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组 T 质粒的构建 一.原理 外源 DNA 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就是 DNA 重组, 这样重新组合的 DNA 叫做重组体 或重组子。重组的 DNA 分子是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有 Mg2 、ATP 存在的 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 DNA 分子进行连接。DNA 连接酶有两种: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和大肠杆菌 DNA 连接酶。两种 DNA 连 接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 DNA 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 T4 噬菌 体 DNA 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 DNA 连接酶没有的特性,即能使两个平末端 的双链 DNA 分子连接起来。但这种连接的效率比粘性末端的连接率低,一般可 一般可 通过提高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浓度或增加 DNA 浓度来提高平末端的连接效 率。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催化 DNA 连接反应分为 3 步:首先,T4 DNA 连 接酶与辅因子 ATP 形成酶-ATP 复合物;然后,酶-ATP 复合物再结合到具有 5’ 磷酸基和 3’羟基切口的 DNA 上,使 DNA 腺苷化;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磷酸二酯 键,把切口封起来。连接反应通常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断相连。因为 DNA 片断 有两个端点,所以切割时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单酶切,另一种是双酶切,这两 种酶切方法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都经常用到。对于单酶切来说,载体与供体的末端 都相同,连接可以在任何末端之间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自连接产物。为了 减少自环的高本底, 可对载体进行 5’除磷酸处理, 除磷酸处理, 除磷酸处理 原理是连接酶只能连接 DNA 一旦有外源片断插入时, 片断的 3’OH 末端与 5’端, 端 所以除磷后载体不会自环。 由外源片断提供 5’端就能与载体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法可大大减少由载体的 自 环造成的高本底。 对于双酶切来说, 无论载体与供体同一片段上都有不同的末端, 这样就避免了载体与供体的自环,能使有效连接产物大大增加。双酶切的另一个 特点是能将供体分子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连接反应的温度在 37℃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 温度在 ℃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 键结合是不稳定的。 因此采取折中的温度, 12-16℃, (过夜) , 即 ℃ 连接 12-16h 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连接酶的活性,又兼顾到短暂配对结构的稳定。Taq DNA 酶扩增的 PCR 产物,其 DNA 双链前后末端都有一个游离的 A 碱基,可 产物, 碱基, 质粒。 以与 pGEM-T Easy Vector 末端游离的 T 碱基互补形成环状重组 T 质粒。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外源 DNA 片断 2 仪器、用具:移液枪、碎冰 3 试剂:pMD 18-T Vector;Ligation buffer;T4 ligatease;rATP 4 方法 连接体系如下: 16℃连接过夜。
(二)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阳性克
隆的鉴定 1 材料 E.coli JM109 菌株 2 仪器、用具 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培养皿、试管、1.5ml 离心管、 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样品梳、移液器 3 试剂 (1) CaCl2、LB 平板(见附录);SOC 培养基(见附录);SOB 培养基 (2) RNase A1;Buffer S1;Buffer S2;Buffer S3;Buffer W1;无水乙醇 的 Buffer W2a (3) 1×电泳缓冲液(TAE);溴化乙锭溶液(EB)[有毒,小心];琼脂糖;6× 加样缓冲液 (4) 酚;氯仿;异戊醇 (5) ddH2O;10×PCR Buffer (Mg2 plus);dNTP;M13 ;M13-;TaKaRa rTaq 酶
