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高中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n 项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够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推导,提高数学建模意识,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 情感与态度价值目标:同过经历对公式地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此推导过程中蕴含了分类讨论,递推、转化等重要思想,是解决一般数列求和问题的关键,所以非常重要。为此,我给出了三种方法来推导公式,加深学生理解,突出重点。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推导。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但是两者相似度低,不能通过类比得到。同时,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出现,学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引导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性质,联想到等比定理,首先通过等比定理推导出求和公式。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公式引出错位相减法,如此,成功地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时公式推导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辅之以启发性的问题诱导点拨,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思路。

五、学法分析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结合教师点拨提问,

经过交流讨论,形成认识过程。通过训练,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由一个还贷问题引入,通过生生、师生间探讨合作,解决情境问题: S 30=1+2+22+23+ +229

这样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运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编拟故事,以趣引思,激发学习热情。

2、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问题中的数字特征,引出本节课新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即S n =a 1+a 1q +a 1q 2+ a 1q n -2+a 1q n -1=?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生生,师生探讨合作,给出三种推导方法, 分别是:利用等比定理推导,错位相减法,提取公比法。由于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碰到,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我首先是引导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性质,从中联想到等比定理,并运用等比定理推导的出求和公式。再引导学生对上述推导过程进行分析,自然地引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就成功地突破了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三种方法,一方面,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是突出重点的一种手段。

附:利用等比定理

a a a a 2=3=4= n

a 3a 1a 2a n -1a 2+a 3+⋅⋅⋅+a n =q =a 1+a 2+⋅⋅⋅+a n -1=q S n -a 1(1-q ) S n =a 1-a n q S n -a n

错位相减法

2n -2⎧+a 1q n -1⎪S n =a 1+a 1q +a 1q + a 1q ⎨23n -1⎪+a 1q n ⎩qS n =a 1q +a 1q +a 1q + a 1q

∴(1-q ) S n =a 1-a 1q n

⎧a 1(1-q n ) ⎪⎪S n =⎨1-q

⎪na ⎪⎩1q ≠1q =1

提取公比q

S n =a 1+a 1q +a 1q 2+ a 1q n -2+a 1q n -1

=a 1+q (a 1+a 1q + a 1q n -2)

=a 1+q (S n -a 1q n -1)

∴(1-q ) S n =a 1-a 1q n

3、 辨析质疑

在此环节中,我提出了两个习题,比较简单,采用请同学口答得方式。在回答问题中,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及结构特征,起到识记公式的作用。

4、 巩固提高

给出课本中的例1和例2和例3

例1和例2请同学自己思考,让部分同学上台板演,最后由我总评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正解。例3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 例1是对公式的直接运用,使学生熟练运用公式。例2是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和对数知识,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例3是

一般数列求和的应用题,是对本节内容中所学的对倒方法的应用同时结合了程序算法,给学生一个用计算机求一般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也体现了无限逼近的思想。

5、 知识小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小结,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

6、 作业布置

我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上说明了教什么,怎么教,阐述了为什么这样教。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高中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n 项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够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推导,提高数学建模意识,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 情感与态度价值目标:同过经历对公式地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此推导过程中蕴含了分类讨论,递推、转化等重要思想,是解决一般数列求和问题的关键,所以非常重要。为此,我给出了三种方法来推导公式,加深学生理解,突出重点。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推导。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但是两者相似度低,不能通过类比得到。同时,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出现,学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引导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性质,联想到等比定理,首先通过等比定理推导出求和公式。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公式引出错位相减法,如此,成功地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时公式推导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辅之以启发性的问题诱导点拨,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思路。

五、学法分析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结合教师点拨提问,

经过交流讨论,形成认识过程。通过训练,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由一个还贷问题引入,通过生生、师生间探讨合作,解决情境问题: S 30=1+2+22+23+ +229

这样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运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编拟故事,以趣引思,激发学习热情。

