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16年1月6日 SDS编号:LDAJ-2016-01
产品名称:黄磷 版本:第三版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黄磷
化学品英文名:phosphorus yellow
企 业 名 称 :云南宣威磷电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企业地址: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羊场镇
邮 政 编 码 :0000002
公 司 电 话 :000000089
传 真 号 码 :000000094
企业应急电话:000000084
电子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技术说明书编码:LDAJ-2016-01 主 要 用 途 :用作特种火柴原料,以及用于磷酸、磷酸盐及农药、
信号弹等的制造。
限 制 用 途 :无资料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白色或浅黄色半透明性固体。质软,冷时性脆,见光色变深。接
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
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
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GHS危险性类别:
第4.2类 自燃物品
象形图编码:GHS02,GHS06,GHS05,GHS09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
爆炸危险;接触空气能自燃或干燥品久贮变质后能自燃;剧毒;有吸
湿性或易潮解。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避免吸入、食入,避免皮肤接触,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
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轻型防化服,戴耐酸碱
手套。
应急响应:
——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消灭所有着火源,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
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碎的容器和泄露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
存于水或矿物油中。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潮湿的沙土覆盖。防止
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安全储存:
——应保存在水中,且必须浸没在水下,隔绝空气。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间。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应经常检查润湿剂干燥情况,必要时增加润湿剂。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废弃处置方法: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或回收再生提纯。
危险性综述:
本品属自燃物品,高毒,具刺激性,对环境有危害。
侵入途径:
磷的粉尘、蒸气和烟雾通过呼吸道使人中毒。磷和磷的化合物也
可通过消化道或经皮肤吸收而使人中毒。(吸入/食入/皮肤吸收)
物理危险:
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
于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
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健康危害:
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
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肝坏死、
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
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
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
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致死亡。 环境危害:
燃烧或蒸发时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主要症状 :
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
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肝坏死、
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
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
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
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致死亡。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
症、消化功能絮乱、中毒性肝病。引起骨骼损害,尤以下颚骨显著,
后期出现下颚骨坏死及齿槽萎缩。
应急综述:
如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立即涂抹
2%~3%硝酸银灭磷火。就医;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
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如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如食入,
立即用2%硫酸铜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及导泻应
谨慎,防止胃肠穿孔或出血。就医,注意:用硫酸铜冲洗时需防止过
量铜吸收而致铜中毒。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立即涂抹
2%~3%硝酸银灭磷火。就近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近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近就医。
食入:立即用2%硫酸铜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洗
胃及导泻应谨慎,防止胃肠穿孔或出血。就医,注意:用硫酸铜冲洗
时需防止过量铜吸收而致铜中毒。
对保护施救者的要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防静电、防腐、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或跨越泄漏物。穿上适当的
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碎的容器和泄露物。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剂:
雾状水、干粉、泡沫、湿消防沙等。
危险特性:
黄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
低于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
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
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对着火的黄磷应该用低压水或雾状
水扑救。高压水流冲击能使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大。已熔融黄磷流
淌时,应该用泥土、沙袋等筑堤阻截并用雾状水冷却。对磷块和冷却
后凝固的黄磷应该用钳子夹到储水容器中。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装备: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防毒
服。不要直接接触或跨越泄漏物。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碎
的容器和泄露物。 应急处置程序:
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消灭所有着火源,限制出入。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
器并保存于水或矿物油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潮湿
的沙土覆盖。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环境保护措施:
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于
水或矿物油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潮湿的沙土覆盖。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预防措施:
泄漏燃烧过程中用雾状水灭火时会形成酸性水,该酸性水需用碱
性物质进行中和,避免造成次生灾害。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密封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轻型防化
服,戴耐酸碱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应保存在水中,且必须浸没在水下,隔绝空气。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间。
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
放,切忌混储。
应经常检查润湿剂干燥情况,必要时增加润湿剂。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MAC(mg/m3):0.03 PC-TWA(mg/m3):0.05
PC-STEL(mg/m3): 0.1 TLV-C(mg/m3):无资料
美国TVL-TWA :ACCLH 0.02mg/m3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
吸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
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身体防护:
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实行就
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
燃烧性:易燃
