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镇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侧记
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小学 周忠来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所广泛重视。华阳镇小学在学区内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设置亲情电话;建立班级帮扶小组;跟踪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家长会;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留守儿童信箱;广播节目“留守儿童的心声”;女生辅导讲座等活动。
活动缩影一:别开生面的“留守儿童家长会”
当温暖的阳光洒满田野的时候,扑面而来的和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的早晨。虽然是星期六,老街小学校园里却早已是人声鼎沸。今天是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代表会。在教学楼北侧的六O一教室里,校长正在主持会议。这次会议跟以往相比有两个不同:一是台下坐的大多是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二是多了两个重要的会议议程,那就是校长的报告——《“留守儿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班主任老师的讲座——《“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虽然关爱“留守儿童”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对于这些整天忙于农务、信息相对闭塞的爷爷辈的农民们来说,对“留守儿童”的概念还是比较陌生,对“留守儿童”关爱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听到校长讲述“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和家教的不当而导致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甚至使一部分孩子走上自残、犯罪道路时,惊讶和焦虑的情绪使会场里一片骚动。接下来,老人们便象小学生一样,端坐在教室里,静静地聆听班主任老师的《家教指导》。散会后,家长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三三两两地围在老师周围攀谈起来„„
活动缩影二:抚慰心灵的“留守儿童的心声”
星期三的中午,还不到一点,磨盘小学的大队长洪伟同学早已来到广播站工作了。他是学校广播站的小编辑,负责每周三“留守儿童的心声”栏目的编辑及导播工作。他想起上周四已经给茅芳雅、殷若柔两个同学四篇稿件的播音任务,想必她们早已读得很熟了吧!茅芳雅的爸爸、妈妈都到上海打工去了。上周她播音时的情形在洪伟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当她读到“放学了,我呆望着,倾盆大雨中别人的爸爸、妈妈一个又一个地接走我的同学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我想高声对全世界的打工父母说‘回来吧!关心关心自己的儿女吧!我们需要您们的爱!金钱买不到父子亲情!’”时,竟哭得连播音都不能继续了,还是亏了他及时插播了一段音乐,才算“救了场”。后来他还听说不少班上的“留守学生”在听广播的时候都哭了呢!他暗自庆幸爸爸、妈妈没有出去打工!今天播音的主题是“爸爸(妈妈),我能行!”老师交代了需读出自立、自强的味儿来,可不能再演砸了啊!
一点二十五分,广播站准时开播。在温柔曼妙的背景音乐下,校园上空响起了茅芳雅同学那清脆而坚定的童音“在思念的同时,我也深深地理解您们,若不是生活所迫,您们怎能忍心离我而去。您们放心地工作吧!有老师的关爱、有同
学的友爱,我在家里生活得很好。偶尔的孤独只能使我的性格磨砺得更加坚韧。等您们回来,您们一定会看到一个坚强而成熟的女儿!”
洪伟看着她播音时那刚毅的神情,会心地笑了。“茅芳雅,好样的!你并不孤独,还有我呢!”他心里暗暗地说。
活动背景:谱写教育公平的大爱乐章
近期,中心学校正在着手筹建“留守儿童”寄宿学校,计划在全镇19所村小中招收一定数量的“留守学生”到中心学校就读,实行封闭管理,让他们在一种愉快、轻松、充满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了促进这项工作的纵深发展,2005年9月,中心学校组织了一次大型的调研活动,并形成了《华阳镇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报告》很好地分析了本地区“留守儿童”的一些现实状况,并对学校“关留”工作做了深入的研究,为后期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2006年3月,学区内申报了两个有关“关爱留守儿童”安庆市教科研课题,并立项。这两个课题都已进入实验阶段。
在三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华阳镇小学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关留”工作体系。一是“关留”工作常规化。中心学校和各村小都成立了学校“关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人员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运行制度和评价制度。二是“关留”活动系统化。“关留”活动做到了“五个互动”:家长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家长与教师(学校)的互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互动; “非留守儿童” 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学校与监护人的互动。三是注意到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时,不把爱的抚慰与宠爱溺爱混淆;注意去激发他们内心刚毅的一面。
2007.4.10
附:
老街小学“关留活动”安排
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小学 周忠来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关留”工作,切实转化调研成果,把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有机融合学校日常工作之中,并阶段性的凸显“关留”工作的重要性,较快地提高我校“关留”工作效率,使留守学生真正得到爱心抚慰,特对近期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加大宣传 营造声势
