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用干部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

作者:商兆鑫

党政论坛 1995年12期

   所谓群众公认,就是为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拥护。选拔任用干部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要在干部工作中充分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对干部的考察、识别、推荐等工作,充分尊重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群众公认”作为新的历史时期选人用人尤其是提拔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干部工作体现党的宗旨的重要标志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除谋求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解放日报》1942年4月2日,第一版)

   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群众公认原则,从目标上讲,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充分走群众路线,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尊重民意,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第一信号和重要依据;从人民公认的内容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鉴别一个干部,首先要看他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政绩是干部德才状况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考察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不仅要看他讲什么,更重要的是他实际做什么、做出了什么。人民公认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这是上级封不出来,“宣传”吹不出来,金钱买不出来,而只能通过认认真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扎扎实实干出来。二是政治上好、作风上硬。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掌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是看其对群众的基本态度。焦裕禄、孔繁森等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得到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的“公认”,就是因为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中只有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尽毕生精力为人民办好事、为人民谋利益。而那些以权谋私,把手中权力用来争名于朝、夺利于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追逐享受、生活腐败的干部是群众痛恨、鄙视的。所以,无论从目标还是从内容上讲,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群众公认原则,正是干部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标志。

  

   二、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后备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驱动力”

   干部产生于群众之中,领导的对象又是广大群众。因此,群众基础是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条件。随着群众路线在干部的选拔、任免、监督方面的发言权和参与程度不断增强,群众是否拥护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升降去留。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不是凭个人感情、主观意志,而是要看干部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实践中做出的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人民公认”干部的政绩就不会有水份,更不是假的。为此,后备干部要想成为群众公认的对象,就必须自加压力,勤奋苦练,成为具有真才实学、干出实绩的人。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人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4页)“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毛泽东选集》第4集第1128页)邓小平同志在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提出通过学习“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7页)我们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出发点,就是要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的出发点,才能使自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服从人民的需要,服从党的纪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并且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建设本领和治国本领,从而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最终符合人民的需要,才有实际意义和内在的动力。

  

   三、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选人用人走向成功的有力举措

   毛泽东同志早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义义论》一文中指出:“只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当前,要进一步疏通群众参与干部政绩考察的渠道,规范用人途径,多方面、多层次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把群众路线贯穿于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始终。

   一是创造条件、拓展群众参与评定干部的渠道。现在有些地方考察了解干部,往往限于某一层次的干部或根据有关材料上的数字来证明其政绩,群众参与较少;有些地方虽然走群众路线,但接触范围太小,未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为此,要真正把干部的政绩考察准确,就必须进一步放宽视野,拓展渠道,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面。考察某一级别的干部,除了找下一级单位的负责人外,还要广泛地走群众路线,向考察对象的同级、上级、下级以及周围的群众了解情况。如考察一位县委书记,既要了解县委、县政府两套班子成员的意见,又要了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中层干部的意见,还要了解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包括农村支部书记、企业厂长(经理),普通党员、农民、职工群众的看法,倾听社会对被考察对象的反映。当然,考察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的政绩,接触群众的范围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是尽量扩大范围,同时,要到最能体验干部政绩的实地去察看,请当地的干部群众根据他们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评价被考察者到底干得怎么样,以及干部在创造实绩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出怎么样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优势和才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选出的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完善制度,探索尊重民心民意的有效形式。要把“人民公认”落到实处,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如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等,但最根本的是完善和规范有关制度,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能和特点,制定和落实可行性操作的具体规定和程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党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民意测验、民主评议、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等。这对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评定干部,使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客观上,由于这些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要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建立领导决策公开化机制。干部能否得到群众“公认”,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群众对其领导行为过程有没有全面了解。从这一点上讲,必须建立领导决策行为公开机制。在这一机制约束下,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决策、领导行为向社会开,并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对其德、能、勤、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其次要建立群众荐贤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向社会公开荐贤举能的程度、方式、并对前来的荐贤的群众做好接待服务工作,对举荐的对象要有记录,做好考评工作,并择优分类建档,加强管理。只要群众反映问题属实,就应该将推荐结果与干部的任用挂钩,以增强群众的认同感、信任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评价干部的积极性;再次要完善试用制度。对于拟提拔重用的干部,先要以代理、助理的方式进行试用,让其有一段见习期、试用期,“试其官职,课其功伐”。通过试用,既可以锻炼增长干部的才干,又给群众一个进一步了解干部的机会。试用期满后,经组织再考察,凡得到大多数群众认可的再正式上岗就职,从而确保提拔的干部具有真才实学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作者:商兆鑫

党政论坛 1995年12期

   所谓群众公认,就是为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拥护。选拔任用干部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要在干部工作中充分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对干部的考察、识别、推荐等工作,充分尊重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群众公认”作为新的历史时期选人用人尤其是提拔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干部工作体现党的宗旨的重要标志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除谋求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解放日报》1942年4月2日,第一版)

