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的研究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延伸,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可是如今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阅读时间逐渐减少、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阅读的书籍也杂乱无章。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通过营造氛围、推荐好书、提升素养三个策略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把阅读真正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

前 言

作为一名小学生,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和最简便的手段,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阅读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思想交流活动,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文字材料,从而向书本学习知识,获取精神食粮。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外阅读区别于课堂阅读时总是带着任务的心态,吃力被动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阅读,学生自愿主动,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是放松惬意、无负担的阅读。它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是快乐的事。会产生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读书中感动、快乐,在满足娱乐需要的期待中伴随性的获得知识,启发想象和创造,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消弱了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在实施课外阅读的策略方面,我们要融合影视英特网的优势,让学生全面深入地去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走进文本,进而回归书本,由“读图”回归“读文”,这就要我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以读为乐。

策略一、书香满园,营造氛围

读书需要氛围,当身边都洋溢着书卷气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阅读,快乐阅读。为了让书香满园,营造读书的氛围,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慢阅读

阅读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和“淡定”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最应该完成的精神程序,“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这种“慢”,玩味、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得到相得益彰的推进。当今的人们用吃快餐的方式对待阅读,希望用尽量少的时间把尽量多的信息吞到肚子里去。在学校,阅读已经变成竞赛,孩子们掐着秒表读书,看谁一分钟里读的文字量最多。有的专家研究出让视线在书页上走Z字的快速扫描方式,教孩子们怎么用最短时间读完一页书——照此办法,阅读有望提速4至5倍,远远超过火车提速。这些都在灌输一种观念,快即好。但以这种错误观念对待阅读,还能有什么乐趣?慢阅读主张细细阅读一本好书,反对一目十行,反对在网上瞄几眼内容梗概,在这个只顾快读的年代,“慢”能唤回阅读的愉悦,从高品质的文字中找到乐趣和意义,并且他在自己的课堂里,鼓励学生重拾大声诵读和背诵的老办法,帮他们重新起步“琢磨”和“品味”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慢阅读”尤其重要。课外书籍大都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必须慢慢体会,正如文学也要慢慢地体味。以“读”为主线,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其自由地读,有感情地读,有见解地读;同时倡导“思”,让儿童独立地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启发,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而这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慢”字。只有“慢阅读”,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2.师生共读,同成长

我们总是向学生推荐这样或那样的书,可这些书,我们到底读过几本呢?记得窦桂梅老师说过:“师生共读。你将发现自己和学生是朋友,有很多话题,真可谓同品读书乐,共同成长;将发现你在自我在超越,你感动着,幸福着——因为,教育是有着充满人性,充满人情的艺术。在师生共读中,你会发现学生们热爱读书兴趣持久,你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通过阅读儿童类书籍,我也发现如今图书市场泛滥,书籍良莠不齐,学生不知如何区分,如《兽王》、《再生战士》等,这些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毫无益处,我进行了及时指导,使学生有了一定的鉴别能力!不仅是把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时

代发展需要的文章、书籍推荐给孩子们,而且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从意大利的《爱的教育》到中国的《草房子》;从洪应明的《菜根谭》到刘墉的《萤窗小语》等等,和学生一起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学生和我一起比赛读书,他们就显得特别兴奋,读书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读书最大的好处,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而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师。当书籍成为老师的第一至爱时,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这些朴素而又充满哲理的话,都揭示了教师的读书示范熏陶的重要作用。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孩子心灵的那份纯真,而自己的心态也逐渐发生着变化,面对学生们犯的一个个小错误,我会想这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地想一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师生共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追求让每个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渴求性的自我行为。 师生共读是一件简单的事,可它产生的效果却不简单。它开启了师生之间彼此的心门,让师生间有了更多的话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有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激发素。

3.好书漂流

好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读书的人可随意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原来的公共场所,再将好书“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下一段漂流书香。为了让资源更好地共享,我也举办了这项活动,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1)每位学生必须捐出一本或几本自己看过觉得好的图书进行漂流,并写上自己的姓名,制作一张阅读登记卡

