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年05期
母亲行为是指母亲在抚养儿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母子互动系统中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按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性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支持行为与不支持行为。母亲支持行为指母亲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为儿童提供信息或物质帮助、表扬、奖励儿童等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母亲不支持行为指母亲拒绝、忽略儿童的情感、信息或物质需要以及打、骂儿童等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研究表明,母亲支持行为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具有积极影响,而不支持行为则具有消极影响[1,2]。近年来有关儿童对父母影响的研究开始不断增加[3-6],但是仍旧缺乏对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可能调节母亲行为的若干因素等问题的系统研究。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改善母亲抚养行为、及时发现并矫正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提高抚养质量提供某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济南、青岛、临沂、德州四地市742名3~6岁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被试。儿童的平均年龄为5岁1个月,儿童母亲的平均年龄为30.25岁。儿童被试的城乡、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儿童被试的城乡、年龄、性别分布
儿童
城市
农村合计
被试的年龄
男
女
男
女
3岁 62
52
35
35
184
4岁 60
62
31
35
188
5岁 64
54
31
36
185
6岁 62
57
32
34
185
合计
248
225 129 140
742
二、研究工具和材料
(一)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量表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董奇等(1996)编制,已进行标准化,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该量表包括儿童的注意分散、消极情绪、对父母缺乏强化(对父母疏远、不亲近)、适应不良(不易建立饮食、作息规律等)和对父母过度要求五个分量表。量表分数值越高,表明儿童消极行为越多。
(二)母亲行为量表
参考国外有关文献[7、8]修订而成。该量表包括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量表和不支持行为量表,其中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量表又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面对儿童的问题或请求及时给予解答)、工具性支持(在儿童需要时及时予之以实际的、实物的帮助)和陪伴支持四个分量表,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量表包括情感不支持、信息不支持、工具性不支持和陪伴不支持四个分量表。量表分数值越高,表明母亲对儿童的支持或不支持行为越多。量表修订后的信度、效度指标见表2。
表2 母亲行为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
母亲支持行为
母亲不支持行为
情感
信息
工具 陪伴
情感 信息
工具性
陪伴
支持
支持 性支持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同质性信度 0.73* 0.66* 0.74* 0.75* 0.79* 0.73* 0.72*
0.70*
内容效度 0.78** 0.76** 0.78** 0.80** 0.78** 0.75** 0.78** 0.80**
注:[*]p [* *] p
表2说明,母亲行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家庭背景问卷
该问卷包括城乡因素、家庭收入、母亲的职业、受教育水平、儿童的年龄、性别等项目。
三、施测 在幼儿园采用小团体施测的方法。首先召开主试培训会,统一培训主试;其次,在儿童所在幼儿园,由接受过培训的主试向母亲被试说明指导语,并逐个读题,要求母亲被试同时答题。一般每15~20名母亲被试由一名主试负责。
结果
一、学前儿童消极行为测查结果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的总体状况:学前儿童消极行为最多的是对父母过度要求(10.90±3.08),其次是注意分散(9.86±2.93)、适应不良(9.34±2.86)、消极情绪(6.94±2.72),消极行为最少的是对父母缺乏强化(6.28±2.50)。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的性别、年龄差异分析:对男童、女童消极行为的t检验结果表明,在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值分别为1.26,0.89,0.16,1.88,0.83,0.03,p>0.05)。
对各年龄组儿童消极行为的F检验结果表明,在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F值分别为1.12,0.92,0.07,0.25,2.81,0.76,p>0.05)。
二、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
表3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支持行为的相关
注意分散
缺乏强化 消极情绪 适应不良 过度要求 量表总分
情感支持 -0.32**
-0.25** -0.32** -0.32**
-0.17** -0.39**
信息支持 -0.21**
-0.23** -0.25** -0.24**
-0.10** -0.28**
工具性支持 -0.24** -0.22** -0.22** -0.22**
-0.08** -0.30**
陪伴支持 -0.20** -0.23** -0.25** -0.25**
-0.12** -0.30**
量表总分 -0.31**
-0.30** -0.34** -0.33**
-0.15** -0.41**
表4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不支持行为的相关
注意分散 缺乏强化 消极情绪 适应不良 过度要求 量表总分
情感不支持 0.16** 0.29**
0.24**
0.24**
0.08**
0.28**
信息不支持 0.18** 0.31**
0.25**
0.22**
0.07**
0.27**
工具性不支持 0.20** 0.38**
0.37**
0.30**
0.07**
0.36**
陪伴不支持 0.17** 0.24**
0.24**
0.22**
0.03**
0.24**
量表总分 0.23** 0.39**
0.36** 0.32**
0.08**
0.38**
由表3可知,学前儿童消极特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母亲支持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越多,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越少。由表4可知,除儿童对父母的过度要求与母亲对儿童的信息、工具性和陪伴不支持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它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亦提示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不支持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表5 母亲行为对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各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因变量
预测变量
母亲支持行为
母亲不支持行为
总分(β)总分(β)
注意分散
-0.18** 0.08*
缺乏强化
-0.11* 0.24**
消极情绪
-0.14** 0.14**
适应不良
-0.16** 0.17**
过度要求
-0.08* 0.09*
F值 38.70** 35.63**
R[2] 0.18
0.21
三、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行为之间的回归分析:
以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各维度得分为预测变量,分别以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和不支持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示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各维度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各维度共同对减少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增加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四、在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与母亲不支持行为有关的因素分析由表6可知,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即城市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显著少于农村母亲;(2)家庭收入不同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家庭收入较高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显著少于家庭收入较低的母亲;(3)职业不同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两两t检验结果表明a与c、a与d、b与c、b与d之间的t值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即职业为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分别显著少于职业为工人、个体户的母亲。
