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鲁迅(1881~1936) 1. 作者:家中读书,父科场案,父亲的病。2. 求学3. 日本
留学,国民思想,弃医从文,结婚,办利物译书。4. 杭、绍、京任职任教,苦闷。5. 北京任职任教、五四新文化先驱、支持学生运动。6. 厦门、广州一年。7. 上海最后十年,领导左翼文化。杂文—文明批评、社会批评。
2. 文本指向:(1)“五四”文化主题,科学、民主。(2)
双关、象征、文本结构。
3. 文本意蕴:(1)揭露家族文化礼教制度的弊害。(2)
中国当时愚昧:、残忍、无爱的“食人性”。(3)科学、怀疑的精神,“五四”精神。(4)进化论的思想
4. 小说对文本思想及文本形式的双重结构:候补、做官
—狂人/反封建战士。文言文—白话文。表现了鲁迅对启蒙、张扬同时的疑虑。
5. 学术上:(1)象征、双关、暗示/把狂人心理与反封建
战士融合起来。(2)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山。(3)对果戈理(俄)、尼采(德)的借鉴。
《在酒楼上》鲁迅 1. 人物:知识者的苦闷、无奈、绝望、悲凉(1)我:无
聊、陌生、内心保留挣扎、反抗。无根漂泊感、孤独。(2)吕纬甫:一事无成、无聊、模模糊糊、敷敷衍衍、自责、渺茫。
2. 文本意蕴:指向鲁迅精神心理的深处(1)“五四”追
潮后指使者的苦闷、悲凉、无奈(2)我的形象也暗示了作者的绝望反抗。
《眉间尺》鲁迅 1. 新历史小说的独特表达:将现代人、事、话语融于古
代,产生碰撞,互为激发、古今对照、古为今用。(1)教授:言必有据,博考文献(2)去一点自由,随意点染。
2. 人物:(1)眉间尺:稚嫩、优柔寡断—勇敢、血性、
牺牲—成长中的形象。(2)黑衣人:神秘、诡异、冷峻、果断、智谋、勇敢、牺牲、报仇—一切言行和计谋的目标(复仇者形象)
3. 文本意蕴:黑衣人的复仇言行象征先驱者的反抗,向
黑暗势力的复仇,并象征了鲁迅的心理世界—复仇:与鲁迅的心理情感融为一体。
4. “大出殡”解读:对先驱者神圣、正义牺牲的大解构:
看/被看。先驱者的孤独、寂寞。
《沉沦》郁达夫(1896~1945) 1. 作者: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
1921年与郭沫若办“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在上海办文学杂志《奔流》,1930年曾参加左联后退出,抗战后先后在香港、印康尼、新加坡从事文化工作,1945年被日寇杀害于苏门答腊。
2. 人物:孤僻、敏感、脆弱、正直、有上进心、爱祖国。
生存/性的双重苦闷。异国他乡、弱国子民、加剧上述的苦闷。反映了“五四”黎明期中国青年苦闷的典型
3.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风格:以自我为原型做人物创造。
重视自我情感、心理的刻画。受日本“私小说”影响。
《竹林的故事》冯文炳(1901~1996) 1. 代表作《竹林的故事》《莫须有先生传》 2. 文本意蕴:乡村翁温儿女平常平淡的生活及命运。表
现了亲情、乡情的咏叹。对宁静、淳朴乡村生活的向往。文化指向诉求:道:自然朴素。禅:超脱、空。儒:亲情、仁爱。
3. 艺术上:散文化小说。人物描写:素描、勾勒的。环
境描写:清淡、点染、水墨式。叙事上:淡化情节时空,错动,片段连缀。语言上:平淡中见涩。
4. 京派文学:30年代前期,北京。主要参加的有大学教
学、编辑、记者等。代表人物:废名、沈从文、林徽音、肖乾。强调艺术及道德的“健康与纯正”。从乡村人视角看都市文化。与现实尖锐的社会冲突保持距离。
《上海狐步舞》穆时英(1912~1940) 1. 文本意蕴:都市上层男女情欲的淫乱、生活的腐化,
下层民众生存的艰危。都市缤纷色彩下的残酷。
2. 艺术上:镜头/场面式的描写与切换,蒙太奇的叙事手
法。从感官、感觉出发、直接表现对象,对象描写的感觉化。细腻的心理刻画,包括非常规心理的展示。内心独白、潜意识、下意识、心理联想。
3. 新感觉派:1929~1932年,上海《天轨电车》《现代》。
代表人物:穆时英、施蛰存、刘纳欧。以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为人性心理依据。主要写都市男女心理欲望。学习日本新感觉派小说。