1、召开关留工作教师会,统一思想,细致分工。
2、拟写标语。教学楼墙面标语为:“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食堂挂牌:“留守学生中餐食堂” (负责人:钱叶宝)
3、各班出一期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专刊,出大队刊。
二、班队“三个一”活动 爱心传递
各班级近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次“关爱留守学生”主题活动;一次以“留守学生”为重点的家访活动;一次以“留守学生的心声”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活动指导建议:
①主题班队会的形式不一,可发动学生参与赠言、赠卡片、爱心信物、吃蛋糕过生日、联欢等活动;
②各班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留守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难题,策略地指导监护人家教方法,并赠送学习用品。(家访过程要形成文字材料)
③发动学生开展征文活动。内容可为:“妈妈,你快回来!”“爸爸别担心,我能行”“有我们,你不孤独”。征文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心里话,让他们有苦有处诉,为他们忧郁的心灵创造舒展的空间;也要引导他们彰显刚毅独立的一面,一展“少年英雄”风彩;注意激发非留守学生的爱心,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施爱”大军中来,这也是一种“爱心教育”;最后还要注意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报效祖国、感恩社会”高尚的种子。
各班根据三个类别的作文,分别遴选出一至两篇优秀作文,作为广播站、班队刊的备用稿件。
三、“留守儿童”家长会 家校联动
家长会会议程序为:①李加旺主任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言;②周忠来校长就“留守儿童”现状剖析发言;③钱叶宝校长就“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发言;④章克梅老师就“留守儿童”个案教育发言;⑤周静老师就班主任对家长要求发言;⑥领导发言;⑦现场电话亲情互动;⑧教师与监护人的交流。(注:主持人:周忠来;摄影:刘可德;摄像:崔国庆;记录:洪英)
四、亲情结对,真情体验
倡导各班教师发动其他家长与本班“三类留守儿童”亲情结对(每班至少一对);建议教师利用“家访”活动与留守儿童共同生活,如帮厨烧饭、打理家务、共进午餐等。
五、及时总结,成果展示
只有及时总结工作中得与失,才能很好地引领后期工作。“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对我们还不是很熟悉,及时地总结反思尤为重要。
1、收集反映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资料。(刘可德负责)
2、收集课题组成员的论文及活动记录材料。(章克梅负责)
3、拟写、一篇较简短的近期工作汇报材料。(崔国庆负责)
4、搞好“关留活动”的摄影、摄像工作,积累相关的影像资料。(崔国庆负责)
2007年4月26日
华阳镇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侧记
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小学 周忠来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所广泛重视。华阳镇小学在学区内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设置亲情电话;建立班级帮扶小组;跟踪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家长会;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留守儿童信箱;广播节目“留守儿童的心声”;女生辅导讲座等活动。
活动缩影一:别开生面的“留守儿童家长会”
当温暖的阳光洒满田野的时候,扑面而来的和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的早晨。虽然是星期六,老街小学校园里却早已是人声鼎沸。今天是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代表会。在教学楼北侧的六O一教室里,校长正在主持会议。这次会议跟以往相比有两个不同:一是台下坐的大多是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二是多了两个重要的会议议程,那就是校长的报告——《“留守儿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班主任老师的讲座——《“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虽然关爱“留守儿童”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对于这些整天忙于农务、信息相对闭塞的爷爷辈的农民们来说,对“留守儿童”的概念还是比较陌生,对“留守儿童”关爱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听到校长讲述“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和家教的不当而导致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甚至使一部分孩子走上自残、犯罪道路时,惊讶和焦虑的情绪使会场里一片骚动。接下来,老人们便象小学生一样,端坐在教室里,静静地聆听班主任老师的《家教指导》。散会后,家长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三三两两地围在老师周围攀谈起来„„
活动缩影二:抚慰心灵的“留守儿童的心声”
星期三的中午,还不到一点,磨盘小学的大队长洪伟同学早已来到广播站工作了。他是学校广播站的小编辑,负责每周三“留守儿童的心声”栏目的编辑及导播工作。他想起上周四已经给茅芳雅、殷若柔两个同学四篇稿件的播音任务,想必她们早已读得很熟了吧!茅芳雅的爸爸、妈妈都到上海打工去了。上周她播音时的情形在洪伟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当她读到“放学了,我呆望着,倾盆大雨中别人的爸爸、妈妈一个又一个地接走我的同学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我想高声对全世界的打工父母说‘回来吧!关心关心自己的儿女吧!我们需要您们的爱!金钱买不到父子亲情!’”时,竟哭得连播音都不能继续了,还是亏了他及时插播了一段音乐,才算“救了场”。后来他还听说不少班上的“留守学生”在听广播的时候都哭了呢!他暗自庆幸爸爸、妈妈没有出去打工!今天播音的主题是“爸爸(妈妈),我能行!”老师交代了需读出自立、自强的味儿来,可不能再演砸了啊!
