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本阅读

高三语文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从雕花匠到画匠

光绪四年,父亲打听得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要领个徒弟。托人去说,一说就成功了。

这位周师傅,在白石铺一带,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绝技。我跟着他学,他也耐心地教我。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味。

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千篇一律。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果子或花木。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造出许多新花样,果然人人都夸。

光绪八年,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仔细看了一遍,实在是好。向主顾借了来,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纸、颜料和毛笔,晚上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十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了。

一位远房本家,名叫齐铁珊的,他很关心我的画。有一次,他对我说:“萧芗陔快到我哥哥家里来画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为师!”这位萧师傅,纸扎匠出身,画像是湘潭第一。我就到他家去拜师。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画像这一项,就算初入门径了。

光绪十五年刚过年,我第一次见到寿三爷。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少蕃,学问很好,也是湘潭的名士。吃午饭的时候,寿三爷说:“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吃过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

少蕃师对我说:“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诗的一道,本是易学难工,就看你有心没心了!”我小时候读过《千家诗》,几乎全部能背出来,读了《唐诗三百首》,上口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读得很有味。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还时常给我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读书的同时,我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花鸟草虫。他对我说:“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我常常画了画,拿给沁园师看,他都给我题上了诗。他还对我说:“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那时正是三月天气,牡丹盛开。沁园师约集诗会同人,赏花赋诗,他也叫我加入。我放大了胆子,作了一首。沁园师看了,念道:“„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谭的甘字韵,也押得很稳。”这一炮,居然放响,是我料想不到的。 我在胡家,读书学画,有吃有住,心境安适得很,眼界也广阔多了,只是总想起家里的光景。那时照相还没盛行,画像这一行生意是很好的。沁园师知道我这个意思,到处给我吹嘘,附近的人都来请我去画。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人家叫我画细的,就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又省事,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 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祖母笑着对我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

15.文中提及齐白石哪几次重要的学艺经历,促成他从雕花匠转变为画匠?(6分)

答:

16.齐白石曾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来告诫学生要跳出老套,立志创新。文中他的哪些做法

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6分)

答:

17.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尾段蕴含哪些情感?(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

肖复兴

放翁晚景颇惨:“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他以笔写心,聊以用读书和写作维持着清贫的自尊。看《剑南诗稿》末几卷,更多的是平常之心。

“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他兴趣盎然,不断地杖藜外出。“买尽烟波不用钱”,他那时对外出接触世风民情与大自然的理解,和我们如今某些豪华的旅游大相径庭。所以,他从司空见惯中看出“山从树外参差出,水自城阴曲折来”,看出其中我们容易忽略不计的迂回有致的曲线;他从屡见不鲜里看到“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占白鸥波”,看到其中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斑斓色彩。同时他看到农事稼穑,体味到乡间情味:“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新茶”。

在家,“羹煮野菜元足味,屋茨生草亦安居”,知足常乐。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他却能够捕捉到生趣。“小担过门尝冷粉,微风解箨看新篁;旁篱邻妇收鱼钩,叩门村医送药方。”偶然过门的小贩卖的凉粉,微风之中钻出土的新竹,邻居女人收起渔钩,村里的赤脚医生送来药方,这些琐碎的生活,放翁一一入诗,让人感到平易中的温馨。

“挂墙多汉刻,插架半唐诗”、“浅倾家酿酒,细读手抄书”,书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功名之事,而是一种惯性的生活和心情的轨迹。“体倦尚凭书引睡”,能够想象着那时的放翁,一定是看着看着书,眼皮一打,书掉在地上,书成了他的安眠药和贴身知己。

读暮年放翁,总想起钱锺书先生的论述,钱先生特别强调“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并说“陆游全靠这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

读暮年放翁,我忍不住想起晚年时的雷诺阿。

去年的夏天,美国费城专门举办了“晚年雷诺阿”画展。我特意赶去看,发现晚年雷诺阿已经半身不遂,坐在轮椅上,把画笔绑在手臂上,画出的大多是女人的身影和裸体,无一不是肥硕的,健康的,美丽的。特别是画展的最后一幅,叫做《音乐会》,两个肥硕的女人正穿衣打扮,准备去听音乐会。那两个女人占满整幅画框,满怀的喜悦之情,几乎要把画框冲破。

看到满满几个展厅的画作,想到一个老迈残病之躯,创作力那么旺盛。雷诺阿活了78岁,放翁活了86岁,他的活力和雷诺阿真的很像,几乎每一天都在写诗。82岁时,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其中有“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返老还童,是和雷诺阿把女人都画成肥硕的一样的童心,一样的赤子之心呀。

我不知道我能活到多大年纪,即使活不到放翁和雷诺阿那样的年纪,也要向往那样的心境。那是一种遥远的境界。

15.暮年放翁的“平常之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6.请说说文中引用诗歌的作用。(6分)

17.请概括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的共同点?(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从雕花匠到画匠》

15.(1)勾影《芥子园画谱》;(2)跟萧芗陔老师学画像;(3)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画。(每点2分)

