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又来学习测量。说到测量物体的长度,你想到什么?
长度单位:米(m ) 厘米(cm)
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
2、比一比: 分别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
3、填一填
(1)7米=( )厘米 100厘米=()米
400厘米=( )米 2米 =()厘米
135厘米=( )米( )厘米
(2)一根跳绳长2()
一支铅笔的长18()
一本数学书大约厚()
二、探究新知
1、引出1毫米
同学们真棒,现在拿起数学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首先看一看,估一估,你觉得它有多宽,在测一测,看谁估得准。
老师想知道这本书的厚度,你们能帮量一量吗?在第几小格?
(1) 学生独立拿尺子量一量,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测量的方式;
(2)全班交流所测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出“不够
1厘米,也就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引出:毫米)
2、1毫米的认识
(1)不够1厘米,观察放大的1厘米,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被分成了许多相等的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少呢?
引导:比1厘米小且其中的1小格就表示“1毫米”
(2) 找一找,指一指,你的尺子里藏有多少个1毫米呢?
a) 让学生用铅笔尖指一指,教师巡视指导;
b) 点学生到前面指一指
c) 老师指一指,学生读一读
d) 描述1毫米
小结:尺子上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
3、感受1毫米
(1)量一量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动手操作,感受一毫米,让学生说感受。
4、5毫米的认识
(1课件把尺子放大,老师不断指出1小格、2小格直到5毫米,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2)指着5毫米,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引导:为方便看出5毫米,5毫米比其它1毫米刻度线长,叫5毫米刻度线。
5、引出1厘米=10毫米
(1)利用课件不断往前移动,直到10毫米,此时10毫米与“1厘米”重合,
(2)引导学生说出10毫米与1厘米关系是,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就是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1cm=10mm
(3)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尺子,验证一下1厘米=10毫米
6、对比1毫米和1厘米
(1)通过比一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确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便于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
7、联系生活,说说毫米的运用
(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哪些物品可以用毫米测量
(2)老师补充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是要求量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 )作单位。
三、基础练习
1、现在我们可以用所学的知识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2、P2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巩固练习
1、P22页第二题量一量、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1、2、5
七、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米(m )、厘米(cm )、毫米(mm )
进 率:1米=100厘米 1m=10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 )作单位。
八、主备教师遇到的困惑
问题与困惑:
1. 如何讲诉让学生理解1厘米与10毫米之间的关系。
研讨教师的建议:
①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数一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②观察直尺
③比一比
问题与困惑:
2. 当学生直接说出今天所学课题内容时,老师如何应答有助于教学进行 研讨教师的建议:
① 首先给予肯定,并鼓励该生继续深入探索
② 直接通过该生的话引入主题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又来学习测量。说到测量物体的长度,你想到什么?
长度单位:米(m ) 厘米(cm)
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
2、比一比: 分别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
3、填一填
(1)7米=( )厘米 100厘米=()米
400厘米=( )米 2米 =()厘米
135厘米=( )米( )厘米
(2)一根跳绳长2()
一支铅笔的长18()
一本数学书大约厚()
二、探究新知
1、引出1毫米
同学们真棒,现在拿起数学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首先看一看,估一估,你觉得它有多宽,在测一测,看谁估得准。
老师想知道这本书的厚度,你们能帮量一量吗?在第几小格?
(1) 学生独立拿尺子量一量,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测量的方式;
(2)全班交流所测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出“不够
1厘米,也就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引出:毫米)
2、1毫米的认识
(1)不够1厘米,观察放大的1厘米,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被分成了许多相等的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少呢?
引导:比1厘米小且其中的1小格就表示“1毫米”
(2) 找一找,指一指,你的尺子里藏有多少个1毫米呢?
a) 让学生用铅笔尖指一指,教师巡视指导;
b) 点学生到前面指一指
c) 老师指一指,学生读一读
d) 描述1毫米
小结:尺子上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
3、感受1毫米
(1)量一量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动手操作,感受一毫米,让学生说感受。
4、5毫米的认识
(1课件把尺子放大,老师不断指出1小格、2小格直到5毫米,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2)指着5毫米,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引导:为方便看出5毫米,5毫米比其它1毫米刻度线长,叫5毫米刻度线。
5、引出1厘米=10毫米
(1)利用课件不断往前移动,直到10毫米,此时10毫米与“1厘米”重合,
(2)引导学生说出10毫米与1厘米关系是,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就是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1cm=10mm
(3)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尺子,验证一下1厘米=10毫米
6、对比1毫米和1厘米
(1)通过比一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确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便于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
7、联系生活,说说毫米的运用
(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哪些物品可以用毫米测量
(2)老师补充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是要求量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 )作单位。
三、基础练习
1、现在我们可以用所学的知识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2、P2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巩固练习
1、P22页第二题量一量、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1、2、5
七、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米(m )、厘米(cm )、毫米(mm )
进 率:1米=100厘米 1m=10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 )作单位。
八、主备教师遇到的困惑
问题与困惑:
1. 如何讲诉让学生理解1厘米与10毫米之间的关系。
研讨教师的建议:
①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数一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②观察直尺
③比一比
问题与困惑:
2. 当学生直接说出今天所学课题内容时,老师如何应答有助于教学进行 研讨教师的建议:
① 首先给予肯定,并鼓励该生继续深入探索
② 直接通过该生的话引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