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负面影响

小伙迷恋网络游戏 为筹钱玩游戏自导自演被绑架 2013-08-19 16:18 中安在线 王朋 我要评论0

字号:

近日,家住马鞍山市雨山区的韦先生来到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刑警大队报案,称其当天接到“绑匪”电话,7天前离家出走的儿子小磊被绑架了,对方还勒索5000元赎金。为了赎回儿子,韦先生毫不犹豫地将5000元汇到“绑匪”账户。然而,到现在却迟迟不见小磊。

据了解,韦先生平日为人随和,并没有与他人结仇,儿子小磊20多岁,却迷恋网络游戏。此时,雨山警方提出一个大胆假设,会不会是小磊迷恋网络游戏,自导自演了一场诈骗的把戏?于是,办案民警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让韦先生与绑匪联系,全力摸排搜寻绑匪可能落脚的地点;另外一路前往全市各个网吧,搜寻小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摸排,民警找到了正在全神贯注玩游戏的小磊。

经查,几天前,小磊因为天天在家上网玩游戏被老爸教训一顿后,带了100多元愤然离家。可是钱很快花完,小磊突发奇想,让自己在网吧认识的朋友小葛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谎称自己被绑架了,需要5000元赎金。为了使韦先生相信,小磊还特意在电话里装作被人殴打而大喊大叫。在骗到韦先生5000元后,小磊和小葛又钻回网吧继续“网游”。(何书东、刘明智、杨山武)

(原标题:儿子为骗钱上网 自导自演被绑架)

房产经理沉溺网络游戏 利用职务挪用客户8万元押金 2013-06-20 17:24 王朋 我要评论0

字号:

低垂着头,淡定地看着地面,只有法官问起时才会为自己辩护几句。很难想象,就是眼前这个看起来木讷的青年挪用客户8万余元买房押金,为的还是玩网游!昨日,“网游控”李某因挪用资金案在武汉市中院受审。

2012年4月底至6月初,李某任武汉某房产公司客户经理,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收取客户吴某、陈某、王某等人办理房屋买卖交易手续的押金、佣金等共计8万余元,供其个人使用,均未上交公司。公司发现后报案,同年9月,李某被警方抓获,但至今未退还相关款项。

武昌区法院一审后认为,李某身为非国有公司职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其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遂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因李某认为量刑过重,上诉到武汉市中院。

昨日,此案二审开庭,李某交代,因自己沉溺网络游戏,“钱都砸到网络游戏里面了”。法庭认为一审法院考虑到其如实供诉罪行并认罪,已经从轻处罚,除非能归还挪用款项,否则将驳回上诉。李某当庭表示会和家里商量,尽量归还款项。

本案未当庭宣判。

中国青年网游戏频道提示:适度游戏有益,沉迷游戏有害

男子毕业后蜗居网吧4年半 称网络游戏带来的只有噩梦 2013-06-14 17:29 王朋 我要评论0

字号:

六月初,在河北省怀安县第三堡乡俞家屯村,密密麻麻刚及腰的玉米地旁,“大学生村民”靳爱兵站在田垄上,正在给刚蹿蔓的豆角搭架。尽管这是一项极简单的农活儿,但靳爱兵显然并不熟练,攥杆与绑绳的手时常“打架”。

2004年,靳爱兵以647分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成了家乡怀安远近闻名的小名人。9年后的今天,靳爱兵因痴迷于网络,泡在网吧4年半而再次成了“名人”。 “网络游戏带给我的,只有噩梦。”

大二时,靳爱兵迷上网络游戏,走进带给他快意的虚拟生活。大三时,靳爱兵的课越上越少,挂掉的科目越来越多。到了大四,本应毕业的靳爱兵没拿到学位证、毕业证等任何能证明自己上过大学的证件,拿到的只有游戏级别。

