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明)归有光]阅读答案

沧浪亭记 (明)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②,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①纳土:指吴越灭亡,淮南的土地归于宋国。②攘窃:指窃取帝位。

1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环:环绕

B.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易:改变

C. 迨淮南纳土 迨:到,等到

D. 极一时之盛 极:完全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 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钱鏐因乱攘窃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8.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2分)

国 富 兵 强 垂 及 四 世 诸 子 姻 戚 乘 时 奢 僭 宫 馆 苑 囿 极 一 时 之盛

19.翻译下列句子。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6.D(极:尽)

17. D(A之:结构助词“的”/到、往;B乃:却,表转折关系/于是,就;C于:在,介词/被)

18.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错一处扣0.5分)

19.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治”1分,大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四周环水,这里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的故地。文瑛多次请我写一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写的只是亭子的胜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内城的西南面修建南园,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那旁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海之地成了宋朝土地时,这个园子也未被荒废。这时苏子美开始修建沧浪亭,后来一些和尚住在这里。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庵以来已达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事,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这样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朝廷和社会也都发生了沧桑巨变。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淼的五湖,苍翠的群山,所见之处,太伯、虞仲曾经在那里建国,阖闾、夫差曾经在那里争战,子胥、文种和范蠡曾经在那里经营他们的事业,然而这一切都已消失了,庵和亭子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这样,钱镠只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窃夺了权位,占有了吴越,国富兵强,延续了四代,子孙姻戚乘机而起,奢侈无度,修造的宫殿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亭子,却被一个和尚如此看重可见士人要传流美名到千年之后,不同形体一同消灭,那是另有东西存在呀。”

文瑛喜欢读书,爱写诗,常与我们这些士人交游,大家称呼他为沧浪和尚。

沧浪亭记 (明)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②,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①纳土:指吴越灭亡,淮南的土地归于宋国。②攘窃:指窃取帝位。

1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环:环绕

B.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易:改变

C. 迨淮南纳土 迨:到,等到

D. 极一时之盛 极:完全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 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钱鏐因乱攘窃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8.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2分)

国 富 兵 强 垂 及 四 世 诸 子 姻 戚 乘 时 奢 僭 宫 馆 苑 囿 极 一 时 之盛

19.翻译下列句子。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6.D(极:尽)

17. D(A之:结构助词“的”/到、往;B乃:却,表转折关系/于是,就;C于:在,介词/被)

18.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错一处扣0.5分)

19.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治”1分,大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四周环水,这里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的故地。文瑛多次请我写一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写的只是亭子的胜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内城的西南面修建南园,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那旁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海之地成了宋朝土地时,这个园子也未被荒废。这时苏子美开始修建沧浪亭,后来一些和尚住在这里。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庵以来已达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事,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这样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朝廷和社会也都发生了沧桑巨变。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淼的五湖,苍翠的群山,所见之处,太伯、虞仲曾经在那里建国,阖闾、夫差曾经在那里争战,子胥、文种和范蠡曾经在那里经营他们的事业,然而这一切都已消失了,庵和亭子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这样,钱镠只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窃夺了权位,占有了吴越,国富兵强,延续了四代,子孙姻戚乘机而起,奢侈无度,修造的宫殿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亭子,却被一个和尚如此看重可见士人要传流美名到千年之后,不同形体一同消灭,那是另有东西存在呀。”

文瑛喜欢读书,爱写诗,常与我们这些士人交游,大家称呼他为沧浪和尚。


相关文章

  • [诗歌的神韵]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 诗歌的神韵 ①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②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 ...查看


  • 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说
  • 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说 [古代诗歌阅读的自觉意识] ①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联想和想象:②检索诗歌重要文字信息,把握形象:③连缀形象,将其加工.上升为意象: ④理解意象,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感情: 一.理解诗歌 ①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 ...查看


  • 高一语文-让思维的花朵盛开在课堂上
  • 让思维的花朵盛开在课堂上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束缚学生创新思维.追求统一标准答案的弊病.这种弊病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 ...查看


  •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多生瞋.及与人 ...查看


  •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 ...查看


  • 山西省大同市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查看


  • [沧浪之水]读后有感
  • 诚为本 廉为先 --读<沧浪之水>有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沧浪之水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池大为,一个清贫的医科院研究生一步步走进官场,背叛承官之道的传统,放弃清高最 ...查看


  • 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 ...查看


  • 2016北京西城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 北京市西城2016年初三一模试卷 语 文 2016.4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①陶然亭是清代名亭,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