表6 城乡因素、家庭收入、母亲职业对母亲不支持行为的影响
城乡因素
家庭收入①
母亲职业
知识分子② 机关干部在职工人个体户
城市
农村 较低
较高 (a)
(b)
(c) (d)
母亲不支持 23.68 24.81 25.21 23.28
22.08
22.89
24.50 24.07
t值
5.67*15.98**
F值 2.37*
注:①人均月收入400元及以下为较低收入,人均月收入400元以上为较高收入②包括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人员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母亲受教育水平、儿童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母亲不支持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讨论
从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的基本状况看,本研究的结果与董奇等(199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一方面表明,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的分布上基本相同,另一方面,提醒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儿童表现出的较多的消极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教育、疏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越多,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越少,不支持行为越多。这可能因为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会增加母亲在抚养儿童方面的压力和紧张,影响了母子间的情感交流、使母亲较多的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影响母亲的角色胜任感,增加母亲的角色限制感,甚至影响母亲的身体健康。而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持续时间稍长就可能导致母亲采取不良的教育行为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母亲的这种做法反过来又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因此,帮助母亲及早认识儿童的行为特征,指导母亲采取适当的抚养、教育行为,减少母子心理冲突是十分重要的。
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城市母亲、家庭收入较高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相对较少。这可能因与城市中较多的信息传播媒体可以给母亲提供丰富的科学育儿知识;其经济条件较好,家用电器的普及、家务相对较少也可以节省母亲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农村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较多也可能与农村家庭中儿童的数量相对较多,母亲的平均年龄相对较小有关。
母亲的职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知识结构,有较多儿童教育方面知识的母亲能更好的适应母亲角色,表现出较科学的抚养行为[3]。本研究证实,职业为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分别显著少于职业为工人、个体户的母亲。
由此可见,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改善儿童的抚养环境,提高母亲在儿童养育方面的知识水平是改善母亲行为、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介绍:张萌 烟台师范学院心理系 (264025)
作者:张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年05期
母亲行为是指母亲在抚养儿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母子互动系统中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按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性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支持行为与不支持行为。母亲支持行为指母亲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为儿童提供信息或物质帮助、表扬、奖励儿童等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母亲不支持行为指母亲拒绝、忽略儿童的情感、信息或物质需要以及打、骂儿童等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研究表明,母亲支持行为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具有积极影响,而不支持行为则具有消极影响[1,2]。近年来有关儿童对父母影响的研究开始不断增加[3-6],但是仍旧缺乏对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可能调节母亲行为的若干因素等问题的系统研究。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改善母亲抚养行为、及时发现并矫正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提高抚养质量提供某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济南、青岛、临沂、德州四地市742名3~6岁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被试。儿童的平均年龄为5岁1个月,儿童母亲的平均年龄为30.25岁。儿童被试的城乡、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儿童被试的城乡、年龄、性别分布
儿童
城市
农村合计
被试的年龄
男
女
男
女
3岁 62
52
35
35
184
4岁 60
62
31
35
188
5岁 64
54
31
36
185
6岁 62
57
32
34
185
合计
248
225 129 140
742
二、研究工具和材料
(一)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量表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董奇等(1996)编制,已进行标准化,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该量表包括儿童的注意分散、消极情绪、对父母缺乏强化(对父母疏远、不亲近)、适应不良(不易建立饮食、作息规律等)和对父母过度要求五个分量表。量表分数值越高,表明儿童消极行为越多。
(二)母亲行为量表
参考国外有关文献[7、8]修订而成。该量表包括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量表和不支持行为量表,其中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量表又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面对儿童的问题或请求及时给予解答)、工具性支持(在儿童需要时及时予之以实际的、实物的帮助)和陪伴支持四个分量表,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量表包括情感不支持、信息不支持、工具性不支持和陪伴不支持四个分量表。量表分数值越高,表明母亲对儿童的支持或不支持行为越多。量表修订后的信度、效度指标见表2。
表2 母亲行为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
母亲支持行为
母亲不支持行为
情感
信息
工具 陪伴
情感 信息
工具性
陪伴
支持
支持 性支持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同质性信度 0.73* 0.66* 0.74* 0.75* 0.79* 0.73* 0.72*
0.70*
内容效度 0.78** 0.76** 0.78** 0.80** 0.78** 0.75** 0.78** 0.80**
注:[*]p [* *] p
表2说明,母亲行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家庭背景问卷
该问卷包括城乡因素、家庭收入、母亲的职业、受教育水平、儿童的年龄、性别等项目。
三、施测 在幼儿园采用小团体施测的方法。首先召开主试培训会,统一培训主试;其次,在儿童所在幼儿园,由接受过培训的主试向母亲被试说明指导语,并逐个读题,要求母亲被试同时答题。一般每15~20名母亲被试由一名主试负责。
结果
