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作用

第2期(总第678期)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作用

刘桂芬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等为研但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学习吸收积极心究内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理学理论的同时,对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要予以客观的评价与定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广西百色

533000)

A[文献标识码]

1004-398502-0086-03[文章编号](2011)

是相对立的,它使传统心理学长期被忽视的使命又重新得到重视,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心理学在许多领域的研究转向人的积极层面,在教育领域出现了积极教育研究。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在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积极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理念和方式。

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有契合相通之处,教育的目的同样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教育也同样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任务:纠正人的缺点,帮助有问题的人消除问题并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使人更具有生产性和道德性,即使原本是生物意义上的人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道德而成为社会人;在对人进行鉴别的基础上使天才得到充分的发展。

积极教育秉持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和成效观,主张通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来激发和引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从幸福、快乐、希望、爱、乐观、勇气等积极层面去帮助大学生挖掘潜力,激发青春活力,鼓励他们在努力改变环境的同时,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参考文献]

.上海:2006.[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改革探索,[2]沈绮云.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J]2008.(8)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李丽.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析[J]2008.学报,(5)

.扬州大学[4]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2008.学报,(1)

心理健康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刘桂芬(1963-),女,辽宁葫芦岛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8-C-021[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基金编号:)G641[中图分类号]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代表人物为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普通人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为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心流、积会组织三个方面。在积极体验方面提出了主观幸福感、极情感扩建等理论;在积极人格特质方面已经提出了24种积极人格品质;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方面主要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工作环境。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不外出打工,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认识社会,熟悉行业,拓宽社会视野,培养职业道德。有益的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积累更多工作经验甚至教训,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应对就业压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7.建立积极、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心理学强调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这启发高职院校就业心理辅导方式及途径由单一、割裂走向多元、整合,高职院校就业心理辅导应该走一条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家庭、社区为载体,形成互动多维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充分体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高职院校应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聘请职业指导专

心理健康教育

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教师的“积极”表现在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情绪、方法和技术去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境,唤起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引导、“积极”表现在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学生的调节学习策略、规划学习时间,自己检查、总结、评价学习结果,并能采取补救措施。积极教育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教师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主机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课程,是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具体落实,是促进大学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受传统心理学影生健康成长、

正常与异常的响,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偏重心理健康的标准、区分、心理疾病的预防等消极心理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习惯于在单位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致使教学形式机械单一,充斥其间的是太多的讲解,师生双方缺乏教学热情和互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的性格,缺乏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状况不仅与课程以体验性为主、加强自我教育的课程性质不相融,也违背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课程教学目标。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在长、

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产生了促进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了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推动了积极教育的发展,从而也对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下面从四个方面谈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消除了消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幸福,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人性。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好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不把人的优点仅当做是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社会成员的积极品质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本身的根本目标。这些理念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理解课程目标,也有利于目标的贯彻落实。受旧的医学心理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消化和真正贯彻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在积极心理学这些积极的理念的作用下,这一过程的进程将会加速。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使我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努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积极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为教学内容的整合提供了框架

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和人生态

第2期(总第678期)

度。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品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已经变成了人类本性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可分为六种美人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德二十四项积极品质。

教育的任务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于关注了对问题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的研究。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它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珍爱生人,热爱这个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表现为热爱生活、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不竭的前进动力。这些成果有利于克服消极心理学对课程内容设置上过分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的影响,以积极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体验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借鉴

教育是学生的求知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一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种以体验性为主、加强自我教育的课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学需要师生有主动性、积极性。如何使学生的求知过程变成积极主动的行为过程,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学在前人研究的积极人性论、需求驱动论和认知情感等理论的基础上对此提供了支持———积极情绪体验,所有能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情绪都被称为积极情绪。它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体验主要有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感官愉悦是指个体在保持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自我平衡时产生的积极体验,如饥渴满足后的体验就属于感官愉悦。心理享受来自于个体所做的超越了自身原有状态后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如运动员超越自己而创造了新的纪录,学生解决了某个百思不解的难题等。

课程不仅有认知的发生,更有情感的体验,情感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气氛,本身也是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教学性质,需要师生、生生较多的互动,应改变缺乏人文关怀的单纯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双向的、互动的、积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如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运用到心理教育课程,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学生在课程中以角色扮演、问题讨论、活动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领会知识、探讨问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掌握自我成长的方法,从而将认知提高与活动体验、反思建构有机结合,将一系列专交往互动、反思领悟、行为训题的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练中。