(2)规定漂流范围:本班漂流。

(3)保护漂流书,及时做好登记,在阅读登记卡中,写好自己的姓名、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翻阅书本,所以大家彼此对书的交流也多了,和传

统的图书角相比,它的更新速度更快,而且书的可看性更强。如此播撒书香,宛若中世纪的“漂流瓶”,给人一种神秘感,学生把这种阅读看成了一种游戏,兴趣也随之高涨。 策略二、不拘一格,推荐好书

借用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妈妈》中的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给我推荐好书和与我一起读书的老师。”为了能让学生能自豪地这样说,所以我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向学生推荐好书,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故事法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老师站在讲台能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相信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将无与伦比。其实,讲故事也讲究技巧,教师可以对故事进行适度地夸张,再配上一些表情动作,设置一点悬念,这样学生将听得更专注,对书的兴趣则会更浓。在此期间我讲了《我用屁股冒了险》、《抹香水的老鼠》、《顽童时代》„„还有些书我只读了其中最吸引人的一段或一部分内容,如《狼图腾》我选了狼捕杀战马和蒙古小孩钻狼洞的故事,没有想到学生过了几天学生手中就多了许多我所讲故事的书,他们乐此不彼地阅读。

2.简介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由教师或学生介绍主要的内容,要讲出其精髓,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如《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为老人捕鱼遇到鲨鱼并与之搏斗的故 事,海明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硬汉的形象,并因为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奖。通过这种方法我向学生推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基督山伯爵》、《穆斯林的葬礼》、《骆驼祥子》、《聊斋志异》

3.提问法

主要以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阅读,比如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我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奖励。

(1)说出相应的人物

过五关斩六将( ) ( )进大观园

巧设空城计( ) ( )雪夜上梁山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

孙悟空三打( )„„

(2)对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进行定期提问。

为了能够回答正确,学生读得更勤更细,相互切磋的时间也多了。

4.发散法

主要是以“一本带多本”,如讲《青铜葵花》我就介绍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草房子》、《细米》、《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期间还介绍了彩乌鸦系列、沈石溪动物系列等书籍,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中出现了曹文轩和沈石溪迷。

5.名人效应

有些优秀读物在历史上或当今社会影响较大,不少名人读过,并给予评价。有的媒体也作过推介。教师可把这些评价或推介材料介绍给学生,借用名人和媒体的影响,增强读物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随便介绍这些名人的作品,这样的效果也非常不错。我曾利用这种方法介绍了余秋雨的散文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儿》、王立群读《史记》等。

6.内外结合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在上课时我们更应该把握机会推荐好书。在《草船借箭》分析曹操的性格时,我对学生说:“其实历史上的曹操还有许多的优点,他是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如他写的《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都是很好的诗。”接着我讲了曹操的两个故事:偷媳妇和空城计的发明权。“其实历史上的周瑜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24岁被任命为中郎将,在同一年赢取小乔,这样一个官场、战场、情场都得意的人,

怎么会妒忌别人,只有别人妒忌他才对。”学生使劲点头。我看时机差不多了,笑着说:“其实你们在读完《三国演义》后,还可以去读读《易中天品三国》,刚才的故事书中都有。又如上《草原》我就介绍老舍的《狗之晨》、《茶馆》、《四世同堂》等;上《松鼠》我就介绍西顿的动物小说;上《学会看病》我就介绍毕淑敏的《生生不已》„„后来我发现我课内介绍的书在学生手中不断传阅,甚至有些学生买不到还向我借。

