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摘要:《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阐明了这本书对环境保护带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化学试剂

不得不说,读这本书的是一个心灵不断受到冲击的过程。虽然以前自己也知道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但是那只是从媒体与大众的舆论中得知。从来没有像这本书里写的那样,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深刻地、彻底地去研究思考这一问题。我不得不重复一下总统阿尔戈尔在前言中说的一段话:“《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寂静的春天》以一个“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的虚设城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开始,通过充分的科学论证,表明这种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实际上就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破坏了从浮游生物到鱼类到鸟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所以“它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作者认为,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她呼吁,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

在《纽约客》上,刚一看到卡逊开始连载的文章,在人们中间所兴起的就不仅仅是震惊,更是恐慌,来自化学工业界中的愤怒嚎叫,来自农牧业界中的威逼利诱,来自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疯狂附议,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是对事实的尊重和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使卡逊面对如此强大的批评、攻击和诬陷,以异常坚强的毅力和无可辩驳的论据坚持下来——不错,卡逊或许不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但她完全可以为一个女性所取得

的成就而骄傲。我们适应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界掠为己有,甚至以战胜自然相标榜,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将自然环境肆意破坏。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中从人类蔑视到注意再到重视的过程中,也就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人类从蒸气机时代开始就来大面积破坏环境,尤其是工业革命、两战时期及近几十年的工业社会更为严重。而直到近几十年来环境保护才逐渐被大家所关注。毕竟环境保护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恰恰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保。所以这种着重于长远利益的方法,是很难被大多数只看中眼前利益的人们所接受。即使直到现在,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道空调和冰箱会产生破坏大气层的弗利昂;但却仍还不对弗利昂制冷气器进行处理;我们明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但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假如想让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见我们今天可以看见的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和清澈的河流的话,我们就不应贪图眼前利益。资源保护——环境主义的前身——在1960年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的辩论中就涉及到了,但只是目前才在有关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条文中大量出现。过去,除了在一些很难看到的科技期刊中,事实上没有关于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的正在增长的、看不见的危险性的讨论。《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然而,其实现在环境保护的进程并不乐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1962年作为“环境保护”诞生年来计算,现在“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存在了将近半个世纪。是,这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世界比之以前,是好是坏?作者指出:“一些主要的化学公司正在把金钱倾倒到大学里以支持在杀虫剂方面的研究工作。这种情况产生了吸引研究生的奖金和有吸引力的职位。”这种出于私利的偏袒导致了“在美国仅有2%的经济昆虫学家在从事生物控制的现场工作,其余98%的主要人员都被聘去研究化学杀虫剂。”基于同样原因,学界不可避免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即要把所有坚持要求使其食物避免受到杀虫毒剂污染的人都扣上‘盲从者’的帽子。”

而在媒体方面,关于虫害因抗药性反弹的不幸消息被消声,以至于一个作家评论说“像这样一些通过科学交流悄悄泄露出来的、只在对外书刊中占一个小小位置的新闻是完全有资格在报纸上登出一个同新原子弹消息一样大的标题的。”因此作者愤怒地谴责“我们的世界几乎没有听到这个消息的另外一面。”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开始恐慌,开始急救,开始呼吁全球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然后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纷纷涌现,然而,这真的有用么?我们已经听了太多基于“人类”角度的反思与自责——“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云云,“人类面对自然表现出狂妄自大”云云。然而即便全人类都要为生态破

坏负责,但在问罪时就必然等而视之的么?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春天到了,村落里一切声音都没有了,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没有家畜嘶鸣,没有小鸟歌唱,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已使自已受害。雷切尔卡逊为我们虚构了这个城镇,她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不当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也许成为事实。

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杀生剂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于是,人虫之战即刻打响。金·路斯坦德说:“忍耐的义务给我们知道的权利。”事实上,大多数人们并不清楚杀虫剂的危害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方便和效果,被商业化的宣传和推销。正如作者所说,“我所争论的是我们把有毒的和对生物有效力的化学药品不加区分地、大量地、完全地交到人们手中,而对它潜在的危害却全然 不知。我们促使大量的人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甚至经常不使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非人道的。