16.(1)雕花工艺上改进圆刀法;(2)雕花的花样上造出许多新花样;(3)画像上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每点2分)

17. 含义:可以靠卖画养家糊口了。(2分)情感:表达了祖母对孙子以艺持家的赞赏与鼓励,也表现了齐白石对自己画艺的满意。(4分,每点2分)

15.(1)幸存者的个人记忆,特点:存在于个体内心深处,消失快,不易传播。(2)文化记忆,特点:以文化形式保存,可循环。(3)集体记忆,特点:进入社会,在历史中留存。(6分。形式各1分;特点各1分,答对一点即可)

16.否定电影《唐山大地震》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来忘却灾难的真实与残酷而粉饰太平的文化记忆方式,肯定《绊脚石》直面灾难带来的创痛、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记忆方式。(6分。有否定、肯定态度各1分;分析各2分,其中《唐山大地震》中浪漫抒情方式1分,“忘却”或“粉饰”1分,《绊脚石》中“直面灾难”1分,“尊重灾难记忆”1分。意思对即可)

17.直面创痛,理解灾难;灾难记忆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中,成为社会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方式要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人们要倾听、理解灾难,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 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

15.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不断外出,接触体悟大自然与世风民情;生活贫困而平淡,但知足常乐,不乏生趣;读书写作成为生活习惯,聊以维持着清贫的自尊。(每点2分)

16.阐释暮年放翁平常心的论据;在解读中引导读者更好地体会放翁暮年心境;增强了文章诗意、情趣和感染力。(每点2分)

17.抱残病之躯,但有平常心;坚持创作,艺术水准仍很高;童心未泯,珍视生活的琐碎之美。(每点2分)

高三语文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从雕花匠到画匠

光绪四年,父亲打听得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要领个徒弟。托人去说,一说就成功了。

这位周师傅,在白石铺一带,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绝技。我跟着他学,他也耐心地教我。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味。

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千篇一律。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果子或花木。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造出许多新花样,果然人人都夸。

光绪八年,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仔细看了一遍,实在是好。向主顾借了来,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纸、颜料和毛笔,晚上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十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了。

一位远房本家,名叫齐铁珊的,他很关心我的画。有一次,他对我说:“萧芗陔快到我哥哥家里来画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为师!”这位萧师傅,纸扎匠出身,画像是湘潭第一。我就到他家去拜师。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画像这一项,就算初入门径了。

光绪十五年刚过年,我第一次见到寿三爷。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少蕃,学问很好,也是湘潭的名士。吃午饭的时候,寿三爷说:“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吃过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

少蕃师对我说:“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诗的一道,本是易学难工,就看你有心没心了!”我小时候读过《千家诗》,几乎全部能背出来,读了《唐诗三百首》,上口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读得很有味。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还时常给我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读书的同时,我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花鸟草虫。他对我说:“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我常常画了画,拿给沁园师看,他都给我题上了诗。他还对我说:“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那时正是三月天气,牡丹盛开。沁园师约集诗会同人,赏花赋诗,他也叫我加入。我放大了胆子,作了一首。沁园师看了,念道:“„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谭的甘字韵,也押得很稳。”这一炮,居然放响,是我料想不到的。 我在胡家,读书学画,有吃有住,心境安适得很,眼界也广阔多了,只是总想起家里的光景。那时照相还没盛行,画像这一行生意是很好的。沁园师知道我这个意思,到处给我吹嘘,附近的人都来请我去画。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人家叫我画细的,就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又省事,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 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祖母笑着对我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

15.文中提及齐白石哪几次重要的学艺经历,促成他从雕花匠转变为画匠?(6分)

答:

16.齐白石曾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来告诫学生要跳出老套,立志创新。文中他的哪些做法

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6分)

答:

17.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尾段蕴含哪些情感?(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

肖复兴

放翁晚景颇惨:“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他以笔写心,聊以用读书和写作维持着清贫的自尊。看《剑南诗稿》末几卷,更多的是平常之心。

“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他兴趣盎然,不断地杖藜外出。“买尽烟波不用钱”,他那时对外出接触世风民情与大自然的理解,和我们如今某些豪华的旅游大相径庭。所以,他从司空见惯中看出“山从树外参差出,水自城阴曲折来”,看出其中我们容易忽略不计的迂回有致的曲线;他从屡见不鲜里看到“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占白鸥波”,看到其中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斑斓色彩。同时他看到农事稼穑,体味到乡间情味:“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新茶”。

在家,“羹煮野菜元足味,屋茨生草亦安居”,知足常乐。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他却能够捕捉到生趣。“小担过门尝冷粉,微风解箨看新篁;旁篱邻妇收鱼钩,叩门村医送药方。”偶然过门的小贩卖的凉粉,微风之中钻出土的新竹,邻居女人收起渔钩,村里的赤脚医生送来药方,这些琐碎的生活,放翁一一入诗,让人感到平易中的温馨。