《春阳》施蛰存(1905~2003) 1. 艺术上:细腻、深入人心的心理刻画、包括联想直觉、
潜意识、内心独白。
2. 作品意蕴:一个被扼杀、扭曲、渐进衰弱的灵魂在春
日的阳光下,本能与理智的挣扎,底层性意识的摇动。
《边城》沈从文(1902~1988) 1. 文本意蕴:淳朴、善良、敦厚的人性、人情。多彩文
化、悠久传统的民风、民俗。优美、和谐、自然、宜居的山水空间。
2. 情感取向:温暖、怀旧的梦与人间的真。但美丽总是
令人忧愁的,老爷爷、天保、翠翠都引向了悲剧。牧歌味乡土小说写人类童年的湘西。民族传统伟大处与都市堕落处的对照。
《断魂枪》老舍(1899~1966) 1. 人物形象:王三胜:年轻、好胜、功利、浮躁—卖武
的人。孙老者:深藏不露、身怀绝技、还要精益求精、访绝技---武痴。沙子龙:一代宗师、身怀绝技、深知国术在现代文明下的窘境、世故---知世事的武师。
2. 艺术上:评书体。口语,北京方言。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1906~1970) 1. 原名赵树礼,从小喜爱民歌民谣,30年代关注左翼文
化,立志做“文摊作家”。
2.
人物:二诸葛、三仙姑:有封建、迷信思想残余的老一辈农民。小二黑、小芹:争取婚恋自由的青年一代农民。金旺、兴旺:混进民主政权的恶霸坏分子。 3. 艺术上:叙事---头绪清楚、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头尾完整、故事生动。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言语、行动、外貌、白描展示性格。语言---提炼的北方农民口语。 《金锁记》张爱玲(1920~1996) 1. 出生于上海,祖父是李鸿章的女婿,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2. 人物:曹七巧:对丈夫—视若走肉,既卑视又恨。对季泽---始恋终弃,既爱又恨,难舍。对长白---隐秘的驾驭,溺爱。对长安:阻挠破坏,隐秘的嫉妒。 3. 文本意蕴:旧中国女性在特别生存环境中破碎人格的惨烈图景 4. 艺术上:(传统和现代结合)叙事上—题目设置、角色安排。人物为中心组成环绕结构,兼顾人物一生。场面事件转换用蒙太奇的切换。 人物描写---外貌、服饰、对话、场面设置、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环境、气氛:环境的白描、布置、气氛的烘托。意象的设置、象征手法。 《一颗遭劫的星》胡适(1891-1962) 1. 原名,胡洪子,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文化功绩:1)1917.7《文学改良诌议》拉开文学革命序幕,首倡白话文 2)中国现代白话诗创始者,1917.2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 3)《终生大事》是中国最早现代话剧之一 4)另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西洋文学史史》、 2. 文本意蕴:反对封建专制压迫。求民主、人道 3. 艺术上:1. 散文化语言,情节叙述意味 2. 象征意味 3. 清朗爽约的风格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1891-1924) 1. 江苏江阴人,名复,字半农。最早创作新诗诗论的诗人之一。主要在北京大学任教。诗早有《扬鞭果》 《互釜集》等。 2. 抒情方式:1. 因景生情,情由景牵,情景交融 2. 层叠累积,反复回环呼告,加重了情感表达 3. 口语与书面语交汇,朗朗上口 3. 意蕴:1. 表达了异国他乡游子对祖国、故乡的思念 2. 表达了无私黎明时期青年对爱情的渴望 《繁心》 《春水》冰心(1900-1999) 1. 福建长乐人,早年就读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和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班,伸手基督教文化影响 2. 父亲为满清海军高官,长年居住海边 3. 受到父母珍爱,家庭温馨 4. “五四”时期发表《两个家庄》等问题小说 5.1923年留美发表《寄小读者》等散文 6.1923年同时有《繁心》 《春水》等诗集出版 2. 