当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曾遭到利益团体,化学药品制造商们的打压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专业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悲悯,不畏流言,说出事实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学物质,毒害地球的真实事件,和环境生态,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伊利诺伊州农业实验站”的昆虫学家乔治.C.德克尔在最有影响的《时代》周刊上发表文章说:“如果我们像某些人所轻率地鼓吹的那样,在北美采取让自然任其发展的方针,那么,可能这些想要成为专家的人就会发现,两亿过剩的人的生存问题如何解决,更麻烦的是美国当前的谷物、棉花、小麦等剩余物资如何处理。”总部设在新泽西州从事除草剂、杀虫剂生产的美国氨基氰公司主管领导叱责说:“如果人人都忠实地听从卡逊小姐的教导,我们就会返回到中世纪,昆虫、疾病和害鸟害兽也会再次在地球上永存下来。”工业巨头孟山都化学公司模仿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荒凉的年代》,分发五千册。该书叙述了化学杀虫剂如何使美国和全世界大大地减少了疟疾、黄热病、睡眠病和伤寒等病症,并详细描绘由于杀虫剂被禁止使用,各类昆虫大肆猖獗,人们疾病濒发,给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很大的麻烦,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甚至会导致千千万万的人挨饿致死。另有一仿作《僻静的夏天》,描写一个男孩子和他祖父吃橡树果子,因为没有杀虫剂,使他们只

能像在远古蛮荒时代一样过“自然人的生活”。埃德温.戴蒙德在《星期六晚邮报》上抱怨说:“因为有一本所谓《寂静的春天》的感情冲动、骇人听闻的书,弄得美国人都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地球已经被毒化。”他还谴责卡逊“担忧死了一只只猫,却不关心世界上每天有一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有些批评,包括几种著名的报刊,甚至不顾起码的道德要求,竟对卡逊进行人身攻击。《生活》杂志不但引用卡逊曾经说过,她喜爱猫是因为“它们本性之真”,便批评她怎能既爱鸟又爱鸟的天敌猫;还因她曾说“我感兴趣的只是人做过什么事,而不是男人做过什么、女人做过什么”,就挖苦她是“没有结婚、却不是女权主义者”;更有人因此而诬蔑她是“恋鸟者”、“恋猫者”、“恋鱼者”,甚至说她是“大自然的修女”、“大自然的女祭司”和“歇斯底里的没有成婚的老处女”。是对事实的尊重和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使卡逊面对如此强大的批评、攻击和诬陷,以异常坚强的毅力和无可辩驳的论据——她的《寂静的春天》仅文献来源就多达五十四页,写出了这样一部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著作。不错,卡逊或许不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但她完全可以一个女性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寂静的春天》的序是副总统阿尔.戈尔写的,他这样写道:“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资源保护——环境主义的前身——在1960年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的辩论中就涉及到了,但只是目前才在有关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条文中大量出现。过去,除了在一些很难看到的科技期刊中,事实上没有关于DDT及其他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的正在增长的、看不见的危险性的讨论。《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 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然而,其实现在环境保护的进程并不乐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1962年作为“环境保护”诞生年来计算,现在“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可是,这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世界比之以前,是好是坏?

确实,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在四十余年后,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将人类带入

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被隐瞒和蒙蔽。许多人因为无知,陷人类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我们必须停用这种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间。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

环境保护,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这在几十年前却是仅仅是一些生物学家脑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直接导致后来将环保列入政策法规中的却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识又不太熟悉的书——《寂静的春天》,而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

1992年,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有影响的书。这些年来,各国也开始了重视环境保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关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工业界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公民自己的分内之事。

1948年美国“多谎拉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一场海湾战争,将碧波万里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盖着人类生命的摇篮,扼断了海鸟们的生存之路。一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给人类留下难以医治的后遗症,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中国的本溪市曾为浓烟所笼罩,被世人称为“从卫星上观察不到的城市”。这样的教训举不胜举。环境污染以每周一种的速度在灭绝着生物!可是翻阅一下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但是蕾切尔·卡逊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可是在那时卡逊的理念遭到了剧烈的抨击,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让我们提前了解了环境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与恐惧。

《寂静的春天》讲诉了化学制剂,特别是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作者称杀虫剂为杀生剂,因为在它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侵害着居民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周围的环境。书中