7.引诱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散文比较枯燥,学生总是避而远之,怎样才能让他们有兴趣读呢?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这样说:“昨天老师一直在读一篇文章感觉实在太美了,美得我都不知如何形容。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样的感觉,可是当他们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却大失所望,原来就是一个种了几支荷花的烂泥塘,那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到底美在哪里呢?还需要同学们细细品味,下次再来告诉我。”后来,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月亮,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就不美了。”有的说:“美在作者的眼睛,如果他不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就是另一感觉。”那次学生讨论很激烈,还有学生写了很多关于荷塘的文章。 策略三、经典诵读,提升素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转已久的诗词名篇。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学习过诗歌,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在小学阶段,经典的学习不仅能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么广泛接触具有高度素养的人类智慧的结晶,达到内炼心智,外炼气质的效果。

我在班级的黑板一角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栏目——《每日古诗》,要求学生每日背诵。为了让学生乐于读,乐于背,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法

首先,我先讲一些诗人的简单介绍,比如李白号称“诗仙”好饮酒,每次喝酒之后,诗歌就一会而就,又有“酒中之仙”的美誉;杜甫号称“诗圣”,从小父母已亡,由姑姑带大。并且,姑姑在杜甫小时候为了给他治病牺牲了自己的孩子;王维号称“诗佛”,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贺号称“诗鬼”;白居易诗成必定问老人,然后再讲些诗人的小故事,比如白居易在京中“居易”的故事,还有苏轼和妹妹互相讽刺对方长相的故事(传说)„„通过这些介绍和故事让学生对这些诗人和词人有初步印象,从而去喜爱他们,再读他们的诗词,才能更有热情。

2.听力法

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英语有听力,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诗词的兴趣也需要听力吗?其实,我是介绍诗词的时候,背诵一些,让学生对这个老师产生一定的敬佩之意。“信其师,亲其道。”当我在讲台上背诵气吞山河的《将进酒》;缠绵悱恻的《雨霖铃》;伤心断肠的《江城子》;诸多谜团的《锦瑟》;还有让白居易涕泪满衫的《琵琶行》;可以用歌唱出来的《一剪梅》、《无题》、《佳人》、《月下独酌》„„我此时可以看见学生瞪得大大的眼睛和惊讶的表情。我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然后我对他们说其实你们也行,而且可能比老师还厉害。

3.比赛法

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并要求自己命名——“凌云阁”、“兰若轩”,还选出了自己组的“领军人物”,以便更好地参加比赛和交流。为了检查和提高水平我们每周五都进行“诗词擂台赛”:诗词亮相:在各组里抽一个学号进行PK,老师说诗词学生背诵;争分夺秒:以《中华经典诵读本》为基础(后面有名句),在1分30秒时间内,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大海无量:一组出上句一组对下句,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阅读;惊心动魄;自选题,以《唐诗三百首》和《中华经典诵读本》为主,学生选择分值,然后由他们请选手来翻书,背诵翻到的那一面的诗词,背出则获得相应的分数,否则将被扣除相应的分数。

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内外兼修的最佳呈现,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内心感知到世界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逐渐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内在素养就不断地提升,良好的德育品质也会一点点的浸润到孩子们的心中。

我们要用多种策略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书香弥漫,让每一个孩子都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享受着阅读的快乐,让老师都能播散希望的种子,点燃学生阅读的心灯!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的研究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延伸,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可是如今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阅读时间逐渐减少、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阅读的书籍也杂乱无章。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通过营造氛围、推荐好书、提升素养三个策略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把阅读真正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

前 言

作为一名小学生,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和最简便的手段,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阅读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思想交流活动,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文字材料,从而向书本学习知识,获取精神食粮。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外阅读区别于课堂阅读时总是带着任务的心态,吃力被动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阅读,学生自愿主动,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是放松惬意、无负担的阅读。它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是快乐的事。会产生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读书中感动、快乐,在满足娱乐需要的期待中伴随性的获得知识,启发想象和创造,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消弱了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在实施课外阅读的策略方面,我们要融合影视英特网的优势,让学生全面深入地去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走进文本,进而回归书本,由“读图”回归“读文”,这就要我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以读为乐。