在毕业后的那些日子里,靳爱兵带着行李,“宅”进网吧。每个月靠打游戏币、卖装备换来1500元钱,除去包月上网的500元,剩下的勉强维持生活。他基本上不和网吧里的人交流,换了手机号码,也没给家里人打过一个电话。直到今年3月底家人在长春找到他,靳爱兵才结束了长达四年半的“泡吧”生活。

在乡情血缘的召唤下,脸庞已经从苍白重回黢黑的靳爱兵说:“网络游戏带给我的,只有噩梦。”对曾经痴迷于网络游戏,靳爱兵毫不回避,对未来也没有绝望:“帮父母忙完这一段后,我就要出去打工了。我大学学的是网络与计算机专业,靠专业打工绝对离不开网络。但今后的网络对我而言只能是工具,我的使命只能是回报父母恩情、提升人生质量、证明自身价值。” 有数据显示,在18至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达266.6%,而这正是青少年读大学的年龄。更有抽样调查显示,每10个大学生中,就有7.2个网民,而2012年中国网民的每周上网时长已达20.5小时。人们以往认为,未成年人对网络缺乏抵抗力,却没有想到大学生也是如此。网络中究竟有什么,让这些在高考中“挤过独木桥”的高校学子也如此痴迷?甚至令本应接受良好教育的他们放下学业,心甘情愿地把青春挥霍在网吧里?

在网吧“包宿”成了一些大学生的体验

记者随机向15位在校大学生或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大学期间有过“包宿”经历的有12位。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的神秘和好奇还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所以刚开学时不仅会认真地听课和学习,还会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浪漫与精彩。”吉林省教育学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会平教授分析,“这个时候,失去了高中时家长与老师的严格监管,大学生们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人。这种放松削弱了他们的自控能力,并淡化了时间管理概念。而网络中的新鲜与刺激所带来的快感,又很容易给予他们重复的愉悦体验,使得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甚至会把在网吧‘包宿’当成自己体验大学生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在网上找到和现实中不一样的自己”

晚上11点,长春市净月潭公园附近一家临近学校的网吧,上座率接近七成。网管小刘说,很多打网游的大学生都是成群结队来的,有的还会连续来上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网吧中,正在等待游戏中“复活功能”启动的管理专业学生小陈已经大四了,却还是收不住打网游的心。他坦言:“我的论文还没有头绪呢,要是能写网游就好了,我保证说起来头头是道。” 除了想在游戏中获取胜利感,也有为了减轻就业或考研压力及宣泄失恋负情绪的大学生。全寝室都有过“包宿”经历的小王说:“我们寝室就有个同学,平时不‘包宿’,却在一次失恋后,连玩了一个星期。”

“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带给大学生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又恰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得以慰藉。”王会平说,“比如一些考试成绩不佳或经常挂科的同学,却能够在游戏世界里称王称霸;有的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不多、人际关系遇冷,却能在虚拟世界中呼风唤雨,吸引许多素未谋面的网友喜欢甚至敬佩;还有的像靳爱兵一样,找不到面对现实和解决困难的办法,在考试或就业时感觉力不从心,进而选择在网络中逃避。所以,很多大学生喜欢上网尤其是‘包宿’上网,所寻求的最佳感觉,就是能够在网上找到和现实中不一样的自己,获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精神愉悦和快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自主性、满足感和成就感。”

大学生缘何热衷上网

就读于某医学院的小韩说:“我当然知道无聊或遇到困难时,可以选择读书、跑步和向家人朋友倾诉等方法。但与这些相比,我更愿意选择通过上网打游戏或与网友倾诉。”

“这主要取决于网络的匿名性、便捷性和非现实性等特点。”王会平解释,“匿名性”是指在网络上可以不使用真实姓名,扮演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便捷性”是指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非现实性”是指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暂时逃离现实,不用面对现实的不愉快和压力。与其他事物一样,网络也具有两面性。错误不在于上了网、包了宿,而在于豪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络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这种对网络的过度渴求,最终导致其上网行为的不可遏制性和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