4 方法 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 取大肠杆菌 JM109 保存液 50µl,接种于 4ml LB(或 SOB)液体培养基 中,37℃,300rpm 振荡培养过夜,第二天取 50µl 转接到新的 4ml LB(或 SOB)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 3h 至 OD600=0.35~0.4,在无菌操作台上取 1ml 菌液于 1.5ml 离心管中,冰浴 10min。 (2) 4℃,5000rpm 离心 2min,去上清液。 (3) 加入 750µl 预冷的 0.1M CaCl2 重悬菌体,冰浴 30min。 (4) 4℃,5000rpm 离心 2min,弃上清液。 (5) 加入 100µl 冰冷的 0.1M CaCl2 轻轻重悬菌体,冰浴 2h 后,4℃保存备 用。 2. 重组 DNA 的转化 (1) 将含 Amp、X-Gal、IPTG 的 LB 平板 37℃预热。 (2) 于 100µl 感受态细胞中加入 10µl 连接产物,冰浴 30min。 (3) 将离心管转入 42℃水浴,热冲击 90 秒,然后不要摇动离心管,迅速将其 放在冰上 2min。 (4) 在离心管中加入 SOC 培养基 300µl,枪头混匀,37℃、150rpm 温和摇 振 60min。 (5) 将 200µl 转化菌液均匀地涂布于含 50mg/ml Amp、20mg/ml X-gal、 200mg/ml IPTG 的 LB 平板上,37℃倒置培养过夜,挑选白色菌落进行鉴定。
注意事项: ①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全部操作均须于冰浴操作,同时注意近火无菌操作,防止 感受态细胞受杂菌污染。 ② 42℃热处理时很关键,转移速度要快,且温度要准确。 ③ 菌液涂皿操作时,应避免反复来回涂布,因为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壁有了变化, 过多的机械挤压涂布会使细胞破裂,影响转化率。 3. 重组质粒的鉴定 方案一 菌落 PCR (1) 制备 PCR 混合液: (2) 用经灭菌的 10µl 枪头(不用牙签)挑去白色菌落,迅速地使挑取物溶在上 述混合液中。 (3) 盖上离心管得盖子,在沸水上温育 10 min。 (4) 将步骤 ⑶ 的样品冷却至室温,离心数秒,然后于管中加入 TaKaRa rTaq 酶 0.25ul。 (5) 按以下条件进行 PCR 反应:94℃预变性 3min;然后进行 30 个循环反应, 其温度循环条件为:94℃变性 1min,57℃退火 1min,72 ℃延伸 1min;循 环结束后 72℃再延伸 5min。 (6) 取 5µl PCR 产物在 1%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
方案二 质粒 PCR 1. 碱裂解法少量制备质粒 DNA (1) 用离心管收集 4ml 在 LB 培养基 (含 Amp) 中培养过夜
的菌液, 14000rpm 离心 30 秒,弃尽上清。 (2) 用 250µl 已加入 RNase A1 的 Buffer S1 充分悬浮细菌沉淀。 (3) 加入 250µl Buffer S2,温和但充分地上下翻转混合 4-6 次,此步骤不宜 超过 5min。 *Buffer S2 使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以免空气中的 CO2 中和 Buffer S2 中的 NaOH,降低溶菌效率。 (4) 加入 400µl Buffer S3,温和地上下翻转 8-10 次,室温静置 2min, 14000rpm 离心 10min。
*若离心后凝结块未沉淀到离心管底部,应再上下翻转数次,12000g 离心 3min。 (5) 将 DNA-prep Tube 置于 2-ml Microfuge Tube 中,将步⑷中的混合液 移入 DNA-prep Tube 中,5500rpm 离心 1min。 (6)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加入 500µl Buffer W1,5500rpm 离心 1min。 (7)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加入 700µl 已加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5500rpm 离心 1min,以同样的方法再用 700µl 已加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 洗涤一次。 (8)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 14000rpm 离心 1min。(9) 连滤液一并弃掉收集管,将 DNA-prep Tube 置 于一新的 1.5ml 离心管中,在 silica 膜 中央加入 25-30µl Eluent 或去离子水。 (10) 室温静置 2 min,14000rpm 离心 1min 洗脱 DNA。 (11) 取 5µL 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初步筛选重组转化子。 2. 抽提纯化质粒 DNA 酚、 氯仿抽提可以去除碱裂解法制备的质粒 DNA 中残留 的蛋白质。 (1) 加 TE 稀释质粒 DNA 溶液至 300µL。 (2) 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震荡混匀,静置 3min。 (3)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 (25:24:1),混匀,静置 3min。 (4)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混 匀,静置 3min。 (5)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 2.5 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混匀 后-20℃放置 15min,沉淀质粒 DNA。 (6) 14000rpm 离心 13min, 弃上清液, 沉淀加入 200µL 70%乙醇洗涤一次, 室温干燥,用 20µL 去离子双蒸水溶解质粒 DNA 沉淀,-20℃保存待用。 (7) 取 5µl 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化结果。 3. 质粒 PCR (1) PCR 反应体系如下: (2) PCR 扩增反应条件:94℃预变性 3min;然后进行 30 个循环反应,其温 度循环条件为: 94℃变性 1min,57℃退火 1min,72 ℃延伸 1min;循环结束后 72℃再延 伸 5min。 (3) 取 5µl PCR 产物于 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方法与试验二相同。