一点二十五分,广播站准时开播。在温柔曼妙的背景音乐下,校园上空响起了茅芳雅同学那清脆而坚定的童音“在思念的同时,我也深深地理解您们,若不是生活所迫,您们怎能忍心离我而去。您们放心地工作吧!有老师的关爱、有同
学的友爱,我在家里生活得很好。偶尔的孤独只能使我的性格磨砺得更加坚韧。等您们回来,您们一定会看到一个坚强而成熟的女儿!”
洪伟看着她播音时那刚毅的神情,会心地笑了。“茅芳雅,好样的!你并不孤独,还有我呢!”他心里暗暗地说。
活动背景:谱写教育公平的大爱乐章
近期,中心学校正在着手筹建“留守儿童”寄宿学校,计划在全镇19所村小中招收一定数量的“留守学生”到中心学校就读,实行封闭管理,让他们在一种愉快、轻松、充满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了促进这项工作的纵深发展,2005年9月,中心学校组织了一次大型的调研活动,并形成了《华阳镇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报告》很好地分析了本地区“留守儿童”的一些现实状况,并对学校“关留”工作做了深入的研究,为后期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2006年3月,学区内申报了两个有关“关爱留守儿童”安庆市教科研课题,并立项。这两个课题都已进入实验阶段。
在三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华阳镇小学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关留”工作体系。一是“关留”工作常规化。中心学校和各村小都成立了学校“关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人员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运行制度和评价制度。二是“关留”活动系统化。“关留”活动做到了“五个互动”:家长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家长与教师(学校)的互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互动; “非留守儿童” 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学校与监护人的互动。三是注意到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时,不把爱的抚慰与宠爱溺爱混淆;注意去激发他们内心刚毅的一面。
2007.4.10
附:
老街小学“关留活动”安排
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小学 周忠来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关留”工作,切实转化调研成果,把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有机融合学校日常工作之中,并阶段性的凸显“关留”工作的重要性,较快地提高我校“关留”工作效率,使留守学生真正得到爱心抚慰,特对近期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加大宣传 营造声势
1、召开关留工作教师会,统一思想,细致分工。
2、拟写标语。教学楼墙面标语为:“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食堂挂牌:“留守学生中餐食堂” (负责人:钱叶宝)
3、各班出一期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专刊,出大队刊。
二、班队“三个一”活动 爱心传递
各班级近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次“关爱留守学生”主题活动;一次以“留守学生”为重点的家访活动;一次以“留守学生的心声”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活动指导建议:
①主题班队会的形式不一,可发动学生参与赠言、赠卡片、爱心信物、吃蛋糕过生日、联欢等活动;
②各班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留守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难题,策略地指导监护人家教方法,并赠送学习用品。(家访过程要形成文字材料)
③发动学生开展征文活动。内容可为:“妈妈,你快回来!”“爸爸别担心,我能行”“有我们,你不孤独”。征文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心里话,让他们有苦有处诉,为他们忧郁的心灵创造舒展的空间;也要引导他们彰显刚毅独立的一面,一展“少年英雄”风彩;注意激发非留守学生的爱心,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施爱”大军中来,这也是一种“爱心教育”;最后还要注意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报效祖国、感恩社会”高尚的种子。
各班根据三个类别的作文,分别遴选出一至两篇优秀作文,作为广播站、班队刊的备用稿件。
三、“留守儿童”家长会 家校联动
家长会会议程序为:①李加旺主任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言;②周忠来校长就“留守儿童”现状剖析发言;③钱叶宝校长就“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发言;④章克梅老师就“留守儿童”个案教育发言;⑤周静老师就班主任对家长要求发言;⑥领导发言;⑦现场电话亲情互动;⑧教师与监护人的交流。(注:主持人:周忠来;摄影:刘可德;摄像:崔国庆;记录:洪英)
四、亲情结对,真情体验
倡导各班教师发动其他家长与本班“三类留守儿童”亲情结对(每班至少一对);建议教师利用“家访”活动与留守儿童共同生活,如帮厨烧饭、打理家务、共进午餐等。
五、及时总结,成果展示
只有及时总结工作中得与失,才能很好地引领后期工作。“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对我们还不是很熟悉,及时地总结反思尤为重要。
1、收集反映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资料。(刘可德负责)
2、收集课题组成员的论文及活动记录材料。(章克梅负责)
3、拟写、一篇较简短的近期工作汇报材料。(崔国庆负责)
4、搞好“关留活动”的摄影、摄像工作,积累相关的影像资料。(崔国庆负责)
2007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