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力

7.1力(F )

1、定义: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

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4、。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B 、使用前指针要;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 、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 、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 、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

7.3重力 (G )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3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 9.8N/kg ,

9.8N/kg物理意义: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 5 重力方向: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力和运动

8.1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A 、物体;B 、 3种类:A 、 B 静摩擦、C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和 。 5方向:与物体(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 、 举例:捏车闸B 。举例:鞋底的花纹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 、 B .

C 、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举例:滚动轴承D 、 使两接触面分离 举例:加润滑油、气垫船 ) 。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总等于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 举例:

2) 举例: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 举例: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和, 液体内部;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4、连通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 0=1.013×105Pa ,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5帕斯卡,约支持10m 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 每升高,大气压就减小 6、气压计和种类: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8、液体的沸点随(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 3、应用:

1) 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 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 浮)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 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 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

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 排=G3-G2。 2. 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 公式:F

=G排=ρ液gV 排

4. 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

2. 1) 轮船是采用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 气球和飞艇是靠 4) 密度计是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 浮=F向上-F 向下

称量法:F 浮=G物-F 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 浮=G物

阿基米德法:F 浮=G排=ρ液gV 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 =Fs 用F 表示力,单位是牛(N ),用s 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功的符号是W ,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 ,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 =Gh ;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 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 )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 ),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3、计算公式:P =

W =Fv t

其中W 代表功,单位是焦(J );t 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 );F 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 );v 代表速度,单位是m/s;P 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千瓦(kW )1W=1J/s、1kW=103W 。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 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 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 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 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 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 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 1L 1=F 2L 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 1>L 2,F 1<F 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 1

(3)等臂杠杆:L 1=L 2,F 1=F 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G 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

1G 2物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F =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则拉力n 物

④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G 物+G 动)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

F

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总

斜面:W 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

W 有用

η

斜面:W 总=fL +Gh =FL

4、机械效率:定义:

公 式:η=

W 有用

W 总Gh

斜 面:η=

FL

Gh Gh G

== 定滑轮:η=

FS Fh F Gh Gh G

==动滑轮:η= FS F 2h 2F Gh Gh G

==滑轮组:η= FS Fnh nF

5。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η=

W 有用W 总

=

Gh

FS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 .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 .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 .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究方法叫 法。 二、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 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 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 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

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三、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

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 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

(2)比较(甲) 、(乙) 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 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4)图(乙) 、(丙) 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3)由图A 和B 可得结论: 。 (4)由图B 和C 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 作出简要评价._____ 。

2.小明同学利用A 、B 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五、液体压强

1. 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 )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 )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 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 )和(d )所示. 他发现图(d )中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2.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 、 、 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 、 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

压强 ;

(3)比较A 、D 、E 三个图,可以看出: 。 六、浮力

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 ,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

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填序号)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 。(g取10 N/kg) ;

3

(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 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 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程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

的方法

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 、b 、c 、d 四次测量。

(1)在四次测量中, 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 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 图示的两次测量;

(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 图示和 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

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 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像。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 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3)分析图像BC 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 (填“大”或“小”)

(3)分析图像CD 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七、动能和势能

1. 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张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

(甲) (乙)

(丙)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 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

(2)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 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 的关系。

(3)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让 质量的钢球沿斜面 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 (4)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请例举一个与本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 。

2.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①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 ②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 ”或“B ”).

④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 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

碰撞时“碰前B ”或“碰后B ”)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⑤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 (选填“物体A ”或“物体B ”)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⑥为了将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得更远,他可采用的办法是 ( ) A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 B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 C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钢球离地面的高度 D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斜面的倾角

3.

如图为重物打木桩的示意图,把相同的三个木桩甲、乙、丙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甲、乙,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与打击甲的重物同高度)打击丙,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 (2比较甲和丙,说明 。

4.如图是每隔0.1S

拍摄到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图片(不计下落时阻力),由图可获得一些信息.

