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和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二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三是对目标与要求的正确认识。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水平的重要手段,二是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是网络教学为信息技术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按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教改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性领域,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合信息需要的信息素养,即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和反思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文化和基础工具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即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怎样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教改中的独特作用,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教育工作者需要讨论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出初步的探讨,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明确要求、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其一,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其三,信息技术手段
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改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今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积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发现和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大主题。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理、有效使用,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之大、意义之深。它们相互整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能较好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育模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需要。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课中,综合实践活动,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体会、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身边。
《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一方面,教材中有专题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0课:“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第6课:“精打细算 ‘小鬼当家’——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正确认识 远离艾滋——信息技术主题活动”;八年级下册:“雷锋精神 永不落伍——‘学习雷锋’主题班会”;九年级上册第15课:“友谊天长地久——制作音乐电子毕业相册”;九年级下册第18课:“成长的年轮——初中的记忆”„„,这些都是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好课例。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有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如“课堂活动”中的:“学一学”、“做一做”、“练一练”、“评一评”„„;“课后实践”等。例如,“去粗存精 慧眼识珠——信息的处理”一课中的“做一做”中既有“活动安排”,又有“实践总结”,若将此课精心设计后,再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是不会很难的。
虽然《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策略作支撑,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须设计出切合实际的、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水平的重要手段
1、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前期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开题欲望是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成功地开题是准备阶段的难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然而,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开题课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活动主题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
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例如:在“网络交流对与错——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主题活动中,假设老师在开题课的时候直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网络交流中的对与错吗?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呢?”同学们对网络交流的认识并不是很深,教师这样提问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就是想答,也答不好。这时,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一段关于网络交流方面的短片或一些图片、数据等等,我想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课题从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这样的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必然高涨。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便捷,使活动实施更有效;综合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载体,使信息技术教育更有价值。
(1)Internet搜索引擎,方便、快捷。
每个主题活动,几乎都需要搜集资料,而在几个搜集资料的途径中,利用Internet上的搜索引擎则是最方便、快捷的。如:在“网络交流对与错”主题活动中,查找有关网络交流对与错方面的信息,只需在百度下输入合适的关键字,资料便呈现在眼前,图、文、音、像,应有尽有。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学生查书籍图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效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教育更有价值。
(2)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方便、实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果涉及到调查问卷、采访表、统计表等,就可以利用Word进行设计。例如:在对回收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时,Excel表格是必不可少的。Word与Excel相结合,很方便地把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到统计图、表,这对调查分析是很有帮助的,也是非常实用的。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都有。那么,我们就利用信息技术课来完成这些任务,这样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节约了活动时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精打细算 “小鬼当家”》主题活动中,可引导并要求学生:将在一周内对某商店销售额调查统计的结果,制作商店一周销售额统计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改进经营的建议,如果学生利用Excel知识,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就可设计并制成所需的统计表,此时,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借助软件工具,培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工具型软件就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想象和创造空间的可能。例如:《欢乐的森林大家庭——金山画王的使用》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并借助金山画王绘图软件,绘制一幅个人创意画,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先完成作品的同学帮助未完成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比较,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并及时修订。小组内还可以利用FrontPage等工具将组内制作好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网页,供同学们参考。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协作能力,而且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利用信息技术,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评价更有效。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师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共同回顾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学习了幻灯片、网页制作,他们完全有能力对本小组的成果用PPT或网页展示出来。这不仅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而且也展示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交流仅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就要利用网络来弥补课堂的不足。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讨论的问题可以在QQ群中讨论。与课堂讨论不同的是,通过思考,学生