(四)为学生幸福成长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也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来源。积极社会组织包括国家、工作单位、家庭、学校等主要方面,它在学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上。

首先,树立积极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积极品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力量上,即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

第2期(总第678期)

心理健康教育

也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个体具有的消极态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性态度。这种保护首先体现在对个体身心的保护上,消极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自己的心灵筑起了一道保护的围墙,使自己的心灵免受更多的伤害;其次消极态度的经常出现还能帮轻率、过分紧张助个体绕开限制自己发展的种种障碍,如虚荣、和急躁等。第二是提醒功能。消极也是一种善意提醒,提醒自己在心灵深处存在着需要疗伤的区域,提醒自己注意对自己幸福构成的威胁,提醒自己需要采取某些应对威胁的措施等,如古清静无为的幸福观,认为合于道或自然,顺代老庄的顺其自然、

从人和物的天性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们无力反击时代的黑暗,也不愿同流合污,只能在现实生活中采取消极的避世态度,转而在精神上追求自由,做到无为守弱、不争无欲,以达到他们这种消极的幸福观念,对于我们逍遥自由的人生幸福境界。

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际的关系仍有着一定的调节心理状态、积极启发。

(三)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消化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从产生至今十余年间,在心理学界、教育界等领域均产生了积极的深刻影响,但其自身在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纵深研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样,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也不是金科玉律,还存在着本土消化与发展过程。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民族文化化的学习、

关于积极品格、幸福观等思想,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成长需要的积极教育理论和方法,如黄之晖等人在《〈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一文中就针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人格提出,这六种美德和二十四种人格中的一些品格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于中国文化和思想体系中了。文章仅以《道德经》为例,探讨了《道德经》中这些美德和人格理论。将这一新兴学科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联系起来,既满足了本土化的需要,也对这一学科的发展作了积极的探索。[参考文献]

.上海:2006.[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研究,2006.[2]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3]陈振华.积极教育论纲[J](教育科学版),(9).天津教育,2008.[4]李文红.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J](8)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5]陈浩.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J](高2009.教版),(3)

.道德经》.常州工学院学报[6]黄之晖《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J](社科版),2008.(6)

.科技信息,2007.[7]张琴,刘桂芬.浅论先秦道家幸福观[J](10)

和潜能,并让学生看到这些力量和潜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挥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而不是过多地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

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讲授课程需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资本。

的工作态度。心理资本及其要素能够对人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养成的良好校园环境,需要教师具备积极的个性品质,教师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种种压力和困扰,因此,教师要通过增强自我胜任感(自信)、树立希望、培养乐观精神、增强韧性等途径增强自身的心理情绪、方法和技术去研究教育教学活资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动,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为学生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养成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第三,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目标,不带有选拔的性质。因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学科课程课程的评价应弱化其甄别功能,强化其发展功能。教学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的分数评价标准,不适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它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可采用通过发展性评价和情境性评价进行,如评语、行为观察、成长记录、作品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情境性测验等。析、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运用积极心理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予以客观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四点主要任务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相通的:“(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它对心理学的三大任务都关注到了,而且首先提到的是帮助成长和培养优良品格。但在执行过程中,在面临着众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面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心理学界类似问题,过分关注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耸人听闻的统计数字,使人忧心忡忡。但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抹杀全部,这本身就不是积极的做法。各教育部门及广大老师在关注学生成长、培养优良品格、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不要为说明一个问题,而采用片面夸大的方法。

(二)客观全面地看待积极与消极

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都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对一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不能过分强调积极、好处而忽视了它可能存在的潜在不足,也不能完全抹杀消极积极的功能。消极至少具有两种积极的功能:第一是保护功能。消极从某种程度上说

第2期(总第678期)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作用

刘桂芬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等为研但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学习吸收积极心究内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理学理论的同时,对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要予以客观的评价与定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广西百色

533000)

A[文献标识码]

1004-398502-0086-03[文章编号](2011)

是相对立的,它使传统心理学长期被忽视的使命又重新得到重视,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心理学在许多领域的研究转向人的积极层面,在教育领域出现了积极教育研究。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在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积极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理念和方式。

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有契合相通之处,教育的目的同样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教育也同样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任务:纠正人的缺点,帮助有问题的人消除问题并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使人更具有生产性和道德性,即使原本是生物意义上的人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道德而成为社会人;在对人进行鉴别的基础上使天才得到充分的发展。

