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俄两国巩固关系的重要性值得讨论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澳媒称,几年前,习近平对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说,中俄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两个大国之间能有的最好关系。上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庆典活动,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巩固。

澳大利亚《解读者》杂志5月18日文章称,一些观察家把中俄这种伙伴关系贬低为“各自之便”或者虚伪的同志情谊。还有一些人指出中国和俄罗斯的实力差距正在增大,可能今后俄罗斯会听从中国。一些人甚至认为,由于中国在中亚的利益,中国和俄罗斯必将发生冲突,或者就石油、天然气供应问题对着干。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没有忘记历史上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失去了自己的国土。

文章说,中俄两国巩固关系的重要性值得讨论,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是看官方媒体如何重塑历史和在全世界树立舆论。中俄两国都有强大的官方宣传机器,它们会“生产出”合情合理、情感充沛且充满爱国主义的事实。

吉尔伯特·罗兹曼研究了俄罗斯和中国两国国家媒体“叙述”上的共同之处。两国的共同点都被各自的媒体夸大。比如,两国关于共产主义的经历截然不同,但是普京和习近平都提到了社会主义团结的根本所在是党-工人-士兵-英雄的爱国牺牲,与资本主义、纳粹主义和霸权主义斗争。两国都出现过救世主一样的领导人,他们向国民(或称同志)宣称有无比的智慧和稳固的统治。

文章说,两国历史上的纠纷被有意忽略。而共同的悲痛被放大。人们很容易发现两国在历史上的愤怒共同点。俄罗斯政府和中国政府都强烈反对北约入侵巴尔干半岛、都反对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都怀疑在颜色革命背后有西方的“黑手”。日本也是两国历史上的敌人。两国目前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中国公众喜欢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与西方“对抗”的立场。普京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和在俄罗斯差不多。

中国和俄罗斯的人民认为两国关系良好。四分之一的中国人认为俄罗斯是该国最好的朋友。

在集体防务和合作防务方面,两国更能互相帮助。两国在经济上互补。

文章称,一位教授私下里的评论说:“俄罗斯与中国只有三个共同点:绵长的边界、共产主义的历史和一个共同的敌人。”美国是中俄两国找到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俄罗斯的形象是一个目中无人的核国家、有士气且高傲。中国的形象是一个企图从目前走下坡路的美国手中抢走全世界领导权的贵族帝国。(编译/李伟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阅兵幕后国际关系微妙

【延伸阅读】 壮观!俯瞰中俄地中海联演海上联合集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18日下午,海上联合集群组织海上防御,中俄舰艇演练了航行中的防空、反潜、反舰等行动。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记者经批准登上直升机,用镜头记录了中俄联演海上联合集群的壮观场面。中俄“海上联合-2015(1)”军事演习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展开兵力组成集群后,5月18日进入第三阶段:维护远海航运安全行动。在接下来的4天时间里,中俄参演舰艇将进行5个课目的实兵演练。

按照联合导演部下发的导调文书,今天海上联合集群指挥所组织了中俄参演舰艇在漂泊和航行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海上防御,内容包括防空、反舰、反潜、反蛙人和放生化等行动。

当地时间下午2时30分,临沂舰接海上联合集群指挥所命令,舰载直升机升空模拟敌空袭兵力……记者获准登机拍摄了海上联合集群航行中的镜头。(来源:中国军网 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影报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方临沂舰舰载直升机凌空,模拟敌空袭兵力。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参演舰艇在航行中组织海上防御演练。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参演舰艇在航行中组织海上防御演练。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参演舰艇在航行中组织海上防御演练。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参演舰艇在航行中组织海上防御演练。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航行中参加海上联合集群组织的海上防御演练的中方导弹护卫舰临沂舰、潍坊舰。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航行中参加海上联合集群组织的海上防御演练的中方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航行中的海上联合集群。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2015-05-19 17:45:01)

