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学案
1.把握文中重要语句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和表情达意的技巧
2.理解作者笔下的神妙的山水之美和淡淡的乡愁
3.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的一些技巧
4.培养对散文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欣赏评价能力
1.连线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作家、学者原籍福建永春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1954年参与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诗集有《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等
余光中的散文在台湾堪称一绝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焚鹤人》《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译著有《梵高传》等
2.探寻背景
1974年,余光中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居住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一处风景优美的山上,这里面朝大海,青山连环,山的渺茫处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
“沙田”交代了作者所居住的地方,“山居”清楚地表明自己是住在山上,同时,“山居”还含有隐居山中的意味正是因为作者住在香港沙田的山上才有机会站在楼上看山看海,才能听到火车的轰鸣声,才触发了作者的乡愁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碧湛湛( ) 莽莽苍苍( ) 浩淼( )
赫然( ) 阒黑( ) 朝暾( )
天籁( ) 姗姗来迟( ) 衣袂( )
肩膂( ) 肘腋( ) 蹂躏( )
(2)多音字
绸缪( )姓缪( )纰缪( ) 禅让( )禅宗( ) 磅礴( )磅秤( )
2.辨字组词
(1)籁 獭 懒 赖 癞
(2)袂 抉 诀 玦
(3)湛 勘 戡 堪
3.词语释义
(1)玄奥:深奥
(2)绸缪:缠绵缪,本义是缠绕
(3)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常与“忽然”“一时”连用
(4)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也形容大怒“赫”,本义泛指赤色
(5)吟哦: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
(6)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形容来得很晚
(7)障眼法:障,阻隔、遮挡遮蔽或转移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的手法
(8)氤氲:形容烟或云气很盛
(9)长驱直入:指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
4.词义辨析
(1)蹂躏 践踏
辨析:相同点:都有“踏、踩”的意思,都常用比喻义,比喻用暴力欺压、摧残不同点:“践踏”侧重于单纯地欺压;“蹂躏”还含有“使受侮辱、折磨”的意思“践踏”也常用到本义 判断正误: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已授权一个由3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将对利比亚有关各方自今年2月以来的践踏人权行为展开调查( )
②近日在澳大利亚肆虐的洪水堪称百年难遇,一位超级游戏玩家的大量收藏品也在洪水中惨遭蹂躏( )
(2)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辨析: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清楚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判断正误:①他经过几年沉浮,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像看到他的青春痘在脸上留下的痕迹,历历可数( )
②刘德华日前为香港某节目担任嘉宾主持,在节目中,他深情回忆故友梅艳芳,更表示梅艳芳的点点滴滴在自己心中依然历历在目( )
(3)心血来潮 灵机一动
辨析:心血来潮:形容心里突然产生某种念头灵机一动: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心血来潮”和“灵机一动”,都含有“临时想到什么”的意思但心血来潮产生的是某种念头,想去做什么,并没碰上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灵机一动”是面临具体问题想到了主意
判断正误:①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他心血来潮,就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送给那位服务员( )
②我,一个15岁的中学三年级学生,在读了许多报刊文学之后灵机一动,也学写了一篇小说,冒失地向文学刊物投稿( )
1.作者为什么写“重九的陶菊”“中秋的苏月”而不直接写“菊花”“月亮”呢?