(2)假设木球和铁球着地时打在沙

坑里, 球能将沙坑打得更深,理由

(4)在此探究过程中你采取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至少写出两条): 。

5. 小明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2)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在沙中下陷

6. 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簧、光滑轨道、物块A 和B 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

(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 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 (3)若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h a =hc <h b ,弹性形变的大小l a <l b =lc ,则物

块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E a 、E b 、E c 的大小关系是 八、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1. 如右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5)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 (“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 。

(6)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 大于物重G 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

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7)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

九、杠杠平衡条件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

边(填“左”或“右”)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

A 处挂了3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 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样做的目的

是____ __。 2. 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图甲

(a)

(b) 图乙

(c)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吴刚同学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 (3)在图乙(b )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 端

(选填“左”或“右”)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边的钩码移至第

4)若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

此时拉力的力臂

,测力计的示数 。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十、机械效率

1.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 N 3 N

(1) 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 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 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2.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被拉起的钩码重1.96N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为0.82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3m ,钩码升高的距离为0.1m . (1)根据测量数据,对滑轮组做的总功是 J.

(4)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上绳的绕法,并用箭头标出拉力F 的方向.

3.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小丽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的空白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2)该实验中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 (3)计算斜面表面为棉布是的机械效率:η= %.

5.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用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底端位置A 沿斜面匀速运动到位置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N ,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

(2)若将木块向右移,使木块左端与长木板90cm 处对齐,重复(1)中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 ,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有关.

(3)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 有关。

6.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 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为 N,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 为0.2m .物块重G 为1.5N ,物块上升的高度h 为0.3m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2013-201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中常数g=10N/kg;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本大题共8个

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在昭通用普通茶壶烧开水,沸水的温度可达100℃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3

C.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6×10N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2m

2、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 A .“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 .“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C .“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D .“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3、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 )

A 、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 C 、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 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5、在日常生活中,用100N 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0N 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

A .杠杆 B.斜面 C.一个定滑轮 D.一个动滑轮

6、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 的关系的是 ( )

7、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 (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 A 拉绳使货物G 匀速上升。 (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 B 拉绳使货物G 匀速上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A <G B.F B <G C .F A =2G D.F B =2G

8、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A 、一样大 B 、甲最大 C 、乙最大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9. 小明踢足球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 有关,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 作用。

10、汽车超速行驶时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快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让车轮停止转动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轮胎在路面留下一道痕迹后汽车停下来,这是利用 的方法增大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11、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 ;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那又是为了 。下列工具中①天平、②扳手、③镊子、④羊角锤、⑤裁衣剪刀、⑥瓶盖起子、⑦筷子、⑧钓鱼杆等都是简单机械,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填序号)

12、小明将旅行包背在肩上,肩膀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包的背带做得很宽是为了减小对肩膀的 。

13、小明用20N 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 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N .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 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2012年5月8日晚20时38分,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的 (选填“惯性”或“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用力将学生推向一旁,由于力的作用是 的,她自己却倒向另一旁,发生不幸,张丽莉老师被誉为“最美女教师”感动了整个中国。

15、青少年在安静思考问题的时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 ,则你在考试的100 min内,心脏做功约为 J 。

16、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 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 能.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8.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图中,A 、B 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 开口吹气时,A 开口一端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30分) 19.(4分) 完成下列作图(每小题2分)

(1) 下面左图是一杠杆图,试画出作用在杠杆A 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画出该力的力

臂。

(2)下面右图是未装配好的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要求使用该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最省力。

20、(4分)请记录下列测量工具所测物理量的数值。

(1) 观察如图甲所示;甲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2) 如图乙所示;乙图木块长度是 cm。

21、(5分)下图为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

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 ,运动的时间越来越 ,但由

于实验中摩擦力 ,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摩擦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既不减小,也不增加,运动方向也不发生变化,木块将 。

22、(6分)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 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

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 不变,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

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23、(5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用字母表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 (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24、(6分)如下图所示是某小组研究浮力问题的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 两图中,B 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了物体 , A、B 两图中测力计示数

之差等于 。

(2)比较B 、C 两图能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

(3)C 、D 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 有

关。

(4)比较 图和 图可说明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并带数值和单位计算,文字说明应简

明扼要。 25.(9分)如图21所示,一底面积为4×10m 的圆柱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此圆柱体从 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烧杯中原来水的深度为20cm 。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0s 。图22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 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像。(取g=10N/kg) 求: (1)此圆柱体的重力是多少?

