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吸热能力与颜色关系"的突破性设计

  摘要:中学教材上有一些实验设计看似很合理,操作也很简单,但由于各种客观事实的干扰,加上课堂上地方小、时间短的限制,要想完成这些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教师都放弃了实验,改为口头说教,既违背了科学教学规律,学生又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可谓得不偿失。华师版《科学》中探究物体吸热能力与物体颜色关系的实验就是如此。因此如何发现这些实验设计中的缺陷,对其进行改进,让科学课堂不再因为缺少实验而枯燥,让学生因为实验而对科学充满热情是科学教师都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实验 设计缺陷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实验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学好科学课。 其次,科学实验能让深奥的科学理论、科学现象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科学很多的理论知识是前人通过实验、生活实践及一些科学推理得出的。课堂上如何让这些理论知识能被学生毫不怀疑地接受,是科学教学的重点,也是科学教学的难点。解决之道便是实验。学生亲身感受实验事实,不仅能相信这些理论知识,而且能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科学课堂很注重实验的开展,科学教材也注重实验的设计。

  二、“物体吸热本领与颜色关系”实验常规设计的缺陷及改进的必要性

  教材中该实验是经典的常规设计,将两个相同的烧瓶外壁一个涂成白色,另一个涂成黑色,内装相同质量的水,并各放一支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比较两支温度计上升的度数,应该是涂黑色的瓶内温度计度数比涂白色瓶内的温度计度数高。该实验的设计缺陷是:1、做实验对地点、天气、时间的要求较高,如有时上课时天气不好,或者上午第一节课、下午最后一节课都无阳光或阳光不足难以进行。2、实验要在室外进行,学生要离开教室甚至要到离教室较远的地方才能找到合适的场所。3、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基本上是无用的,我相信没有几位教师会按照这个设计去做。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提高,经历了数次更改,终于设计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案。

  三、“物体吸热能力与颜色关系”实验设计的改进

  方案一:用100W的灯泡代替太阳作为热源。5、6分钟温度计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要等到10分钟左右才有效果。

  方案二:用浴霸中的取暖灯泡作热源。温度计升高较快。出现的问题:温度计上升较快的不是涂黑色的烧瓶,而是涂白色的烧瓶。为了探究原因,让取暖灯泡一直亮下去,开始时是涂白色烧瓶内的温度计上升较快,一段时间后,涂黑色烧瓶内的温度计慢慢地快了起来,最终大于了白色烧瓶内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涂白色的烧瓶透光性要比涂黑色的烧瓶强,光线可以透过白色的瓶壁直接射入瓶内的水中,所以开始时涂白色的烧瓶内温度计上升得快。一段时间后,黑色的瓶壁由于吸热能力强,温度高于白色的瓶壁,热量由瓶壁传给水的是黑色瓶子快,到最后温度上升得也比白色瓶子快。

  方案三: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加热条件下,温度上升得也较慢,需要的加热时间也较长。如改作空气这种比热容较小的物质,同时烧瓶内的空气质量比水也小很多,升温一定要比水快得多。改进:将烧瓶内的水倒掉,用橡皮塞封住瓶口,再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进行试验。温度上升比水快得多,时间节省了很多。但是实验中的现象与水相同,前后结果矛盾。

  方案四:玻璃本身具有透光性,黑白两色透光性肯定有差异。能否用不透光的材料来代替呢?用黑白两种颜色的铅画纸,做成大小相同的方形袋子,将温度计放在袋子中。把装置放在取暖灯下,两袋中的温度计上升得非常快,且黑色袋中的温度计上升得始终比白色袋中的温度计快,经过四次改进终于得到了与理论知识相一致的结论。这个方案还有些不足,第一取暖灯泡功率过大,发光时非常刺眼,学生感到不舒服;第二取暖灯泡发光时温度过高,学生万一碰到容易烫伤,有一定的危险性;第三实验太快,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观察、思考,温度已经上升到八、九十度了,不得不停止实验,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学生意犹未尽、体会不深,降低了实验的有效性。

  方案五:将方案四中的热源改成60W的普通照明灯泡,温度计示数上升快慢合适,也避免了上述其它缺陷,效果很好。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是,深颜色的物体比浅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实验中只设计了黑白两种颜色,能否多设计几种颜色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各种颜色吸热能力的强弱呢?