网瘾背后的教育盲区

正在长春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小田说:“我们班有几个同学从大一玩到大三,根本不学习了。”与靳爱兵一样,那些沉迷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们,也曾是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胜利者,也曾是以优秀成绩被称之为“好学生”、“好孩子”。那么,他们为什么也缺乏基本的分辨力与自制力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教授盖笑松说:“高考分数无疑成了学生、老师与家长的首要追求,甚至被当做最宏伟的人生目标,学生甚至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来引领自己,更别提人生规划了。一味只记得高分的师生和家长,忽略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其中就包括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事实上,在高中阶段,除了应对高考,学校更应该用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塑造一颗丰满的心灵,使其拥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对于大学生,王会平建议首先要学会正确上网;其次,要分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本质区别;然后,还应学会拉近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距离,将虚拟世界中得到的各种存在感和价值感移植到现实生活中。此外,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把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转移到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上,形成新的建设性行为。(记者 曾 毅 耿建扩 特约记者 任 爽)

中国青年网游戏频道提示:适度游戏有益,沉迷游戏有害

小伙迷恋网络游戏 为筹钱玩游戏自导自演被绑架 2013-08-19 16:18 中安在线 王朋 我要评论0

字号:

近日,家住马鞍山市雨山区的韦先生来到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刑警大队报案,称其当天接到“绑匪”电话,7天前离家出走的儿子小磊被绑架了,对方还勒索5000元赎金。为了赎回儿子,韦先生毫不犹豫地将5000元汇到“绑匪”账户。然而,到现在却迟迟不见小磊。

据了解,韦先生平日为人随和,并没有与他人结仇,儿子小磊20多岁,却迷恋网络游戏。此时,雨山警方提出一个大胆假设,会不会是小磊迷恋网络游戏,自导自演了一场诈骗的把戏?于是,办案民警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让韦先生与绑匪联系,全力摸排搜寻绑匪可能落脚的地点;另外一路前往全市各个网吧,搜寻小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摸排,民警找到了正在全神贯注玩游戏的小磊。

经查,几天前,小磊因为天天在家上网玩游戏被老爸教训一顿后,带了100多元愤然离家。可是钱很快花完,小磊突发奇想,让自己在网吧认识的朋友小葛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谎称自己被绑架了,需要5000元赎金。为了使韦先生相信,小磊还特意在电话里装作被人殴打而大喊大叫。在骗到韦先生5000元后,小磊和小葛又钻回网吧继续“网游”。(何书东、刘明智、杨山武)

(原标题:儿子为骗钱上网 自导自演被绑架)

房产经理沉溺网络游戏 利用职务挪用客户8万元押金 2013-06-20 17:24 王朋 我要评论0

字号:

低垂着头,淡定地看着地面,只有法官问起时才会为自己辩护几句。很难想象,就是眼前这个看起来木讷的青年挪用客户8万余元买房押金,为的还是玩网游!昨日,“网游控”李某因挪用资金案在武汉市中院受审。

2012年4月底至6月初,李某任武汉某房产公司客户经理,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收取客户吴某、陈某、王某等人办理房屋买卖交易手续的押金、佣金等共计8万余元,供其个人使用,均未上交公司。公司发现后报案,同年9月,李某被警方抓获,但至今未退还相关款项。

武昌区法院一审后认为,李某身为非国有公司职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其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遂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因李某认为量刑过重,上诉到武汉市中院。

昨日,此案二审开庭,李某交代,因自己沉溺网络游戏,“钱都砸到网络游戏里面了”。法庭认为一审法院考虑到其如实供诉罪行并认罪,已经从轻处罚,除非能归还挪用款项,否则将驳回上诉。李某当庭表示会和家里商量,尽量归还款项。

本案未当庭宣判。

中国青年网游戏频道提示:适度游戏有益,沉迷游戏有害

男子毕业后蜗居网吧4年半 称网络游戏带来的只有噩梦 2013-06-14 17:29 王朋 我要评论0

字号:

六月初,在河北省怀安县第三堡乡俞家屯村,密密麻麻刚及腰的玉米地旁,“大学生村民”靳爱兵站在田垄上,正在给刚蹿蔓的豆角搭架。尽管这是一项极简单的农活儿,但靳爱兵显然并不熟练,攥杆与绑绳的手时常“打架”。

2004年,靳爱兵以647分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成了家乡怀安远近闻名的小名人。9年后的今天,靳爱兵因痴迷于网络,泡在网吧4年半而再次成了“名人”。 “网络游戏带给我的,只有噩梦。”

大二时,靳爱兵迷上网络游戏,走进带给他快意的虚拟生活。大三时,靳爱兵的课越上越少,挂掉的科目越来越多。到了大四,本应毕业的靳爱兵没拿到学位证、毕业证等任何能证明自己上过大学的证件,拿到的只有游戏级别。

在毕业后的那些日子里,靳爱兵带着行李,“宅”进网吧。每个月靠打游戏币、卖装备换来1500元钱,除去包月上网的500元,剩下的勉强维持生活。他基本上不和网吧里的人交流,换了手机号码,也没给家里人打过一个电话。直到今年3月底家人在长春找到他,靳爱兵才结束了长达四年半的“泡吧”生活。

在乡情血缘的召唤下,脸庞已经从苍白重回黢黑的靳爱兵说:“网络游戏带给我的,只有噩梦。”对曾经痴迷于网络游戏,靳爱兵毫不回避,对未来也没有绝望:“帮父母忙完这一段后,我就要出去打工了。我大学学的是网络与计算机专业,靠专业打工绝对离不开网络。但今后的网络对我而言只能是工具,我的使命只能是回报父母恩情、提升人生质量、证明自身价值。” 有数据显示,在18至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达266.6%,而这正是青少年读大学的年龄。更有抽样调查显示,每10个大学生中,就有7.2个网民,而2012年中国网民的每周上网时长已达20.5小时。人们以往认为,未成年人对网络缺乏抵抗力,却没有想到大学生也是如此。网络中究竟有什么,让这些在高考中“挤过独木桥”的高校学子也如此痴迷?甚至令本应接受良好教育的他们放下学业,心甘情愿地把青春挥霍在网吧里?

在网吧“包宿”成了一些大学生的体验

记者随机向15位在校大学生或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大学期间有过“包宿”经历的有12位。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的神秘和好奇还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所以刚开学时不仅会认真地听课和学习,还会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浪漫与精彩。”吉林省教育学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会平教授分析,“这个时候,失去了高中时家长与老师的严格监管,大学生们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人。这种放松削弱了他们的自控能力,并淡化了时间管理概念。而网络中的新鲜与刺激所带来的快感,又很容易给予他们重复的愉悦体验,使得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甚至会把在网吧‘包宿’当成自己体验大学生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在网上找到和现实中不一样的自己”

晚上11点,长春市净月潭公园附近一家临近学校的网吧,上座率接近七成。网管小刘说,很多打网游的大学生都是成群结队来的,有的还会连续来上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网吧中,正在等待游戏中“复活功能”启动的管理专业学生小陈已经大四了,却还是收不住打网游的心。他坦言:“我的论文还没有头绪呢,要是能写网游就好了,我保证说起来头头是道。” 除了想在游戏中获取胜利感,也有为了减轻就业或考研压力及宣泄失恋负情绪的大学生。全寝室都有过“包宿”经历的小王说:“我们寝室就有个同学,平时不‘包宿’,却在一次失恋后,连玩了一个星期。”

“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带给大学生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又恰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得以慰藉。”王会平说,“比如一些考试成绩不佳或经常挂科的同学,却能够在游戏世界里称王称霸;有的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不多、人际关系遇冷,却能在虚拟世界中呼风唤雨,吸引许多素未谋面的网友喜欢甚至敬佩;还有的像靳爱兵一样,找不到面对现实和解决困难的办法,在考试或就业时感觉力不从心,进而选择在网络中逃避。所以,很多大学生喜欢上网尤其是‘包宿’上网,所寻求的最佳感觉,就是能够在网上找到和现实中不一样的自己,获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精神愉悦和快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自主性、满足感和成就感。”