(2)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3)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4)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5)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

(6)圆柱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2

26、(9分)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14所示的装置将重为500N 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 高处,所用拉力为300N ,

时间为20s .不计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功的功率;(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起400N 的重物,需要用多大 的拉力?

2

27、(8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圆形鱼缸,重为30N ,其底面积为1200cm 。鱼缸内装有0.2m 深的水,水的质量是27kg 。(g取10N/kg);请计算⑴鱼缸内所装水的重力;⑵鱼缸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⑶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字宙飞船将 ( ) A .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 .加速飞行 D.匀速飞行

2.2011年5月15日,刘翔在国际田径钻石联赛男子110实档比赛中采用7步上栏的新技术以13秒07的成绩一举夺冠(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刘翔蹬地起跑,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刘翔在比赛过程中重力对他没有做功

C .刘翔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D .刘翔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王濛打破世界记录,一人获得三枚金牌。有关王濛运动、领奖瞬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滑行

D. 用力向后蹬冰面,会向前滑行,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 、B 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 .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 .F 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 乙所做的功 C .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5.杂技节目表演中,一位杂技小丑穿着很长的大皮鞋,站在水平舞台上向观众鞠躬致意,双脚不动上身没有躬下,而是整个身子笔直缓慢向前倾斜却不倒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

B .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C .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

D .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6.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 为弹力大小,x 为伸长量,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 /m ,原始长度为10cm ,则在弹力为5N 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 )

A .10cm B.15cm C.20cm D.25cm

7.下列现象中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的是( )

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 C

拦河坝设计 成下宽下窄 的形状

D

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重新沸腾

A

往B 管中轻轻吹气,A 管中的水面上升 B

8.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 A .用吸管吸饮料 B .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C .深水潜水员需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D .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入肌肉

9.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将木块和金属块B 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A 、B 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细绳重和体积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 B .甲图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较小 C .甲、乙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甲 乙 D .甲图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图木块受到的重力

10.如图所示,同样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A B C D

11.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 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甲小车( )

A .具有的惯性大。 B .所受的合力大。 C .具有的动能大。

图2

D .具有的势能大。

12.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这3秒钟内 ( ) A .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 .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 D .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13. 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 B .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

C .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 D .爬相同的楼梯, 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写出演算过程。

14. 汽车轮胎的表面制成凹凸花纹,其作用是通过 ____________ 来增大摩擦;机器的轴承中加入润滑油的目的是 _______ 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 _________ ,从而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

15.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 (运动/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16.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 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 的箱子,4s 内前进了6m ,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____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___J;箱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17.在“阿基米德解开工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气中称时重5N ,浸没在水中称时重4.7N ,则这顶王冠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N ,它排开的水重为___N .

19.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对潜艇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

20.如左下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火焰很快熄灭,盘中的水在____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____.

21.如右上图所示,将重为2N 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N ,浮力的方向____,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m3;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____(变大/变小/

不变)。(g=10N/kg)

22.如图甲所示洗手池下的回水管是利用____的原理;图乙用来挂毛巾的吸盘是利用了____。

甲 乙

23.201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最大设计下潜深度可达7000m ,从完全浸没水中到下潜至海底的过程中,潜水器所受浮力____,所受水的压强____。(均填“增大”、“不变”、“减小”)

25.海底发生的地震会引发海啸,海啸在形成时只有几厘米或几米高,进入海岸线浅滩时,受海底阻力的作用,速度会减慢,但高度会增加,海水的 能转化为 能.