  方案六:增加红、黄、绿、紫色等几种颜色的纸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紫色的吸热能力最强,红色吸热能力最弱,黄色吸热能力和白色差不多。学生不仅知道了颜色深的物体吸热能力强的理论,还知道了常见一些颜色吸热能力的强弱。既增加了学生的感受,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眼界,让学生感到学习科学不是局限于课本之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好处。深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比浅色物体强,放热能力又怎样呢?在实验的结束时,让学生再观察各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不是又学到了新知识,得到了一个新的结论吗?

  方案七:用黑白和几种其它颜色的纸,做成相同的纸袋,各插入一支温度计。不同的袋子放在距60W灯泡距离相同的位置,纸袋放置的角度也要相同,通电让灯泡发光,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得出深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较浅颜色的物体能力强的结论。断开开关,让灯泡停止发光再观察袋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看哪支温度计示数下降得快,又得出深色的物体放热能力也比浅色物体能力强的结论。这个方案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生非常喜欢这节课,下课后很多学生都主动围到了我的身边,问这问那,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我知道这节课已经在学生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该方案的优点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费用低廉、用时短、不受限制、耗能少、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

  四、总结

  总之,通过这次实验方案的不断探索与改进,我自己感受到探索过程中的艰辛,更享受到了做实验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教学的精髓,认识到科学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实质要求。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之中。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科学课堂中享受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科学课堂插上轻盈的翅膀。

  摘要:中学教材上有一些实验设计看似很合理,操作也很简单,但由于各种客观事实的干扰,加上课堂上地方小、时间短的限制,要想完成这些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教师都放弃了实验,改为口头说教,既违背了科学教学规律,学生又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可谓得不偿失。华师版《科学》中探究物体吸热能力与物体颜色关系的实验就是如此。因此如何发现这些实验设计中的缺陷,对其进行改进,让科学课堂不再因为缺少实验而枯燥,让学生因为实验而对科学充满热情是科学教师都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实验 设计缺陷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实验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学好科学课。 其次,科学实验能让深奥的科学理论、科学现象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科学很多的理论知识是前人通过实验、生活实践及一些科学推理得出的。课堂上如何让这些理论知识能被学生毫不怀疑地接受,是科学教学的重点,也是科学教学的难点。解决之道便是实验。学生亲身感受实验事实,不仅能相信这些理论知识,而且能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科学课堂很注重实验的开展,科学教材也注重实验的设计。

  二、“物体吸热本领与颜色关系”实验常规设计的缺陷及改进的必要性

  教材中该实验是经典的常规设计,将两个相同的烧瓶外壁一个涂成白色,另一个涂成黑色,内装相同质量的水,并各放一支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比较两支温度计上升的度数,应该是涂黑色的瓶内温度计度数比涂白色瓶内的温度计度数高。该实验的设计缺陷是:1、做实验对地点、天气、时间的要求较高,如有时上课时天气不好,或者上午第一节课、下午最后一节课都无阳光或阳光不足难以进行。2、实验要在室外进行,学生要离开教室甚至要到离教室较远的地方才能找到合适的场所。3、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基本上是无用的,我相信没有几位教师会按照这个设计去做。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提高,经历了数次更改,终于设计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案。

  三、“物体吸热能力与颜色关系”实验设计的改进

  方案一:用100W的灯泡代替太阳作为热源。5、6分钟温度计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要等到10分钟左右才有效果。