【延伸阅读】俄媒:中俄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 俄国更需要中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习近平与普京共同签署联合声明。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外媒称,5月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晤。会后,两国领导人发表了《中俄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据俄罗斯政治评论网5月13日报道,无论是在战略、经贸还是在金融领域,中国都已成为俄罗斯唯一的伙伴。在意识形态上也日趋接近。5月8日,俄“24小时新闻”电视台播放了题为《俄罗斯与中国,欧亚大陆之心脏》的纪录片。普京在片中表示,上世纪30年代,当中国遭遇日本侵略时,苏联迅速施以援手,帮助了中国。他还指出,俄中关系达到了极高的、“史无前例”的水平,并称苏联及中国在二战期间的损失最为惨重,因为伤亡人数最多。

报道称,两国元首见证了一系列大型商业合同的签署。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与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汪东进签署了有关经西线即阿尔泰管道对华供气主要条件的协议。专家认为,俄气比中国更需要这份协议,因为北京很快就能获得来自东线即“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有关西线的框架协议于去年11月签署,每年的供应规模为300亿立方米。然而,双方一直未能就价格达成一致:中国希望以中亚供应国的标准看齐,但俄气显然很难与后者竞争。此次所签署协议的具体内容也未公开。

普京表示,俄气已经开始兴建“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主管道,即从雅库特至中国西部一段,近期内,中国境内的工程也将展开。此外,目前正在研究中国企业参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的万科尔项目的问题。普京早在去年便放出话来,称中国有机会参与俄大陆架资源的开发。

普京还宣布,中国将为莫斯科-喀山的高铁项目投资3000亿卢布(1人民币约合8卢布)。该项目设计招标的赢家是俄中财团,由莫斯科国家交通建设勘察设计院与中方合组。《生意人报》此前披露,俄方同意在该项目中使用中国技术及设备。消息人士称,该项目将以公私合营为基础,以租让形式实施。为此需要成立专门的SPV设计公司,重大问题需股东全票通过,份额分配尚未完成,据说中方会注资520亿卢布。北京还打算提供2500亿卢布的人民币或是美元贷款,倘若获得国家担保,还可能追加520亿卢布。

报道称,双方的军事合作也在不断发展。不久前,莫斯科公布了对华出售最新型S-400防空系统的合同。这标志着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篇章,莫斯科已经摒弃了对中国成为国际武器市场竞争对手的所有恐惧。俄罗斯所做的一切,意在加强中国在地区的地缘政治及军事实力,或许是将中国视为能够抗衡美国地缘政治野心的具有影响力的一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而言,从来都不存在选择俄罗斯还是美国的难题:中俄与中美的政治及经贸合作规模完全没有可比性。

普京还表示,莫斯科希望与北京尽快签署重型民用直升机的研发合同。副总理罗戈津指出,新飞机的发动机将在俄罗斯生产,而非像过去计划的一样,在乌克兰制造,这样便可不受第三国因素的制约。“俄罗斯的贡献不是钱,而是技术”。俄罗斯直升机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相关谈判已经进行了若干年。

报道称,俄罗斯迫于时局,转向中国,最初只是想增加与西方交易的筹码,而后是试图强化自身在亚洲活动的份量,但这却导致上述关系的进一步制度化,成为只要与西方关系性质发生变化,便会产生的自然反应。然而,这一关系不会改变事实,只会延续甚至加剧如下失衡:即中国之于俄罗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俄遭遇制裁的当下,是俄之于中国重要性的数倍。这一失衡只会令双方合作的贸易、经济以及战略指标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俄罗斯在西方眼中的重要性下降:因为被迫转向东方会削弱它与其他伙伴交易的筹码。

报道称,对华关系的变化,也体现出俄非常看重所谓的与外交伙伴的“意识形态相容性”:在衡量成就时,工作舒适度的重要性不输于有利性。这意味着决策的意识形态化正在日益升温。(编译/童师群)