主要介绍了化学药剂包括狄式杀虫剂、对硫磷、马拉息昂等等。许多这类化学杀虫剂都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的降解速度缓慢,危害持久。还有一些脂溶性的化学品,比如DT,能够在动物的脂肪组织中进行富集,即使每次摄入的量很低,时间长了也能累积到很高的浓度。而且,这些药剂在喷洒时在空气、风的作用下,使受影响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在雨水的作用下,会使药剂溶于水中,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或渗透到地下水,水的地表径流使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大„„书中大量例举了在鱼、鸟、蚯蚓等许多的昆虫、动物体内检测到化学药剂的成分,且检测出的含量呈现出放射性的扩大倍数,很难想象长此以往我们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情景?杀虫剂的使用不仅对动物、植物等产生伤害,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在书中大量的事实进行了论证。在佛罗里达州,两个小孩发现了一只空袋子,就用它来修补了一下秋千,其后不久两个孩子都死去了,她们的3个小伙伴都患病,因为这个袋子曾用来装过一种农药,叫做对硫磷的有机磷酸酯。另外有一次,威斯康星州的两个小孩,1个是在院落里玩耍,此时他的爸爸正在给山药蛋薯喷射对硫磷药剂,药雾从连接的地里飘来;另1个随着他爸爸游玩跑进谷仓,又把手在喷雾器的喷嘴儿上放了一下子,也中毒了就在当天晚上,两个孩子死了。像这样的事件很多,对人类带来的伤害也是永久性的。

然而,使用了杀虫剂也并不一定能把害虫杀掉,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大量使用杀虫剂使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人们不得不又研制新的化学药剂来杀虫,这样不断地研制、不断的杀虫,最终产生的化学药剂成分越来越复杂,带来的伤害也会越来越严重,人虫之战永远无休止。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很多,却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正如阿伯特·斯切维泽所说:“人们恰恰很难辨认自己创造出的魔鬼。”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开始恐慌,开始急救,开始呼吁全球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然后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纷纷涌现,然而,这真的有用么?通过环保的宣传,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空调、冰箱等电器对臭氧层的破坏十分严重,却还在大量使用;我们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有些企业明知许多废弃物不经处理会对河流土壤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还是在随意排放这些废弃物,因为这样处理的成本低。

“环保”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形式,一句口号,一纸空文。宣传过后便是呼吁我们行动起来。可是这些行动真的有用么?一网友在她的博客中这样写道:“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大家去拾废弃的塑料袋,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学校却发给我们每人一双一次性筷子作为工具,我不知道我们是在保护环境还是在破坏环境?”环保并不是一种形式,一种过场,也不是一个短期的活动,它是一种责任,一种每个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的责任,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做,

而不是在环境日,或者植树节才想起我们应该环保,然后像完成任务一样地去完成它。

今天我们不断呼吁可持续发展,可是我们做到了么?中东一样在不停地在从事石油贸易,不断增多的汽车还在不停的消耗着日益枯竭的能源,同时排放的尾气不断破坏着地球的保护伞,环保改变了什么?难道我们真的要到灾难降临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难道真的要自己也受到环境破坏造成的苦难才能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卡逊顶着巨大的压力出版了她的《寂静的春天》,呼吁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把环境保护的理念带给大家,难道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回报她么?如果我们仍是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方式去从事我们的所谓的环境保护,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面临的春天将会更加寂静,那时,没有的不仅是鸟儿的鸣叫声,还将会少了我们这些去享受春天的人。那时的春天才是真正的寂静,或是可以称为死寂吧,那样的春天会是我们所期待的么?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摘要:《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阐明了这本书对环境保护带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化学试剂

不得不说,读这本书的是一个心灵不断受到冲击的过程。虽然以前自己也知道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但是那只是从媒体与大众的舆论中得知。从来没有像这本书里写的那样,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深刻地、彻底地去研究思考这一问题。我不得不重复一下总统阿尔戈尔在前言中说的一段话:“《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寂静的春天》以一个“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的虚设城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开始,通过充分的科学论证,表明这种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实际上就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破坏了从浮游生物到鱼类到鸟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所以“它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作者认为,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她呼吁,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

在《纽约客》上,刚一看到卡逊开始连载的文章,在人们中间所兴起的就不仅仅是震惊,更是恐慌,来自化学工业界中的愤怒嚎叫,来自农牧业界中的威逼利诱,来自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疯狂附议,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是对事实的尊重和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使卡逊面对如此强大的批评、攻击和诬陷,以异常坚强的毅力和无可辩驳的论据坚持下来——不错,卡逊或许不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但她完全可以为一个女性所取得