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在思想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BBS(论坛)等方式发表日志、感想、收获、建议,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时信息技术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式的,其活动的途径、方式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更深一层的全面思考,以获得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上开展调查,然后对收集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自己研究的问题做出结论。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手段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远程信息交流。这样使学生个体能够从其他学生或老师的观点中获得启发,或者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创新的灵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远程学习手段,以论坛作为主要合作平台,并把电子邮件、QQ群等作为辅助交流与展示工具,通过QQ群交流、论坛发帖等形式和学校内外的老师、同学交流经验。因此,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当然,综合实践活动并非什么内容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有的内容可借助网络虚拟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模拟实验,使学生把握实验的要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以获得身临其境的实验观察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整合运用各种相应的教学方式或手段。例如:在课堂内的“人——机交互式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将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外的“社会实践体验式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将网络上收集的信息资料、实地观察、调查研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将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网络教学为信息技术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
1、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容量大,涉及面广,速度快,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网络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这样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初中学生生活圈子较小,社会经验缺乏,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遨游:在网络中环游世界,了解不同地区的风景名胜,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在网络中畅游太空、观察动植物,增强科普知识,同时培养了其生态保护意识;在网络中了解祖国的国力,为祖国的强盛而骄傲、自豪„„。
例如,《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综合实践活动》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的一些“科普网站”、专门讲述鸦片战争的“鸦片战争纪念馆网站”上搜索、查找与禁毒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上网获取所需信息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发表观点。从收集的禁毒素材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如毒品的危害(吸毒对身心的危害;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再现虎门销烟的历史等。擅长绘画的同学还可以绘制一幅禁毒的宣传画。完成作品后,同学们在主题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文章和图画张贴出来,向更多的人宣传,从而达到禁毒宣传之目的。
2、网络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能更好地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网上聊天室、论坛实现了多人共同交流,网上言论自由,没有压力,学生更可以展开心扉,大胆发言,如涉及到青春发育期的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的初中学生
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遇到一些问题往往选择沉默,久而久之就产生抑郁,悲观或反抗情绪,在论坛上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学生可以毫无顾及的抒发内心感受,进行心理咨询。其次,上网人多,见解看法更立体,学生们可以在不同的见解中思考、鉴别,产生自己的主观想法,积极加入激烈的争论,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再则,学生可以在互相争论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流,与别人讨论、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网上查找、收集、辨别、处理信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存储量,而且这种技能将伴随着未来信息人类的一生。在网络教学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要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和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辨别和自己学习的能力。以后的生活中对网络越来越依靠,各种层次的人借助计算机进行思想、学习、工作的交流,学生就要亲身体验网络世界,学习通过软件实现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为以后信息化的生活做准备。
3、运用网络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在许多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始终紧扣活动主题,丰富实践活动,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图片、录像、文字之类的资料,尤其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启发学生从中撷取到更多的素材,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加深对活动主题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确定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作为活动主题以后,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各地的传统节日开展形式一样吗?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学生兴趣盎然,迫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此时,可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答案。有的查询了解了一些民间习俗,有的下载了相关图片,有的利用网上聊天室与同伴交流信息等等。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可见,网络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形式多样的方式,而且为他们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他们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提供了可贵的信息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工具型软件就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空间。例如,在研究水资源时,可以将水资源的变化拍摄下来,然后储存到电脑中,利用幻灯片制作软件将其做成幻灯片,就可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再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以加强学生印象。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内部网页,供大家访问。又如:《生日大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利用Excel软件制作本班师生的生日簿,学生觉得这样便于查询。在活动最后阶段,学生利用Powerpoint,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制成一张张美丽而富有童趣的生日贺卡,并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打印出来,送给老师和同学。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软件工具,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擅长画画的,可通过画图软件表达主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把研究的成果在Word软件中写成说明文;喜欢说唱的同学,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音响合成„„各种可行的活动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个性得到最充分的显露。
三、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不等于计算机,计算机成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的工具。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的手段有很多种,而在信
息技术教育中教育活动本身更重要,适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的过程,亲身体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
1、按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素材资源。教材上有些课文涉及到采访、统计,有关社区、街道、商店方面的内容。例如:《精打细算“小鬼当家”》一课,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几个同学一起到店铺去分工合作,分别记载各种商品的进价、卖价,走访其他几家经营商品店铺,比较它们的商品和销售情况等,然后将调查、统计结果整理,运用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制成比较表,进行分析研究。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收集信息的同时,扩展了知识、锻炼了与其他人交际的能力,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
2、利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关注生活。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可将兴趣小组的学生按照共同兴趣、方便活动、自愿结合的原则再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活动小组,并向学生强调活动事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在兴趣中选择。学会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学会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调研,并将调研结果用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输入打印,形成书面报告。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一是指导学生按分组自行安排活动;二是组织兴趣小组所有成员集体活动。前一种方式具有灵活、方便、多样的特点,这种方式十分活跃,成效显而易见。
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活动,也可以是社区服务和社会参观活动,还可以为福利院做好事等等。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既可以是环保、消费、物价等民生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文明、学生早餐、课余生活、手机使用、上网、交友等学生自身问题。
这样,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增进生存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生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教学,它本身就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将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能用于学习和社会生活,把综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中,才能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人才。