26.如图所示,OB 为一轻质杠杆,O 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 的物体悬挂在B 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 点至少需加 N的拉力,这是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

三、实验探究题(31题9分;32题5分共14分)

27.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选择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测物块重测空桶重弹簧测力计示测桶与水总重

A .测出铁块所受重力G B .测出空桶所受重力G1 C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D .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E .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2

F .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1)分析评估上述实验,指出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利用测量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测量数据用图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铁块做此实验,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填字母)

28.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把支点放在质地均匀的杠杆中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以下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请你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小光同学实验时,在杠杆上挂了如图所示的两组钩码。若在不加减钩码的前提条件下,把左端的两个钩码向右移动 个格,可使杠杆平衡;若在不移动钩码位置的前提条件下,采用两端同时减掉 的方法,也可使杠杆平衡(杠杆上相邻刻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同)。

四、综合应用题(34小题8分,35小题6分共14分)

29.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 、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

总重为4N 。A 底部与浮子B 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 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 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 浸入水中的始终为5cm ,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 ,浮子B 重0.5N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求:(1)泡沫塑料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2)航标灯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细绳对浮子B 向下的拉力是多大?

(4)泡沫塑料A 浸入水中深度为5cm 时,浮子B 的体积应为多大?

30.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 )建成后,运行速度约为42km /h .从第一码头到大学城只需40min 。假如质量为50kg 的小鹭要乘坐BRT 公交车时,先用30s 走上高5m 的人行天桥,再用15s 从天桥乘坐自动扶梯到达BRT 站台,站台比天桥高4m 。试求:

(1)第一码头到大学城的大约路程;

(2)小鹭走上人行天桥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小鹭从地面到BRT 站台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力

7.1力(F )

1、定义: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

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4、。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B 、使用前指针要;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 、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 、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 、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

7.3重力 (G )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3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 9.8N/kg ,

9.8N/kg物理意义: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 5 重力方向: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力和运动

8.1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A 、物体;B 、 3种类:A 、 B 静摩擦、C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和 。 5方向:与物体(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 、 举例:捏车闸B 。举例:鞋底的花纹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 、 B .

C 、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举例:滚动轴承D 、 使两接触面分离 举例:加润滑油、气垫船 ) 。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总等于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 举例:

2) 举例: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 举例: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和, 液体内部;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4、连通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 0=1.013×105Pa ,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5帕斯卡,约支持10m 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 每升高,大气压就减小 6、气压计和种类: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8、液体的沸点随(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 3、应用:

1) 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 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 浮)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 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 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

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 排=G3-G2。 2. 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 公式:F

=G排=ρ液gV 排

4. 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

2. 1) 轮船是采用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 气球和飞艇是靠 4) 密度计是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 浮=F向上-F 向下

称量法:F 浮=G物-F 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 浮=G物

阿基米德法:F 浮=G排=ρ液gV 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 =Fs 用F 表示力,单位是牛(N ),用s 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功的符号是W ,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 ,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 =Gh ;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 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 )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 ),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3、计算公式:P =

W =Fv t

其中W 代表功,单位是焦(J );t 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 );F 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 );v 代表速度,单位是m/s;P 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千瓦(kW )1W=1J/s、1kW=103W 。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 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 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 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 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 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 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 1L 1=F 2L 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 1>L 2,F 1<F 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 1

(3)等臂杠杆:L 1=L 2,F 1=F 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G 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

1G 2物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F =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则拉力n 物

④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G 物+G 动)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

F

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总

斜面:W 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

W 有用

η

斜面:W 总=fL +Gh =FL

4、机械效率:定义:

公 式:η=

W 有用

W 总Gh

斜 面:η=

FL

Gh Gh G

== 定滑轮:η=

FS Fh F Gh Gh G

==动滑轮:η= FS F 2h 2F Gh Gh G

==滑轮组:η= FS Fnh nF

5。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η=

W 有用W 总

=

Gh

FS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 .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 .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 .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究方法叫 法。 二、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 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 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 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

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三、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

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 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

(2)比较(甲) 、(乙) 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 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4)图(乙) 、(丙) 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3)由图A 和B 可得结论: 。 (4)由图B 和C 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 作出简要评价._____ 。

2.小明同学利用A 、B 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五、液体压强

1. 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 )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 )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 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 )和(d )所示. 他发现图(d )中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2.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 、 、 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 、 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

压强 ;

(3)比较A 、D 、E 三个图,可以看出: 。 六、浮力

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 ,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

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填序号)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 。(g取10 N/kg) ;

3

(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 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 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程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

的方法

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 、b 、c 、d 四次测量。

(1)在四次测量中, 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 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 图示的两次测量;

(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 图示和 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

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 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像。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 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3)分析图像BC 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 (填“大”或“小”)

(3)分析图像CD 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七、动能和势能

1. 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张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

(甲) (乙)

(丙)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 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

(2)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 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 的关系。

(3)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让 质量的钢球沿斜面 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 (4)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请例举一个与本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 。

2.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①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 ②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 ”或“B ”).

