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有意错字的故事
名人有意错字的故事
一些大师、大家甚至帝王在题写匾额、碑文时故意别出心裁写下错字,却寓意深远,留下佳话。
避字加横为稳固
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可谓天下第一错字。一是因为这字影响大,二是是皇帝写的,三是一般人找不出合适的解释理由。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大字:" 避暑山庄" 。一眼看去就会发现," 避" 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加了一横。此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是皇帝的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康熙为什么要多写一横?不是康熙不会写,也不是康熙大意失误,而是有意多加一横,寓意他的大清江山更稳固。而且," 辛" 字下面多一横,并非康熙首写,欧阳询曾写过,又有人说这是书法艺术。
明字多笔睁慧眼
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的明字,日旁写成了目旁;入明楼,在棱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 此山明太祖之墓" 七个字,其中明字日旁也写成了目旁。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 有意错" ,后者则是民国初年人所题,至人此人姓名已无从查考,估计也是精通书法者。明字日旁写成目旁,是国内景点出现最多的。成都武侯祠内的匾额" 明良千古" ,新都宝光寺的" 光明世界" 匾,济南的" 大明湖" 门牌等都是。出现这种现象,有一种说法是,在清代,由于文字狱的厉害,文人们在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 明" 字,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去,于是把" 日" 易为" 目" ,睁眼写错字。另一种说法则相反,用" 目" 代替" 日" 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内的" 明良千古" 就是此意," 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 ,所以重" 目" ,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
流字少点少风流
在苏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旁边的" 坐花载月" 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 三马" 之一马福祥所题;右边的" 风流宛在" 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 中的两个错字," 流" 字少了一点,而" 在" 字又多了一点。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善解风情、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下,欧阳修曾弄出不少风流韵事。刘坤一把" 风流宛在" 中," 流" 字少一点," 在" 字多一点,用意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的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还传为美谈,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 虫二" (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名人有意错字的故事
名人有意错字的故事
一些大师、大家甚至帝王在题写匾额、碑文时故意别出心裁写下错字,却寓意深远,留下佳话。
避字加横为稳固
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可谓天下第一错字。一是因为这字影响大,二是是皇帝写的,三是一般人找不出合适的解释理由。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大字:" 避暑山庄" 。一眼看去就会发现," 避" 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加了一横。此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是皇帝的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康熙为什么要多写一横?不是康熙不会写,也不是康熙大意失误,而是有意多加一横,寓意他的大清江山更稳固。而且," 辛" 字下面多一横,并非康熙首写,欧阳询曾写过,又有人说这是书法艺术。
明字多笔睁慧眼
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的明字,日旁写成了目旁;入明楼,在棱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 此山明太祖之墓" 七个字,其中明字日旁也写成了目旁。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 有意错" ,后者则是民国初年人所题,至人此人姓名已无从查考,估计也是精通书法者。明字日旁写成目旁,是国内景点出现最多的。成都武侯祠内的匾额" 明良千古" ,新都宝光寺的" 光明世界" 匾,济南的" 大明湖" 门牌等都是。出现这种现象,有一种说法是,在清代,由于文字狱的厉害,文人们在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 明" 字,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去,于是把" 日" 易为" 目" ,睁眼写错字。另一种说法则相反,用" 目" 代替" 日" 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内的" 明良千古" 就是此意," 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 ,所以重" 目" ,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
流字少点少风流
在苏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旁边的" 坐花载月" 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 三马" 之一马福祥所题;右边的" 风流宛在" 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 中的两个错字," 流" 字少了一点,而" 在" 字又多了一点。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善解风情、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下,欧阳修曾弄出不少风流韵事。刘坤一把" 风流宛在" 中," 流" 字少一点," 在" 字多一点,用意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的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还传为美谈,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 虫二" (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