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和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二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三是对目标与要求的正确认识。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水平的重要手段,二是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是网络教学为信息技术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按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教改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性领域,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合信息需要的信息素养,即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和反思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文化和基础工具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即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怎样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教改中的独特作用,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教育工作者需要讨论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出初步的探讨,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明确要求、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其一,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其三,信息技术手段
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改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今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积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发现和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大主题。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理、有效使用,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之大、意义之深。它们相互整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能较好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育模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需要。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课中,综合实践活动,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体会、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身边。
《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一方面,教材中有专题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0课:“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第6课:“精打细算 ‘小鬼当家’——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正确认识 远离艾滋——信息技术主题活动”;八年级下册:“雷锋精神 永不落伍——‘学习雷锋’主题班会”;九年级上册第15课:“友谊天长地久——制作音乐电子毕业相册”;九年级下册第18课:“成长的年轮——初中的记忆”„„,这些都是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好课例。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有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如“课堂活动”中的:“学一学”、“做一做”、“练一练”、“评一评”„„;“课后实践”等。例如,“去粗存精 慧眼识珠——信息的处理”一课中的“做一做”中既有“活动安排”,又有“实践总结”,若将此课精心设计后,再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是不会很难的。
虽然《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策略作支撑,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须设计出切合实际的、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水平的重要手段
1、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前期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开题欲望是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成功地开题是准备阶段的难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然而,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开题课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活动主题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
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例如:在“网络交流对与错——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主题活动中,假设老师在开题课的时候直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网络交流中的对与错吗?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呢?”同学们对网络交流的认识并不是很深,教师这样提问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就是想答,也答不好。这时,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一段关于网络交流方面的短片或一些图片、数据等等,我想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课题从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这样的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必然高涨。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便捷,使活动实施更有效;综合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载体,使信息技术教育更有价值。
(1)Internet搜索引擎,方便、快捷。
每个主题活动,几乎都需要搜集资料,而在几个搜集资料的途径中,利用Internet上的搜索引擎则是最方便、快捷的。如:在“网络交流对与错”主题活动中,查找有关网络交流对与错方面的信息,只需在百度下输入合适的关键字,资料便呈现在眼前,图、文、音、像,应有尽有。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学生查书籍图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效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教育更有价值。
(2)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方便、实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果涉及到调查问卷、采访表、统计表等,就可以利用Word进行设计。例如:在对回收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时,Excel表格是必不可少的。Word与Excel相结合,很方便地把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到统计图、表,这对调查分析是很有帮助的,也是非常实用的。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都有。那么,我们就利用信息技术课来完成这些任务,这样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节约了活动时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精打细算 “小鬼当家”》主题活动中,可引导并要求学生:将在一周内对某商店销售额调查统计的结果,制作商店一周销售额统计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改进经营的建议,如果学生利用Excel知识,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就可设计并制成所需的统计表,此时,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借助软件工具,培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工具型软件就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想象和创造空间的可能。例如:《欢乐的森林大家庭——金山画王的使用》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并借助金山画王绘图软件,绘制一幅个人创意画,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先完成作品的同学帮助未完成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比较,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并及时修订。小组内还可以利用FrontPage等工具将组内制作好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网页,供同学们参考。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协作能力,而且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利用信息技术,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评价更有效。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师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共同回顾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学习了幻灯片、网页制作,他们完全有能力对本小组的成果用PPT或网页展示出来。这不仅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而且也展示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交流仅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就要利用网络来弥补课堂的不足。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讨论的问题可以在QQ群中讨论。与课堂讨论不同的是,通过思考,学生