一、学前儿童消极行为测查结果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的总体状况:学前儿童消极行为最多的是对父母过度要求(10.90±3.08),其次是注意分散(9.86±2.93)、适应不良(9.34±2.86)、消极情绪(6.94±2.72),消极行为最少的是对父母缺乏强化(6.28±2.50)。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的性别、年龄差异分析:对男童、女童消极行为的t检验结果表明,在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值分别为1.26,0.89,0.16,1.88,0.83,0.03,p>0.05)。
对各年龄组儿童消极行为的F检验结果表明,在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F值分别为1.12,0.92,0.07,0.25,2.81,0.76,p>0.05)。
二、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
表3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支持行为的相关
注意分散
缺乏强化 消极情绪 适应不良 过度要求 量表总分
情感支持 -0.32**
-0.25** -0.32** -0.32**
-0.17** -0.39**
信息支持 -0.21**
-0.23** -0.25** -0.24**
-0.10** -0.28**
工具性支持 -0.24** -0.22** -0.22** -0.22**
-0.08** -0.30**
陪伴支持 -0.20** -0.23** -0.25** -0.25**
-0.12** -0.30**
量表总分 -0.31**
-0.30** -0.34** -0.33**
-0.15** -0.41**
表4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不支持行为的相关
注意分散 缺乏强化 消极情绪 适应不良 过度要求 量表总分
情感不支持 0.16** 0.29**
0.24**
0.24**
0.08**
0.28**
信息不支持 0.18** 0.31**
0.25**
0.22**
0.07**
0.27**
工具性不支持 0.20** 0.38**
0.37**
0.30**
0.07**
0.36**
陪伴不支持 0.17** 0.24**
0.24**
0.22**
0.03**
0.24**
量表总分 0.23** 0.39**
0.36** 0.32**
0.08**
0.38**
由表3可知,学前儿童消极特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母亲支持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越多,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越少。由表4可知,除儿童对父母的过度要求与母亲对儿童的信息、工具性和陪伴不支持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它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亦提示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不支持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表5 母亲行为对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各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因变量
预测变量
母亲支持行为
母亲不支持行为
总分(β)总分(β)
注意分散
-0.18** 0.08*
缺乏强化
-0.11* 0.24**
消极情绪
-0.14** 0.14**
适应不良
-0.16** 0.17**
过度要求
-0.08* 0.09*
F值 38.70** 35.63**
R[2] 0.18
0.21
三、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行为之间的回归分析:
以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各维度得分为预测变量,分别以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和不支持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示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各维度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各维度共同对减少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增加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四、在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与母亲不支持行为有关的因素分析由表6可知,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即城市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显著少于农村母亲;(2)家庭收入不同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家庭收入较高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显著少于家庭收入较低的母亲;(3)职业不同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两两t检验结果表明a与c、a与d、b与c、b与d之间的t值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即职业为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分别显著少于职业为工人、个体户的母亲。
表6 城乡因素、家庭收入、母亲职业对母亲不支持行为的影响
城乡因素
家庭收入①
母亲职业
知识分子② 机关干部在职工人个体户
城市
农村 较低
较高 (a)
(b)
(c) (d)
母亲不支持 23.68 24.81 25.21 23.28
22.08
22.89
24.50 24.07
t值
5.67*15.98**
F值 2.37*
注:①人均月收入400元及以下为较低收入,人均月收入400元以上为较高收入②包括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人员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母亲受教育水平、儿童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母亲不支持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讨论
从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的基本状况看,本研究的结果与董奇等(199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一方面表明,儿童消极行为特征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的分布上基本相同,另一方面,提醒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儿童表现出的较多的消极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教育、疏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越多,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越少,不支持行为越多。这可能因为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会增加母亲在抚养儿童方面的压力和紧张,影响了母子间的情感交流、使母亲较多的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影响母亲的角色胜任感,增加母亲的角色限制感,甚至影响母亲的身体健康。而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持续时间稍长就可能导致母亲采取不良的教育行为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母亲的这种做法反过来又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因此,帮助母亲及早认识儿童的行为特征,指导母亲采取适当的抚养、教育行为,减少母子心理冲突是十分重要的。
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城市母亲、家庭收入较高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相对较少。这可能因与城市中较多的信息传播媒体可以给母亲提供丰富的科学育儿知识;其经济条件较好,家用电器的普及、家务相对较少也可以节省母亲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农村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较多也可能与农村家庭中儿童的数量相对较多,母亲的平均年龄相对较小有关。
母亲的职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知识结构,有较多儿童教育方面知识的母亲能更好的适应母亲角色,表现出较科学的抚养行为[3]。本研究证实,职业为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的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分别显著少于职业为工人、个体户的母亲。
由此可见,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改善儿童的抚养环境,提高母亲在儿童养育方面的知识水平是改善母亲行为、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介绍:张萌 烟台师范学院心理系 (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