避免接触的条件:空气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磷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人(女性)经口LDLo: 22 mg/kg,4600 ug/kg。
人经口 LDLo: 1400 ug/kg。
大鼠经口LD50: 3030 ug/kg。
小鼠经口LD50: 4820 ug/kg。
急性中毒可造成急性肝坏死。
亚急性毒性:有神经衰弱综合症,消化功能紊乱及骨骼损坏,尤以下
颚骨显著,肝、肾损坏。
慢性中毒:有神经衰弱综合症,消化功能紊乱及骨骼损害,尤其 是
下颌骨损害显著。长期接触元素磷的工人,开始消化不良、
身体虚弱、贫血、呼吸有大蒜味,后期出现黄胆症、粘膜
出血、尿蛋白等症状直至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肝、肾的破
坏极为严重。我国发现的元素磷慢性中毒以肝的病变比较
突出,抑制酶的生长。国外的结论是肝、肾、血液系统、
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多种症状并发、尤以肝肾的病变最为
突出。
腐蚀/刺激性: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皮肤刺激或腐蚀性: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性: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性: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致畸性:烧伤易致畸。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具有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黄磷进入哺乳动物体内后大部分仍以元素磷状态存在,
小部分被氧化为磷的低级氧化物循环于血液中,并逐渐代
谢为有机磷和无机磷酸盐。
非生物降解性:具有。
生物积累性:进入人体的无素磷大部分仍以原状贮存于骨 骼和肝脏
内,干扰细胞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功能。磷中毒
后,人体内磷的含量增高,而造成钙、磷酸盐与乳酸的排
出增加,从而导致骨骼缺钙。中毒的动物病理解剖可见肝、
肾和骨骼中的元素磷含量偏高。残留于人体的元素磷排出
缓慢,小部分以代谢物磷酸盐形式随尿、粪便、汗液排出,
也可能以元素磷形式由呼气与粪便中排出。但大部分仍残
留在人体内。水生生物能富集水体中的元素磷,鱼对元素
磷的富集系数至少20倍以上,甲壳类水生生物的富集倍
数甚至高达100倍以上。而鱼体内元素磷的排出速率据报
导为50%/5.3h。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焚烧时佩戴好口
罩、耐酸碱手套、防化服,在指定的地 点操作。注意环
境污染及生态中毒。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42001
UN编号:1381;2447(熔融) 包装标志:自燃物品标志(符号黑色,底色上白下红);有毒品标志
(符号黑色,底色白色)。
包装类别:Ⅰ类包装 包装方法:金属容器包装,容器内有覆盖水密闭。 小开口钢桶(黄磷
顶面须用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水层覆盖);装入盛水的玻
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用塑料瓶时必须再装入金属容
器内)。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严封后再装入坚固木
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中防止剧烈撞击,防止尖锐器物打击,保证运输
容器密闭,有充足的覆盖水。
铁路运输时若使用小开口钢桶包装,须经铁路局批准。运
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
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
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
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
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
输、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2014年8月31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4年12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改通过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
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2011年12月1日施行);
5、安全生产许可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
议通过);
6、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
8、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9、剧毒化学品目录(2015);
1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2013年修订)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编写时间:二○一六年一月六日
编写部门:XXXXXXX安全环保科
数据审核单位:XXXXXXXX安全生产委员会
修改说明:本次修改为第三版,以后每五年变更一次,在此期间若发
生新的危害特性,在有关信息发布后的半年内,修改相应
的内容。
修订日期:2016年1月6日 SDS编号:LDAJ-2016-01
产品名称:黄磷 版本:第三版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黄磷
化学品英文名:phosphorus yellow
企 业 名 称 :云南宣威磷电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企业地址: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羊场镇
邮 政 编 码 :0000002
公 司 电 话 :000000089
传 真 号 码 :000000094
企业应急电话:000000084
电子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技术说明书编码:LDAJ-2016-01 主 要 用 途 :用作特种火柴原料,以及用于磷酸、磷酸盐及农药、
信号弹等的制造。
限 制 用 途 :无资料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白色或浅黄色半透明性固体。质软,冷时性脆,见光色变深。接
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
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
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GHS危险性类别:
第4.2类 自燃物品
象形图编码:GHS02,GHS06,GHS05,GHS09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
爆炸危险;接触空气能自燃或干燥品久贮变质后能自燃;剧毒;有吸
湿性或易潮解。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避免吸入、食入,避免皮肤接触,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
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轻型防化服,戴耐酸碱
手套。
应急响应:
——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消灭所有着火源,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
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碎的容器和泄露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
存于水或矿物油中。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潮湿的沙土覆盖。防止
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安全储存:
——应保存在水中,且必须浸没在水下,隔绝空气。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间。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应经常检查润湿剂干燥情况,必要时增加润湿剂。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废弃处置方法: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或回收再生提纯。
危险性综述:
本品属自燃物品,高毒,具刺激性,对环境有危害。
侵入途径:
磷的粉尘、蒸气和烟雾通过呼吸道使人中毒。磷和磷的化合物也
可通过消化道或经皮肤吸收而使人中毒。(吸入/食入/皮肤吸收)
物理危险:
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
于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
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健康危害:
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
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肝坏死、
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
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
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
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致死亡。 环境危害:
燃烧或蒸发时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主要症状 :
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
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肝坏死、
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
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
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
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致死亡。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
症、消化功能絮乱、中毒性肝病。引起骨骼损害,尤以下颚骨显著,
后期出现下颚骨坏死及齿槽萎缩。
应急综述:
如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立即涂抹
2%~3%硝酸银灭磷火。就医;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
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如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如食入,
立即用2%硫酸铜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及导泻应
谨慎,防止胃肠穿孔或出血。就医,注意:用硫酸铜冲洗时需防止过
量铜吸收而致铜中毒。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立即涂抹
2%~3%硝酸银灭磷火。就近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近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近就医。
食入:立即用2%硫酸铜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洗
胃及导泻应谨慎,防止胃肠穿孔或出血。就医,注意:用硫酸铜冲洗
时需防止过量铜吸收而致铜中毒。
对保护施救者的要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防静电、防腐、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或跨越泄漏物。穿上适当的
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碎的容器和泄露物。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剂:
雾状水、干粉、泡沫、湿消防沙等。
危险特性:
黄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
低于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
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
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对着火的黄磷应该用低压水或雾状
水扑救。高压水流冲击能使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大。已熔融黄磷流
淌时,应该用泥土、沙袋等筑堤阻截并用雾状水冷却。对磷块和冷却
后凝固的黄磷应该用钳子夹到储水容器中。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装备: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防毒
服。不要直接接触或跨越泄漏物。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碎
的容器和泄露物。 应急处置程序:
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消灭所有着火源,限制出入。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
器并保存于水或矿物油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潮湿
的沙土覆盖。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环境保护措施:
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于
水或矿物油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潮湿的沙土覆盖。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预防措施:
泄漏燃烧过程中用雾状水灭火时会形成酸性水,该酸性水需用碱
性物质进行中和,避免造成次生灾害。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密封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轻型防化
服,戴耐酸碱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应保存在水中,且必须浸没在水下,隔绝空气。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间。
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
放,切忌混储。
应经常检查润湿剂干燥情况,必要时增加润湿剂。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MAC(mg/m3):0.03 PC-TWA(mg/m3):0.05
PC-STEL(mg/m3): 0.1 TLV-C(mg/m3):无资料
美国TVL-TWA :ACCLH 0.02mg/m3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
吸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
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身体防护:
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实行就
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
燃烧性:易燃
避免接触的条件:空气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磷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人(女性)经口LDLo: 22 mg/kg,4600 ug/kg。
人经口 LDLo: 1400 ug/kg。
大鼠经口LD50: 3030 ug/kg。
小鼠经口LD50: 4820 ug/kg。
急性中毒可造成急性肝坏死。
亚急性毒性:有神经衰弱综合症,消化功能紊乱及骨骼损坏,尤以下
颚骨显著,肝、肾损坏。
慢性中毒:有神经衰弱综合症,消化功能紊乱及骨骼损害,尤其 是
下颌骨损害显著。长期接触元素磷的工人,开始消化不良、
身体虚弱、贫血、呼吸有大蒜味,后期出现黄胆症、粘膜
出血、尿蛋白等症状直至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肝、肾的破
坏极为严重。我国发现的元素磷慢性中毒以肝的病变比较
突出,抑制酶的生长。国外的结论是肝、肾、血液系统、
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多种症状并发、尤以肝肾的病变最为
突出。
腐蚀/刺激性: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皮肤刺激或腐蚀性: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性: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性: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致畸性:烧伤易致畸。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具有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黄磷进入哺乳动物体内后大部分仍以元素磷状态存在,
小部分被氧化为磷的低级氧化物循环于血液中,并逐渐代
谢为有机磷和无机磷酸盐。
非生物降解性:具有。
生物积累性:进入人体的无素磷大部分仍以原状贮存于骨 骼和肝脏
内,干扰细胞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功能。磷中毒
后,人体内磷的含量增高,而造成钙、磷酸盐与乳酸的排
出增加,从而导致骨骼缺钙。中毒的动物病理解剖可见肝、
肾和骨骼中的元素磷含量偏高。残留于人体的元素磷排出
缓慢,小部分以代谢物磷酸盐形式随尿、粪便、汗液排出,
也可能以元素磷形式由呼气与粪便中排出。但大部分仍残
留在人体内。水生生物能富集水体中的元素磷,鱼对元素
磷的富集系数至少20倍以上,甲壳类水生生物的富集倍
数甚至高达100倍以上。而鱼体内元素磷的排出速率据报
导为50%/5.3h。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焚烧时佩戴好口
罩、耐酸碱手套、防化服,在指定的地 点操作。注意环
境污染及生态中毒。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42001
UN编号:1381;2447(熔融) 包装标志:自燃物品标志(符号黑色,底色上白下红);有毒品标志
(符号黑色,底色白色)。
包装类别:Ⅰ类包装 包装方法:金属容器包装,容器内有覆盖水密闭。 小开口钢桶(黄磷
顶面须用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水层覆盖);装入盛水的玻
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用塑料瓶时必须再装入金属容
器内)。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严封后再装入坚固木
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中防止剧烈撞击,防止尖锐器物打击,保证运输
容器密闭,有充足的覆盖水。
铁路运输时若使用小开口钢桶包装,须经铁路局批准。运
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
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
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
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
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
输、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2014年8月31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4年12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改通过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
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2011年12月1日施行);
5、安全生产许可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
议通过);
6、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
8、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9、剧毒化学品目录(2015);
1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2013年修订)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编写时间:二○一六年一月六日
编写部门:XXXXXXX安全环保科
数据审核单位:XXXXXXXX安全生产委员会
修改说明:本次修改为第三版,以后每五年变更一次,在此期间若发
生新的危害特性,在有关信息发布后的半年内,修改相应
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