(2015-05-17 00:34:00)

【延伸阅读】中俄“结伴不结盟”关系代表新型大国关系潮流

国际先驱导报5月15日报道 针对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及参加红场大阅兵,大多西方媒体和智库或公开或隐晦地判断中俄致力于打造非美国/非西方世界的联盟关系,认为在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中俄正在更加紧密地“手拉手”,以与美国的新亚太战略抗衡,以中俄联合阵线为一方、以美国及其盟友体系为另一方的新的两极对抗格局日益清晰。甚至俄罗斯国家杜马外委会主席佩什科夫在习普会后都兴奋地在自己的推特上发表评论称,冷战解体以来美国和北约不断扩张,试图建构其垄断的世界体系,中俄正在建设的联盟提供了一种替代的秩序。

其实,“中俄联盟说”是对中俄关系的严重误读。整体而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迄今为止在多个领域取得和积累了丰富的合作成果,是当今世界最具实质内容的大国关系之一。与俄美、俄西关系需要不时归零“重启”不同,中俄关系更鲜明的特征,是以制度累积方式实现了日益成熟的制度化转型提升,是一条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之路。

中俄关系在后冷战时期的丰富实践,为“结伴不结盟”的外交转型提供了最关键的养料。当年支撑美苏两极争霸的机制安排之一的华约,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剧变的自废武功,北约尝试但始终未竟全功的自我改造,以及一批新独立国家的涌现,标志着冷战的物理结构已经走进了历史深处,但冷战的心理结构至今还在塑造和主导着西方对其他非西方世界的战略安排,并进而形成了一种依据经验主义的找敌人、找对手的思维定式和偏好。

在后冷战时期,世界权力在加速扁平化、分散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同时,以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乌克兰危机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国家的回归、地缘政治的回归等平行趋势也在反复出现,这些都表明,以结盟为核心将传统高阶政治作为绝对优先而忽视或轻视其他可能的合作,不仅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缓和与稳定,反而在催生着局部的战争、紧张与动荡。

结伴外交则代表着另一种发展潮流,它通过共建合作网络共享公共产品,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信任,进而在其后反馈到更深入更成熟的合作进程中。在结伴而非结盟的框架下,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国家间合作的持久化才可能渐成现实。

习近平主席此次欧亚三国之行,尤其是对俄罗斯的访问,充分表明了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中国三军仪仗队首次在莫斯科红场阅兵中的盛大出场、从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延伸至地中海的两国海军联合军演等所说明的不是中俄结盟,而是对美国不断加强盟国体系维护霸权导致国际权力配置失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预防性安排。本质上,中国希望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意识形态迥异的国家建设合作网络。鉴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特殊地位,中国与它们更为紧密的合作是理所当然。

习主席访俄的一个重头戏是加强两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而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都是该联盟成员。“一路一带”一旦建成,连接亚洲生产和欧洲消费的新的并联式综合合作网络,将造福于包括欧盟在内的整个庞大的欧亚大陆,并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良性的外溢效应。换言之,在未来从西欧经中央欧亚直至中国和东亚的宏大合作网络中,中俄是一组不可替代的双边伙伴,不结盟既赋予了各自独立行动的自由,又可避免捆绑过于紧密导致的外交难题。当俄罗斯也开始转变传统观点,不再视中国影响力在中亚的上升为潜在威胁,理性认知到双方战略对接能产生的巨大红利,相信一个更顺畅的合作前景定会出现。(作者系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5-05-15 16:46:39)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澳媒称,几年前,习近平对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说,中俄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两个大国之间能有的最好关系。上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庆典活动,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巩固。

澳大利亚《解读者》杂志5月18日文章称,一些观察家把中俄这种伙伴关系贬低为“各自之便”或者虚伪的同志情谊。还有一些人指出中国和俄罗斯的实力差距正在增大,可能今后俄罗斯会听从中国。一些人甚至认为,由于中国在中亚的利益,中国和俄罗斯必将发生冲突,或者就石油、天然气供应问题对着干。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没有忘记历史上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失去了自己的国土。