(一)重组 T 质粒的构建 一.原理 外源 DNA 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就是 DNA 重组, 这样重新组合的 DNA 叫做重组体 或重组子。重组的 DNA 分子是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有 Mg2+、ATP 存在的 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 DNA 分子进行连接。DNA 连 接酶有两种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和大肠杆菌 DNA 连接酶。两种 DNA 连接 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 DNA 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 DNA 连接酶没有的特性, 即能使两个平末端的双 链 DNA 分子连接起来。但这种连接的效率比粘性末端的连接率低,一般可通过 提高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浓度或增加 DNA 浓度来提高平末端的连接效率。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催化 DNA 连接反应分为 3 步: 首先, DNA 连接酶与辅 T4 因子 ATP 形成酶-ATP 复合物;然后,酶-ATP 复合物再结合到具有 5’磷酸基和 3’羟基切口的 DNA 上,使 DNA 腺苷化;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磷酸二酯键,把切口 封起来。 连接反应通常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断相连。 因为 DNA 片断有两个端点, 所以切割时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单酶切,另一种是双酶切,这两种酶切方法在 基因工程操作中都经常用到。对于单酶切来说,载体与供体的末端都相同,连接 可以在任何末端之间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自连接产物。为了减少自环的高 本底,可对载体进行 5’除磷酸处理,原理是连接酶只能连接 DNA 片断的 3’OH 末端与 5’端,所以除磷后载体不会自环。一旦有外源片断插入时,由外源片断提 供 5’端就能与载体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法可大大减少由载体的自 环造成的高本底。 对于双酶切来说, 无论载体与供体同一片段上都有不同的末端, 这样就避免了载体与供体的自环,能使有效连接产物大大增加。双酶切的另一个 特点是能将供体分子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连接反应的温度在 37℃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 键结合是不稳定的。因此采取折中的温度,即 12-16℃,连接 12-16h(过夜), 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连接酶的活性,又兼顾到短暂配对结构的稳定。Taq
DNA 酶扩增的 PCR 产物,其 DNA 双链前后末端都有一个游离的 A 碱基,可以 与 pGEM-T Easy Vector 末端游离的 T 碱基互补形成环状重组 T 质粒。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外源 DNA 片断 2 仪器、用具 移液枪、碎冰 3 试剂 pMD 18-T Vector;Ligation buffer;T4 ligatease;rATP 4 方法 连接体系如下:
16℃连接过夜。 (二)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1 材料 E.coli JM109 菌株 2 仪器、用具 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培养皿、试管、1.5ml 离心管、 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样品梳、移液器 3 试剂 (1) CaCl2、LB 平板(见附录);SOC 培养基(见附录);SOB 培养基 (2) RNase A1; Buffer S1; Buffer S2; Buffer S3; Buffer W1; 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a
(3) 1×电泳缓冲液(TAE);溴化乙锭溶液(EB)[有毒,小心];琼脂