策略一、书香满园,营造氛围

读书需要氛围,当身边都洋溢着书卷气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阅读,快乐阅读。为了让书香满园,营造读书的氛围,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慢阅读

阅读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和“淡定”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最应该完成的精神程序,“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这种“慢”,玩味、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得到相得益彰的推进。当今的人们用吃快餐的方式对待阅读,希望用尽量少的时间把尽量多的信息吞到肚子里去。在学校,阅读已经变成竞赛,孩子们掐着秒表读书,看谁一分钟里读的文字量最多。有的专家研究出让视线在书页上走Z字的快速扫描方式,教孩子们怎么用最短时间读完一页书——照此办法,阅读有望提速4至5倍,远远超过火车提速。这些都在灌输一种观念,快即好。但以这种错误观念对待阅读,还能有什么乐趣?慢阅读主张细细阅读一本好书,反对一目十行,反对在网上瞄几眼内容梗概,在这个只顾快读的年代,“慢”能唤回阅读的愉悦,从高品质的文字中找到乐趣和意义,并且他在自己的课堂里,鼓励学生重拾大声诵读和背诵的老办法,帮他们重新起步“琢磨”和“品味”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慢阅读”尤其重要。课外书籍大都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必须慢慢体会,正如文学也要慢慢地体味。以“读”为主线,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其自由地读,有感情地读,有见解地读;同时倡导“思”,让儿童独立地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启发,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而这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慢”字。只有“慢阅读”,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2.师生共读,同成长

我们总是向学生推荐这样或那样的书,可这些书,我们到底读过几本呢?记得窦桂梅老师说过:“师生共读。你将发现自己和学生是朋友,有很多话题,真可谓同品读书乐,共同成长;将发现你在自我在超越,你感动着,幸福着——因为,教育是有着充满人性,充满人情的艺术。在师生共读中,你会发现学生们热爱读书兴趣持久,你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通过阅读儿童类书籍,我也发现如今图书市场泛滥,书籍良莠不齐,学生不知如何区分,如《兽王》、《再生战士》等,这些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毫无益处,我进行了及时指导,使学生有了一定的鉴别能力!不仅是把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时

代发展需要的文章、书籍推荐给孩子们,而且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从意大利的《爱的教育》到中国的《草房子》;从洪应明的《菜根谭》到刘墉的《萤窗小语》等等,和学生一起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学生和我一起比赛读书,他们就显得特别兴奋,读书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读书最大的好处,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而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师。当书籍成为老师的第一至爱时,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这些朴素而又充满哲理的话,都揭示了教师的读书示范熏陶的重要作用。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孩子心灵的那份纯真,而自己的心态也逐渐发生着变化,面对学生们犯的一个个小错误,我会想这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地想一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师生共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追求让每个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渴求性的自我行为。 师生共读是一件简单的事,可它产生的效果却不简单。它开启了师生之间彼此的心门,让师生间有了更多的话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有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激发素。

3.好书漂流

好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读书的人可随意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原来的公共场所,再将好书“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下一段漂流书香。为了让资源更好地共享,我也举办了这项活动,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1)每位学生必须捐出一本或几本自己看过觉得好的图书进行漂流,并写上自己的姓名,制作一张阅读登记卡

(2)规定漂流范围:本班漂流。

(3)保护漂流书,及时做好登记,在阅读登记卡中,写好自己的姓名、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翻阅书本,所以大家彼此对书的交流也多了,和传

统的图书角相比,它的更新速度更快,而且书的可看性更强。如此播撒书香,宛若中世纪的“漂流瓶”,给人一种神秘感,学生把这种阅读看成了一种游戏,兴趣也随之高涨。 策略二、不拘一格,推荐好书