文章说,中俄两国巩固关系的重要性值得讨论,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是看官方媒体如何重塑历史和在全世界树立舆论。中俄两国都有强大的官方宣传机器,它们会“生产出”合情合理、情感充沛且充满爱国主义的事实。

吉尔伯特·罗兹曼研究了俄罗斯和中国两国国家媒体“叙述”上的共同之处。两国的共同点都被各自的媒体夸大。比如,两国关于共产主义的经历截然不同,但是普京和习近平都提到了社会主义团结的根本所在是党-工人-士兵-英雄的爱国牺牲,与资本主义、纳粹主义和霸权主义斗争。两国都出现过救世主一样的领导人,他们向国民(或称同志)宣称有无比的智慧和稳固的统治。

文章说,两国历史上的纠纷被有意忽略。而共同的悲痛被放大。人们很容易发现两国在历史上的愤怒共同点。俄罗斯政府和中国政府都强烈反对北约入侵巴尔干半岛、都反对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都怀疑在颜色革命背后有西方的“黑手”。日本也是两国历史上的敌人。两国目前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中国公众喜欢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与西方“对抗”的立场。普京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和在俄罗斯差不多。

中国和俄罗斯的人民认为两国关系良好。四分之一的中国人认为俄罗斯是该国最好的朋友。

在集体防务和合作防务方面,两国更能互相帮助。两国在经济上互补。

文章称,一位教授私下里的评论说:“俄罗斯与中国只有三个共同点:绵长的边界、共产主义的历史和一个共同的敌人。”美国是中俄两国找到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俄罗斯的形象是一个目中无人的核国家、有士气且高傲。中国的形象是一个企图从目前走下坡路的美国手中抢走全世界领导权的贵族帝国。(编译/李伟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阅兵幕后国际关系微妙

【延伸阅读】 壮观!俯瞰中俄地中海联演海上联合集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18日下午,海上联合集群组织海上防御,中俄舰艇演练了航行中的防空、反潜、反舰等行动。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记者经批准登上直升机,用镜头记录了中俄联演海上联合集群的壮观场面。中俄“海上联合-2015(1)”军事演习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展开兵力组成集群后,5月18日进入第三阶段:维护远海航运安全行动。在接下来的4天时间里,中俄参演舰艇将进行5个课目的实兵演练。

按照联合导演部下发的导调文书,今天海上联合集群指挥所组织了中俄参演舰艇在漂泊和航行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海上防御,内容包括防空、反舰、反潜、反蛙人和放生化等行动。

当地时间下午2时30分,临沂舰接海上联合集群指挥所命令,舰载直升机升空模拟敌空袭兵力……记者获准登机拍摄了海上联合集群航行中的镜头。(来源:中国军网 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影报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方临沂舰舰载直升机凌空,模拟敌空袭兵力。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参演舰艇在航行中组织海上防御演练。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参演舰艇在航行中组织海上防御演练。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参演舰艇在航行中组织海上防御演练。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俄参演舰艇在航行中组织海上防御演练。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航行中参加海上联合集群组织的海上防御演练的中方导弹护卫舰临沂舰、潍坊舰。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航行中参加海上联合集群组织的海上防御演练的中方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航行中的海上联合集群。中国军网记者李靖摄

(2015-05-19 17:45:01)

【延伸阅读】俄媒:中俄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 俄国更需要中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习近平与普京共同签署联合声明。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外媒称,5月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晤。会后,两国领导人发表了《中俄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据俄罗斯政治评论网5月13日报道,无论是在战略、经贸还是在金融领域,中国都已成为俄罗斯唯一的伙伴。在意识形态上也日趋接近。5月8日,俄“24小时新闻”电视台播放了题为《俄罗斯与中国,欧亚大陆之心脏》的纪录片。普京在片中表示,上世纪30年代,当中国遭遇日本侵略时,苏联迅速施以援手,帮助了中国。他还指出,俄中关系达到了极高的、“史无前例”的水平,并称苏联及中国在二战期间的损失最为惨重,因为伤亡人数最多。

