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及推理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

1.定义

假言推理是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种。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例如:

1. 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小张骄傲自满,所以,小张必定要落后。

2. 如果谁得了肺炎,他就一定要发烧;小李没发烧,所以,小李没患肺炎。 例1和例2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肯定前件式;后者是否定后件式。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例如:

3. 如果降落的物体不受外力的影响,那么,它不会改变降落的方向;这个物体受到了外力的影响,所以,它会改变降落的方向。

4.如果赵某是走私犯,那么,他应受法律制裁;经查明,赵某确实受到了法律制裁,所以,赵某是走私犯。

例3和例4都是不正确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3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例4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2)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q

___________

所以,p

例如:

1. 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2. 只有选用优良品种,小麦才能丰收;小麦丰收了,所以,这块麦田选用了优良品种。

例1和例2都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否定前件式;后者是肯定后件式。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例如:

3. 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某人确有作案动机,所以,某人定是案犯。

4. 只有学习成绩优良,才能做三好学生;小吴不是三好学生,所以,小吴学习成绩不是优良。

例3和例4都是不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3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例4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

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规则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肯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q

___________

所以,p

(3)否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4)否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例如:

1.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是偶数,所以,这个数能被2整除。

2.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能被2整除,所以,这个数是偶数。

3.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是偶数,所以,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

4.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所以,这个数不是偶数。

例1到例4分别是以上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四个正确的推理式。

Ⅲ 深入研究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如果„„那么 如果„„就„„

有„„就有„„ 倘若„„就„„ 一旦„„就„„ 假若„„就„„

只要„„就„„

如果甲是作案者,甲就有作案动机。

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倘若没有水,生命就会死亡。

假若语言能够生产物质财富,则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的富翁了。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只有„„才„„

没有„„就没有„„ 不„„不„„

除非„„不„„ 除非„„才„„ 除非„„否则不„„

如果不„„那么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除非我们万众一心,否则不能取得抗“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

除非认识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4.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

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p的充分条件。

因此,

“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p”

“只有p, 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

(p→q)≡(q←p)

(p←q)≡(q→p)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的常见题型有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考生在选词填空部分常出现的错误点是对近义词的辨析不清,而片段阅读出错点常表现在对主旨观点类文段主旨、观点的把握不清。

针对上面的情况,中公教育专家以下将分别介绍一些方法以攻破这两大易错误区。

(一)选词之近义词辨析——语素分析法

词由语素构成,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词,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联系。近义性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绝大多数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语素,而之所以有差异,各有侧重,则是因为除相同语素外,还有不同的语素。因此,运用语素分析法辨析近义词的关键是“去同存异”,即舍弃掉它们相同的语素,再对它们的相异语素进行组词以辨析词义的差别,并遵循代入语境的原则。

常见步骤:(1)相异的语素分别组词;

(2)新词代入语境,最适合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

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 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 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他们是否具有 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履职 履新履历 B.履职 履历 履新

C.履新 履职履历 D.履新 履历 履职

【易错点拨】去同存异。(1)相异语素组词。选项三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履”,相异语素是“新”、“历”、“职”。“新”,新任,“履新”侧重新任就职;“历”,经历,由此推知“履历”意为个人经历的说明。“职”,职责,“履职”侧重“履行职责”。(2)代入语境。由前句可知,这批领导干部是才就职的,故第一空应填“履新”,教育背景当然只能从“履历”上看出来,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通过“履职”表现出来。故本题答案为D。

(二)片段之主旨观点把握——四大避错方法

主旨观点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中占比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易出错的题 型,主要表现对文段主旨、作者观点的把握不清。中公教育专家具体介绍四种解题方法帮助考生避免此类错误。

1.首尾寻找中心句

“总——分”或“分——总”是概括类主旨观点型题目材料的常见写作结构。因此在解题时,首句和尾句通常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材料中心句前常见的词语有:

(1)表总结性的词语:“因此”、“所以”、“可见”、“其实”、“总而言之”、“照此看来”等。

(2)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词语:“务必”、“(迫切)需要”、“应该”、“意味着”等。

例题:

近年来全球油价持续上涨,随着各国原油生产能力的日益提高,全球原油储备资源日趋紧张。据分析人士预测,这一上涨趋势绝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受此影响,尽管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交通工具,但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暂缓买车或者开始暂停用车。照此看来,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预测未来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

B.说明汽车销售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增加

C.探讨能源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联系

D.认为能源行业将逐渐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

解析:文末“照此看来”提示后面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即“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是文段的中心论点。由此可知,作者主要针对的是“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A、C、D三项均未涉及“汽车销售”的问题,可迅速排除,故B为正确答案。

【易错点拨】误选C项的考生,只看到了文段关于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于汽车等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而没有深入考虑作者的真正意图,同时也忽视了“照此看来”这一关键性提示词语的指示作用。

2.事物罗列抓共性

有些题目的文段仅仅是多个事物的简单罗列,并没有提出任何观点,在解此类题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重点在于找出所罗列事物的共同特点。