的成就而骄傲。我们适应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界掠为己有,甚至以战胜自然相标榜,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将自然环境肆意破坏。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中从人类蔑视到注意再到重视的过程中,也就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人类从蒸气机时代开始就来大面积破坏环境,尤其是工业革命、两战时期及近几十年的工业社会更为严重。而直到近几十年来环境保护才逐渐被大家所关注。毕竟环境保护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恰恰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保。所以这种着重于长远利益的方法,是很难被大多数只看中眼前利益的人们所接受。即使直到现在,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道空调和冰箱会产生破坏大气层的弗利昂;但却仍还不对弗利昂制冷气器进行处理;我们明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但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假如想让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见我们今天可以看见的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和清澈的河流的话,我们就不应贪图眼前利益。资源保护——环境主义的前身——在1960年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的辩论中就涉及到了,但只是目前才在有关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条文中大量出现。过去,除了在一些很难看到的科技期刊中,事实上没有关于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的正在增长的、看不见的危险性的讨论。《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然而,其实现在环境保护的进程并不乐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1962年作为“环境保护”诞生年来计算,现在“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存在了将近半个世纪。是,这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世界比之以前,是好是坏?作者指出:“一些主要的化学公司正在把金钱倾倒到大学里以支持在杀虫剂方面的研究工作。这种情况产生了吸引研究生的奖金和有吸引力的职位。”这种出于私利的偏袒导致了“在美国仅有2%的经济昆虫学家在从事生物控制的现场工作,其余98%的主要人员都被聘去研究化学杀虫剂。”基于同样原因,学界不可避免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即要把所有坚持要求使其食物避免受到杀虫毒剂污染的人都扣上‘盲从者’的帽子。”

而在媒体方面,关于虫害因抗药性反弹的不幸消息被消声,以至于一个作家评论说“像这样一些通过科学交流悄悄泄露出来的、只在对外书刊中占一个小小位置的新闻是完全有资格在报纸上登出一个同新原子弹消息一样大的标题的。”因此作者愤怒地谴责“我们的世界几乎没有听到这个消息的另外一面。”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开始恐慌,开始急救,开始呼吁全球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然后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纷纷涌现,然而,这真的有用么?我们已经听了太多基于“人类”角度的反思与自责——“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云云,“人类面对自然表现出狂妄自大”云云。然而即便全人类都要为生态破

坏负责,但在问罪时就必然等而视之的么?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春天到了,村落里一切声音都没有了,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没有家畜嘶鸣,没有小鸟歌唱,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已使自已受害。雷切尔卡逊为我们虚构了这个城镇,她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不当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也许成为事实。

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杀生剂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于是,人虫之战即刻打响。金·路斯坦德说:“忍耐的义务给我们知道的权利。”事实上,大多数人们并不清楚杀虫剂的危害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方便和效果,被商业化的宣传和推销。正如作者所说,“我所争论的是我们把有毒的和对生物有效力的化学药品不加区分地、大量地、完全地交到人们手中,而对它潜在的危害却全然 不知。我们促使大量的人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甚至经常不使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非人道的。

当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曾遭到利益团体,化学药品制造商们的打压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专业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悲悯,不畏流言,说出事实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学物质,毒害地球的真实事件,和环境生态,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伊利诺伊州农业实验站”的昆虫学家乔治.C.德克尔在最有影响的《时代》周刊上发表文章说:“如果我们像某些人所轻率地鼓吹的那样,在北美采取让自然任其发展的方针,那么,可能这些想要成为专家的人就会发现,两亿过剩的人的生存问题如何解决,更麻烦的是美国当前的谷物、棉花、小麦等剩余物资如何处理。”总部设在新泽西州从事除草剂、杀虫剂生产的美国氨基氰公司主管领导叱责说:“如果人人都忠实地听从卡逊小姐的教导,我们就会返回到中世纪,昆虫、疾病和害鸟害兽也会再次在地球上永存下来。”工业巨头孟山都化学公司模仿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荒凉的年代》,分发五千册。该书叙述了化学杀虫剂如何使美国和全世界大大地减少了疟疾、黄热病、睡眠病和伤寒等病症,并详细描绘由于杀虫剂被禁止使用,各类昆虫大肆猖獗,人们疾病濒发,给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很大的麻烦,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甚至会导致千千万万的人挨饿致死。另有一仿作《僻静的夏天》,描写一个男孩子和他祖父吃橡树果子,因为没有杀虫剂,使他们只

