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纵横政治
浅议高校去行政化改革
何晓(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行政化的内涵,分析了高校行政化的状,列举了高校行政化所带来的弊端,最后对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提出了探讨。
Abstract:De-administrationalizationrepresentsasignificantreforminthehighereducationsystem.ThispaperfirstbrieflydescribestheconnotationofDe-administrationalizationinuniversities,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administrationalization,listsitssomedisadvantagesandfinallyexplorestheavenuesforde-administrationlizing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改革Keywords:Administrationofhighereducation;de-administrationalization;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7-000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改革高校管理模式,“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再度被摆到了公众的面前,并触发了一场大讨论。
一、高校行政化的内涵
所谓行政,狭义的理解是指国家(政府)的行政机关及其管理行为,即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广义的行政也包括一切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所谓行政化,是指行政结构、行政运行机制、行政行为方式等在非行政领域的延伸和泛滥。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的办学理念、职能配置、组织建构、运转机制、决策管理等方面呈现与行政机构相似的特征。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可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理解,前者主要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后者主要是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就高校外部来说,政府对高校长期统包统管,从校长任命、机构设置到人员编制,从课程设置、学位设立到招生名额,以及入学条件、学费标准等等,全部都由政府规定。高校内部的行政化则是外部问题的延伸,高校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行政权力按照政府行政机关的体制结构、泛化而学术权力边缘化。
二、高校行政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现象十分严重,其“行政化”主要表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行政级别等级化
政府主管部门把高校划分为不同的行政级别: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与此相对应,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享受与学校级别同等的职务待遇。在高校外部被行政化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按行政机构设置各类管理部门,每一个管理部门都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各级各类管理干部,出现“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的现象。
(二)高校行政权力主导学校事务
高校各项政策的出台、重大问题的决策、学术事务的决议、各项资源的配置,基本上通过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进行。高校常设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大部分还是通过行政的方式来决定其组成人员,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几乎是各级部门的领导又是采取行政的方
式来决定由谁领导,以及来决定学术组织会议的召开和议程。在这样的制度下,这些学术组织在教育与学术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导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失衡,使得高校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三)高校组织运行方式行政化
高校内部也采取类似政府机关的工作方式。行政规章制度、行政命令、行政指挥,各类评估、检查、评比、项目审查、人才选择等,大多以政府机关的规则运作。
三、高校行政化的弊端
(一)高校行政化导致校园官僚作风盛行
目前,大学校长基本上直接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大学主要领导来源行政化。大学校长已经成为行政调动升级的重要“官位”之一。浓厚的“官本位”意识已经渗透到了大学内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存在不少高校教师之中,部分教师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的教师对当官大有兴趣的不乏其人。受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等风气的影响,一些学术上稍有建树的学者,都积极竞聘学院院长、机关处长等行政职务。
(二)高校行政化制约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拥有制定招生方案、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开展科学研究等多项办学自主权,然而这些自主权极少得到落实。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不仅管高校的人、财、物,而且还管高校的具体业务工作,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位点申报、教学评估、职称比例、专项经费的划拨申请等都由行政主导,高校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与各省市的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办学,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导致“千校一面”,同质化倾向严重。在高校内部,学校层次几乎集中了对学校所有事物的决策权,院系内所拥有的权力特别是学术权力非常有限,基本上只履行了一种参谋和执行的职能。
(三)高校行政化导致学术资源分配不均
高校学术资源及学术组织被行政干扰,导致有些学术资源分配不均。在职称评定、课题项目申报等重要学术资源中的分配中,一些课题更容易被有职位的领导获取,挤占了有限的学术资源,普通教师的学术权利得不到充分尊重。
(四)高校行政化容易滋生各类腐败
高校本该是一片净土,但是由于行政化的影响,人们追逐权
改革与开放
2011年7月刊
(三)取消高校行政等级制度
国家建设985大学和211大学可以确保我国有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以承担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重任,但没有必要将高校划分为副部级、厅级、副厅级。行政级别高低与高水平大学建设没有直接关系,相反却会助长官本位思全国高校只有办学类型、层次不一样,没有行政等级高低之分,想。
每所高校都应该是平等的。
(四)构建高校“服务行政”新模式
高校行政部门应从行政控制转为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行政人员把为师生服务作为核心价值观和首要职责,强化管理即服务、管理意味着责任的意识。实现从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必须从务行政”。
五、结束语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当结合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整体推进,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还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依法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建立服务型行政,逐步完善高校内部决策机制,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厚刚,张延华.浅谈我国内地部分高校的行政化[J].学习月刊,2006(12):23
[2]杨德广.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9):19
[3]杨红,田志敏.高校去行政化探析[J].大学(学术版),2010(6):48
力,高校行政长官权力过于集中,高校的行政权力也远远超过学术权力成为高校中的“独大”,难免会滋生出各类腐败现象,如学术腐败、招生腐败、财务腐败等。近年来曝光的各类高校腐败现象,无不与高校行政化的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途径探析(一)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高校去行政化不是不要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但政府应改变直接管理高校的模式,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高等教育法》,充分遵循大学教育规律,赋予大学合理的、充分的自主权,使大学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减少和规范对高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高校按照国家法律法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政府向服务型、监督型政府转变。
(二)改革高校内部的治理模式