报道称,两国元首见证了一系列大型商业合同的签署。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与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汪东进签署了有关经西线即阿尔泰管道对华供气主要条件的协议。专家认为,俄气比中国更需要这份协议,因为北京很快就能获得来自东线即“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有关西线的框架协议于去年11月签署,每年的供应规模为300亿立方米。然而,双方一直未能就价格达成一致:中国希望以中亚供应国的标准看齐,但俄气显然很难与后者竞争。此次所签署协议的具体内容也未公开。

普京表示,俄气已经开始兴建“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主管道,即从雅库特至中国西部一段,近期内,中国境内的工程也将展开。此外,目前正在研究中国企业参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的万科尔项目的问题。普京早在去年便放出话来,称中国有机会参与俄大陆架资源的开发。

普京还宣布,中国将为莫斯科-喀山的高铁项目投资3000亿卢布(1人民币约合8卢布)。该项目设计招标的赢家是俄中财团,由莫斯科国家交通建设勘察设计院与中方合组。《生意人报》此前披露,俄方同意在该项目中使用中国技术及设备。消息人士称,该项目将以公私合营为基础,以租让形式实施。为此需要成立专门的SPV设计公司,重大问题需股东全票通过,份额分配尚未完成,据说中方会注资520亿卢布。北京还打算提供2500亿卢布的人民币或是美元贷款,倘若获得国家担保,还可能追加520亿卢布。

报道称,双方的军事合作也在不断发展。不久前,莫斯科公布了对华出售最新型S-400防空系统的合同。这标志着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篇章,莫斯科已经摒弃了对中国成为国际武器市场竞争对手的所有恐惧。俄罗斯所做的一切,意在加强中国在地区的地缘政治及军事实力,或许是将中国视为能够抗衡美国地缘政治野心的具有影响力的一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而言,从来都不存在选择俄罗斯还是美国的难题:中俄与中美的政治及经贸合作规模完全没有可比性。

普京还表示,莫斯科希望与北京尽快签署重型民用直升机的研发合同。副总理罗戈津指出,新飞机的发动机将在俄罗斯生产,而非像过去计划的一样,在乌克兰制造,这样便可不受第三国因素的制约。“俄罗斯的贡献不是钱,而是技术”。俄罗斯直升机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相关谈判已经进行了若干年。

报道称,俄罗斯迫于时局,转向中国,最初只是想增加与西方交易的筹码,而后是试图强化自身在亚洲活动的份量,但这却导致上述关系的进一步制度化,成为只要与西方关系性质发生变化,便会产生的自然反应。然而,这一关系不会改变事实,只会延续甚至加剧如下失衡:即中国之于俄罗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俄遭遇制裁的当下,是俄之于中国重要性的数倍。这一失衡只会令双方合作的贸易、经济以及战略指标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俄罗斯在西方眼中的重要性下降:因为被迫转向东方会削弱它与其他伙伴交易的筹码。

报道称,对华关系的变化,也体现出俄非常看重所谓的与外交伙伴的“意识形态相容性”:在衡量成就时,工作舒适度的重要性不输于有利性。这意味着决策的意识形态化正在日益升温。(编译/童师群)

(2015-05-17 00:34:00)

【延伸阅读】中俄“结伴不结盟”关系代表新型大国关系潮流

国际先驱导报5月15日报道 针对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及参加红场大阅兵,大多西方媒体和智库或公开或隐晦地判断中俄致力于打造非美国/非西方世界的联盟关系,认为在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中俄正在更加紧密地“手拉手”,以与美国的新亚太战略抗衡,以中俄联合阵线为一方、以美国及其盟友体系为另一方的新的两极对抗格局日益清晰。甚至俄罗斯国家杜马外委会主席佩什科夫在习普会后都兴奋地在自己的推特上发表评论称,冷战解体以来美国和北约不断扩张,试图建构其垄断的世界体系,中俄正在建设的联盟提供了一种替代的秩序。