借用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妈妈》中的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给我推荐好书和与我一起读书的老师。”为了能让学生能自豪地这样说,所以我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向学生推荐好书,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故事法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老师站在讲台能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相信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将无与伦比。其实,讲故事也讲究技巧,教师可以对故事进行适度地夸张,再配上一些表情动作,设置一点悬念,这样学生将听得更专注,对书的兴趣则会更浓。在此期间我讲了《我用屁股冒了险》、《抹香水的老鼠》、《顽童时代》„„还有些书我只读了其中最吸引人的一段或一部分内容,如《狼图腾》我选了狼捕杀战马和蒙古小孩钻狼洞的故事,没有想到学生过了几天学生手中就多了许多我所讲故事的书,他们乐此不彼地阅读。

2.简介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由教师或学生介绍主要的内容,要讲出其精髓,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如《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为老人捕鱼遇到鲨鱼并与之搏斗的故 事,海明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硬汉的形象,并因为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奖。通过这种方法我向学生推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基督山伯爵》、《穆斯林的葬礼》、《骆驼祥子》、《聊斋志异》

3.提问法

主要以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阅读,比如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我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奖励。

(1)说出相应的人物

过五关斩六将( ) ( )进大观园

巧设空城计( ) ( )雪夜上梁山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

孙悟空三打( )„„

(2)对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进行定期提问。

为了能够回答正确,学生读得更勤更细,相互切磋的时间也多了。

4.发散法

主要是以“一本带多本”,如讲《青铜葵花》我就介绍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草房子》、《细米》、《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期间还介绍了彩乌鸦系列、沈石溪动物系列等书籍,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中出现了曹文轩和沈石溪迷。

5.名人效应

有些优秀读物在历史上或当今社会影响较大,不少名人读过,并给予评价。有的媒体也作过推介。教师可把这些评价或推介材料介绍给学生,借用名人和媒体的影响,增强读物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随便介绍这些名人的作品,这样的效果也非常不错。我曾利用这种方法介绍了余秋雨的散文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儿》、王立群读《史记》等。

6.内外结合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在上课时我们更应该把握机会推荐好书。在《草船借箭》分析曹操的性格时,我对学生说:“其实历史上的曹操还有许多的优点,他是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如他写的《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都是很好的诗。”接着我讲了曹操的两个故事:偷媳妇和空城计的发明权。“其实历史上的周瑜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24岁被任命为中郎将,在同一年赢取小乔,这样一个官场、战场、情场都得意的人,

怎么会妒忌别人,只有别人妒忌他才对。”学生使劲点头。我看时机差不多了,笑着说:“其实你们在读完《三国演义》后,还可以去读读《易中天品三国》,刚才的故事书中都有。又如上《草原》我就介绍老舍的《狗之晨》、《茶馆》、《四世同堂》等;上《松鼠》我就介绍西顿的动物小说;上《学会看病》我就介绍毕淑敏的《生生不已》„„后来我发现我课内介绍的书在学生手中不断传阅,甚至有些学生买不到还向我借。

7.引诱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散文比较枯燥,学生总是避而远之,怎样才能让他们有兴趣读呢?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这样说:“昨天老师一直在读一篇文章感觉实在太美了,美得我都不知如何形容。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样的感觉,可是当他们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却大失所望,原来就是一个种了几支荷花的烂泥塘,那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到底美在哪里呢?还需要同学们细细品味,下次再来告诉我。”后来,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月亮,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就不美了。”有的说:“美在作者的眼睛,如果他不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就是另一感觉。”那次学生讨论很激烈,还有学生写了很多关于荷塘的文章。 策略三、经典诵读,提升素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转已久的诗词名篇。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学习过诗歌,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在小学阶段,经典的学习不仅能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么广泛接触具有高度素养的人类智慧的结晶,达到内炼心智,外炼气质的效果。

我在班级的黑板一角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栏目——《每日古诗》,要求学生每日背诵。为了让学生乐于读,乐于背,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法

