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和译文(3)
(5):
谢安素〔1〕善尺牍〔2〕,而轻〔3〕子敬之书。子敬尝〔4〕作佳〔5〕书与之,谓〔6〕必〔7〕存〔8〕录〔9〕,安辄〔10〕题〔11〕后答〔12〕之,甚〔13〕以为恨。安尝问子敬:“卿〔14〕书何如〔15〕右军?”答云:“故当胜〔16〕。”安云:“物〔17〕论〔18〕殊〔19〕不尔〔20〕。”子敬又答:“时〔21〕人那得知!”
注释:
【1】 素:向来。
【2】 尺牍: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泛指信札,书信。
【3】 轻:看不起。
【4】 尝:曾经(副词)。
【5】 佳:美的,好的。
【6】 谓:说。
【7】 必:一定。
【8】 存:保留,留下
【9】 录:记载,抄写
【10】 辄:立即,就。
【11】 题:写上,签署
【12】 答::回话,回复
【13】 甚:很,极
【14】 卿: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15】 如:与,和
【16】 胜:超过,占优势
【17】 物:人。
【18】 论: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看法。
【19】 殊:不同。
【20】 尔:语气词,通“耳”。相当于“而已”。
【21】 时:现在的,当前的
谢安向来擅长书信,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曾经精心给他写一封信,以为一定得到谢安的赏识并收藏,不料谢安立即在信上打接着题写回复他,献之深以为恨。谢安曾经问王献之:“你的书法跟你父亲比较怎样?”王献之答道:“当然比他好!”谢安说:“他人不是这处种看法!”王献之又回答说:“今天的人哪里懂得谁的书法好呢!”
(6):
后羲之往〔1〕都〔2〕,临行题壁。子敬密〔3〕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4〕为不恶〔5〕。羲之还〔6〕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7〕。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8〕博〔9〕斯〔10〕别〔11〕,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12〕疑焉。
注释:
【1】 往:去,到。
【2】 都:都城,建康,今南京。
【3】 密: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偷偷。
【4】 私:自己
【5】 恶:讨厌,憎恨
【6】 还:回来。
【7】 惭:羞愧
【8】 专:专长。
【9】 博:博涉:
【10】 斯:之。
【11】 别:差别,不同。
【12】 或:有。
后来王羲之去都城建康,临行时在墙上题字。王献之偷偷把它擦掉,在原来的地方另行改写,并以为写得不错。王羲之回家看到被改的题字,叹了一口气说:“我走的时候,确实大醉了!王献之听后,内心才感到惭愧。由此可知,王羲之和钟繇、张芝相比,只有专精与博习的区别,而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应该没有疑问。
(7):
余〔1〕志学之年〔2〕,留心翰墨〔3〕,味〔4〕钟、张之余〔5〕烈〔6〕,挹〔7〕羲、献之前规〔8〕,极〔9〕虑〔10〕专精〔11〕,时逾二纪〔12〕,有乖〔13〕入木之术〔14〕,无间〔15〕临池〔16〕之志〔17〕。
注释:
【1】 余:我。
【2】 志学之年:指少年时代,《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 翰墨:本指笔墨,此之谓书画文章。
【4】 味:体味,体会。
【5】 余:遗留。
【6】 烈:功业。馀烈:犹谓遗留下的功业,功绩。
【7】 挹:舀,把液体盛出来。
【8】 前规:前人的规矩、规范、法理。
【9】 极:尽,达到顶点
【10】 虑:思考。极虑:竭尽思虑。
【11】 精:精神。专精:专心一志,聚精凝神。
【12】 纪:古代称十二年为一纪。
【13】 乖:背离,违背。
【14】 术:技艺。入木之术:喻书法内功深厚,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书祝版。二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15】 间:更替,改变。
【16】 临池:学习书法。
【17】 志:志向。
我从十五岁起,留意学习书法,体昧钟繇、张芝的伟绩,吸取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度,二十多年来,深入思考,用心钻研,虽未达到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水平,但是学书的志向一直不变。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和译文(3)
(5):
谢安素〔1〕善尺牍〔2〕,而轻〔3〕子敬之书。子敬尝〔4〕作佳〔5〕书与之,谓〔6〕必〔7〕存〔8〕录〔9〕,安辄〔10〕题〔11〕后答〔12〕之,甚〔13〕以为恨。安尝问子敬:“卿〔14〕书何如〔15〕右军?”答云:“故当胜〔16〕。”安云:“物〔17〕论〔18〕殊〔19〕不尔〔20〕。”子敬又答:“时〔21〕人那得知!”