积极教育秉持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和成效观,主张通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来激发和引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从幸福、快乐、希望、爱、乐观、勇气等积极层面去帮助大学生挖掘潜力,激发青春活力,鼓励他们在努力改变环境的同时,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参考文献]

.上海:2006.[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改革探索,[2]沈绮云.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J]2008.(8)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李丽.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析[J]2008.学报,(5)

.扬州大学[4]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2008.学报,(1)

心理健康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刘桂芬(1963-),女,辽宁葫芦岛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8-C-021[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基金编号:)G641[中图分类号]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代表人物为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普通人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为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心流、积会组织三个方面。在积极体验方面提出了主观幸福感、极情感扩建等理论;在积极人格特质方面已经提出了24种积极人格品质;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方面主要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工作环境。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不外出打工,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认识社会,熟悉行业,拓宽社会视野,培养职业道德。有益的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积累更多工作经验甚至教训,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应对就业压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7.建立积极、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心理学强调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这启发高职院校就业心理辅导方式及途径由单一、割裂走向多元、整合,高职院校就业心理辅导应该走一条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家庭、社区为载体,形成互动多维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充分体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高职院校应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聘请职业指导专

心理健康教育

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教师的“积极”表现在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情绪、方法和技术去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境,唤起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引导、“积极”表现在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学生的调节学习策略、规划学习时间,自己检查、总结、评价学习结果,并能采取补救措施。积极教育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教师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主机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课程,是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具体落实,是促进大学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受传统心理学影生健康成长、

正常与异常的响,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偏重心理健康的标准、区分、心理疾病的预防等消极心理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习惯于在单位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致使教学形式机械单一,充斥其间的是太多的讲解,师生双方缺乏教学热情和互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的性格,缺乏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状况不仅与课程以体验性为主、加强自我教育的课程性质不相融,也违背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课程教学目标。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在长、

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产生了促进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了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推动了积极教育的发展,从而也对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下面从四个方面谈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消除了消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幸福,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人性。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好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不把人的优点仅当做是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社会成员的积极品质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本身的根本目标。这些理念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理解课程目标,也有利于目标的贯彻落实。受旧的医学心理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消化和真正贯彻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在积极心理学这些积极的理念的作用下,这一过程的进程将会加速。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使我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努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积极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为教学内容的整合提供了框架

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和人生态

第2期(总第678期)

度。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品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已经变成了人类本性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可分为六种美人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德二十四项积极品质。

教育的任务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于关注了对问题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的研究。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它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珍爱生人,热爱这个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表现为热爱生活、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不竭的前进动力。这些成果有利于克服消极心理学对课程内容设置上过分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的影响,以积极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体验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借鉴

教育是学生的求知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一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种以体验性为主、加强自我教育的课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学需要师生有主动性、积极性。如何使学生的求知过程变成积极主动的行为过程,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学在前人研究的积极人性论、需求驱动论和认知情感等理论的基础上对此提供了支持———积极情绪体验,所有能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情绪都被称为积极情绪。它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体验主要有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感官愉悦是指个体在保持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自我平衡时产生的积极体验,如饥渴满足后的体验就属于感官愉悦。心理享受来自于个体所做的超越了自身原有状态后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如运动员超越自己而创造了新的纪录,学生解决了某个百思不解的难题等。

课程不仅有认知的发生,更有情感的体验,情感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气氛,本身也是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教学性质,需要师生、生生较多的互动,应改变缺乏人文关怀的单纯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双向的、互动的、积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如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运用到心理教育课程,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学生在课程中以角色扮演、问题讨论、活动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领会知识、探讨问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掌握自我成长的方法,从而将认知提高与活动体验、反思建构有机结合,将一系列专交往互动、反思领悟、行为训题的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练中。

(四)为学生幸福成长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也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来源。积极社会组织包括国家、工作单位、家庭、学校等主要方面,它在学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上。

首先,树立积极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积极品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力量上,即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

第2期(总第678期)

心理健康教育

也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个体具有的消极态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性态度。这种保护首先体现在对个体身心的保护上,消极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自己的心灵筑起了一道保护的围墙,使自己的心灵免受更多的伤害;其次消极态度的经常出现还能帮轻率、过分紧张助个体绕开限制自己发展的种种障碍,如虚荣、和急躁等。第二是提醒功能。消极也是一种善意提醒,提醒自己在心灵深处存在着需要疗伤的区域,提醒自己注意对自己幸福构成的威胁,提醒自己需要采取某些应对威胁的措施等,如古清静无为的幸福观,认为合于道或自然,顺代老庄的顺其自然、