诗歌意蕴:1. 母爱 童心 自然美 2. 人生 哲理的感悟 3. 小诗运动:1. 幅制短小,三言两语,重在隽妙 2. 多写母爱,童心,自然美及人生感悟 3. 受印度泰戈尔《新月》等及日本俳句影响 4.1923年与宗白华《流云》一起,造成诗坛上“小诗”创作的热潮 《凤凰涅槃》郭沫若(1892—1978) 1. 1913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 2.1919-1920年,出现“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出版《女神》 3.1921年与郁达夫等人创办“创造社” 4. 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流往日本,从事古文字 5. 抗战爆发后,1942-1943创作《屈原》等历史剧 2. 诗作解读:1. 序曲——凤凰自焚的时间、地点、环境的肃穆、圣洁,自焚前的种种的准备 2. 凤歌——对现存空间黑暗、罪恶的控诉、诅咒;对生存空间的质疑 3. 凰歌——对个体、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飘渺,空虚的哀叹 4. 凤凰更生歌——欢呼凤凰浴火重生后的崭新的生命状态狂欢的表达 3. 情感意蕴:1. 科学 民主 理性 “五四”怀疑一切的精神 2. 个性与生命的自我实现,“大我”的形象 3. 破坏与创造的狂飙突进的精神 4. 艺术上:1. 瑰丽的色彩,磅礴的气势,大胆的夸张, 奔腾的节奏,奇特的神话想象——浪漫主义精神 2. 开新诗的自由体先河(字、行、句、韵均无固定要求) 3. 结构上的交响曲 《死水》闻一多 (1899—1946) 1. 湖北浠水人,原名闻家俊 2.1913年入清华学校,期间参加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并开始新诗创作 3.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绘画 4.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专教务长,与徐志摩等在《晨报》办“诗镌“专栏,提倡新格律体诗 5.1928年与徐志摩办《新月》
2. 诗作意蕴:以死水象征丑恶、腐败的北洋军阀统治,
表达了愤懑、绝望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爱国的心情
3. 艺术上:1. 反讽——以美写丑 2. 象征 3. 新格律体诗
的典范
《再别康桥》徐志摩 1. 1921年留学美国,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回国,历
任北大清华教授 4.1923年新月社成立,主要发起人,后办《晨报》“诗镌” 5. 有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云游集》
2. 诗作情感意蕴: 1. 母校依恋,旧梦重寻 2. 以母校代
表的资产阶级文明的价值,理想的失落与伤感
3. 抒情方式:1. 情感交融,融情于景 2. 首尾回旋,重
章叠唱 3. 新格律体诗的“三美
4. 新格律体诗: 1.1925年闻一多《诗的格律》提倡新格律
体诗 2. 对自由体新诗流弊的反叛,流弊即散文分析排列,无诗味的大白话 3. 对诗的形式提出“三美” “三美”1)绘画美——美丽的词藻,形象 2)音乐美——和谐的韵律,节奏 3)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弃妇》李金发(1900—1976) 1. 原名李遇安,广东梅县人1920年开始新诗创作. 中国现
代早期象征派代表诗人
2. 诗作情感:1. 生命的悲凉,孤独 2. 人生的寂寞,无助 3. 艺术上:1 打破常规的跳跃的联想 2. 个体化,新奇,
另类的隐喻与暗示3 通感4象征
《雨巷》戴望舒(1905—1950) 1. 于施蛰存办《现代》,1932年赴法国、西班牙等国留学 3.1934年回国,办过《新诗》等刊物, 4. 主要作品有
《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2. 情感意蕴:1. 得而复失,渴望不可及的迷茫,空虚、惆
怅、哀伤 2. 对美好事物的期盼而失落的心理情态 3.