注释:
【1】 素:向来。
【2】 尺牍: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泛指信札,书信。
【3】 轻:看不起。
【4】 尝:曾经(副词)。
【5】 佳:美的,好的。
【6】 谓:说。
【7】 必:一定。
【8】 存:保留,留下
【9】 录:记载,抄写
【10】 辄:立即,就。
【11】 题:写上,签署
【12】 答::回话,回复
【13】 甚:很,极
【14】 卿: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15】 如:与,和
【16】 胜:超过,占优势
【17】 物:人。
【18】 论: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看法。
【19】 殊:不同。
【20】 尔:语气词,通“耳”。相当于“而已”。
【21】 时:现在的,当前的
谢安向来擅长书信,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曾经精心给他写一封信,以为一定得到谢安的赏识并收藏,不料谢安立即在信上打接着题写回复他,献之深以为恨。谢安曾经问王献之:“你的书法跟你父亲比较怎样?”王献之答道:“当然比他好!”谢安说:“他人不是这处种看法!”王献之又回答说:“今天的人哪里懂得谁的书法好呢!”
(6):
后羲之往〔1〕都〔2〕,临行题壁。子敬密〔3〕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4〕为不恶〔5〕。羲之还〔6〕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7〕。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8〕博〔9〕斯〔10〕别〔11〕,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12〕疑焉。
注释:
【1】 往:去,到。
【2】 都:都城,建康,今南京。
【3】 密: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偷偷。
【4】 私:自己
【5】 恶:讨厌,憎恨
【6】 还:回来。
【7】 惭:羞愧
【8】 专:专长。
【9】 博:博涉:
【10】 斯:之。
【11】 别:差别,不同。
【12】 或:有。
后来王羲之去都城建康,临行时在墙上题字。王献之偷偷把它擦掉,在原来的地方另行改写,并以为写得不错。王羲之回家看到被改的题字,叹了一口气说:“我走的时候,确实大醉了!王献之听后,内心才感到惭愧。由此可知,王羲之和钟繇、张芝相比,只有专精与博习的区别,而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应该没有疑问。
(7):
余〔1〕志学之年〔2〕,留心翰墨〔3〕,味〔4〕钟、张之余〔5〕烈〔6〕,挹〔7〕羲、献之前规〔8〕,极〔9〕虑〔10〕专精〔11〕,时逾二纪〔12〕,有乖〔13〕入木之术〔14〕,无间〔15〕临池〔16〕之志〔17〕。
注释:
【1】 余:我。
【2】 志学之年:指少年时代,《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 翰墨:本指笔墨,此之谓书画文章。
【4】 味:体味,体会。
【5】 余:遗留。
【6】 烈:功业。馀烈:犹谓遗留下的功业,功绩。
【7】 挹:舀,把液体盛出来。
【8】 前规:前人的规矩、规范、法理。
【9】 极:尽,达到顶点
【10】 虑:思考。极虑:竭尽思虑。
【11】 精:精神。专精:专心一志,聚精凝神。
【12】 纪:古代称十二年为一纪。
【13】 乖:背离,违背。
【14】 术:技艺。入木之术:喻书法内功深厚,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书祝版。二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15】 间:更替,改变。
【16】 临池:学习书法。
【17】 志:志向。
我从十五岁起,留意学习书法,体昧钟繇、张芝的伟绩,吸取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度,二十多年来,深入思考,用心钻研,虽未达到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水平,但是学书的志向一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