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韭园乡九年制学校 2012-2014年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九月
绥德县韭园乡九年制学校
2012-2014年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市县关于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发展型的教师队伍。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方向,立足实际,通过校本研修,切实解决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课改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引领,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校研修工作的质量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不断创新我校校本研修模式,努力开拓校本研修的新路子,立足学校,聚焦课堂,努力实现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建设和谐社会精神为指南,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铸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强、教学基本功硬,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有力的智力和人力保障,
三、研修目标
1、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2、结合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研修的质量。
3、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4、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中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升华教师职业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作。
三、研修原则
1、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3、远期目标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校内资源利用与校外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四、具体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包括课程改革理论、多元智能论、校本教研理论、学校办学理念、创建学校特色的理念等。
2、新课程教材及教法的研究。主要是了解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研究各学科的教材教法,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课程开发研究。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实施等。
4、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包括班主任工作培训、少先队工作培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等。
5、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培训和研究。
6、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与研究。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努力创办“特色教育”。
7、定位于课堂教学的活动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活动与研究要充分发挥骨干群体的引领作用,实施领导干部随堂听课制度。发动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学。
8、搭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组织教科研竞赛,比赛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以贴近教师实际为原则。通过各类业务竞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9、开展“三个层次”的研究,即反思性研究、专题性研究、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A、反思性研究:研究主体定位于每位教师,最终成果是以论文和案例为标志。B、专题性小课题研究:研究主体定位于学校中层及骨干教师。最终成果是专题讲座、调研报告。C、课题研究:以学校名义整体规划讲究操作规范性,代表学校的研究水平。
10、积极倡导建立教师的自我设计、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的教师个性化成长机制,每一个老师规划并设计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学校将对老师成长提供尽量多的帮助,并建立起对教师成长过程的管理和
阶段成果的展示与反思的评价机制。创设新机制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综合发展与研究能力的提高。
11、多层次开展“三个一”活动:
(1)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培训,一次业务竞赛,召开一次课改经验交流会。
(2)教导处每学期举办一次课改专题讲座,组织一次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活动。
(3)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上一堂课改研讨课,组织一次教法与学法研讨活动。
(4)骨干教师确定一名帮扶对象,上一节特色示范课,承担一项课题实验。
(5)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每学期撰写两篇教学案例、反思、心得、经验总结、教研论文等。
五、研修方式
1、网络学习——促观念更新。
网上学习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鼓励网上学习培训,开发丰富的网上资源,开阔教师视野和思路。
2、集体备课——促教学反思。
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试行集体备课制,总体思路是“提前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即教师提前一周备课,然后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和失败处、学生的
错例等都记录下来。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3、专家引领——促骨干成长。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邀请专家来校讲学、调研,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4、课堂展示——促个体提高。
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教研活动正常开展,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5、课题研究——促教研成效。
在校本教研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将课题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主题论坛——促共同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研与科研的共同发展,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举办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课题答辩会、课题推广活动等。
六、方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
成立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校本研修工作落到实处。
1、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曹彦文
(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学校校本研修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和积极实施等。)
副组长:刘 军
(负责组织实施组长的决策及负责检查校本研修的实施、组织指导小组和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实践,实施研修计划,对校本研修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和调查,分析教师对校本研修的需求情况等。)
成 员:黑彦军 梁海飞 安军建
2、校本研修工作指导小组:
组 长:刘军(指导员)
组 员(辅导员):黑彦军 梁海飞 安军建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领导小组:
组 长:曹彦文
组 员(登记员):梁海飞 王浒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1、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制订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总体规划,负责制定研修活动方案,落实培训研修工作。
(2)制订校本研修管理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3)规划校本研修工作,抓好工作协调。
(4)加强过程管理,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5)对教师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2、指导小组职责
(1)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完成各项培训研修任务。
(2)对教师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参与对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评价。
(3)积累研修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4)经常深入校本研修小组,组织实施,指导学习、教学、听课、评课工作,和教师一起研究,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提高。
(5)组织研修的调查研究,总结各段研修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6)做好校本研修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交流、推广和应用。
3、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收集教师校本研修的各种资料,根据《绥德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实施要求和学风认定标准及办法,对全体教师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认定,并对校本研修等次进行评定。
(三)健全制度
(1)考勤制度
每一次集中培训做好考勤登记。教师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学期末将作为教师学期综合考核的一项内容。
(2)记录制度
每一次集中培训由组织者认真做好培训记录。
(3)研修制度
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相联系。
(4)自学制度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学目标,做好自学笔记,做到学以致用。
(5)奖励制度
学期末将对在研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将评选出研修工作优秀教师,根据学校有关制度给予奖励。
(四)建立教师研修档案
学校集中培训做到有时间、有内容、有人员、有考勤记载、有考核,真正做到有安排、有实效,将教师的校本研修与考评紧密联系起来。
建立校本研修档案,记录研修方案及计划、活动过程、学分认定、研修成果和改进意见等。教研组审定后计入教师业务档案。
七、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韭园乡九年制学校
二〇一二年九月