   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群众公认原则,从目标上讲,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充分走群众路线,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尊重民意,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第一信号和重要依据;从人民公认的内容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鉴别一个干部,首先要看他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政绩是干部德才状况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考察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不仅要看他讲什么,更重要的是他实际做什么、做出了什么。人民公认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这是上级封不出来,“宣传”吹不出来,金钱买不出来,而只能通过认认真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扎扎实实干出来。二是政治上好、作风上硬。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掌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是看其对群众的基本态度。焦裕禄、孔繁森等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得到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的“公认”,就是因为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中只有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尽毕生精力为人民办好事、为人民谋利益。而那些以权谋私,把手中权力用来争名于朝、夺利于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追逐享受、生活腐败的干部是群众痛恨、鄙视的。所以,无论从目标还是从内容上讲,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群众公认原则,正是干部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标志。

  

   二、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后备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驱动力”

   干部产生于群众之中,领导的对象又是广大群众。因此,群众基础是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条件。随着群众路线在干部的选拔、任免、监督方面的发言权和参与程度不断增强,群众是否拥护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升降去留。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不是凭个人感情、主观意志,而是要看干部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实践中做出的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人民公认”干部的政绩就不会有水份,更不是假的。为此,后备干部要想成为群众公认的对象,就必须自加压力,勤奋苦练,成为具有真才实学、干出实绩的人。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人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4页)“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毛泽东选集》第4集第1128页)邓小平同志在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提出通过学习“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7页)我们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出发点,就是要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的出发点,才能使自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服从人民的需要,服从党的纪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并且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建设本领和治国本领,从而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最终符合人民的需要,才有实际意义和内在的动力。

  

   三、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选人用人走向成功的有力举措

   毛泽东同志早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义义论》一文中指出:“只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当前,要进一步疏通群众参与干部政绩考察的渠道,规范用人途径,多方面、多层次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把群众路线贯穿于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始终。

   一是创造条件、拓展群众参与评定干部的渠道。现在有些地方考察了解干部,往往限于某一层次的干部或根据有关材料上的数字来证明其政绩,群众参与较少;有些地方虽然走群众路线,但接触范围太小,未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为此,要真正把干部的政绩考察准确,就必须进一步放宽视野,拓展渠道,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面。考察某一级别的干部,除了找下一级单位的负责人外,还要广泛地走群众路线,向考察对象的同级、上级、下级以及周围的群众了解情况。如考察一位县委书记,既要了解县委、县政府两套班子成员的意见,又要了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中层干部的意见,还要了解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包括农村支部书记、企业厂长(经理),普通党员、农民、职工群众的看法,倾听社会对被考察对象的反映。当然,考察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的政绩,接触群众的范围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是尽量扩大范围,同时,要到最能体验干部政绩的实地去察看,请当地的干部群众根据他们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评价被考察者到底干得怎么样,以及干部在创造实绩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出怎么样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优势和才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选出的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完善制度,探索尊重民心民意的有效形式。要把“人民公认”落到实处,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如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等,但最根本的是完善和规范有关制度,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能和特点,制定和落实可行性操作的具体规定和程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党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民意测验、民主评议、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等。这对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评定干部,使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客观上,由于这些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要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建立领导决策公开化机制。干部能否得到群众“公认”,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群众对其领导行为过程有没有全面了解。从这一点上讲,必须建立领导决策行为公开机制。在这一机制约束下,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决策、领导行为向社会开,并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对其德、能、勤、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其次要建立群众荐贤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向社会公开荐贤举能的程度、方式、并对前来的荐贤的群众做好接待服务工作,对举荐的对象要有记录,做好考评工作,并择优分类建档,加强管理。只要群众反映问题属实,就应该将推荐结果与干部的任用挂钩,以增强群众的认同感、信任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评价干部的积极性;再次要完善试用制度。对于拟提拔重用的干部,先要以代理、助理的方式进行试用,让其有一段见习期、试用期,“试其官职,课其功伐”。通过试用,既可以锻炼增长干部的才干,又给群众一个进一步了解干部的机会。试用期满后,经组织再考察,凡得到大多数群众认可的再正式上岗就职,从而确保提拔的干部具有真才实学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关文章

  • Bebyle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报告(一报告两评议)(BD)
  •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县委关于2009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的报告 张家俊 2009年12月 ...查看


  • 选拔干部必须坚持社会公论
  • 作者:梁国川 瞭望 1995年07期 "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对于全 ...查看


  •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汇报
  • 作者:admin888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19064 更新时间:2005-11-9 10:58:34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近年来,市**党组坚持以<干部任用条例>为指导,按照&qu ...查看


  • 地方选人用人导向问题研究
  • 阮黄南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精神,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干部工作原则,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真心实意想干事. ...查看


  • 坚持"五重五不简单"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
  • 坚持"五重五不简单"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 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就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公正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出 ‚五重五不简单‛的要求,即‚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 ...查看


  • [精品]干部选拔任用方案
  • 篇一:干部选拔任用方案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选拔任用条例&g ...查看


  • 新干部任用条例培训讲稿2014年版
  • 理问题,看变化,明确选人用人新导向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要点解读 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初步了解<条例>修订的基本概况和要点,增强落实<条例>的自觉性. 1. 中央要求:组织人事部门要精通< ...查看


  • 泾川县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 泾川县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科级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培养.管理.任用机制,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群众公认.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全县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人才保证,根据& ...查看


  • 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工作实施方案
  • 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视野和用人渠道,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经县委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采取"民主推荐和组织推荐.理论考试与面试.组织考察与公示相结合的&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