2.“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说说该句的表达效果
3.文中写道:“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这个句子非常有意蕴,请简要赏析一下
4.“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这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
5.“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怎样理解这里的“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答案:
基础导练
1.(1)zhàn mǎnɡ miǎo hâ qù tūn lài shān mâi lǚ yâ róu lìn (2)móu/Miào/miù shàn/chán pánɡ/bànɡ
2.(1)天籁 水獭 懒惰 赖皮 癞蛤蟆 (2)衣袂 抉择 诀窍 玉玦 (3)湛湛 勘察 戡乱 堪称
4.(1)√ √ (2)√ √ (3)× ×
要点导读
1.思维激活:从“重九的陶菊”“中秋的苏月”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身份来考虑
提示:东晋诗人陶渊明性喜菊花,后人遂称菊花为陶菊、渊明菊;宋朝文人苏东坡在其诗文中对月亮有许多传神描绘,后人遂将月亮称为苏月抒发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乡愁
2.思维激活:注意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提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
3.提示:这句话化用了李白《山中问答》的诗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写出了山景的幽美和作者对幽美山景的喜爱
4.思维激活:“骚音”是指什么?铁轨伸向哪里?由此挖掘作者的情感
提示:开往大陆的火车是作者乡愁的寄托,鸣笛的震响,震动作者的心魄;延伸的铁轨,牵动着作者心弦火车是作者乡愁与故土联系的纽带,连接作者的梦境和思念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大陆深深的思念与眷恋
5.思维激活:把握典故的内涵,从作品主旨上探究
提示:①“下楼去”暗示自己做不得“山人”,忘不了尘世,割不断故国之情,要从“仙境”投入现实②这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1.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结尾的诗句“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不着一字乡愁,却处处是乡愁,试分析
1.寄情于景,含蓄地吐露思念祖国家乡的情怀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这一句写远景,实际是乡愁的一处体现“山外山”“最远”二词就写出了乡愁的层层与绵亘之远、之久“忽焉似有,再顾若无”又写出了乡愁的特点,不需记得但又不会忘记的情怀
2.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长短句交迭,富有节奏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展现出形象生动、含蓄蕴藉、自然流畅的特点例如:
(1)比喻:作者将山比喻成罗汉,山顶是佛头,半山腰以上是佛肩,山腰以下是佛肚,山谷是肚脐“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把山比作高僧,写出了山的博大、深沉、静谧(2)拟人:“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大山的静谧和“鸟鸣山更幽”的意境(3)锤炼字句,长短句交迭,富有节奏:“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长短句交错,富有音乐感
导练目标
请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不少于150字
话题集锦
(1)余光中的诗文里充满浓郁的“乡愁”情绪除了《沙田山居》《乡愁》《北望》,余光中还在其他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他热爱着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着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等话题中
(2)有人问余光中,“李敖天天在不同场合找您的茬儿,您从不回应,何故?”余光中答曰,“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从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记者于是问余老,如此不回应,是不是受南京人温和的“大萝卜”性格的影响?余光中马上表示,“其实萝卜也会有辣的时候,我对辩论没什么兴趣现在都讲文明和谐,不需要‘斗’李敖好斗,爱找人家麻烦,我不理他在他看来,把别人的缺点暴露出来才有成就,何苦呢?”余光中表示,并不是把别人的缺点找出来就有成就,他更希望把精力多放在写作上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世间最大的东西不是大海,不是高山,也不是宇宙,而是人的胸怀,是人的气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广阔,有容乃大,是气度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能有旷达的心胸,是灵魂的高贵,是难得的气度
气度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练达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有气度,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旷达高洁;怀才不遇的李白有气度,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不屈;远贬黄州的苏轼有气度,才会有“也无风雨也无情”的乐观豁达;看淡利禄的陆游有气度,才会有“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的博大胸襟
真正有气度的人把是非看得淡若云烟,恩怨情仇皆“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面对生活的种种纠葛,胸怀坦荡者可用气度容纳一切,化干戈为玉帛周围的人会受他感染,在他周边,到处是欢笑,到处是和谐,身边的人也会越来越靠近他,因为他有气度鸡肠小肚者把每件小事看得重于一切,冷嘲热讽会使他委靡颓丧,自甘堕落;流言飞语易使他愤懑忧伤,黯然神伤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 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山是作者着重描写的对象,从色彩、神态、形态三个方面写出山的青绿(青翠、青碧)、神秘(深沉)、雄伟(巍然、磅礴)的特点
2.提示:①暗中呼应开头的“大陆的莽莽苍苍”“陶菊”“苏月”,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②使文章中含蓄的思想感情明朗化,让人领会到文章在写景背后深藏的思乡之情