大革命失败后时代对青年苦闷的精神状态
3. 抒情方式:1. 婉转流动,低回摇曳的音节 2. 象征的意象、意境 3. 迷离恍惚的梦幻抒情
《手推车》艾青(1910~1996)
1. 抒情方式:象征。音画、视听结合、画面/镜头感。整
体的的结构与排列。
2. 诗作意蕴:北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苦难的哀歌。 表达诗人痛苦、忧伤的情怀。 《断章》卞之琳(1910~1999) 1. 早起归新月派,后转向现代派诗歌,醉心于诗的形式与技巧的试验,他说自己着力于诗的古化和欧化。深
受西欧象征派瓦雪里、艾略特影响,又喜爱李商隐、温庭筠等晚唐诗人。
2. 诗作意蕴:常见风景的刹那感悟。主客关系的相对性、人与人、各种事物相联系的宇宙意识。爱情的唯美意境。 3. 艺术上:连绵推进的画面/镜头造成意境,言简意深,
如话却如画。融汇哲学的意思。 《预言》何其芳(1912—1977)
1. 四川斤县人,30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
1938年赴延安,以此为界其诗可分为前期《预言》《画梦录》, 后期《友歌》 3. 前期诗文情感细腻,文字绚
丽,十分唯美,后期趋向写实 2. 诗作意蕴:1. 爱情 2. 美的憧憬 3. 灵感(诗与美的灵
感)
3. 艺术上:象征 通感 《赞美》穆旦(1918——1977)
1. 原名查良静,浙江海宁人 2. 主要作品有《探险》《穆
旦诗集》 《旗》 3. “九叶诗人”代表人物 2. 抒情特点:1. 挚爱之情“溶体化”为对农夫的描写,在
描写中表现“主体”的心灵震撼 2. 诗中的“自我”
不是传统的主客合的,也不是知识者浪漫的扩展和单纯的感伤,是困惑自剖的自我 3. 痛苦的伟大的意象—农夫 3. 九叶诗人:1.1945—1948年,先后《诗创造》 《中国新诗》 2. 穆旦、袁司嘉,林运燮,郑敏,杭约赫,陈
敬客,唐祈,辛迪等九位诗人 3. 着力于诗的现代化,认为“诗=现实+玄学+象征”,是20年代象征派与30
年代现代派的结合 4. 诗派名称因1981年出版《九叶集》而得名 《灯下漫笔》鲁迅
1. 杂文:散文的亚文类,有多种形式,随笔、小说、短评、日记、絮语。其艺术特征:诗+政论,形象+论述。主
要用于社会批评。首倡并形成文体的是鲁迅。 2. 文本解读:从日常自我和历史引证论述了中国人奴性形成原因,并概括中国封建时代阶级压迫实质。从外国人对中国文明的陶醉,分析奴性文化、社会、政治
等,原因:号召青年反抗。社会文化:历史自大狂、
文明的妄自尊全。政治:等级与家族制度。 3. 表述方法:从日常生活中、眼见为实的事实中抽取真 理。从历史引证外国人视角反观。立论高远、见解犀利。 《乌篷船》周作人 文章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闲适性
《谈“流浪汉”》梁遇春
1. 文章特点:文思泉涌、妙想连篇、富于智慧、欧式长句、潇洒明映、流畅自然、真性情流贯全文。
2. 文本意蕴:提倡一种自由不拘、强韧个性、自然真诚
的生活态度。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 1. 文章特点:访胜与抒情相结合。渲染情境中写景,语言文白
熔炼,流畅清隽,古诗穿插,别具情致。 《雅舍》梁实秋
文章特点—小品文。夹叙夹议。识见博雅。情趣幽默。日常小题材。
《狂人日记》鲁迅(1881~1936) 1. 作者:家中读书,父科场案,父亲的病。2. 求学3. 日本
留学,国民思想,弃医从文,结婚,办利物译书。4. 杭、绍、京任职任教,苦闷。5. 北京任职任教、五四新文化先驱、支持学生运动。6. 厦门、广州一年。7. 上海最后十年,领导左翼文化。杂文—文明批评、社会批评。
2. 文本指向:(1)“五四”文化主题,科学、民主。(2)
双关、象征、文本结构。
3. 文本意蕴:(1)揭露家族文化礼教制度的弊害。(2)
中国当时愚昧:、残忍、无爱的“食人性”。(3)科学、怀疑的精神,“五四”精神。(4)进化论的思想
4. 小说对文本思想及文本形式的双重结构:候补、做官
—狂人/反封建战士。文言文—白话文。表现了鲁迅对启蒙、张扬同时的疑虑。