能像在远古蛮荒时代一样过“自然人的生活”。埃德温.戴蒙德在《星期六晚邮报》上抱怨说:“因为有一本所谓《寂静的春天》的感情冲动、骇人听闻的书,弄得美国人都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地球已经被毒化。”他还谴责卡逊“担忧死了一只只猫,却不关心世界上每天有一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有些批评,包括几种著名的报刊,甚至不顾起码的道德要求,竟对卡逊进行人身攻击。《生活》杂志不但引用卡逊曾经说过,她喜爱猫是因为“它们本性之真”,便批评她怎能既爱鸟又爱鸟的天敌猫;还因她曾说“我感兴趣的只是人做过什么事,而不是男人做过什么、女人做过什么”,就挖苦她是“没有结婚、却不是女权主义者”;更有人因此而诬蔑她是“恋鸟者”、“恋猫者”、“恋鱼者”,甚至说她是“大自然的修女”、“大自然的女祭司”和“歇斯底里的没有成婚的老处女”。是对事实的尊重和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使卡逊面对如此强大的批评、攻击和诬陷,以异常坚强的毅力和无可辩驳的论据——她的《寂静的春天》仅文献来源就多达五十四页,写出了这样一部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著作。不错,卡逊或许不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但她完全可以一个女性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寂静的春天》的序是副总统阿尔.戈尔写的,他这样写道:“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资源保护——环境主义的前身——在1960年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的辩论中就涉及到了,但只是目前才在有关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条文中大量出现。过去,除了在一些很难看到的科技期刊中,事实上没有关于DDT及其他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的正在增长的、看不见的危险性的讨论。《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 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然而,其实现在环境保护的进程并不乐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1962年作为“环境保护”诞生年来计算,现在“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可是,这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世界比之以前,是好是坏?

确实,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在四十余年后,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将人类带入

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被隐瞒和蒙蔽。许多人因为无知,陷人类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我们必须停用这种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间。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

环境保护,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这在几十年前却是仅仅是一些生物学家脑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直接导致后来将环保列入政策法规中的却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识又不太熟悉的书——《寂静的春天》,而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

1992年,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有影响的书。这些年来,各国也开始了重视环境保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关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工业界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公民自己的分内之事。

1948年美国“多谎拉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一场海湾战争,将碧波万里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盖着人类生命的摇篮,扼断了海鸟们的生存之路。一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给人类留下难以医治的后遗症,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中国的本溪市曾为浓烟所笼罩,被世人称为“从卫星上观察不到的城市”。这样的教训举不胜举。环境污染以每周一种的速度在灭绝着生物!可是翻阅一下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但是蕾切尔·卡逊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可是在那时卡逊的理念遭到了剧烈的抨击,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让我们提前了解了环境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与恐惧。

《寂静的春天》讲诉了化学制剂,特别是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作者称杀虫剂为杀生剂,因为在它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侵害着居民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周围的环境。书中

主要介绍了化学药剂包括狄式杀虫剂、对硫磷、马拉息昂等等。许多这类化学杀虫剂都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的降解速度缓慢,危害持久。还有一些脂溶性的化学品,比如DT,能够在动物的脂肪组织中进行富集,即使每次摄入的量很低,时间长了也能累积到很高的浓度。而且,这些药剂在喷洒时在空气、风的作用下,使受影响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在雨水的作用下,会使药剂溶于水中,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或渗透到地下水,水的地表径流使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大„„书中大量例举了在鱼、鸟、蚯蚓等许多的昆虫、动物体内检测到化学药剂的成分,且检测出的含量呈现出放射性的扩大倍数,很难想象长此以往我们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情景?杀虫剂的使用不仅对动物、植物等产生伤害,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在书中大量的事实进行了论证。在佛罗里达州,两个小孩发现了一只空袋子,就用它来修补了一下秋千,其后不久两个孩子都死去了,她们的3个小伙伴都患病,因为这个袋子曾用来装过一种农药,叫做对硫磷的有机磷酸酯。另外有一次,威斯康星州的两个小孩,1个是在院落里玩耍,此时他的爸爸正在给山药蛋薯喷射对硫磷药剂,药雾从连接的地里飘来;另1个随着他爸爸游玩跑进谷仓,又把手在喷雾器的喷嘴儿上放了一下子,也中毒了就在当天晚上,两个孩子死了。像这样的事件很多,对人类带来的伤害也是永久性的。