大学生缘何热衷上网

就读于某医学院的小韩说:“我当然知道无聊或遇到困难时,可以选择读书、跑步和向家人朋友倾诉等方法。但与这些相比,我更愿意选择通过上网打游戏或与网友倾诉。”

“这主要取决于网络的匿名性、便捷性和非现实性等特点。”王会平解释,“匿名性”是指在网络上可以不使用真实姓名,扮演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便捷性”是指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非现实性”是指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暂时逃离现实,不用面对现实的不愉快和压力。与其他事物一样,网络也具有两面性。错误不在于上了网、包了宿,而在于豪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络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这种对网络的过度渴求,最终导致其上网行为的不可遏制性和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

网瘾背后的教育盲区

正在长春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小田说:“我们班有几个同学从大一玩到大三,根本不学习了。”与靳爱兵一样,那些沉迷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们,也曾是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胜利者,也曾是以优秀成绩被称之为“好学生”、“好孩子”。那么,他们为什么也缺乏基本的分辨力与自制力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教授盖笑松说:“高考分数无疑成了学生、老师与家长的首要追求,甚至被当做最宏伟的人生目标,学生甚至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来引领自己,更别提人生规划了。一味只记得高分的师生和家长,忽略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其中就包括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事实上,在高中阶段,除了应对高考,学校更应该用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塑造一颗丰满的心灵,使其拥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对于大学生,王会平建议首先要学会正确上网;其次,要分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本质区别;然后,还应学会拉近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距离,将虚拟世界中得到的各种存在感和价值感移植到现实生活中。此外,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把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转移到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上,形成新的建设性行为。(记者 曾 毅 耿建扩 特约记者 任 爽)

中国青年网游戏频道提示:适度游戏有益,沉迷游戏有害


相关文章

  • 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摘 要 网络是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既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有着消极的影响.客观地分析正负效应,研究对策,力争使网络负面新闻的传播能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成为新形势下的紧 ...查看


  • xx网络负面信息处理的方法策略
  • 网络负面信息处理的方法策略 四.负面压制一般处理操作流程: 1. 分析负面信息的平台和SEO 数据2. 准备十多篇围绕目标关键词的原创内容素材3. 根据要求选取合适的第三方平台4. 在选取的第三方平台发布原创信息5. 查询跟进压制效果6. ...查看


  • 浅谈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 浅谈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确实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捷.网络让我们真正搭乘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使我们可以更快速的掌握信息,跨越时空的把握全球动态,新闻.时事.邮件.聊天.游戏.会议,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 ...查看


  •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李翔 摘 要:网络交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引发青少年的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从而对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效应,应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和 ...查看


  •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起泽云 网络负面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应对和处臵网络负面舆情,是对政府和官员行政能力及行政效率的一个考验.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和处臵网络舆情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对树立政府和官员良好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 ...查看


  • 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和应对策略取向研究
  • 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和应对策略取向研究 [摘 要]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重点之一,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虚度光阴,荒废学业已成事实.本文从网络游戏的特点出发,客观阐述和研究了大学生沉溺网络游戏负面影响,并对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查看


  • 论网络公关的负面效应--从三鹿集团试图屏蔽网络信息谈起
  • 网络传播一 §}甄.,,<,.格,二,,.i...,,,..,<ii---.---------------------------------------------------------------------------- ...查看


  • 关于应对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的思考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以微博.微信.论坛.客户端.个人空间.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以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化媒体发展迅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话语权"的"自媒体&quo ...查看


  • 略论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 10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oo3年 略论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张志坚 I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太学生上网越来越普遍,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嘲络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 ...查看


  • 浅析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防范对策
  • 浅析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防范对策 摘 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下面影响的同时,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高校管理工作者应当进一步认清形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兴利除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