“挂墙多汉刻,插架半唐诗”、“浅倾家酿酒,细读手抄书”,书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功名之事,而是一种惯性的生活和心情的轨迹。“体倦尚凭书引睡”,能够想象着那时的放翁,一定是看着看着书,眼皮一打,书掉在地上,书成了他的安眠药和贴身知己。

读暮年放翁,总想起钱锺书先生的论述,钱先生特别强调“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并说“陆游全靠这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

读暮年放翁,我忍不住想起晚年时的雷诺阿。

去年的夏天,美国费城专门举办了“晚年雷诺阿”画展。我特意赶去看,发现晚年雷诺阿已经半身不遂,坐在轮椅上,把画笔绑在手臂上,画出的大多是女人的身影和裸体,无一不是肥硕的,健康的,美丽的。特别是画展的最后一幅,叫做《音乐会》,两个肥硕的女人正穿衣打扮,准备去听音乐会。那两个女人占满整幅画框,满怀的喜悦之情,几乎要把画框冲破。

看到满满几个展厅的画作,想到一个老迈残病之躯,创作力那么旺盛。雷诺阿活了78岁,放翁活了86岁,他的活力和雷诺阿真的很像,几乎每一天都在写诗。82岁时,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其中有“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返老还童,是和雷诺阿把女人都画成肥硕的一样的童心,一样的赤子之心呀。

我不知道我能活到多大年纪,即使活不到放翁和雷诺阿那样的年纪,也要向往那样的心境。那是一种遥远的境界。

15.暮年放翁的“平常之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6.请说说文中引用诗歌的作用。(6分)

17.请概括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的共同点?(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从雕花匠到画匠》

15.(1)勾影《芥子园画谱》;(2)跟萧芗陔老师学画像;(3)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画。(每点2分)

16.(1)雕花工艺上改进圆刀法;(2)雕花的花样上造出许多新花样;(3)画像上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每点2分)

17. 含义:可以靠卖画养家糊口了。(2分)情感:表达了祖母对孙子以艺持家的赞赏与鼓励,也表现了齐白石对自己画艺的满意。(4分,每点2分)

15.(1)幸存者的个人记忆,特点:存在于个体内心深处,消失快,不易传播。(2)文化记忆,特点:以文化形式保存,可循环。(3)集体记忆,特点:进入社会,在历史中留存。(6分。形式各1分;特点各1分,答对一点即可)

16.否定电影《唐山大地震》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来忘却灾难的真实与残酷而粉饰太平的文化记忆方式,肯定《绊脚石》直面灾难带来的创痛、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记忆方式。(6分。有否定、肯定态度各1分;分析各2分,其中《唐山大地震》中浪漫抒情方式1分,“忘却”或“粉饰”1分,《绊脚石》中“直面灾难”1分,“尊重灾难记忆”1分。意思对即可)

17.直面创痛,理解灾难;灾难记忆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中,成为社会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方式要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人们要倾听、理解灾难,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 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

15.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不断外出,接触体悟大自然与世风民情;生活贫困而平淡,但知足常乐,不乏生趣;读书写作成为生活习惯,聊以维持着清贫的自尊。(每点2分)

16.阐释暮年放翁平常心的论据;在解读中引导读者更好地体会放翁暮年心境;增强了文章诗意、情趣和感染力。(每点2分)

17.抱残病之躯,但有平常心;坚持创作,艺术水准仍很高;童心未泯,珍视生活的琐碎之美。(每点2分)


相关文章

  • 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与备考策略
  • 资阳中学高2014级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及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确定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与备考策略.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学生作为复习主体的思想,实施科学备考.夯实" ...查看


  • 2013-2014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2013-2014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12级计算机高考二.三班及12级数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周授课8节,早自习2节,晚自习2节.针对学生学情及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高三语文教师反思文稿
  • 愿做同行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高中新课程改革继承了义务教育课 ...查看


  •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 鹤壁市2012-2013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 三 语 文 试 卷 分 析 鹤壁市育才高中语文教研组 2013.2.1 鹤壁市育才高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育才高中语文教研组 闫颜云 李军伟 杨 辉 ...查看


  • 文言文教学总结
  • 文言文教学 ? 老师们,上午好!希望大家对我刚才的那节课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时的一些具体做法. ???? ??? 高考考纲要求高中生"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我是这样理解的:所谓能 ...查看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 像山那样思考 朗读课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PPS客户端下载 iPhone iPad Android Mac ',1)"> 视频列表 [频道]高中语文必修五 137 11.73万 订阅9 21 高清 高中语文文言文之文言实词 ...查看


  •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答案
  •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之一 三.(25分)文本:峡谷 作者:阿城 11.(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 答案要点:①" ...查看


  • 团结协作考试
  • 团结协作 周密计划 务实求真 蒙阴一中 孙大德 蒙阴一中复读班共有八个班级,语文教学任务有张立春,公为堂,杨文军和我四位教师承担,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掌握复习的主动权,提高复习的效率呢?这是每位高三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