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性过剩成因与对策
要解释“流动性过剩”,首先要了解“流动性”的涵义。在经济学中,“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等。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 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一、中国流动性过剩现状和造成的后果
从图1可以看到,2004年1月我国的M0、M1、M2分别为2.2万亿元、8.38万亿元和22.5万亿元。到了2007年12月,已经分别攀升至3万亿元、15.25万亿元和40.34万亿元。2005~2007年我国的GDP 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但M2的年均增长率几乎都超过了16%。(图1)
流动性过剩造就了中国宏观经济的两大问题: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包括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从2005年中期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飙升了六倍。从2004年到2007年底,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累积上涨了30%,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平均房价累积上涨幅度超过100%。中国的通货膨胀从2007年开始加速,自2007年5月CPI 指数突破3%以来,6、7、8月的CPI 指数迭创新高,分别达到4.4%、5.6%和6.5%;2008年1月份,CPI 指数同比上涨7.1%,再次创出新高。
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宏观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资产价格泡沫在消费和投资两方面的财富效应加剧了经济过热的趋势,而一旦泡沫破灭,财富效应的负向反馈将给经济体注入通缩压力。通货膨胀会造成收入从固定工资者向财产持有者的转移,侵蚀居民的真实收入,并给未来的经济增长蒙上阴影。
二、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出口、内需不足
中国流动性过剩成因与对策
要解释“流动性过剩”,首先要了解“流动性”的涵义。在经济学中,“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等。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 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一、中国流动性过剩现状和造成的后果
从图1可以看到,2004年1月我国的M0、M1、M2分别为2.2万亿元、8.38万亿元和22.5万亿元。到了2007年12月,已经分别攀升至3万亿元、15.25万亿元和40.34万亿元。2005~2007年我国的GDP 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但M2的年均增长率几乎都超过了16%。(图1)
流动性过剩造就了中国宏观经济的两大问题: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包括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从2005年中期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飙升了六倍。从2004年到2007年底,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累积上涨了30%,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平均房价累积上涨幅度超过100%。中国的通货膨胀从2007年开始加速,自2007年5月CPI 指数突破3%以来,6、7、8月的CPI 指数迭创新高,分别达到4.4%、5.6%和6.5%;2008年1月份,CPI 指数同比上涨7.1%,再次创出新高。
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宏观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资产价格泡沫在消费和投资两方面的财富效应加剧了经济过热的趋势,而一旦泡沫破灭,财富效应的负向反馈将给经济体注入通缩压力。通货膨胀会造成收入从固定工资者向财产持有者的转移,侵蚀居民的真实收入,并给未来的经济增长蒙上阴影。
二、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出口、内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