3.提示:在梦幻般的美景之下,作者并没有怡然轻松的心境,而是心有挂念,忧从中来何忧何愁?在文章的开头,遥望“大陆的莽莽苍苍”,心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已经透露过一些,在文章的结尾,“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又进一步显露了可见本文的旨意,正与《乡愁》相同,表达的是乡愁,是思念祖国家乡的情怀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正为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自主探究
提示:作者的乡愁在本文是含蓄而蕴藉的,主要体现在写景当中如:“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句中,写菊和月,是最坦白的明写,寄托乡愁,写陶渊明和苏轼是侧写,通过写其人来写其作,抒发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这一缺口正是诗人瞭望大陆的镜头,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使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拟人化的写法赋予物以人的行为特点,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范例展示
片段一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
片段二
春夜的江潮浩瀚无垠,与大海连在了一块,一轮明月妩媚地挂在海边,仿佛和潮水一起涌了出来跃动的月光随着江面的波浪闪耀千万里,这柔情的春夜,哪一条江水没有月光的青睐呢?江水绕着芳草丛生的春野宛转流淌,皎洁的月光倾泻在开满花草的树林中,仿佛撒上了一层薄雾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却感觉不到它的飞舞,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爱国”“思乡”“乡愁”“故土情结”“乡恋”
(2)“气度”“宽容”“缺点与长处”“忍”
《沙田山居》学案
1.把握文中重要语句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和表情达意的技巧
2.理解作者笔下的神妙的山水之美和淡淡的乡愁
3.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的一些技巧
4.培养对散文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欣赏评价能力
1.连线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作家、学者原籍福建永春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1954年参与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诗集有《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等
余光中的散文在台湾堪称一绝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焚鹤人》《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译著有《梵高传》等
2.探寻背景
1974年,余光中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居住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一处风景优美的山上,这里面朝大海,青山连环,山的渺茫处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
“沙田”交代了作者所居住的地方,“山居”清楚地表明自己是住在山上,同时,“山居”还含有隐居山中的意味正是因为作者住在香港沙田的山上才有机会站在楼上看山看海,才能听到火车的轰鸣声,才触发了作者的乡愁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碧湛湛( ) 莽莽苍苍( ) 浩淼( )
赫然( ) 阒黑( ) 朝暾( )
天籁( ) 姗姗来迟( ) 衣袂( )
肩膂( ) 肘腋( ) 蹂躏( )
(2)多音字
绸缪( )姓缪( )纰缪( ) 禅让( )禅宗( ) 磅礴( )磅秤( )
2.辨字组词
(1)籁 獭 懒 赖 癞
(2)袂 抉 诀 玦
(3)湛 勘 戡 堪
3.词语释义
(1)玄奥:深奥
(2)绸缪:缠绵缪,本义是缠绕
(3)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常与“忽然”“一时”连用
(4)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也形容大怒“赫”,本义泛指赤色
(5)吟哦: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
(6)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形容来得很晚
(7)障眼法:障,阻隔、遮挡遮蔽或转移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的手法
(8)氤氲:形容烟或云气很盛
(9)长驱直入:指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
4.词义辨析
(1)蹂躏 践踏
辨析:相同点:都有“踏、踩”的意思,都常用比喻义,比喻用暴力欺压、摧残不同点:“践踏”侧重于单纯地欺压;“蹂躏”还含有“使受侮辱、折磨”的意思“践踏”也常用到本义 判断正误: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已授权一个由3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将对利比亚有关各方自今年2月以来的践踏人权行为展开调查( )
②近日在澳大利亚肆虐的洪水堪称百年难遇,一位超级游戏玩家的大量收藏品也在洪水中惨遭蹂躏( )
(2)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辨析: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清楚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判断正误:①他经过几年沉浮,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像看到他的青春痘在脸上留下的痕迹,历历可数( )
②刘德华日前为香港某节目担任嘉宾主持,在节目中,他深情回忆故友梅艳芳,更表示梅艳芳的点点滴滴在自己心中依然历历在目( )
(3)心血来潮 灵机一动
辨析:心血来潮:形容心里突然产生某种念头灵机一动: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心血来潮”和“灵机一动”,都含有“临时想到什么”的意思但心血来潮产生的是某种念头,想去做什么,并没碰上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灵机一动”是面临具体问题想到了主意
判断正误:①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他心血来潮,就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送给那位服务员( )
②我,一个15岁的中学三年级学生,在读了许多报刊文学之后灵机一动,也学写了一篇小说,冒失地向文学刊物投稿( )
1.作者为什么写“重九的陶菊”“中秋的苏月”而不直接写“菊花”“月亮”呢?