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在思想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BBS(论坛)等方式发表日志、感想、收获、建议,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时信息技术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式的,其活动的途径、方式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更深一层的全面思考,以获得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上开展调查,然后对收集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自己研究的问题做出结论。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手段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远程信息交流。这样使学生个体能够从其他学生或老师的观点中获得启发,或者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创新的灵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远程学习手段,以论坛作为主要合作平台,并把电子邮件、QQ群等作为辅助交流与展示工具,通过QQ群交流、论坛发帖等形式和学校内外的老师、同学交流经验。因此,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当然,综合实践活动并非什么内容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有的内容可借助网络虚拟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模拟实验,使学生把握实验的要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以获得身临其境的实验观察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整合运用各种相应的教学方式或手段。例如:在课堂内的“人——机交互式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将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外的“社会实践体验式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将网络上收集的信息资料、实地观察、调查研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将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网络教学为信息技术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
1、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容量大,涉及面广,速度快,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网络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这样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初中学生生活圈子较小,社会经验缺乏,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遨游:在网络中环游世界,了解不同地区的风景名胜,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在网络中畅游太空、观察动植物,增强科普知识,同时培养了其生态保护意识;在网络中了解祖国的国力,为祖国的强盛而骄傲、自豪„„。
例如,《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综合实践活动》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的一些“科普网站”、专门讲述鸦片战争的“鸦片战争纪念馆网站”上搜索、查找与禁毒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上网获取所需信息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发表观点。从收集的禁毒素材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如毒品的危害(吸毒对身心的危害;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再现虎门销烟的历史等。擅长绘画的同学还可以绘制一幅禁毒的宣传画。完成作品后,同学们在主题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文章和图画张贴出来,向更多的人宣传,从而达到禁毒宣传之目的。
2、网络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能更好地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网上聊天室、论坛实现了多人共同交流,网上言论自由,没有压力,学生更可以展开心扉,大胆发言,如涉及到青春发育期的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的初中学生
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遇到一些问题往往选择沉默,久而久之就产生抑郁,悲观或反抗情绪,在论坛上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学生可以毫无顾及的抒发内心感受,进行心理咨询。其次,上网人多,见解看法更立体,学生们可以在不同的见解中思考、鉴别,产生自己的主观想法,积极加入激烈的争论,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再则,学生可以在互相争论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流,与别人讨论、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网上查找、收集、辨别、处理信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存储量,而且这种技能将伴随着未来信息人类的一生。在网络教学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要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和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辨别和自己学习的能力。以后的生活中对网络越来越依靠,各种层次的人借助计算机进行思想、学习、工作的交流,学生就要亲身体验网络世界,学习通过软件实现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为以后信息化的生活做准备。
3、运用网络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在许多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始终紧扣活动主题,丰富实践活动,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图片、录像、文字之类的资料,尤其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启发学生从中撷取到更多的素材,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加深对活动主题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确定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作为活动主题以后,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各地的传统节日开展形式一样吗?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学生兴趣盎然,迫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此时,可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答案。有的查询了解了一些民间习俗,有的下载了相关图片,有的利用网上聊天室与同伴交流信息等等。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可见,网络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形式多样的方式,而且为他们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他们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提供了可贵的信息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工具型软件就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空间。例如,在研究水资源时,可以将水资源的变化拍摄下来,然后储存到电脑中,利用幻灯片制作软件将其做成幻灯片,就可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再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以加强学生印象。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内部网页,供大家访问。又如:《生日大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利用Excel软件制作本班师生的生日簿,学生觉得这样便于查询。在活动最后阶段,学生利用Powerpoint,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制成一张张美丽而富有童趣的生日贺卡,并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打印出来,送给老师和同学。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软件工具,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擅长画画的,可通过画图软件表达主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把研究的成果在Word软件中写成说明文;喜欢说唱的同学,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音响合成„„各种可行的活动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个性得到最充分的显露。
三、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不等于计算机,计算机成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的工具。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的手段有很多种,而在信
息技术教育中教育活动本身更重要,适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的过程,亲身体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
1、按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素材资源。教材上有些课文涉及到采访、统计,有关社区、街道、商店方面的内容。例如:《精打细算“小鬼当家”》一课,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几个同学一起到店铺去分工合作,分别记载各种商品的进价、卖价,走访其他几家经营商品店铺,比较它们的商品和销售情况等,然后将调查、统计结果整理,运用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制成比较表,进行分析研究。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收集信息的同时,扩展了知识、锻炼了与其他人交际的能力,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
2、利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关注生活。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可将兴趣小组的学生按照共同兴趣、方便活动、自愿结合的原则再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活动小组,并向学生强调活动事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在兴趣中选择。学会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学会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调研,并将调研结果用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输入打印,形成书面报告。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一是指导学生按分组自行安排活动;二是组织兴趣小组所有成员集体活动。前一种方式具有灵活、方便、多样的特点,这种方式十分活跃,成效显而易见。
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活动,也可以是社区服务和社会参观活动,还可以为福利院做好事等等。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既可以是环保、消费、物价等民生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文明、学生早餐、课余生活、手机使用、上网、交友等学生自身问题。
这样,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增进生存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生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教学,它本身就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将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能用于学习和社会生活,把综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中,才能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