然而,使用了杀虫剂也并不一定能把害虫杀掉,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大量使用杀虫剂使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人们不得不又研制新的化学药剂来杀虫,这样不断地研制、不断的杀虫,最终产生的化学药剂成分越来越复杂,带来的伤害也会越来越严重,人虫之战永远无休止。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很多,却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正如阿伯特·斯切维泽所说:“人们恰恰很难辨认自己创造出的魔鬼。”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开始恐慌,开始急救,开始呼吁全球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然后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纷纷涌现,然而,这真的有用么?通过环保的宣传,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空调、冰箱等电器对臭氧层的破坏十分严重,却还在大量使用;我们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有些企业明知许多废弃物不经处理会对河流土壤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还是在随意排放这些废弃物,因为这样处理的成本低。

“环保”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形式,一句口号,一纸空文。宣传过后便是呼吁我们行动起来。可是这些行动真的有用么?一网友在她的博客中这样写道:“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大家去拾废弃的塑料袋,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学校却发给我们每人一双一次性筷子作为工具,我不知道我们是在保护环境还是在破坏环境?”环保并不是一种形式,一种过场,也不是一个短期的活动,它是一种责任,一种每个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的责任,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做,

而不是在环境日,或者植树节才想起我们应该环保,然后像完成任务一样地去完成它。

今天我们不断呼吁可持续发展,可是我们做到了么?中东一样在不停地在从事石油贸易,不断增多的汽车还在不停的消耗着日益枯竭的能源,同时排放的尾气不断破坏着地球的保护伞,环保改变了什么?难道我们真的要到灾难降临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难道真的要自己也受到环境破坏造成的苦难才能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卡逊顶着巨大的压力出版了她的《寂静的春天》,呼吁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把环境保护的理念带给大家,难道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回报她么?如果我们仍是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方式去从事我们的所谓的环境保护,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面临的春天将会更加寂静,那时,没有的不仅是鸟儿的鸣叫声,还将会少了我们这些去享受春天的人。那时的春天才是真正的寂静,或是可以称为死寂吧,那样的春天会是我们所期待的么?


相关文章

  • 春的读书笔记
  • 春的读后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可以使人精神焕发.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个草长 莺飞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想到春天像是以前的挫败和失落都被春风吹走,向我们 迎面走来的是新的开始,以前的一切已成为历史.春 ...查看


  • 寂静的春天
  •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一封信促成了一本书,一本书引发了一场运动,这本书正是<寂寞的春天>.在我眼中,她是人类与环境意识的先驱者.启蒙者,她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上,遭受了无法想象与空前的批评.诋毁与攻击,但她所坚持的思想 ...查看


  • [清塘荷韵]读后感600字
  • <清塘荷韵>读后感600字 我写过关于季羡林的博文,这是第二次. 季先生的话语,又一次敲响在耳边了."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 ...查看


  • 感悟母爱读后感
  • 自从读完<感悟母爱>这本书,就觉得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母亲为了我们能安心学习,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日夜操劳,四处奔波.为了我们,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教育我们.这才让我们明白:母爱是人世间最美.最彻底的爱!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 ...查看


  • 没有秋虫的地方读后感
  • 不容秋虫 --读<没有秋虫的地方>有感 为什么寻常的秋天里听不到秋虫的鸣叫? 为什么甜蜜与酸苦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 为什么作者要死守在井底似的庭院里? <没有秋虫的地方>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题材各异的散文集,收录 ...查看


  • 荐读|无须释放洪荒之力,看高手怎么写好"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 前阵子小编发了几篇去年"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小学组的优秀征文(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很多在读小学的同学都反映受到启发,觉得写读后感没想象中难了.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激将法,部分中学生表示不服 ...查看


  • 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
  •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读后感 姓名:高燕燕 2013年1月11日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 站在时光的十字路口,回望过去的种种单纯与美好,欣慰而悲凉. 花开花落,风卷云舒.青春如同流沙般从指缝溜走,过去的倔强与轻狂,原来 ...查看


  • [瓦尔登湖]读后感_一本静静的书
  • 一本静静的书 --读<瓦尔登湖>有感 (一)海子的海与梭罗的湖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好在这人不是女性 否则会有一对 洁白的冬熊 摇摇晃晃上路 靠近他的乳房 凑上嘴唇 „„„„ --引自(〈〈梭罗这人有 ...查看


  • 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 1
  • 读书笔记之<寂静的春天> "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自制的能力,它将随着毁灭地球而完结.---- 阿尔伯特·史怀泽 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在扉页中写道,献给人道主义巨擘阿尔伯特·史怀泽. 在书的开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