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中,逻辑推理部分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部分,解题花费时间较多,从而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

通过对逻辑推理题的研究发现,其实对于直言命题来说,存在着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通过了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比如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之间、“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间以及“所有同学考试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之间都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下面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1】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1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

甲:不是我作的案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

丁:乙是有意诬陷我;

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法: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选A,即甲是罪犯。

对于矛盾关系的总体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发现矛盾,然后避开矛盾,最后从矛盾之外寻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发现矛盾,即丙与丁是矛盾关系;然后避开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则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从矛盾外寻找答案,则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知丙和丁这对矛盾关系以外的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则可得到答案。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即发现丙和丁是矛盾关系以后,就开始假设丙是真话而丁是假话,如果符合题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则要重新假设,即假设丙是假话而丁是真话,这样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势必会浪费时间,而国家公务员考试讲究的就是做题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例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地震灾区捐款5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5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500元是丁捐的;

丙:这500元是乙捐的;

丁:这5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500元是谁捐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根据以上解题思路,由题目可知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甲和丙是说的都是假话,故很容易得出答案即捐款的是甲同学。

这就是充分运用了直言命题间真假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的特点来解题的,另外直言命题之间除了矛盾关系外还存在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等,但矛盾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他的在解题过程中也会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点来寻找解题思路就可以了。

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中,逻辑推理部分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部分,解题花费时间较多,从而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

通过对逻辑推理题的研究发现,其实对于直言命题来说,存在着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通过了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比如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之间、“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间以及“所有同学考试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之间都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下面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1】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1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

甲:不是我作的案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

丁:乙是有意诬陷我;

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法: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选A,即甲是罪犯。

对于矛盾关系的总体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发现矛盾,然后避开矛盾,最后从矛盾之外寻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发现矛盾,即丙与丁是矛盾关系;然后避开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则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从矛盾外寻找答案,则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知丙和丁这对矛盾关系以外的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则可得到答案。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即发现丙和丁是矛盾关系以后,就开始假设丙是真话而丁是假话,如果符合题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则要重新假设,即假设丙是假话而丁是真话,这样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势必会浪费时间,而国家公务员考试讲究的就是做题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例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地震灾区捐款5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5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500元是丁捐的;

丙:这500元是乙捐的;

丁:这5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500元是谁捐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根据以上解题思路,由题目可知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甲和丙是说的都是假话,故很容易得出答案即捐款的是甲同学。

这就是充分运用了直言命题间真假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的特点来解题的,另外直言命题之间除了矛盾关系外还存在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等,但矛盾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他的在解题过程中也会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点来寻找解题思路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有技巧
  • http://v.huatu.com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有技巧 国考更多试题资料:http://v.huatu.com/guojia/ 逻辑判断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题目,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种题 ...查看


  • 行测逻辑推理题通关技巧
  • 行测逻辑推理题通关技巧-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 判断推理部分解题技巧 (一)图形推理 1.对于图形拆分与重组题:运用实物找关键特征 2.对于多组图形题:找变化规律(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形状关系). 3.基本思路: (1)简单图形看笔画多少. ...查看


  • 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
  • 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 逻辑判断题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不大,但往往占据了考生大量的时间.事实上,解逻辑判断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国家公务员 ...查看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全集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全集 一. 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q ...查看


  •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和方法
  • 宁夏公务员考试断推理题解答方法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也叫逻辑推理,是判断推理中的测试内容之一.10道(或15道)试题由题干.提问和备选项组成.题干或是给出一段论述.或是给定一些条件,然后根据提问,在A.B.C.D 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答 ...查看


  • 高一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常用)
  •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 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 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 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 ...查看


  • 10种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
  • 一. 初中数学10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三(5)数学复习资料 2013年4月8日 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的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教师钻研习题.精通解题方法,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中学数学教材,练好解题的基本功,提高解题技巧,积累 ...查看


  • 公务员行测解题技巧
  • 公务员行测解题技巧 第一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 听力理解 汉语听力理解试题在国内较为少见,绝大部分考生都没经历过,对其较为陌生.所以,在考前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1)听力理解部分是限时考试,且听力材料只播放一遍,如果考生在 ...查看


  • 逻辑判断解题技巧很好,好好利用1
  • 对于一些2011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中逻辑判断中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找特殊信息的的方法去进行解题.所谓特殊信息,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题目,当多个词被提到两遍或者以上时,我们可以找找出现次数最少的那个词,以下我们还是通过几道真题来给大家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