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2015·龙岩) 关于葫芦藓、肾蕨、桃树三种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 .都有种子且有果皮包被
B .都有根且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都有叶且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 .都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2.(2015·珠海) 从结构层次上看,人比植物更复杂一些,这主要是由于(D ) A .植物的组织种类少
B .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C .植物没有神经组织
D .人由器官构成系统,再构成人体
3.(2015·龙岩) 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是(C )
A .卵巢 B .输卵管 C .子宫 D .阴道
4.(2015·珠海)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其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D ) A .水→藻类→虾→小鱼→大鱼 B .藻类←虾←小鱼←大鱼
C .阳光→藻类→虾→小鱼→大鱼 D .藻类→虾→小鱼→大鱼
5.(2015·珠海) 一棵茂盛的龙眼树要结出好吃的龙眼要经过下列哪几个阶段(C ) A .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B .受精→开花→传粉→结果 C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D .传粉→受精→开花→结果
6.(2015·珠海) 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D ) A .降低空气的温度
B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D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7.(2015·龙岩) 关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C ) A .将盆栽天竺葵置于暗处2~3天
B .用不透光纸将一健壮叶片的一部分上下遮盖
C .去除不透光纸片并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 D .叶片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8.(2015·珠海) 中考第一天,妈妈为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鱼、小炒黄牛肉、紫菜蛋花汤。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搭配更合理(A )
A .耗油生菜 B .牛奶 C .咸鱼肉饼 D .小米粥
9.(2015·南充)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B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10.(2015·龙岩) 使用显微镜观察同一视野细胞时,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C ) ①目镜5× ②目镜15× ③物镜10× ④物镜40×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1.(2015·龙岩)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B ) A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12.(2015·珠海) 生物的性状是由其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请根据如图判断各序号所对应的结构名称(C
)
A .①基因,②DNA ,③染色体 B .①DNA ,②基因,③染色体 C .①染色体,②DNA ,③基因 D .①基因,②染色体,③DNA
解析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如图:
因此,图中①染色体,②DNA ,③基因。
13.(2015·珠海) 一个正常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分别被全部重吸收、大部分重吸收、部分重吸收的物质依次是(B ) A .水、葡萄糖、无机盐 B .葡萄糖、水、无机盐 C .葡萄糖、无机盐、水 D .无机盐、水、葡萄糖
解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B 符合题意。
14.(2015·茂名) 数千年前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植被破坏,每到雨季,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D )
A .该草原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B .该草原上生物构成的其中一条食物链为:草→蛇→鼠→鹰 C .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不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D .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15.(2015·南充)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A .图中①模拟的结构能清洁吸入的气体 B .图中②模拟肺
C .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D .血液流经②后,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16.(2015·南充)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甲) 和人体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乙)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甲图中a 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 .当某人甲图中b 的数量明显偏高时,他可能患有炎症 C .根据乙图中血流方向判断,其中①是静脉 D .乙图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17.(2015·茂名) 下表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记录表,根据实验记录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1、3号试管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B .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
C .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淀粉酶没有分解淀粉 D .4号试管1毫升应改为2毫升
18.(2015·南充) 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B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抗体、非特异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19.(2014·南昌) 如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C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解析 由图示可见:唾液淀粉酶在胃内开始消化,在胃内开始消化的食物成分是蛋白质,由此可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
20.(2015·广州) 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 ,请判断O 、P 、Q 分别代表的物质是(A )
A .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 .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 .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解析 由分析知道: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所以物质O 血浆中有,而原尿和尿液中没有,说明O 为大分子蛋白质;P 在血浆和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说明P 为葡萄糖;Q 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说明Q 为尿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21.(2015·龙岩) 请根据图示回答“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观察时,在视野中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还要略微转动显微镜结构图中的③(填写序号) 。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与细胞结构示意图中的A 相似。你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不含有细胞壁(写出一个即可) 。 22.(2015·南充) 如图是几种细胞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植物细胞。
(2)克隆羊的实例告诉我们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3]细胞核。
(3)[2]细胞膜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4)丙细胞与甲、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3.(2015·龙岩) 如图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
(1)图中甲表示光合作用,③是二氧化碳。
(2)新鲜的萝卜存放时间长了会空心,这一现象与乙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关。
(3)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大部分通过丙散发到空气中,这主要是由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解析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光能
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二氧化碳+水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表示光合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水,③表示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根据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由于萝卜在贮存时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把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萝卜由于体内的有机物减少而会出现空心的现象,这一现象与乙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关。
(3)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有气孔,气孔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会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会从气孔中散失。可见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大部分通过丙散发到空气中,这主要是由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24.(2015·龙岩) 请将下列“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卵细胞 ②胚 ③子房壁 ④果实
25.(2015·龙岩) 如图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主要系统及其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指营养物质的吸收。 (2)A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3)②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4)营养物质和氧气经B 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5)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C 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解析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①吸收。