首先,我先讲一些诗人的简单介绍,比如李白号称“诗仙”好饮酒,每次喝酒之后,诗歌就一会而就,又有“酒中之仙”的美誉;杜甫号称“诗圣”,从小父母已亡,由姑姑带大。并且,姑姑在杜甫小时候为了给他治病牺牲了自己的孩子;王维号称“诗佛”,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贺号称“诗鬼”;白居易诗成必定问老人,然后再讲些诗人的小故事,比如白居易在京中“居易”的故事,还有苏轼和妹妹互相讽刺对方长相的故事(传说)„„通过这些介绍和故事让学生对这些诗人和词人有初步印象,从而去喜爱他们,再读他们的诗词,才能更有热情。

2.听力法

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英语有听力,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诗词的兴趣也需要听力吗?其实,我是介绍诗词的时候,背诵一些,让学生对这个老师产生一定的敬佩之意。“信其师,亲其道。”当我在讲台上背诵气吞山河的《将进酒》;缠绵悱恻的《雨霖铃》;伤心断肠的《江城子》;诸多谜团的《锦瑟》;还有让白居易涕泪满衫的《琵琶行》;可以用歌唱出来的《一剪梅》、《无题》、《佳人》、《月下独酌》„„我此时可以看见学生瞪得大大的眼睛和惊讶的表情。我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然后我对他们说其实你们也行,而且可能比老师还厉害。

3.比赛法

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并要求自己命名——“凌云阁”、“兰若轩”,还选出了自己组的“领军人物”,以便更好地参加比赛和交流。为了检查和提高水平我们每周五都进行“诗词擂台赛”:诗词亮相:在各组里抽一个学号进行PK,老师说诗词学生背诵;争分夺秒:以《中华经典诵读本》为基础(后面有名句),在1分30秒时间内,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大海无量:一组出上句一组对下句,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阅读;惊心动魄;自选题,以《唐诗三百首》和《中华经典诵读本》为主,学生选择分值,然后由他们请选手来翻书,背诵翻到的那一面的诗词,背出则获得相应的分数,否则将被扣除相应的分数。

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内外兼修的最佳呈现,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内心感知到世界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逐渐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内在素养就不断地提升,良好的德育品质也会一点点的浸润到孩子们的心中。

我们要用多种策略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书香弥漫,让每一个孩子都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享受着阅读的快乐,让老师都能播散希望的种子,点燃学生阅读的心灯!


相关文章

  • 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教案
  • 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目的: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2 .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做到广泛阅读和精细阅读相结合. 3 .实施文本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 文学素养. 4 ...查看


  • 浅析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
  • 摘 要:保障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通过合理适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其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做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量:阅读环境:阅读方式 一.小学语文 ...查看


  •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 南召县教育科研课题项目 研究 报 告 课 题 编 号 2014-125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小 学 语 文 主 持 人 员 靳 三 杰 所 在 单 位 南召县马市坪乡白果树小学 联 系 手 机 ...查看


  • 关于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9月1日- 2010年9月30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云阳县平安小学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人:黄波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加强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 ...查看


  • 关于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1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调查 题 目: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姓 名: 陈丽娟 学 号: 专 业: 小学教育 入 学 时 间: 2014年3月 所 在 电 大: 陆河电大 年 月 ...查看


  •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研究探讨·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河北省深州市辰时镇北小营小学 尹红言 [摘要]小学语文中开设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同时增加阅读的数量,可谓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倡导小学生多阅读不同种类的文章,从而大 ...查看


  • 4.五年级语文组小课题
  • 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单 持. 二.加强指导,科学引领 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本意见执行的关键.在推进小 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担负起推荐读物.组织指导阅读活动与 评价等任务,因此,要着力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从而 ...查看


  • 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结合教学
  • [摘 要]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结构,还能增强小学生的内在文化修养,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基于作者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结合教学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 摘 要:群文阅读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让广大教改中的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非常青睐.在教法创新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被不断提升的教改背景下,在教材基本体系的支持下,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进度与文本内容主题,加强群文的组织与编排,满足小 ...查看


  •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策略
  • 摘 要: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以读促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寻找合适的课外阅读方式,并运用多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解: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