5. 学术上:(1)象征、双关、暗示/把狂人心理与反封建
战士融合起来。(2)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山。(3)对果戈理(俄)、尼采(德)的借鉴。
《在酒楼上》鲁迅 1. 人物:知识者的苦闷、无奈、绝望、悲凉(1)我:无
聊、陌生、内心保留挣扎、反抗。无根漂泊感、孤独。(2)吕纬甫:一事无成、无聊、模模糊糊、敷敷衍衍、自责、渺茫。
2. 文本意蕴:指向鲁迅精神心理的深处(1)“五四”追
潮后指使者的苦闷、悲凉、无奈(2)我的形象也暗示了作者的绝望反抗。
《眉间尺》鲁迅 1. 新历史小说的独特表达:将现代人、事、话语融于古
代,产生碰撞,互为激发、古今对照、古为今用。(1)教授:言必有据,博考文献(2)去一点自由,随意点染。
2. 人物:(1)眉间尺:稚嫩、优柔寡断—勇敢、血性、
牺牲—成长中的形象。(2)黑衣人:神秘、诡异、冷峻、果断、智谋、勇敢、牺牲、报仇—一切言行和计谋的目标(复仇者形象)
3. 文本意蕴:黑衣人的复仇言行象征先驱者的反抗,向
黑暗势力的复仇,并象征了鲁迅的心理世界—复仇:与鲁迅的心理情感融为一体。
4. “大出殡”解读:对先驱者神圣、正义牺牲的大解构:
看/被看。先驱者的孤独、寂寞。
《沉沦》郁达夫(1896~1945) 1. 作者: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
1921年与郭沫若办“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在上海办文学杂志《奔流》,1930年曾参加左联后退出,抗战后先后在香港、印康尼、新加坡从事文化工作,1945年被日寇杀害于苏门答腊。
2. 人物:孤僻、敏感、脆弱、正直、有上进心、爱祖国。
生存/性的双重苦闷。异国他乡、弱国子民、加剧上述的苦闷。反映了“五四”黎明期中国青年苦闷的典型
3.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风格:以自我为原型做人物创造。
重视自我情感、心理的刻画。受日本“私小说”影响。
《竹林的故事》冯文炳(1901~1996) 1. 代表作《竹林的故事》《莫须有先生传》 2. 文本意蕴:乡村翁温儿女平常平淡的生活及命运。表
现了亲情、乡情的咏叹。对宁静、淳朴乡村生活的向往。文化指向诉求:道:自然朴素。禅:超脱、空。儒:亲情、仁爱。
3. 艺术上:散文化小说。人物描写:素描、勾勒的。环
境描写:清淡、点染、水墨式。叙事上:淡化情节时空,错动,片段连缀。语言上:平淡中见涩。
4. 京派文学:30年代前期,北京。主要参加的有大学教
学、编辑、记者等。代表人物:废名、沈从文、林徽音、肖乾。强调艺术及道德的“健康与纯正”。从乡村人视角看都市文化。与现实尖锐的社会冲突保持距离。
《上海狐步舞》穆时英(1912~1940) 1. 文本意蕴:都市上层男女情欲的淫乱、生活的腐化,
下层民众生存的艰危。都市缤纷色彩下的残酷。
2. 艺术上:镜头/场面式的描写与切换,蒙太奇的叙事手
法。从感官、感觉出发、直接表现对象,对象描写的感觉化。细腻的心理刻画,包括非常规心理的展示。内心独白、潜意识、下意识、心理联想。
3. 新感觉派:1929~1932年,上海《天轨电车》《现代》。
代表人物:穆时英、施蛰存、刘纳欧。以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为人性心理依据。主要写都市男女心理欲望。学习日本新感觉派小说。
《春阳》施蛰存(1905~2003) 1. 艺术上:细腻、深入人心的心理刻画、包括联想直觉、
潜意识、内心独白。
2. 作品意蕴:一个被扼杀、扭曲、渐进衰弱的灵魂在春
日的阳光下,本能与理智的挣扎,底层性意识的摇动。
《边城》沈从文(1902~1988) 1. 文本意蕴:淳朴、善良、敦厚的人性、人情。多彩文
化、悠久传统的民风、民俗。优美、和谐、自然、宜居的山水空间。
2. 情感取向:温暖、怀旧的梦与人间的真。但美丽总是
令人忧愁的,老爷爷、天保、翠翠都引向了悲剧。牧歌味乡土小说写人类童年的湘西。民族传统伟大处与都市堕落处的对照。