糖;6×加 样缓冲液 (4) 酚;氯仿;异戊醇 (5) ddH2O;10×PCR Buffer (Mg2+ plus);dNTP;M13+;M13-;TaKaRa rTaq 酶 4 方法 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 取大肠杆菌 JM109 保存液 50µl,接种于 4ml LB(或 SOB)液体培养基中, 37℃,300rpm 振荡培养过夜,第二天取 50µl 转接到新的 4ml LB(或 SOB) 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 3h 至 OD600=0.35~0.4, 在无菌操作台上取 1ml 菌液于 1.5ml 离心管中,冰浴 10min。 (2) 4℃,5000rpm 离心 2min,去上清液。 (3) 加入 750µl 预冷的 0.1M CaCl2 重悬菌体,冰浴 30min。 (4) 4℃,5000rpm 离心 2min,弃上清液。 (5) 加入 100µl 冰冷的 0.1M CaCl2 轻轻重悬菌体,冰浴 2h 后,4℃保存备用。 2. 重组 DNA 的转化 (1) 将含 Amp、X-Gal、IPTG 的 LB 平板 37℃预热。 (2) 于 100µl 感受态细胞中加入 10µl 连接产物,冰浴 30min。 (3) 将离心管转入 42℃水浴,热冲击 90 秒,然后不要摇动离心管,迅速将其放 在冰上 2min。 (4) 在离心管中加入 SOC 培养基 300µl,枪头混匀,37℃、150rpm 温和摇振 60min。 (5) 将 200µl 转化菌液均匀地涂布于含 50mg/ml Amp、20mg/ml X-gal、 200mg/ml IPTG 的 LB 平板上,37℃倒置培养过夜,挑选白色菌落进行鉴定。 注意事项: ①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全部操作均须于冰浴操作,同时注意近火无菌操作,防止 感受态细胞受杂菌污染。 ② 42℃热处理时很关键,转移速度要快,且温度要准确。 ③ 菌液涂皿操作时,应避免反复来回涂布,因为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壁有了变化,
过多的机械挤压涂布会使细胞破裂,影响转化率。 3. 重组质粒的鉴定 方案一 菌落 PCR (1) 制备 PCR 混合液:
(2) 用经灭菌的 10µl 枪头(不用牙签)挑去白色菌落,迅速地使挑取物溶在上 述混合液中。 (3) 盖上离心管得盖子,在沸水上温育 10 min。 (4) 将步骤 ⑶ 的样品冷却至室温,离心数秒,然后于管中加入 TaKaRa rTaq 酶 0.25ul。 (5) 按以下条件进行 PCR 反应:94℃预变性 3min;然后进行 30 个循环反应, 其温度循环条件为:94℃变性 1min,57℃退火 1min,72 ℃延伸 1min;循环结 束后 72℃再延伸 5min。 (6) 取 5µl PCR 产物在 1%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 方案二 质粒 PCR 1. 碱裂解法少量制备质粒 DNA (1) 用离心管收集 4ml 在 LB 培养基(含 Amp)中培养过夜的菌液,14000rpm 离心 30 秒,弃尽上清。 (2) 用 250µl 已加入 RNase A1 的 Buffer S1 充分悬浮细菌沉淀。 (3) 加入 250µl Buffer S2,温和但充分地上下翻转混合 4-6 次,此步骤不宜超过 5min。 *Buffer S2 使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以免空气中的 CO2 中和 Buffer S2 中的 NaOH,降低溶菌效率。 (4) 加入 400µl Buffer S3, 温和地上下翻转 8-10 次, 室温静置 2min, 14000rpm 离心 10min。 *若离心后凝结块
未沉淀到离心管底部,应再上下翻转数次,12000g 离心 3min。 (5) 将 DNA-prep Tube 置于 2-ml Microfuge Tube 中,将步⑷中的混合液移入
DNA-prep Tube 中,5500rpm 离心 1min。 (6)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加入 500µl Buffer W1,5500rpm 离心 1min。 (7)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加入 700µl 已加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5500rpm 离心 1min,以同样的方法再用 700µl 已 加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 洗涤一次。 (8)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14000rpm 离心 1min。 (9) 连滤液一并弃掉收集管,将 DNA-prep Tube 置于一新的 1.5ml 离心管中, 在 silica 膜 中央加入 25-30µl Eluent 或去离子水。 (10) 室温静置 2 min,14000rpm 离心 1min 洗脱 DNA。 (11) 取 5µL 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初步筛选重组转化子。 2. 抽提纯化质粒 DNA 酚、氯仿抽提可以去除碱裂解法制备的质粒 DNA 中残留 的蛋白质。 (1) 加 TE 稀释质粒 DNA 溶液至 300µL。 ,震荡混匀,静置 3min。 (2) 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 (3)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 , 混匀,静置 3min。 (4)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 ,混匀, 静置 3min。 吸上清液, 2.5 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 加 混匀后-20℃ (5) 14000rpm 离心 5min, 放置 15min,沉淀质粒 DNA。 (6) 14000rpm 离心 13min,弃上清液,沉淀加入 200µL 70%乙醇洗涤一次,室 温干燥,用 20µL 去离子双蒸水溶解质粒 DNA 沉淀,-20℃保存待用。 (7) 取 5µl 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化结果。 3. 质粒 PCR (1) PCR 反应体系如下:
(2) PCR 扩增反应条件:94℃预变性 3min;然后进行 30 个循环反应,其温度 循环条件为: 94℃变性 1min, 57℃退火 1min, ℃延伸 1min; 72 循环结束后 72℃再延伸 5min。 (3) 取 5µl PCR 产物于 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方法与试验二相同。