从人和物的天性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们无力反击时代的黑暗,也不愿同流合污,只能在现实生活中采取消极的避世态度,转而在精神上追求自由,做到无为守弱、不争无欲,以达到他们这种消极的幸福观念,对于我们逍遥自由的人生幸福境界。

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际的关系仍有着一定的调节心理状态、积极启发。

(三)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消化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从产生至今十余年间,在心理学界、教育界等领域均产生了积极的深刻影响,但其自身在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纵深研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样,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也不是金科玉律,还存在着本土消化与发展过程。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民族文化化的学习、

关于积极品格、幸福观等思想,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成长需要的积极教育理论和方法,如黄之晖等人在《〈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一文中就针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人格提出,这六种美德和二十四种人格中的一些品格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于中国文化和思想体系中了。文章仅以《道德经》为例,探讨了《道德经》中这些美德和人格理论。将这一新兴学科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联系起来,既满足了本土化的需要,也对这一学科的发展作了积极的探索。[参考文献]

.上海:2006.[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研究,2006.[2]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3]陈振华.积极教育论纲[J](教育科学版),(9).天津教育,2008.[4]李文红.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J](8)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5]陈浩.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J](高2009.教版),(3)

.道德经》.常州工学院学报[6]黄之晖《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J](社科版),2008.(6)

.科技信息,2007.[7]张琴,刘桂芬.浅论先秦道家幸福观[J](10)

和潜能,并让学生看到这些力量和潜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挥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而不是过多地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

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讲授课程需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资本。

的工作态度。心理资本及其要素能够对人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养成的良好校园环境,需要教师具备积极的个性品质,教师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种种压力和困扰,因此,教师要通过增强自我胜任感(自信)、树立希望、培养乐观精神、增强韧性等途径增强自身的心理情绪、方法和技术去研究教育教学活资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动,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为学生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养成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第三,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目标,不带有选拔的性质。因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学科课程课程的评价应弱化其甄别功能,强化其发展功能。教学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的分数评价标准,不适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它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可采用通过发展性评价和情境性评价进行,如评语、行为观察、成长记录、作品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情境性测验等。析、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运用积极心理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予以客观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四点主要任务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相通的:“(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它对心理学的三大任务都关注到了,而且首先提到的是帮助成长和培养优良品格。但在执行过程中,在面临着众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面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心理学界类似问题,过分关注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耸人听闻的统计数字,使人忧心忡忡。但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抹杀全部,这本身就不是积极的做法。各教育部门及广大老师在关注学生成长、培养优良品格、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不要为说明一个问题,而采用片面夸大的方法。

(二)客观全面地看待积极与消极

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都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对一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不能过分强调积极、好处而忽视了它可能存在的潜在不足,也不能完全抹杀消极积极的功能。消极至少具有两种积极的功能:第一是保护功能。消极从某种程度上说


相关文章

  • 大学宿舍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大学宿舍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宿舍作为大学生休息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大学宿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宿舍的人际关系,而大学 ...查看


  • 高校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论文
  • 论高校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由于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开始重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本文对高校学生存在的心 ...查看


  • 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林巧 ((西昌学院 轻化工程学院,四川西昌 2580013) 大学生的身心均处于波动性和可塑性较强的阶段,容易产生学习困境.人际交往困境.就业困境.生活困境.心理困境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出 ...查看


  • 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潜在影响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潜在影响研究 作者:李江丹 张欣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11期 摘 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家庭因素,也可能是社会因素 ...查看


  • 高校大学生人生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及对策
  • 高校大学生人生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及对策 作者:朱春凤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1期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论述大学生人生目标的涵义.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引发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四个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 ...查看


  •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调查,附问卷.
  •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问卷调查 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当今社会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已非常普遍,有很多的大学的在毕业之后还要父母接应.在当今的"天之骄子"在某些时候以成为社会的落势群体之一,甚至随便一个甚至随便一 ...查看


  • 浅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人才后备军,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出发,论述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关键词 ...查看


  • 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摘 要 网络是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既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有着消极的影响.客观地分析正负效应,研究对策,力争使网络负面新闻的传播能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成为新形势下的紧 ...查看


  • 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以朝阳师专为例 (朝阳师专生化系 田明学 张莺 122000)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 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