④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 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

碰撞时“碰前B ”或“碰后B ”)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⑤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 (选填“物体A ”或“物体B ”)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⑥为了将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得更远,他可采用的办法是 ( ) A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 B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 C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钢球离地面的高度 D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斜面的倾角

3.

如图为重物打木桩的示意图,把相同的三个木桩甲、乙、丙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甲、乙,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与打击甲的重物同高度)打击丙,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 (2比较甲和丙,说明 。

4.如图是每隔0.1S

拍摄到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图片(不计下落时阻力),由图可获得一些信息.

(2)假设木球和铁球着地时打在沙

坑里, 球能将沙坑打得更深,理由

(4)在此探究过程中你采取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至少写出两条): 。

5. 小明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2)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在沙中下陷

6. 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簧、光滑轨道、物块A 和B 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

(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 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 (3)若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h a =hc <h b ,弹性形变的大小l a <l b =lc ,则物

块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E a 、E b 、E c 的大小关系是 八、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1. 如右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5)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 (“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 。

(6)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 大于物重G 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

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7)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

九、杠杠平衡条件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

边(填“左”或“右”)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

A 处挂了3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 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样做的目的

是____ __。 2. 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图甲

(a)

(b) 图乙

(c)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吴刚同学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 (3)在图乙(b )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 端

(选填“左”或“右”)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边的钩码移至第

4)若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

此时拉力的力臂

,测力计的示数 。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十、机械效率

1.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 N 3 N

(1) 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 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 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2.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被拉起的钩码重1.96N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为0.82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3m ,钩码升高的距离为0.1m . (1)根据测量数据,对滑轮组做的总功是 J.

(4)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上绳的绕法,并用箭头标出拉力F 的方向.

3.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小丽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的空白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2)该实验中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 (3)计算斜面表面为棉布是的机械效率:η= %.

5.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用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底端位置A 沿斜面匀速运动到位置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N ,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

(2)若将木块向右移,使木块左端与长木板90cm 处对齐,重复(1)中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 ,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有关.

(3)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 有关。

6.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 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为 N,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 为0.2m .物块重G 为1.5N ,物块上升的高度h 为0.3m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2013-201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中常数g=10N/kg;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本大题共8个

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在昭通用普通茶壶烧开水,沸水的温度可达100℃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3

C.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6×10N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2m

2、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 A .“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 .“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C .“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D .“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3、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 )

A 、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 C 、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 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5、在日常生活中,用100N 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0N 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

A .杠杆 B.斜面 C.一个定滑轮 D.一个动滑轮

6、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 的关系的是 ( )

7、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 (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 A 拉绳使货物G 匀速上升。 (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 B 拉绳使货物G 匀速上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A <G B.F B <G C .F A =2G D.F B =2G

8、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A 、一样大 B 、甲最大 C 、乙最大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9. 小明踢足球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 有关,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 作用。

10、汽车超速行驶时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快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让车轮停止转动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轮胎在路面留下一道痕迹后汽车停下来,这是利用 的方法增大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11、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 ;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那又是为了 。下列工具中①天平、②扳手、③镊子、④羊角锤、⑤裁衣剪刀、⑥瓶盖起子、⑦筷子、⑧钓鱼杆等都是简单机械,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填序号)

12、小明将旅行包背在肩上,肩膀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包的背带做得很宽是为了减小对肩膀的 。