《断魂枪》老舍(1899~1966) 1. 人物形象:王三胜:年轻、好胜、功利、浮躁—卖武
的人。孙老者:深藏不露、身怀绝技、还要精益求精、访绝技---武痴。沙子龙:一代宗师、身怀绝技、深知国术在现代文明下的窘境、世故---知世事的武师。
2. 艺术上:评书体。口语,北京方言。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1906~1970) 1. 原名赵树礼,从小喜爱民歌民谣,30年代关注左翼文
化,立志做“文摊作家”。
2.
人物:二诸葛、三仙姑:有封建、迷信思想残余的老一辈农民。小二黑、小芹:争取婚恋自由的青年一代农民。金旺、兴旺:混进民主政权的恶霸坏分子。 3. 艺术上:叙事---头绪清楚、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头尾完整、故事生动。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言语、行动、外貌、白描展示性格。语言---提炼的北方农民口语。 《金锁记》张爱玲(1920~1996) 1. 出生于上海,祖父是李鸿章的女婿,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2. 人物:曹七巧:对丈夫—视若走肉,既卑视又恨。对季泽---始恋终弃,既爱又恨,难舍。对长白---隐秘的驾驭,溺爱。对长安:阻挠破坏,隐秘的嫉妒。 3. 文本意蕴:旧中国女性在特别生存环境中破碎人格的惨烈图景 4. 艺术上:(传统和现代结合)叙事上—题目设置、角色安排。人物为中心组成环绕结构,兼顾人物一生。场面事件转换用蒙太奇的切换。 人物描写---外貌、服饰、对话、场面设置、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环境、气氛:环境的白描、布置、气氛的烘托。意象的设置、象征手法。 《一颗遭劫的星》胡适(1891-1962) 1. 原名,胡洪子,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文化功绩:1)1917.7《文学改良诌议》拉开文学革命序幕,首倡白话文 2)中国现代白话诗创始者,1917.2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 3)《终生大事》是中国最早现代话剧之一 4)另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西洋文学史史》、 2. 文本意蕴:反对封建专制压迫。求民主、人道 3. 艺术上:1. 散文化语言,情节叙述意味 2. 象征意味 3. 清朗爽约的风格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1891-1924) 1. 江苏江阴人,名复,字半农。最早创作新诗诗论的诗人之一。主要在北京大学任教。诗早有《扬鞭果》 《互釜集》等。 2. 抒情方式:1. 因景生情,情由景牵,情景交融 2. 层叠累积,反复回环呼告,加重了情感表达 3. 口语与书面语交汇,朗朗上口 3. 意蕴:1. 表达了异国他乡游子对祖国、故乡的思念 2. 表达了无私黎明时期青年对爱情的渴望 《繁心》 《春水》冰心(1900-1999) 1. 福建长乐人,早年就读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和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班,伸手基督教文化影响 2. 父亲为满清海军高官,长年居住海边 3. 受到父母珍爱,家庭温馨 4. “五四”时期发表《两个家庄》等问题小说 5.1923年留美发表《寄小读者》等散文 6.1923年同时有《繁心》 《春水》等诗集出版 2. 诗歌意蕴:1. 母爱 童心 自然美 2. 人生 哲理的感悟 3. 小诗运动:1. 幅制短小,三言两语,重在隽妙 2. 多写母爱,童心,自然美及人生感悟 3. 受印度泰戈尔《新月》等及日本俳句影响 4.1923年与宗白华《流云》一起,造成诗坛上“小诗”创作的热潮 《凤凰涅槃》郭沫若(1892—1978) 1. 