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七下 语文 测评卷 2015年8月22日星期六
27、岳阳楼记
一、【教学内容】: 《岳阳楼记》 二、【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三、【学习难点 】: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 的主要观点。
四、【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注重文言文的朗读、品读;提出不懂地方进行交流讨论。
五、学具准备:
关于课文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
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名篇。 ——.学习目标
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下面,我首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关于岳阳楼的诗文 好!(师小结)
2.【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范仲淹(989~1052),(生读)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 “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实行政治改革、为守旧派所不容,失败后被
贬到河南邓州任太守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2)、《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便是范仲淹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滕子京被贬至岳州第二年,重修岳阳楼。楼建成后,他将此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庆历六年,范仲淹写出了千古流传的散文《岳阳楼记》。他不仅描绘出岳阳楼的景色,而且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抒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 (1)、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课文、读出气势——岳阳楼记-范仲淹1____——2
读得很好,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用那句话概括),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意思呢? (3)、分小组讨论梳理文章层次结构 板书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1)、文章叙述、描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当然写景中少不了抒情,欣赏一段有关岳阳楼的视频
(2)作者为什么不写第一段中滕子京修建岳阳楼的过程?反而写洞庭湖烟波浩渺的水势?还要想象出一阴一晴两幅画面?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1)、你认为范仲淹是不是古仁人呢? (2)、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是范仲淹自明明志、自勉勉人,哪一句呢? (3)、古今中外还有那些仁人志士呢?并举例: (五)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板书设计:
一(1)叙事:作记的缘由 悲——阴 二(2——4喜——晴
三(5——6)议论(抒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执教后记:
1
1 . 七下 语文 测评卷 2015年8月22日星期六
27、岳阳楼记
一、【教学内容】: 《岳阳楼记》 二、【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三、【学习难点 】: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 的主要观点。
四、【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注重文言文的朗读、品读;提出不懂地方进行交流讨论。
五、学具准备:
关于课文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
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名篇。 ——.学习目标
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下面,我首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关于岳阳楼的诗文 好!(师小结)
2.【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范仲淹(989~1052),(生读)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 “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实行政治改革、为守旧派所不容,失败后被
贬到河南邓州任太守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2)、《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便是范仲淹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滕子京被贬至岳州第二年,重修岳阳楼。楼建成后,他将此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庆历六年,范仲淹写出了千古流传的散文《岳阳楼记》。他不仅描绘出岳阳楼的景色,而且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抒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 (1)、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课文、读出气势——岳阳楼记-范仲淹1____——2
读得很好,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用那句话概括),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意思呢? (3)、分小组讨论梳理文章层次结构 板书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1)、文章叙述、描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当然写景中少不了抒情,欣赏一段有关岳阳楼的视频
(2)作者为什么不写第一段中滕子京修建岳阳楼的过程?反而写洞庭湖烟波浩渺的水势?还要想象出一阴一晴两幅画面?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1)、你认为范仲淹是不是古仁人呢? (2)、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是范仲淹自明明志、自勉勉人,哪一句呢? (3)、古今中外还有那些仁人志士呢?并举例: (五)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板书设计:
一(1)叙事:作记的缘由 悲——阴 二(2——4喜——晴
三(5——6)议论(抒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执教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