例题:

甜菜的上部叶片垂直生长,叶簇呈漏斗形。这种生长方式所形成的叶面空间的配制结构,极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体的光合效率。而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夹角为137.5度,这正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弦角,叶片按这个角度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梨树随着树干长高,叶片沿对数螺旋上升,每个叶片都不会遮蔽下面的叶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光照吸收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B.暗合数学规律的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有利

C.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植物叶片生长的差异

D.对光照的吸收影响叶片的生长角度

【易错点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被文段中的一些信息迷惑,如“光合效率”、“光照”等。这样会很容易地将答案定位在A、D两项上,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其实文段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而是以甜菜、车前草、梨树三种植物为例,分别阐述了其叶片生长角度对其生长的好处。我们可以通过文段的这三个例子来总结它们的共性,其中的“垂直”、“夹角”、“弦角”、“对数”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它们的共性与B项的“暗合数学规律”正好吻合,故B项当选。

3.文末注意新概念

概括类主旨观点型题目,当文末出现总结型句式时,该句中提到的新概念多为文段的落脚点,即关键信息,正确答案应包含这一关键信息。此类题常见的总结型句式有:“这是„„”、“这/那就是„„”,“都指向了„„”。

例题: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B.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中公名师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古代礼制的要求使得服装忽略了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并因体现等级的需要而突出了图案的特点,而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传统服装的剪裁倾向于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故答案选A。

【易错点拨】误选C项的考生,仅针对文段的表面意思进行分析,完全忽略了文末出现的“平面剪裁法”这一新的概念。

由文末“都指向了„„平面剪裁法”这一总结型句式可知,“平面剪裁法”这个文末出现的新概念为文段的落脚点,正确选项应包含这一概念,符合的只有A。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

1.定义

假言推理是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种。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例如:

1. 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小张骄傲自满,所以,小张必定要落后。

2. 如果谁得了肺炎,他就一定要发烧;小李没发烧,所以,小李没患肺炎。 例1和例2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肯定前件式;后者是否定后件式。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例如:

3. 如果降落的物体不受外力的影响,那么,它不会改变降落的方向;这个物体受到了外力的影响,所以,它会改变降落的方向。

4.如果赵某是走私犯,那么,他应受法律制裁;经查明,赵某确实受到了法律制裁,所以,赵某是走私犯。

例3和例4都是不正确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3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例4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2)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q

___________

所以,p

例如:

1. 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2. 只有选用优良品种,小麦才能丰收;小麦丰收了,所以,这块麦田选用了优良品种。

例1和例2都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否定前件式;后者是肯定后件式。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例如:

3. 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某人确有作案动机,所以,某人定是案犯。

4. 只有学习成绩优良,才能做三好学生;小吴不是三好学生,所以,小吴学习成绩不是优良。

例3和例4都是不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3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例4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

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规则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肯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q

___________

所以,p

(3)否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4)否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例如:

1.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是偶数,所以,这个数能被2整除。

2.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能被2整除,所以,这个数是偶数。

3.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是偶数,所以,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

4.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所以,这个数不是偶数。

例1到例4分别是以上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四个正确的推理式。

Ⅲ 深入研究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如果„„那么 如果„„就„„

有„„就有„„ 倘若„„就„„ 一旦„„就„„ 假若„„就„„

只要„„就„„

如果甲是作案者,甲就有作案动机。

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倘若没有水,生命就会死亡。

假若语言能够生产物质财富,则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的富翁了。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只有„„才„„

没有„„就没有„„ 不„„不„„

除非„„不„„ 除非„„才„„ 除非„„否则不„„

如果不„„那么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除非我们万众一心,否则不能取得抗“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

除非认识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4.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

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p的充分条件。

因此,

“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p”

“只有p, 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

(p→q)≡(q←p)

(p←q)≡(q→p)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的常见题型有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考生在选词填空部分常出现的错误点是对近义词的辨析不清,而片段阅读出错点常表现在对主旨观点类文段主旨、观点的把握不清。

针对上面的情况,中公教育专家以下将分别介绍一些方法以攻破这两大易错误区。

(一)选词之近义词辨析——语素分析法

词由语素构成,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词,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联系。近义性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绝大多数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语素,而之所以有差异,各有侧重,则是因为除相同语素外,还有不同的语素。因此,运用语素分析法辨析近义词的关键是“去同存异”,即舍弃掉它们相同的语素,再对它们的相异语素进行组词以辨析词义的差别,并遵循代入语境的原则。

常见步骤:(1)相异的语素分别组词;

(2)新词代入语境,最适合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

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 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 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他们是否具有 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履职 履新履历 B.履职 履历 履新

C.履新 履职履历 D.履新 履历 履职

【易错点拨】去同存异。(1)相异语素组词。选项三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履”,相异语素是“新”、“历”、“职”。“新”,新任,“履新”侧重新任就职;“历”,经历,由此推知“履历”意为个人经历的说明。“职”,职责,“履职”侧重“履行职责”。(2)代入语境。由前句可知,这批领导干部是才就职的,故第一空应填“履新”,教育背景当然只能从“履历”上看出来,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通过“履职”表现出来。故本题答案为D。