  方案二:用浴霸中的取暖灯泡作热源。温度计升高较快。出现的问题:温度计上升较快的不是涂黑色的烧瓶,而是涂白色的烧瓶。为了探究原因,让取暖灯泡一直亮下去,开始时是涂白色烧瓶内的温度计上升较快,一段时间后,涂黑色烧瓶内的温度计慢慢地快了起来,最终大于了白色烧瓶内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涂白色的烧瓶透光性要比涂黑色的烧瓶强,光线可以透过白色的瓶壁直接射入瓶内的水中,所以开始时涂白色的烧瓶内温度计上升得快。一段时间后,黑色的瓶壁由于吸热能力强,温度高于白色的瓶壁,热量由瓶壁传给水的是黑色瓶子快,到最后温度上升得也比白色瓶子快。

  方案三: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加热条件下,温度上升得也较慢,需要的加热时间也较长。如改作空气这种比热容较小的物质,同时烧瓶内的空气质量比水也小很多,升温一定要比水快得多。改进:将烧瓶内的水倒掉,用橡皮塞封住瓶口,再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进行试验。温度上升比水快得多,时间节省了很多。但是实验中的现象与水相同,前后结果矛盾。

  方案四:玻璃本身具有透光性,黑白两色透光性肯定有差异。能否用不透光的材料来代替呢?用黑白两种颜色的铅画纸,做成大小相同的方形袋子,将温度计放在袋子中。把装置放在取暖灯下,两袋中的温度计上升得非常快,且黑色袋中的温度计上升得始终比白色袋中的温度计快,经过四次改进终于得到了与理论知识相一致的结论。这个方案还有些不足,第一取暖灯泡功率过大,发光时非常刺眼,学生感到不舒服;第二取暖灯泡发光时温度过高,学生万一碰到容易烫伤,有一定的危险性;第三实验太快,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观察、思考,温度已经上升到八、九十度了,不得不停止实验,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学生意犹未尽、体会不深,降低了实验的有效性。

  方案五:将方案四中的热源改成60W的普通照明灯泡,温度计示数上升快慢合适,也避免了上述其它缺陷,效果很好。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是,深颜色的物体比浅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实验中只设计了黑白两种颜色,能否多设计几种颜色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各种颜色吸热能力的强弱呢?

  方案六:增加红、黄、绿、紫色等几种颜色的纸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紫色的吸热能力最强,红色吸热能力最弱,黄色吸热能力和白色差不多。学生不仅知道了颜色深的物体吸热能力强的理论,还知道了常见一些颜色吸热能力的强弱。既增加了学生的感受,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眼界,让学生感到学习科学不是局限于课本之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好处。深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比浅色物体强,放热能力又怎样呢?在实验的结束时,让学生再观察各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不是又学到了新知识,得到了一个新的结论吗?

  方案七:用黑白和几种其它颜色的纸,做成相同的纸袋,各插入一支温度计。不同的袋子放在距60W灯泡距离相同的位置,纸袋放置的角度也要相同,通电让灯泡发光,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得出深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较浅颜色的物体能力强的结论。断开开关,让灯泡停止发光再观察袋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看哪支温度计示数下降得快,又得出深色的物体放热能力也比浅色物体能力强的结论。这个方案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生非常喜欢这节课,下课后很多学生都主动围到了我的身边,问这问那,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我知道这节课已经在学生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该方案的优点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费用低廉、用时短、不受限制、耗能少、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

  四、总结

  总之,通过这次实验方案的不断探索与改进,我自己感受到探索过程中的艰辛,更享受到了做实验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教学的精髓,认识到科学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实质要求。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之中。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科学课堂中享受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科学课堂插上轻盈的翅膀。


相关文章

  • 能量与太阳教学反思
  •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总节数14节 电教节数14节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 ...查看


  •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 ...查看


  • 五上科学资料
  •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必须需要一定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还有与空气.温度等条件都要学会设计对比实验)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 ...查看


  •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 科学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 ...查看


  • 12.2热量和热值教案
  • 12.2热量与热值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到目前为止, 学生已学了很多物理概念,也知道学习物理概念的三个阶段,本节二个物理概念: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 ...查看


  • 加热和冷却
  • 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 ...查看


  •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 人教版<科学>五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养分).(空间)等.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 ...查看


  •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一二单元
  •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 (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植物的发芽.生长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候, 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会努力的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