绥德县韭园乡九年制学校 2012-2014年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九月
绥德县韭园乡九年制学校
2012-2014年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市县关于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发展型的教师队伍。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方向,立足实际,通过校本研修,切实解决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课改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引领,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校研修工作的质量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不断创新我校校本研修模式,努力开拓校本研修的新路子,立足学校,聚焦课堂,努力实现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建设和谐社会精神为指南,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铸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强、教学基本功硬,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有力的智力和人力保障,
三、研修目标
1、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2、结合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研修的质量。
3、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4、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中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升华教师职业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作。
三、研修原则
1、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3、远期目标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校内资源利用与校外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四、具体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包括课程改革理论、多元智能论、校本教研理论、学校办学理念、创建学校特色的理念等。
2、新课程教材及教法的研究。主要是了解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研究各学科的教材教法,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课程开发研究。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实施等。
4、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包括班主任工作培训、少先队工作培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等。
5、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培训和研究。
6、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与研究。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努力创办“特色教育”。
7、定位于课堂教学的活动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活动与研究要充分发挥骨干群体的引领作用,实施领导干部随堂听课制度。发动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学。
8、搭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组织教科研竞赛,比赛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以贴近教师实际为原则。通过各类业务竞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9、开展“三个层次”的研究,即反思性研究、专题性研究、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A、反思性研究:研究主体定位于每位教师,最终成果是以论文和案例为标志。B、专题性小课题研究:研究主体定位于学校中层及骨干教师。最终成果是专题讲座、调研报告。C、课题研究:以学校名义整体规划讲究操作规范性,代表学校的研究水平。
10、积极倡导建立教师的自我设计、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的教师个性化成长机制,每一个老师规划并设计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学校将对老师成长提供尽量多的帮助,并建立起对教师成长过程的管理和
阶段成果的展示与反思的评价机制。创设新机制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综合发展与研究能力的提高。
11、多层次开展“三个一”活动:
(1)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培训,一次业务竞赛,召开一次课改经验交流会。
(2)教导处每学期举办一次课改专题讲座,组织一次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活动。
(3)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上一堂课改研讨课,组织一次教法与学法研讨活动。
(4)骨干教师确定一名帮扶对象,上一节特色示范课,承担一项课题实验。
(5)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每学期撰写两篇教学案例、反思、心得、经验总结、教研论文等。
五、研修方式
1、网络学习——促观念更新。
网上学习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鼓励网上学习培训,开发丰富的网上资源,开阔教师视野和思路。
2、集体备课——促教学反思。
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试行集体备课制,总体思路是“提前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即教师提前一周备课,然后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和失败处、学生的
错例等都记录下来。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3、专家引领——促骨干成长。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邀请专家来校讲学、调研,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4、课堂展示——促个体提高。
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教研活动正常开展,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5、课题研究——促教研成效。
在校本教研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将课题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主题论坛——促共同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研与科研的共同发展,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举办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课题答辩会、课题推广活动等。
六、方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
成立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校本研修工作落到实处。
1、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曹彦文
(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学校校本研修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和积极实施等。)
副组长:刘 军
(负责组织实施组长的决策及负责检查校本研修的实施、组织指导小组和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实践,实施研修计划,对校本研修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和调查,分析教师对校本研修的需求情况等。)
成 员:黑彦军 梁海飞 安军建
2、校本研修工作指导小组:
组 长:刘军(指导员)
组 员(辅导员):黑彦军 梁海飞 安军建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领导小组:
组 长:曹彦文
组 员(登记员):梁海飞 王浒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1、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制订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总体规划,负责制定研修活动方案,落实培训研修工作。
(2)制订校本研修管理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3)规划校本研修工作,抓好工作协调。
(4)加强过程管理,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5)对教师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2、指导小组职责
(1)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完成各项培训研修任务。
(2)对教师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参与对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评价。
(3)积累研修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4)经常深入校本研修小组,组织实施,指导学习、教学、听课、评课工作,和教师一起研究,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提高。
(5)组织研修的调查研究,总结各段研修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6)做好校本研修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交流、推广和应用。
3、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收集教师校本研修的各种资料,根据《绥德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实施要求和学风认定标准及办法,对全体教师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认定,并对校本研修等次进行评定。
(三)健全制度
(1)考勤制度
每一次集中培训做好考勤登记。教师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学期末将作为教师学期综合考核的一项内容。
(2)记录制度
每一次集中培训由组织者认真做好培训记录。
(3)研修制度
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相联系。
(4)自学制度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学目标,做好自学笔记,做到学以致用。
(5)奖励制度
学期末将对在研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将评选出研修工作优秀教师,根据学校有关制度给予奖励。
(四)建立教师研修档案
学校集中培训做到有时间、有内容、有人员、有考勤记载、有考核,真正做到有安排、有实效,将教师的校本研修与考评紧密联系起来。
建立校本研修档案,记录研修方案及计划、活动过程、学分认定、研修成果和改进意见等。教研组审定后计入教师业务档案。
七、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韭园乡九年制学校
二〇一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