(2)A表示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4)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葡萄糖)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5)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26.(2015·龙岩) 如图是表示血液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表示血管,A 代表器官,箭头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它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2)若A 代表肺,则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肺循环,乙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3)若A 代表小肠,则流经小肠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解析 (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它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心脏的收缩舒张压迫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是输送血液的泵。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若A 代表肺,则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肺循环,乙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
(3)从图中看出,若A 代表小肠,则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体循环,体循环的终点是右心房,所以流经小肠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27.(2015·南充) 根据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尿液的形成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2)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生理过程,即图中的甲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8.(2015·龙岩)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请回答: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①的结构名称是感受器。
(3)当手指无意间碰到灼热的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手臂,这种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3)手偶尔碰到灼热的物体,就会立即缩回来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24分)
29.(2015·南充)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甲、乙装置内的同种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实验前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的叶片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将脱色后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分析作答:
(1)实验前把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完。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照。设置甲、乙两组装置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甲叶片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0.(2015·龙岩) 某生物科技小组利用桂花枝条作为材料,试图找到某种植物激素(简称NAA) 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于是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 溶液,浓度分别为10、100、200、300、400、500(mg/L),相应编号为A 、B 、C 、D 、E 、F ; ②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为一致的桂花枝条30根,随机平均分成6组; ③将6组枝条分别浸泡在步骤①配置的NAA 溶液中;
④一段时间后,将上述6组枝条取出,然后分别扦插到相同条件的环境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并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实验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NAA(或植物激素) 浓度。
(2)分析图示,可以得出NAA 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__D__组。 (3)枝条扦插到土壤中生长出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31.(2015·龙岩)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健康且长势和重量相同的玉米苗15株,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放置在温室内甲、乙、丙三组设置中进行无土栽培(具体培养条件如表) 。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变量不唯一。
(2)甲、乙两组中,若玉米苗的生长需要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乙组玉米苗长势较好。 (3)乙、丙两组中,若丙组玉米苗的长势明显较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无机盐。 (4)每组选择多株玉米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科学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2015·龙岩) 关于葫芦藓、肾蕨、桃树三种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 .都有种子且有果皮包被
B .都有根且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都有叶且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 .都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2.(2015·珠海) 从结构层次上看,人比植物更复杂一些,这主要是由于(D ) A .植物的组织种类少
B .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C .植物没有神经组织
D .人由器官构成系统,再构成人体
3.(2015·龙岩) 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是(C )
A .卵巢 B .输卵管 C .子宫 D .阴道
4.(2015·珠海)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其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D ) A .水→藻类→虾→小鱼→大鱼 B .藻类←虾←小鱼←大鱼
C .阳光→藻类→虾→小鱼→大鱼 D .藻类→虾→小鱼→大鱼
5.(2015·珠海) 一棵茂盛的龙眼树要结出好吃的龙眼要经过下列哪几个阶段(C ) A .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B .受精→开花→传粉→结果 C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D .传粉→受精→开花→结果
6.(2015·珠海) 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D ) A .降低空气的温度
B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D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7.(2015·龙岩) 关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C ) A .将盆栽天竺葵置于暗处2~3天
B .用不透光纸将一健壮叶片的一部分上下遮盖
C .去除不透光纸片并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 D .叶片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8.(2015·珠海) 中考第一天,妈妈为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鱼、小炒黄牛肉、紫菜蛋花汤。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搭配更合理(A )
A .耗油生菜 B .牛奶 C .咸鱼肉饼 D .小米粥
9.(2015·南充)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B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10.(2015·龙岩) 使用显微镜观察同一视野细胞时,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C ) ①目镜5× ②目镜15× ③物镜10× ④物镜40×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1.(2015·龙岩)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B ) A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12.(2015·珠海) 生物的性状是由其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请根据如图判断各序号所对应的结构名称(C
)
A .①基因,②DNA ,③染色体 B .①DNA ,②基因,③染色体 C .①染色体,②DNA ,③基因 D .①基因,②染色体,③DNA
解析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如图:
因此,图中①染色体,②DNA ,③基因。
13.(2015·珠海) 一个正常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分别被全部重吸收、大部分重吸收、部分重吸收的物质依次是(B ) A .水、葡萄糖、无机盐 B .葡萄糖、水、无机盐 C .葡萄糖、无机盐、水 D .无机盐、水、葡萄糖
解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B 符合题意。
14.(2015·茂名) 数千年前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植被破坏,每到雨季,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D )
A .该草原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B .该草原上生物构成的其中一条食物链为:草→蛇→鼠→鹰 C .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不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D .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15.(2015·南充)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A .图中①模拟的结构能清洁吸入的气体 B .图中②模拟肺
C .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D .血液流经②后,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16.(2015·南充)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甲) 和人体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乙)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甲图中a 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 .当某人甲图中b 的数量明显偏高时,他可能患有炎症 C .根据乙图中血流方向判断,其中①是静脉 D .乙图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17.(2015·茂名) 下表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记录表,根据实验记录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1、3号试管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B .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
