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理论要点

教育心理学

皮亚杰理论要点: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2)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观,选择符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3)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略微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

4)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

5)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都有很大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爱因斯坦曾说:“学 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进行识别和解说,从而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基石。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

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我们抓住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暗示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不应有紧张气氛,幼儿应在愉快、松弛、心理集中的状态下学习,使他们体会到乐趣,充满着内心的自由感,从而导致“教学过程变为自学过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人的情绪对其行为的重要作用。

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分析学科学习困难现象 传统的智力理论与知识智力理论曾对对学生学习困难进行分析“我们不是不承认人的先天智能倾向的存在,但是,在学校里,在家长眼中,绝大多数被看成是先天性智力倾向的现象都是错觉,即把后天发展起来的认知结构差异导致的学习智能差异认为是先天性的智能倾向。例如把学生的智力分为文科型,理科型,文科型的学生只在文科领域一学就会,有时甚至不学也会,不但表现聪明而且表现出性格都是勤奋上进的,而一学习理科就会变得又笨又懒,成绩平平,又的甚至理科学习成绩极差。更有甚者,又把学生的智力分为外语型与数学型;制作型与功课型;办事型与学习型等等。”①这样可能又影响了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继续努力学习文化课的信心,成为偏科﹑弃学或学习不努力的思想根源。

而在认知主义学习观看来是由于下例因素的积累导致:

在行为方面,由于不喜欢数学老师,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有时认真听了,一旦遇到听不明白的,就在也听不下去了。能坚持完成数

学的课后作业,但只是应付差事,做完后就在也不想多看数学一眼。

在情绪方面,由于长期在数学上的挫败感造成被试一提到数学,情绪就非常低落。这次数学考了30分给她触动很大,同学有很多都得了90分以上,被试说就是让我及格也行啊,考30分太丢人了。从这可以看出被试是很想学好数学的,但每次坐到书桌前,打开数学练习册时,就特别烦根本学不进,有时强迫自己做几道题,结果不是错就是不会做,就更烦了。自己非常苦恼。

在家庭方面,母亲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听说被试这次数学考了30分,气就不打一处来,对被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但并没有效果,被试一到做数学时就磨磨蹭蹭,不专心。母亲对女儿的批评就更多了。来访者头部和肩部有明显的神经性多动,是不自觉的,形成的原因是去年有一段时间,因为来访者学习的问题,与母亲之间形成了敌对情绪,有时母亲会在她学习走神和不认真时,给她一巴掌,经常反复导致形成了条件反射并泛化。

教育心理学

皮亚杰理论要点: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2)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观,选择符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3)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略微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

4)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

5)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都有很大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爱因斯坦曾说:“学 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进行识别和解说,从而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基石。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

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我们抓住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暗示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不应有紧张气氛,幼儿应在愉快、松弛、心理集中的状态下学习,使他们体会到乐趣,充满着内心的自由感,从而导致“教学过程变为自学过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人的情绪对其行为的重要作用。

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分析学科学习困难现象 传统的智力理论与知识智力理论曾对对学生学习困难进行分析“我们不是不承认人的先天智能倾向的存在,但是,在学校里,在家长眼中,绝大多数被看成是先天性智力倾向的现象都是错觉,即把后天发展起来的认知结构差异导致的学习智能差异认为是先天性的智能倾向。例如把学生的智力分为文科型,理科型,文科型的学生只在文科领域一学就会,有时甚至不学也会,不但表现聪明而且表现出性格都是勤奋上进的,而一学习理科就会变得又笨又懒,成绩平平,又的甚至理科学习成绩极差。更有甚者,又把学生的智力分为外语型与数学型;制作型与功课型;办事型与学习型等等。”①这样可能又影响了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继续努力学习文化课的信心,成为偏科﹑弃学或学习不努力的思想根源。

而在认知主义学习观看来是由于下例因素的积累导致:

在行为方面,由于不喜欢数学老师,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有时认真听了,一旦遇到听不明白的,就在也听不下去了。能坚持完成数

学的课后作业,但只是应付差事,做完后就在也不想多看数学一眼。

在情绪方面,由于长期在数学上的挫败感造成被试一提到数学,情绪就非常低落。这次数学考了30分给她触动很大,同学有很多都得了90分以上,被试说就是让我及格也行啊,考30分太丢人了。从这可以看出被试是很想学好数学的,但每次坐到书桌前,打开数学练习册时,就特别烦根本学不进,有时强迫自己做几道题,结果不是错就是不会做,就更烦了。自己非常苦恼。

在家庭方面,母亲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听说被试这次数学考了30分,气就不打一处来,对被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但并没有效果,被试一到做数学时就磨磨蹭蹭,不专心。母亲对女儿的批评就更多了。来访者头部和肩部有明显的神经性多动,是不自觉的,形成的原因是去年有一段时间,因为来访者学习的问题,与母亲之间形成了敌对情绪,有时母亲会在她学习走神和不认真时,给她一巴掌,经常反复导致形成了条件反射并泛化。


相关文章

  • _幼儿园课程设计_重难点分析
  • <幼儿园课程设计>学习指导 YOUERYANKECHENGSHEJIXUEXIZHIDAO 二.解释 (用一句简明的11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教材第5页)话来概括). (教材第521小学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页) 31面向全体学生 ...查看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密卷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 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查看


  • 心理学各章节要点及难点
  • <心理学概论>各章学习要点及难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 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理论心理学的概念 3.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普通心理学 5.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6.心理过程 7.认知过程 ...查看


  • 简答论述名词解释
  •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狭义) 2学前教育(广义.狭义) 3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学前机构教育 4学前教育学 5儿童关的界定 6教育观 7学前教育价值观 8学前教育目的观 9学前教育环境观 10学前教育实践观 11 ...查看


  • 2009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09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 ...查看


  • 中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汇总(1)
  • 学习陕西2012年中学心理学知识要点考前必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要点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里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重点研究人类的学.........习与教育,学校 ...查看


  • 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 云南0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共40分,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 ...查看


  •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q ...查看


  •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简答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构成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