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在结束《壶口瀑布》的公开教学后,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告诉自己“公开教学已经结束,该放松了”;另一方面,我却觉得有一块更大的石头压在自己心上。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计划以朗读为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从文中的关键语句着手,来解析文章。

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从四个层次上引导学生谈感受:

(1)    听介绍,看“壶口瀑布”图片,用一个词谈感受;

(2)    读“第一次看瀑布”,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3)    重点读“第二次看瀑布”,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实际上还象征了种种的人生的态度。

(4)    升华感受:壶口瀑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

但在实际教学后,我却发现我想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目标并未能如愿实现。仔细想来,我觉得在第三个层次的谈感受中,完成上出现了问题。学生在读了“第二次看瀑布”后,未能如我所愿地体会到“壶口”中那千姿百态的水象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1、朗读开展不深入。

“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过多。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讲台不应是教师的舞台。但在教学中,我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我总是以为教师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没有注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范读,不仅耗费了时间,还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权利。

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

2、关键语句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的感受徘徊于低层次。

一些语句是解读文章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些语句,文章才能迎刃而解。

在《壶口瀑布》中, “第二次看瀑布”是文章的重点。“第二次看瀑布”中的部分语句,如:“……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都是关键的语句,只有抓住这些语句,“壶口瀑布”的种种形态才会更形象具体,才会引发学生的由水到人的联想。所以,这些语句是值得好好玩味体会。

但在教学中,我对于这些语句的关注程度无疑是不够的。我在没有充分分析体会这些语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谈体会;在发现学生理解存在问题后,又没有扎扎实实地回到关键语句,仔仔细细的进行分析;却为了保证下一环节能顺利实施,让学生在草草谈了几句后,匆匆点破。

该抓的不抓,该分析的没分析,所以,课堂教学给人一种空发议论的感觉。这一点从许多学生的课堂发言上可以明显感觉到。

3、文章处理存在缺陷。

在文章教学中,我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在给学生的材料上删除了。我之所以如此安排,我觉得最后一段写得相当精彩,是作者感想的集中体现。学生在读到最后一段时,会深深为文字所吸引,会被作者的思想所打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视线将集中于最后一段,前面的文章分析将索然无味。同时,我在设计时想借最后一段把课堂教学的境界拔高到民族精神教育的高度。

但现在反观这一设计,确实存在问题。如步老师所说:这一设计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反而给学生的理解设置了障碍。

从以上三点来看,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

1、教师的读是为学生服务的,不应该喧宾夺主。

2、文章的解析应着重于关键语句的理解玩味,在读懂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再激发学生的感受,不应该要求学生空发议论。

3、对于文本的处理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大胆设计,反复思考,防止不恰当的设计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总之,本次课堂教学存在许多缺陷,这篇反思可能是挂一漏万的。但发现缺陷就意味着自己的成长。

谢谢于老师,谢谢各位学友,希望能听到大家的意见。

在结束《壶口瀑布》的公开教学后,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告诉自己“公开教学已经结束,该放松了”;另一方面,我却觉得有一块更大的石头压在自己心上。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计划以朗读为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从文中的关键语句着手,来解析文章。

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从四个层次上引导学生谈感受:

(1)    听介绍,看“壶口瀑布”图片,用一个词谈感受;

(2)    读“第一次看瀑布”,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3)    重点读“第二次看瀑布”,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实际上还象征了种种的人生的态度。

(4)    升华感受:壶口瀑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

但在实际教学后,我却发现我想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目标并未能如愿实现。仔细想来,我觉得在第三个层次的谈感受中,完成上出现了问题。学生在读了“第二次看瀑布”后,未能如我所愿地体会到“壶口”中那千姿百态的水象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1、朗读开展不深入。

“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过多。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讲台不应是教师的舞台。但在教学中,我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我总是以为教师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没有注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范读,不仅耗费了时间,还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权利。

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

2、关键语句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的感受徘徊于低层次。

一些语句是解读文章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些语句,文章才能迎刃而解。

在《壶口瀑布》中, “第二次看瀑布”是文章的重点。“第二次看瀑布”中的部分语句,如:“……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都是关键的语句,只有抓住这些语句,“壶口瀑布”的种种形态才会更形象具体,才会引发学生的由水到人的联想。所以,这些语句是值得好好玩味体会。

但在教学中,我对于这些语句的关注程度无疑是不够的。我在没有充分分析体会这些语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谈体会;在发现学生理解存在问题后,又没有扎扎实实地回到关键语句,仔仔细细的进行分析;却为了保证下一环节能顺利实施,让学生在草草谈了几句后,匆匆点破。

该抓的不抓,该分析的没分析,所以,课堂教学给人一种空发议论的感觉。这一点从许多学生的课堂发言上可以明显感觉到。

3、文章处理存在缺陷。

在文章教学中,我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在给学生的材料上删除了。我之所以如此安排,我觉得最后一段写得相当精彩,是作者感想的集中体现。学生在读到最后一段时,会深深为文字所吸引,会被作者的思想所打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视线将集中于最后一段,前面的文章分析将索然无味。同时,我在设计时想借最后一段把课堂教学的境界拔高到民族精神教育的高度。

但现在反观这一设计,确实存在问题。如步老师所说:这一设计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反而给学生的理解设置了障碍。

从以上三点来看,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

1、教师的读是为学生服务的,不应该喧宾夺主。

2、文章的解析应着重于关键语句的理解玩味,在读懂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再激发学生的感受,不应该要求学生空发议论。

3、对于文本的处理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大胆设计,反复思考,防止不恰当的设计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总之,本次课堂教学存在许多缺陷,这篇反思可能是挂一漏万的。但发现缺陷就意味着自己的成长。

谢谢于老师,谢谢各位学友,希望能听到大家的意见。


相关文章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语言优美,朗朗上口.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因此,我 ...查看


  • [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及反思
  •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本学年我校利用午间听广播的时间进行经典诗文的背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这活动进行教学,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 ...查看


  •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觉得这课我上的很投入,我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 ...查看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反思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2013-----2014下学期) 李 希 华 教材简介 <望庐山瀑布>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五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 ...查看


  •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 <望庐山瀑布>听课反思 茶坊中心小学 马方方 今天聆听李菊红老师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让我对小学低段古诗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篇脍灸人口的佳作,诗人描绘了 ...查看


  • 高效课堂评课稿
  • 篇一:黄陂区高效课堂赛课优质课展示评课稿 黄陂 区高效课堂赛课优质课展示评课稿 2012-02-27 09:35:00| 分类: 教学教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尊敬的市教科院罗 主任,区教研室闵主任,夏老师,刘老师,前川五小的各 ...查看


  •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 初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每次上完课后都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想法.对教学<泰山日出>,我认为重点有两个,一是体会作者内心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二是品味充满诗意的语言. <泰山日出>是徐志摩应<小说月报>主编郑 ...查看


  • 4.黄果树瀑布
  • 4.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 ...查看


  • 比较阅读教学反思
  • 比较阅读教学反思 一.引起思考:我在教<雅鲁藏布大峡谷>时,发展北师大五年级上册也有一篇<雅鲁藏布大峡谷> ,描写对象相同,但选取的角度却不一样,我把两篇文章打印在一起发给学生,并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比较全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