2、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问题中的数字特征,引出本节课新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即S n =a 1+a 1q +a 1q 2+ a 1q n -2+a 1q n -1=?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生生,师生探讨合作,给出三种推导方法, 分别是:利用等比定理推导,错位相减法,提取公比法。由于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碰到,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我首先是引导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性质,从中联想到等比定理,并运用等比定理推导的出求和公式。再引导学生对上述推导过程进行分析,自然地引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就成功地突破了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三种方法,一方面,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是突出重点的一种手段。

附:利用等比定理

a a a a 2=3=4= n

a 3a 1a 2a n -1a 2+a 3+⋅⋅⋅+a n =q =a 1+a 2+⋅⋅⋅+a n -1=q S n -a 1(1-q ) S n =a 1-a n q S n -a n

错位相减法

2n -2⎧+a 1q n -1⎪S n =a 1+a 1q +a 1q + a 1q ⎨23n -1⎪+a 1q n ⎩qS n =a 1q +a 1q +a 1q + a 1q

∴(1-q ) S n =a 1-a 1q n

⎧a 1(1-q n ) ⎪⎪S n =⎨1-q

⎪na ⎪⎩1q ≠1q =1

提取公比q

S n =a 1+a 1q +a 1q 2+ a 1q n -2+a 1q n -1

=a 1+q (a 1+a 1q + a 1q n -2)

=a 1+q (S n -a 1q n -1)

∴(1-q ) S n =a 1-a 1q n

3、 辨析质疑

在此环节中,我提出了两个习题,比较简单,采用请同学口答得方式。在回答问题中,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及结构特征,起到识记公式的作用。

4、 巩固提高

给出课本中的例1和例2和例3

例1和例2请同学自己思考,让部分同学上台板演,最后由我总评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正解。例3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 例1是对公式的直接运用,使学生熟练运用公式。例2是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和对数知识,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例3是

一般数列求和的应用题,是对本节内容中所学的对倒方法的应用同时结合了程序算法,给学生一个用计算机求一般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也体现了无限逼近的思想。

5、 知识小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小结,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

6、 作业布置

我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上说明了教什么,怎么教,阐述了为什么这样教。


相关文章

  • 数列求和教案
  • 学案四 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将不同的数列求和问题,运用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倒 序相加法.裂项相消法和错位相减法,转化为能用公式 求解或者能通过基本运算求解的形式,达到快速而准确 求和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 ...查看


  • 高考数学数列求和
  • 数列求和 [复习目标] 理解数列求和的基本思路,熟练掌握以下方法: 1.公式法求和(等差(比)数列求和. ) 2.错位相减法. 3.倒序相加法. 4.裂项相消法求和与并项求和. 5.分组转化法求和 [知识要点] 求数列的前n 项和S n 通 ...查看


  • 数列求和专题复习
  • 一.最新考纲 1. 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 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3. 学会应用数列的求和方法解决数列求和问题. 二.考情分析 数列求和部分以考查数列求和的方法为重点,与数列的性质相结合,是每年高考中的热点内容:考 ...查看


  • 专题--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 ...查看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 数列求和的方法 1.公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我们可以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来求. n (a 1+a n )n (n -1)② 差数列求和公式:S n ==na 1+d 22 ...查看


  • 放缩法典型例题
  • 放缩法典型例题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类与数列和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常常用到放缩法,而求解途径一般有两条:一 ...查看


  • 3.4 数列求和与递推数列
  • §3. 4 数列求和与递推数列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递推公式 1.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则a n = 2. 已知数列{a n }前n 项之积T n , 一般可求T n-1, 则a n =. 3. 已知a n -a ...查看


  • 数列求和方法及数学归纳法
  • 数列求和 一.常用公式法 直接利用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的方法.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有: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二.错位相减法 可以求形如 的数列的和,其中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例1:求和: . 设 减法求和. ...查看


  • 数列求和常用的五种方法
  • 数列求和常用的五种方法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 n = n (a 1+a n ) n (n -1) =na 1+d 22 (q =1) ⎧na 1 ⎪ ...查看


  • 数列的求和
  • §7.4 数列的求和 无棣一中 高天祥 杨雪峰 1.了解数列求和的意义,主要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数列的求和问题: 2.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方法,尤其是要掌握用公式法.分组结合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 n 项和. 数列的求和也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