现代大学制度可以简单地将它概括为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等内容。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内部治理按照章程来治理,实行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遴选制度,成立由教授为主体的多方代表参加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最后报上级审批。高校内部要切实建立起并发挥好学术组织的作用,通过设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充分依靠和发挥教师特别是教授在高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实现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如《规划纲要》中指出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上接第2页)
规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总之,政府和高校之间要实行政校分开、“以权力为中心”转变为“以制度为中心”,从“管理行政”转变为“服
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这个时代是个漫长的大时代,其历史进程受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力量对比的制约。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基本现实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力量超过了社会主义力量,资产阶级还是时代发展的主导者。因此,要正视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信当前资本主义在世界占优势,社会主义弱小不成熟,这并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正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现实利益的需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两种社会制度之间能够和平共处。既不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主观地判定社会主义能够很快在全世界战胜资本主义,也不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认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已经中断或者终结,时代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第三,注重把握时代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任何时代都是在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矛盾的发展变化使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形成若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主要矛盾塑造着阶段性的特征。因此把握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是认识时代发展阶段、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乃至不同地域的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中,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
矛盾,分析这些矛盾的相关因素和表现形式,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在一定的时段里,时代主题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要善于辨别一些新情况和突发问题,准确判断它们与主要矛盾的关系、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力等,不简单地因为它们改变对主要矛盾和时代主题的认识。
第四,把多种分析视角结合起来观察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从多种分析视角来认知时代的。基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视角,从宏观上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行中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局限,明确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国际形势的视角,认识特定阶段的人类社会主要矛盾、主导社会力量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征或主题;基于经济的、政治的、生态的、科技的等等视角,认识某一因素及其变化对国际形势乃至时代发展的影响,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时代面貌的刻画和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引导。把多种分析视角结合起来,能够克服时代认识中的单线思维和片面性。
注释: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改革纵横政治
浅议高校去行政化改革
何晓(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行政化的内涵,分析了高校行政化的状,列举了高校行政化所带来的弊端,最后对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提出了探讨。
Abstract:De-administrationalizationrepresentsasignificantreforminthehighereducationsystem.ThispaperfirstbrieflydescribestheconnotationofDe-administrationalizationinuniversities,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administrationalization,listsitssomedisadvantagesandfinallyexplorestheavenuesforde-administrationlizing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改革Keywords:Administrationofhighereducation;de-administrationalization;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7-000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改革高校管理模式,“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再度被摆到了公众的面前,并触发了一场大讨论。
一、高校行政化的内涵
所谓行政,狭义的理解是指国家(政府)的行政机关及其管理行为,即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广义的行政也包括一切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所谓行政化,是指行政结构、行政运行机制、行政行为方式等在非行政领域的延伸和泛滥。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的办学理念、职能配置、组织建构、运转机制、决策管理等方面呈现与行政机构相似的特征。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可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理解,前者主要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后者主要是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就高校外部来说,政府对高校长期统包统管,从校长任命、机构设置到人员编制,从课程设置、学位设立到招生名额,以及入学条件、学费标准等等,全部都由政府规定。高校内部的行政化则是外部问题的延伸,高校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行政权力按照政府行政机关的体制结构、泛化而学术权力边缘化。
二、高校行政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现象十分严重,其“行政化”主要表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行政级别等级化
政府主管部门把高校划分为不同的行政级别: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与此相对应,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享受与学校级别同等的职务待遇。在高校外部被行政化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按行政机构设置各类管理部门,每一个管理部门都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各级各类管理干部,出现“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的现象。
(二)高校行政权力主导学校事务
高校各项政策的出台、重大问题的决策、学术事务的决议、各项资源的配置,基本上通过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进行。高校常设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大部分还是通过行政的方式来决定其组成人员,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几乎是各级部门的领导又是采取行政的方
式来决定由谁领导,以及来决定学术组织会议的召开和议程。在这样的制度下,这些学术组织在教育与学术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导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失衡,使得高校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三)高校组织运行方式行政化
高校内部也采取类似政府机关的工作方式。行政规章制度、行政命令、行政指挥,各类评估、检查、评比、项目审查、人才选择等,大多以政府机关的规则运作。
三、高校行政化的弊端
(一)高校行政化导致校园官僚作风盛行