1913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 2.1919-1920年,出现“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出版《女神》 3.1921年与郁达夫等人创办“创造社” 4. 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流往日本,从事古文字 5. 抗战爆发后,1942-1943创作《屈原》等历史剧 2. 诗作解读:1. 序曲——凤凰自焚的时间、地点、环境的肃穆、圣洁,自焚前的种种的准备 2. 凤歌——对现存空间黑暗、罪恶的控诉、诅咒;对生存空间的质疑 3. 凰歌——对个体、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飘渺,空虚的哀叹 4. 凤凰更生歌——欢呼凤凰浴火重生后的崭新的生命状态狂欢的表达 3. 情感意蕴:1. 科学 民主 理性 “五四”怀疑一切的精神 2. 个性与生命的自我实现,“大我”的形象 3. 破坏与创造的狂飙突进的精神 4. 艺术上:1. 瑰丽的色彩,磅礴的气势,大胆的夸张, 奔腾的节奏,奇特的神话想象——浪漫主义精神 2. 开新诗的自由体先河(字、行、句、韵均无固定要求) 3. 结构上的交响曲 《死水》闻一多 (1899—1946) 1. 湖北浠水人,原名闻家俊 2.1913年入清华学校,期间参加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并开始新诗创作 3.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绘画 4.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专教务长,与徐志摩等在《晨报》办“诗镌“专栏,提倡新格律体诗 5.1928年与徐志摩办《新月》
2. 诗作意蕴:以死水象征丑恶、腐败的北洋军阀统治,
表达了愤懑、绝望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爱国的心情
3. 艺术上:1. 反讽——以美写丑 2. 象征 3. 新格律体诗
的典范
《再别康桥》徐志摩 1. 1921年留学美国,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回国,历
任北大清华教授 4.1923年新月社成立,主要发起人,后办《晨报》“诗镌” 5. 有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云游集》
2. 诗作情感意蕴: 1. 母校依恋,旧梦重寻 2. 以母校代
表的资产阶级文明的价值,理想的失落与伤感
3. 抒情方式:1. 情感交融,融情于景 2. 首尾回旋,重
章叠唱 3. 新格律体诗的“三美
4. 新格律体诗: 1.1925年闻一多《诗的格律》提倡新格律
体诗 2. 对自由体新诗流弊的反叛,流弊即散文分析排列,无诗味的大白话 3. 对诗的形式提出“三美” “三美”1)绘画美——美丽的词藻,形象 2)音乐美——和谐的韵律,节奏 3)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弃妇》李金发(1900—1976) 1. 原名李遇安,广东梅县人1920年开始新诗创作. 中国现
代早期象征派代表诗人
2. 诗作情感:1. 生命的悲凉,孤独 2. 人生的寂寞,无助 3. 艺术上:1 打破常规的跳跃的联想 2. 个体化,新奇,
另类的隐喻与暗示3 通感4象征
《雨巷》戴望舒(1905—1950) 1. 于施蛰存办《现代》,1932年赴法国、西班牙等国留学 3.1934年回国,办过《新诗》等刊物, 4. 主要作品有
《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2. 情感意蕴:1. 得而复失,渴望不可及的迷茫,空虚、惆
怅、哀伤 2. 对美好事物的期盼而失落的心理情态 3.