2.“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说说该句的表达效果
3.文中写道:“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这个句子非常有意蕴,请简要赏析一下
4.“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这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
5.“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怎样理解这里的“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答案:
基础导练
1.(1)zhàn mǎnɡ miǎo hâ qù tūn lài shān mâi lǚ yâ róu lìn (2)móu/Miào/miù shàn/chán pánɡ/bànɡ
2.(1)天籁 水獭 懒惰 赖皮 癞蛤蟆 (2)衣袂 抉择 诀窍 玉玦 (3)湛湛 勘察 戡乱 堪称
4.(1)√ √ (2)√ √ (3)× ×
要点导读
1.思维激活:从“重九的陶菊”“中秋的苏月”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身份来考虑
提示:东晋诗人陶渊明性喜菊花,后人遂称菊花为陶菊、渊明菊;宋朝文人苏东坡在其诗文中对月亮有许多传神描绘,后人遂将月亮称为苏月抒发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乡愁
2.思维激活:注意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提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
3.提示:这句话化用了李白《山中问答》的诗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写出了山景的幽美和作者对幽美山景的喜爱
4.思维激活:“骚音”是指什么?铁轨伸向哪里?由此挖掘作者的情感
提示:开往大陆的火车是作者乡愁的寄托,鸣笛的震响,震动作者的心魄;延伸的铁轨,牵动着作者心弦火车是作者乡愁与故土联系的纽带,连接作者的梦境和思念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大陆深深的思念与眷恋
5.思维激活:把握典故的内涵,从作品主旨上探究
提示:①“下楼去”暗示自己做不得“山人”,忘不了尘世,割不断故国之情,要从“仙境”投入现实②这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1.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结尾的诗句“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不着一字乡愁,却处处是乡愁,试分析
1.寄情于景,含蓄地吐露思念祖国家乡的情怀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这一句写远景,实际是乡愁的一处体现“山外山”“最远”二词就写出了乡愁的层层与绵亘之远、之久“忽焉似有,再顾若无”又写出了乡愁的特点,不需记得但又不会忘记的情怀
2.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长短句交迭,富有节奏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展现出形象生动、含蓄蕴藉、自然流畅的特点例如:
(1)比喻:作者将山比喻成罗汉,山顶是佛头,半山腰以上是佛肩,山腰以下是佛肚,山谷是肚脐“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把山比作高僧,写出了山的博大、深沉、静谧(2)拟人:“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大山的静谧和“鸟鸣山更幽”的意境(3)锤炼字句,长短句交迭,富有节奏:“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长短句交错,富有音乐感
导练目标
请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不少于150字
话题集锦
(1)余光中的诗文里充满浓郁的“乡愁”情绪除了《沙田山居》《乡愁》《北望》,余光中还在其他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他热爱着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着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等话题中
(2)有人问余光中,“李敖天天在不同场合找您的茬儿,您从不回应,何故?”余光中答曰,“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从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记者于是问余老,如此不回应,是不是受南京人温和的“大萝卜”性格的影响?余光中马上表示,“其实萝卜也会有辣的时候,我对辩论没什么兴趣现在都讲文明和谐,不需要‘斗’李敖好斗,爱找人家麻烦,我不理他在他看来,把别人的缺点暴露出来才有成就,何苦呢?”余光中表示,并不是把别人的缺点找出来就有成就,他更希望把精力多放在写作上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世间最大的东西不是大海,不是高山,也不是宇宙,而是人的胸怀,是人的气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广阔,有容乃大,是气度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能有旷达的心胸,是灵魂的高贵,是难得的气度
气度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练达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有气度,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旷达高洁;怀才不遇的李白有气度,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不屈;远贬黄州的苏轼有气度,才会有“也无风雨也无情”的乐观豁达;看淡利禄的陆游有气度,才会有“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的博大胸襟
真正有气度的人把是非看得淡若云烟,恩怨情仇皆“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面对生活的种种纠葛,胸怀坦荡者可用气度容纳一切,化干戈为玉帛周围的人会受他感染,在他周边,到处是欢笑,到处是和谐,身边的人也会越来越靠近他,因为他有气度鸡肠小肚者把每件小事看得重于一切,冷嘲热讽会使他委靡颓丧,自甘堕落;流言飞语易使他愤懑忧伤,黯然神伤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 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山是作者着重描写的对象,从色彩、神态、形态三个方面写出山的青绿(青翠、青碧)、神秘(深沉)、雄伟(巍然、磅礴)的特点
2.提示:①暗中呼应开头的“大陆的莽莽苍苍”“陶菊”“苏月”,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②使文章中含蓄的思想感情明朗化,让人领会到文章在写景背后深藏的思乡之情
3.提示:在梦幻般的美景之下,作者并没有怡然轻松的心境,而是心有挂念,忧从中来何忧何愁?在文章的开头,遥望“大陆的莽莽苍苍”,心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已经透露过一些,在文章的结尾,“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又进一步显露了可见本文的旨意,正与《乡愁》相同,表达的是乡愁,是思念祖国家乡的情怀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正为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自主探究
提示:作者的乡愁在本文是含蓄而蕴藉的,主要体现在写景当中如:“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句中,写菊和月,是最坦白的明写,寄托乡愁,写陶渊明和苏轼是侧写,通过写其人来写其作,抒发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这一缺口正是诗人瞭望大陆的镜头,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使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拟人化的写法赋予物以人的行为特点,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范例展示
片段一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
片段二
春夜的江潮浩瀚无垠,与大海连在了一块,一轮明月妩媚地挂在海边,仿佛和潮水一起涌了出来跃动的月光随着江面的波浪闪耀千万里,这柔情的春夜,哪一条江水没有月光的青睐呢?江水绕着芳草丛生的春野宛转流淌,皎洁的月光倾泻在开满花草的树林中,仿佛撒上了一层薄雾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却感觉不到它的飞舞,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爱国”“思乡”“乡愁”“故土情结”“乡恋”
(2)“气度”“宽容”“缺点与长处”“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