其实,“中俄联盟说”是对中俄关系的严重误读。整体而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迄今为止在多个领域取得和积累了丰富的合作成果,是当今世界最具实质内容的大国关系之一。与俄美、俄西关系需要不时归零“重启”不同,中俄关系更鲜明的特征,是以制度累积方式实现了日益成熟的制度化转型提升,是一条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之路。

中俄关系在后冷战时期的丰富实践,为“结伴不结盟”的外交转型提供了最关键的养料。当年支撑美苏两极争霸的机制安排之一的华约,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剧变的自废武功,北约尝试但始终未竟全功的自我改造,以及一批新独立国家的涌现,标志着冷战的物理结构已经走进了历史深处,但冷战的心理结构至今还在塑造和主导着西方对其他非西方世界的战略安排,并进而形成了一种依据经验主义的找敌人、找对手的思维定式和偏好。

在后冷战时期,世界权力在加速扁平化、分散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同时,以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乌克兰危机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国家的回归、地缘政治的回归等平行趋势也在反复出现,这些都表明,以结盟为核心将传统高阶政治作为绝对优先而忽视或轻视其他可能的合作,不仅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缓和与稳定,反而在催生着局部的战争、紧张与动荡。

结伴外交则代表着另一种发展潮流,它通过共建合作网络共享公共产品,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信任,进而在其后反馈到更深入更成熟的合作进程中。在结伴而非结盟的框架下,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国家间合作的持久化才可能渐成现实。

习近平主席此次欧亚三国之行,尤其是对俄罗斯的访问,充分表明了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中国三军仪仗队首次在莫斯科红场阅兵中的盛大出场、从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延伸至地中海的两国海军联合军演等所说明的不是中俄结盟,而是对美国不断加强盟国体系维护霸权导致国际权力配置失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预防性安排。本质上,中国希望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意识形态迥异的国家建设合作网络。鉴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特殊地位,中国与它们更为紧密的合作是理所当然。

习主席访俄的一个重头戏是加强两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而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都是该联盟成员。“一路一带”一旦建成,连接亚洲生产和欧洲消费的新的并联式综合合作网络,将造福于包括欧盟在内的整个庞大的欧亚大陆,并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良性的外溢效应。换言之,在未来从西欧经中央欧亚直至中国和东亚的宏大合作网络中,中俄是一组不可替代的双边伙伴,不结盟既赋予了各自独立行动的自由,又可避免捆绑过于紧密导致的外交难题。当俄罗斯也开始转变传统观点,不再视中国影响力在中亚的上升为潜在威胁,理性认知到双方战略对接能产生的巨大红利,相信一个更顺畅的合作前景定会出现。(作者系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5-05-15 16:46:39)


相关文章

  •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3
  • 第13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 ...查看


  •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查看


  • 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英语案例)
  • 案例: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主题]小组合作式学习如何落到实处? [案例背景] 分组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也是课程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分 组上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要改变"好生" ...查看


  •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 杨雷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粤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二.设计思想 <楞次定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定感应电流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 ...查看


  • A--如何看待荣誉
  • "如何看待荣誉"大讨论 我院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在2008年和2010年,两次被上级评为先进标兵单位.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面对三年内两次获得殊荣,医院党委决定,在全院开展一次‚如何看待荣誉‛群众性大 ...查看


  •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 物理第二章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说教材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查看


  • 初一历史导学案
  • 初一历史导学案 学 校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 姓 名 李 钢 志 学 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学 期 二0一二年上学期 学习目标]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 ...查看


  •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了解一些简单的考古知识.(4)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