目前,大学校长基本上直接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大学主要领导来源行政化。大学校长已经成为行政调动升级的重要“官位”之一。浓厚的“官本位”意识已经渗透到了大学内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存在不少高校教师之中,部分教师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的教师对当官大有兴趣的不乏其人。受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等风气的影响,一些学术上稍有建树的学者,都积极竞聘学院院长、机关处长等行政职务。
(二)高校行政化制约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拥有制定招生方案、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开展科学研究等多项办学自主权,然而这些自主权极少得到落实。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不仅管高校的人、财、物,而且还管高校的具体业务工作,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位点申报、教学评估、职称比例、专项经费的划拨申请等都由行政主导,高校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与各省市的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办学,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导致“千校一面”,同质化倾向严重。在高校内部,学校层次几乎集中了对学校所有事物的决策权,院系内所拥有的权力特别是学术权力非常有限,基本上只履行了一种参谋和执行的职能。
(三)高校行政化导致学术资源分配不均
高校学术资源及学术组织被行政干扰,导致有些学术资源分配不均。在职称评定、课题项目申报等重要学术资源中的分配中,一些课题更容易被有职位的领导获取,挤占了有限的学术资源,普通教师的学术权利得不到充分尊重。
(四)高校行政化容易滋生各类腐败
高校本该是一片净土,但是由于行政化的影响,人们追逐权
改革与开放
2011年7月刊
(三)取消高校行政等级制度
国家建设985大学和211大学可以确保我国有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以承担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重任,但没有必要将高校划分为副部级、厅级、副厅级。行政级别高低与高水平大学建设没有直接关系,相反却会助长官本位思全国高校只有办学类型、层次不一样,没有行政等级高低之分,想。
每所高校都应该是平等的。
(四)构建高校“服务行政”新模式
高校行政部门应从行政控制转为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行政人员把为师生服务作为核心价值观和首要职责,强化管理即服务、管理意味着责任的意识。实现从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必须从务行政”。
五、结束语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当结合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整体推进,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还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依法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建立服务型行政,逐步完善高校内部决策机制,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厚刚,张延华.浅谈我国内地部分高校的行政化[J].学习月刊,2006(12):23
[2]杨德广.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9):19
[3]杨红,田志敏.高校去行政化探析[J].大学(学术版),2010(6):48
力,高校行政长官权力过于集中,高校的行政权力也远远超过学术权力成为高校中的“独大”,难免会滋生出各类腐败现象,如学术腐败、招生腐败、财务腐败等。近年来曝光的各类高校腐败现象,无不与高校行政化的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途径探析(一)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高校去行政化不是不要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但政府应改变直接管理高校的模式,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高等教育法》,充分遵循大学教育规律,赋予大学合理的、充分的自主权,使大学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减少和规范对高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高校按照国家法律法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政府向服务型、监督型政府转变。
(二)改革高校内部的治理模式
现代大学制度可以简单地将它概括为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等内容。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内部治理按照章程来治理,实行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遴选制度,成立由教授为主体的多方代表参加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最后报上级审批。高校内部要切实建立起并发挥好学术组织的作用,通过设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充分依靠和发挥教师特别是教授在高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实现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如《规划纲要》中指出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上接第2页)
规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总之,政府和高校之间要实行政校分开、“以权力为中心”转变为“以制度为中心”,从“管理行政”转变为“服
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这个时代是个漫长的大时代,其历史进程受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力量对比的制约。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基本现实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力量超过了社会主义力量,资产阶级还是时代发展的主导者。因此,要正视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信当前资本主义在世界占优势,社会主义弱小不成熟,这并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正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现实利益的需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两种社会制度之间能够和平共处。既不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主观地判定社会主义能够很快在全世界战胜资本主义,也不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认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已经中断或者终结,时代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第三,注重把握时代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任何时代都是在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矛盾的发展变化使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形成若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主要矛盾塑造着阶段性的特征。因此把握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是认识时代发展阶段、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乃至不同地域的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中,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
矛盾,分析这些矛盾的相关因素和表现形式,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在一定的时段里,时代主题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要善于辨别一些新情况和突发问题,准确判断它们与主要矛盾的关系、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力等,不简单地因为它们改变对主要矛盾和时代主题的认识。
第四,把多种分析视角结合起来观察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从多种分析视角来认知时代的。基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视角,从宏观上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行中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局限,明确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国际形势的视角,认识特定阶段的人类社会主要矛盾、主导社会力量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征或主题;基于经济的、政治的、生态的、科技的等等视角,认识某一因素及其变化对国际形势乃至时代发展的影响,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时代面貌的刻画和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引导。把多种分析视角结合起来,能够克服时代认识中的单线思维和片面性。
注释: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