13、小明用20N 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 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N .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 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2012年5月8日晚20时38分,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的 (选填“惯性”或“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用力将学生推向一旁,由于力的作用是 的,她自己却倒向另一旁,发生不幸,张丽莉老师被誉为“最美女教师”感动了整个中国。

15、青少年在安静思考问题的时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 ,则你在考试的100 min内,心脏做功约为 J 。

16、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 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 能.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8.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图中,A 、B 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 开口吹气时,A 开口一端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30分) 19.(4分) 完成下列作图(每小题2分)

(1) 下面左图是一杠杆图,试画出作用在杠杆A 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画出该力的力

臂。

(2)下面右图是未装配好的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要求使用该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最省力。

20、(4分)请记录下列测量工具所测物理量的数值。

(1) 观察如图甲所示;甲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2) 如图乙所示;乙图木块长度是 cm。

21、(5分)下图为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

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 ,运动的时间越来越 ,但由

于实验中摩擦力 ,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摩擦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既不减小,也不增加,运动方向也不发生变化,木块将 。

22、(6分)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 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

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 不变,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

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23、(5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用字母表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 (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24、(6分)如下图所示是某小组研究浮力问题的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 两图中,B 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了物体 , A、B 两图中测力计示数

之差等于 。

(2)比较B 、C 两图能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

(3)C 、D 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 有

关。

(4)比较 图和 图可说明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并带数值和单位计算,文字说明应简

明扼要。 25.(9分)如图21所示,一底面积为4×10m 的圆柱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此圆柱体从 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烧杯中原来水的深度为20cm 。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0s 。图22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 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像。(取g=10N/kg) 求: (1)此圆柱体的重力是多少?

(2)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3)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4)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5)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

(6)圆柱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2

26、(9分)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14所示的装置将重为500N 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 高处,所用拉力为300N ,

时间为20s .不计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功的功率;(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起400N 的重物,需要用多大 的拉力?

2

27、(8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圆形鱼缸,重为30N ,其底面积为1200cm 。鱼缸内装有0.2m 深的水,水的质量是27kg 。(g取10N/kg);请计算⑴鱼缸内所装水的重力;⑵鱼缸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⑶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字宙飞船将 ( ) A .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 .加速飞行 D.匀速飞行

2.2011年5月15日,刘翔在国际田径钻石联赛男子110实档比赛中采用7步上栏的新技术以13秒07的成绩一举夺冠(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刘翔蹬地起跑,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刘翔在比赛过程中重力对他没有做功

C .刘翔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D .刘翔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王濛打破世界记录,一人获得三枚金牌。有关王濛运动、领奖瞬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滑行

D. 用力向后蹬冰面,会向前滑行,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 、B 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 .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 .F 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 乙所做的功 C .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5.杂技节目表演中,一位杂技小丑穿着很长的大皮鞋,站在水平舞台上向观众鞠躬致意,双脚不动上身没有躬下,而是整个身子笔直缓慢向前倾斜却不倒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

B .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C .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

D .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6.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 为弹力大小,x 为伸长量,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 /m ,原始长度为10cm ,则在弹力为5N 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 )

A .10cm B.15cm C.20cm D.25cm

7.下列现象中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的是( )

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 C

拦河坝设计 成下宽下窄 的形状

D

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重新沸腾

A

往B 管中轻轻吹气,A 管中的水面上升 B

8.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 A .用吸管吸饮料 B .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C .深水潜水员需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D .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入肌肉

9.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将木块和金属块B 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A 、B 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细绳重和体积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 B .甲图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较小 C .甲、乙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甲 乙 D .甲图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图木块受到的重力

10.如图所示,同样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A B C D

11.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 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甲小车( )

A .具有的惯性大。 B .所受的合力大。 C .具有的动能大。

图2

D .具有的势能大。

12.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这3秒钟内 ( ) A .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 .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 D .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13. 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 B .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

C .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 D .爬相同的楼梯, 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写出演算过程。

14. 汽车轮胎的表面制成凹凸花纹,其作用是通过 ____________ 来增大摩擦;机器的轴承中加入润滑油的目的是 _______ 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 _________ ,从而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

15.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 (运动/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16.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 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 的箱子,4s 内前进了6m ,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____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___J;箱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17.在“阿基米德解开工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气中称时重5N ,浸没在水中称时重4.7N ,则这顶王冠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N ,它排开的水重为___N .

