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探究与思考 [ 2006-7-13 17:55:02 | By: jffjff ] 推荐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郎遇春 [摘要] 本文主要从评价趋于多元化.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讲 ...查看


  • 多元化教育评价初探
  • 多元化教育评价初探 [摘要]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教育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 ...查看


  •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拙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突破了传统教育评价只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更强调发展性.整体性.多 ...查看


  • 学生对知识真实的掌握
  • 学生对数学知识真实的掌握 周忠良 一.研究学生对数学知识真实的掌握,就是要研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有这样的一节数学课,课题是分数除以分数,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 143提出了数学问题,找到了探索目标就是如何计算 1510 组讨论探索 ...查看


  • 教学评价方法
  •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 一.教学评价的方法体系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