大革命失败后时代对青年苦闷的精神状态
3. 抒情方式:1. 婉转流动,低回摇曳的音节 2. 象征的意象、意境 3. 迷离恍惚的梦幻抒情
《手推车》艾青(1910~1996)
1. 抒情方式:象征。音画、视听结合、画面/镜头感。整
体的的结构与排列。
2. 诗作意蕴:北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苦难的哀歌。 表达诗人痛苦、忧伤的情怀。 《断章》卞之琳(1910~1999) 1. 早起归新月派,后转向现代派诗歌,醉心于诗的形式与技巧的试验,他说自己着力于诗的古化和欧化。深
受西欧象征派瓦雪里、艾略特影响,又喜爱李商隐、温庭筠等晚唐诗人。
2. 诗作意蕴:常见风景的刹那感悟。主客关系的相对性、人与人、各种事物相联系的宇宙意识。爱情的唯美意境。 3. 艺术上:连绵推进的画面/镜头造成意境,言简意深,
如话却如画。融汇哲学的意思。 《预言》何其芳(1912—1977)
1. 四川斤县人,30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
1938年赴延安,以此为界其诗可分为前期《预言》《画梦录》, 后期《友歌》 3. 前期诗文情感细腻,文字绚
丽,十分唯美,后期趋向写实 2. 诗作意蕴:1. 爱情 2. 美的憧憬 3. 灵感(诗与美的灵
感)
3. 艺术上:象征 通感 《赞美》穆旦(1918——1977)
1. 原名查良静,浙江海宁人 2. 主要作品有《探险》《穆
旦诗集》 《旗》 3. “九叶诗人”代表人物 2. 抒情特点:1. 挚爱之情“溶体化”为对农夫的描写,在
描写中表现“主体”的心灵震撼 2. 诗中的“自我”
不是传统的主客合的,也不是知识者浪漫的扩展和单纯的感伤,是困惑自剖的自我 3. 痛苦的伟大的意象—农夫 3. 九叶诗人:1.1945—1948年,先后《诗创造》 《中国新诗》 2. 穆旦、袁司嘉,林运燮,郑敏,杭约赫,陈
敬客,唐祈,辛迪等九位诗人 3. 着力于诗的现代化,认为“诗=现实+玄学+象征”,是20年代象征派与30
年代现代派的结合 4. 诗派名称因1981年出版《九叶集》而得名 《灯下漫笔》鲁迅
1. 杂文:散文的亚文类,有多种形式,随笔、小说、短评、日记、絮语。其艺术特征:诗+政论,形象+论述。主
要用于社会批评。首倡并形成文体的是鲁迅。 2. 文本解读:从日常自我和历史引证论述了中国人奴性形成原因,并概括中国封建时代阶级压迫实质。从外国人对中国文明的陶醉,分析奴性文化、社会、政治
等,原因:号召青年反抗。社会文化:历史自大狂、
文明的妄自尊全。政治:等级与家族制度。 3. 表述方法:从日常生活中、眼见为实的事实中抽取真 理。从历史引证外国人视角反观。立论高远、见解犀利。 《乌篷船》周作人 文章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闲适性
《谈“流浪汉”》梁遇春
1. 文章特点:文思泉涌、妙想连篇、富于智慧、欧式长句、潇洒明映、流畅自然、真性情流贯全文。
2. 文本意蕴:提倡一种自由不拘、强韧个性、自然真诚
的生活态度。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 1. 文章特点:访胜与抒情相结合。渲染情境中写景,语言文白
熔炼,流畅清隽,古诗穿插,别具情致。 《雅舍》梁实秋
文章特点—小品文。夹叙夹议。识见博雅。情趣幽默。日常小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