C .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淀粉酶没有分解淀粉 D .4号试管1毫升应改为2毫升
18.(2015·南充) 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B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抗体、非特异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19.(2014·南昌) 如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C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解析 由图示可见:唾液淀粉酶在胃内开始消化,在胃内开始消化的食物成分是蛋白质,由此可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
20.(2015·广州) 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 ,请判断O 、P 、Q 分别代表的物质是(A )
A .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 .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 .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解析 由分析知道: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所以物质O 血浆中有,而原尿和尿液中没有,说明O 为大分子蛋白质;P 在血浆和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说明P 为葡萄糖;Q 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说明Q 为尿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21.(2015·龙岩) 请根据图示回答“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观察时,在视野中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还要略微转动显微镜结构图中的③(填写序号) 。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与细胞结构示意图中的A 相似。你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不含有细胞壁(写出一个即可) 。 22.(2015·南充) 如图是几种细胞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植物细胞。
(2)克隆羊的实例告诉我们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3]细胞核。
(3)[2]细胞膜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4)丙细胞与甲、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3.(2015·龙岩) 如图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
(1)图中甲表示光合作用,③是二氧化碳。
(2)新鲜的萝卜存放时间长了会空心,这一现象与乙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关。
(3)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大部分通过丙散发到空气中,这主要是由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解析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光能
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二氧化碳+水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表示光合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水,③表示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根据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由于萝卜在贮存时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把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萝卜由于体内的有机物减少而会出现空心的现象,这一现象与乙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关。
(3)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有气孔,气孔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会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会从气孔中散失。可见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大部分通过丙散发到空气中,这主要是由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24.(2015·龙岩) 请将下列“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卵细胞 ②胚 ③子房壁 ④果实
25.(2015·龙岩) 如图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主要系统及其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指营养物质的吸收。 (2)A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3)②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4)营养物质和氧气经B 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5)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C 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解析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①吸收。
(2)A表示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4)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葡萄糖)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5)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26.(2015·龙岩) 如图是表示血液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表示血管,A 代表器官,箭头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它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2)若A 代表肺,则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肺循环,乙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3)若A 代表小肠,则流经小肠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解析 (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它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心脏的收缩舒张压迫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是输送血液的泵。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若A 代表肺,则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肺循环,乙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
(3)从图中看出,若A 代表小肠,则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体循环,体循环的终点是右心房,所以流经小肠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27.(2015·南充) 根据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尿液的形成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2)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生理过程,即图中的甲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8.(2015·龙岩)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请回答: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①的结构名称是感受器。
(3)当手指无意间碰到灼热的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手臂,这种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3)手偶尔碰到灼热的物体,就会立即缩回来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24分)
29.(2015·南充)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甲、乙装置内的同种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实验前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的叶片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将脱色后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分析作答:
(1)实验前把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完。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照。设置甲、乙两组装置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甲叶片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0.(2015·龙岩) 某生物科技小组利用桂花枝条作为材料,试图找到某种植物激素(简称NAA) 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于是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 溶液,浓度分别为10、100、200、300、400、500(mg/L),相应编号为A 、B 、C 、D 、E 、F ; ②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为一致的桂花枝条30根,随机平均分成6组; ③将6组枝条分别浸泡在步骤①配置的NAA 溶液中;
④一段时间后,将上述6组枝条取出,然后分别扦插到相同条件的环境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并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实验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NAA(或植物激素) 浓度。
(2)分析图示,可以得出NAA 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__D__组。 (3)枝条扦插到土壤中生长出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31.(2015·龙岩)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健康且长势和重量相同的玉米苗15株,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放置在温室内甲、乙、丙三组设置中进行无土栽培(具体培养条件如表) 。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变量不唯一。
(2)甲、乙两组中,若玉米苗的生长需要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乙组玉米苗长势较好。 (3)乙、丙两组中,若丙组玉米苗的长势明显较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无机盐。 (4)每组选择多株玉米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