19.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对潜艇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

20.如左下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火焰很快熄灭,盘中的水在____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____.

21.如右上图所示,将重为2N 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N ,浮力的方向____,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m3;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____(变大/变小/

不变)。(g=10N/kg)

22.如图甲所示洗手池下的回水管是利用____的原理;图乙用来挂毛巾的吸盘是利用了____。

甲 乙

23.201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最大设计下潜深度可达7000m ,从完全浸没水中到下潜至海底的过程中,潜水器所受浮力____,所受水的压强____。(均填“增大”、“不变”、“减小”)

25.海底发生的地震会引发海啸,海啸在形成时只有几厘米或几米高,进入海岸线浅滩时,受海底阻力的作用,速度会减慢,但高度会增加,海水的 能转化为 能.

26.如图所示,OB 为一轻质杠杆,O 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 的物体悬挂在B 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 点至少需加 N的拉力,这是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

三、实验探究题(31题9分;32题5分共14分)

27.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选择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测物块重测空桶重弹簧测力计示测桶与水总重

A .测出铁块所受重力G B .测出空桶所受重力G1 C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D .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E .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2

F .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1)分析评估上述实验,指出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利用测量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测量数据用图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铁块做此实验,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填字母)

28.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把支点放在质地均匀的杠杆中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以下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请你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小光同学实验时,在杠杆上挂了如图所示的两组钩码。若在不加减钩码的前提条件下,把左端的两个钩码向右移动 个格,可使杠杆平衡;若在不移动钩码位置的前提条件下,采用两端同时减掉 的方法,也可使杠杆平衡(杠杆上相邻刻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同)。

四、综合应用题(34小题8分,35小题6分共14分)

29.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 、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

总重为4N 。A 底部与浮子B 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 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 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 浸入水中的始终为5cm ,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 ,浮子B 重0.5N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求:(1)泡沫塑料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2)航标灯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细绳对浮子B 向下的拉力是多大?

(4)泡沫塑料A 浸入水中深度为5cm 时,浮子B 的体积应为多大?

30.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 )建成后,运行速度约为42km /h .从第一码头到大学城只需40min 。假如质量为50kg 的小鹭要乘坐BRT 公交车时,先用30s 走上高5m 的人行天桥,再用15s 从天桥乘坐自动扶梯到达BRT 站台,站台比天桥高4m 。试求:

(1)第一码头到大学城的大约路程;

(2)小鹭走上人行天桥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小鹭从地面到BRT 站台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相关文章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中国教学大师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全集
  • [大师版] 2013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26个专题,120页) 07-04 2014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全套教案(139页) 07-03 2012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解析集(全国14套,82页) 05-2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 ...查看


  • 最新版(2014年中考用)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
  • 最新(2014中考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查看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请将下面的这些外交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万隆会议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尼克松访华 A②①③⑤④ B.②①④⑤③ C ...查看


  •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本听力mp3录音+单词听力
  • 您当前的位置:学科网 >> 资料专辑 >>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本听力mp3录音+单词听力 资料专辑 | 更多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本听力mp3录音+单词听力 发布时间:2014/2/10 9 ...查看


  • 最新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5新版
  • 落实课程计划 体现学讲精神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集体备课手册 -- 六下美术 主 备:张义 [email protected] 复 备: 学 校: 2015年2月 写在前面的话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为贯彻徐教教研[2013]4号 ...查看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课 题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园地一>习作二 朱文条 副备教师 上课班级 上课时间 四年级 1 班 2015 年 3 月 25 日星期三 主备教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查看


  • 河南省第十届师范生技能大赛规程
  •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关于举办第十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 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进一步促进我省高等学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有效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和实习 ...查看


  • 市翠屏区教育局
  • 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 关于中学2010─2011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目标检测的通知 各中学: 我区将于2011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分阶段进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6月17日和6月27--30日将对全区中学七.八年级进行部分学科结业检测和学期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