(二)片段之主旨观点把握——四大避错方法

主旨观点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中占比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易出错的题 型,主要表现对文段主旨、作者观点的把握不清。中公教育专家具体介绍四种解题方法帮助考生避免此类错误。

1.首尾寻找中心句

“总——分”或“分——总”是概括类主旨观点型题目材料的常见写作结构。因此在解题时,首句和尾句通常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材料中心句前常见的词语有:

(1)表总结性的词语:“因此”、“所以”、“可见”、“其实”、“总而言之”、“照此看来”等。

(2)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词语:“务必”、“(迫切)需要”、“应该”、“意味着”等。

例题:

近年来全球油价持续上涨,随着各国原油生产能力的日益提高,全球原油储备资源日趋紧张。据分析人士预测,这一上涨趋势绝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受此影响,尽管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交通工具,但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暂缓买车或者开始暂停用车。照此看来,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预测未来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

B.说明汽车销售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增加

C.探讨能源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联系

D.认为能源行业将逐渐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

解析:文末“照此看来”提示后面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即“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是文段的中心论点。由此可知,作者主要针对的是“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A、C、D三项均未涉及“汽车销售”的问题,可迅速排除,故B为正确答案。

【易错点拨】误选C项的考生,只看到了文段关于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于汽车等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而没有深入考虑作者的真正意图,同时也忽视了“照此看来”这一关键性提示词语的指示作用。

2.事物罗列抓共性

有些题目的文段仅仅是多个事物的简单罗列,并没有提出任何观点,在解此类题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重点在于找出所罗列事物的共同特点。

例题:

甜菜的上部叶片垂直生长,叶簇呈漏斗形。这种生长方式所形成的叶面空间的配制结构,极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体的光合效率。而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夹角为137.5度,这正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弦角,叶片按这个角度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梨树随着树干长高,叶片沿对数螺旋上升,每个叶片都不会遮蔽下面的叶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光照吸收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B.暗合数学规律的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有利

C.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植物叶片生长的差异

D.对光照的吸收影响叶片的生长角度

【易错点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被文段中的一些信息迷惑,如“光合效率”、“光照”等。这样会很容易地将答案定位在A、D两项上,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其实文段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而是以甜菜、车前草、梨树三种植物为例,分别阐述了其叶片生长角度对其生长的好处。我们可以通过文段的这三个例子来总结它们的共性,其中的“垂直”、“夹角”、“弦角”、“对数”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它们的共性与B项的“暗合数学规律”正好吻合,故B项当选。

3.文末注意新概念

概括类主旨观点型题目,当文末出现总结型句式时,该句中提到的新概念多为文段的落脚点,即关键信息,正确答案应包含这一关键信息。此类题常见的总结型句式有:“这是„„”、“这/那就是„„”,“都指向了„„”。

例题: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B.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中公名师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古代礼制的要求使得服装忽略了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并因体现等级的需要而突出了图案的特点,而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传统服装的剪裁倾向于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故答案选A。

【易错点拨】误选C项的考生,仅针对文段的表面意思进行分析,完全忽略了文末出现的“平面剪裁法”这一新的概念。

由文末“都指向了„„平面剪裁法”这一总结型句式可知,“平面剪裁法”这个文末出现的新概念为文段的落脚点,正确选项应包含这一概念,符合的只有A。


相关文章

  • 逻辑学整理
  • 1.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填空.选择] ①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 "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就是指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②指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多含贬义) "这真是荒谬的逻辑" "有人 ...查看


  • 逻辑学知识要点
  •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 篇 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 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 ...查看


  •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小结
  • 2011-1-12 14:01:53 阅读数:2468 我是新手?还在为如何备考公务员发愁?! 高手考友等你结识! 什么是假言命题 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叫做假言命题.假言命题又叫条件命题. 条件关系的种类: ( 1 ...查看


  • 假言命题及其假命题
  • 我们知道, 逻辑学当中包含3种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和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这3种假言命题 具有如下等性质. 了解性质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作出基础理论的判断. 先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其表达形式:" ...查看


  • 专硕逻辑演绎推理:充分条件的概念和运用
  • 专硕逻辑演绎推理:充分条件的概念和 运用 2014年管理类联考大刚对演绎推理部分,对假言命题及其推理这一知识点的要求,与2013年考纲相比并无变化,同学在学习中应按照大纲的要求,了解假言命题的定义,记忆并掌握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必要条 ...查看


  •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
  •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 定义 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例如: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 ...查看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13)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13)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 悉分析.综合.概 ...查看


  • 历年国考行测真题之判断推理
  •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当之无愧地是所有公职类考试中最难的,但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越来越成熟,中公教育专家研究发现,有一些题型和考点是每年都会涉及的,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每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部分必考的题型. 一.图形推理必考数量型规律 ...查看


  •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资料
  • 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