(一)重组 T 质粒的构建 一.原理 外源 DNA 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就是 DNA 重组, 这样重新组合的 DNA 叫做重组体 或重组子。重组的 DNA 分子是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有 Mg2 、ATP 存在的 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 DNA 分子进行连接。DNA 连接酶有两种: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和大肠杆菌 DNA 连接酶。两种 DNA 连 接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 DNA 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 T4 噬菌 体 DNA 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 DNA 连接酶没有的特性,即能使两个平末端 的双链 DNA 分子连接起来。但这种连接的效率比粘性末端的连接率低,一般可 一般可 通过提高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浓度或增加 DNA 浓度来提高平末端的连接效 率。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催化 DNA 连接反应分为 3 步:首先,T4 DNA 连 接酶与辅因子 ATP 形成酶-ATP 复合物;然后,酶-ATP 复合物再结合到具有 5’ 磷酸基和 3’羟基切口的 DNA 上,使 DNA 腺苷化;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磷酸二酯 键,把切口封起来。连接反应通常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断相连。因为 DNA 片断 有两个端点,所以切割时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单酶切,另一种是双酶切,这两 种酶切方法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都经常用到。对于单酶切来说,载体与供体的末端 都相同,连接可以在任何末端之间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自连接产物。为了 减少自环的高本底, 可对载体进行 5’除磷酸处理, 除磷酸处理, 除磷酸处理 原理是连接酶只能连接 DNA 一旦有外源片断插入时, 片断的 3’OH 末端与 5’端, 端 所以除磷后载体不会自环。 由外源片断提供 5’端就能与载体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法可大大减少由载体的 自 环造成的高本底。 对于双酶切来说, 无论载体与供体同一片段上都有不同的末端, 这样就避免了载体与供体的自环,能使有效连接产物大大增加。双酶切的另一个 特点是能将供体分子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连接反应的温度在 37℃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 温度在 ℃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 键结合是不稳定的。 因此采取折中的温度, 12-16℃, (过夜) , 即 ℃ 连接 12-16h 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连接酶的活性,又兼顾到短暂配对结构的稳定。Taq DNA 酶扩增的 PCR 产物,其 DNA 双链前后末端都有一个游离的 A 碱基,可 产物, 碱基, 质粒。 以与 pGEM-T Easy Vector 末端游离的 T 碱基互补形成环状重组 T 质粒。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外源 DNA 片断 2 仪器、用具:移液枪、碎冰 3 试剂:pMD 18-T Vector;Ligation buffer;T4 ligatease;rATP 4 方法 连接体系如下: 16℃连接过夜。
(二)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阳性克
隆的鉴定 1 材料 E.coli JM109 菌株 2 仪器、用具 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培养皿、试管、1.5ml 离心管、 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样品梳、移液器 3 试剂 (1) CaCl2、LB 平板(见附录);SOC 培养基(见附录);SOB 培养基 (2) RNase A1;Buffer S1;Buffer S2;Buffer S3;Buffer W1;无水乙醇 的 Buffer W2a (3) 1×电泳缓冲液(TAE);溴化乙锭溶液(EB)[有毒,小心];琼脂糖;6× 加样缓冲液 (4) 酚;氯仿;异戊醇 (5) ddH2O;10×PCR Buffer (Mg2 plus);dNTP;M13 ;M13-;TaKaRa rTaq 酶
4 方法 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 取大肠杆菌 JM109 保存液 50µl,接种于 4ml LB(或 SOB)液体培养基 中,37℃,300rpm 振荡培养过夜,第二天取 50µl 转接到新的 4ml LB(或 SOB)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 3h 至 OD600=0.35~0.4,在无菌操作台上取 1ml 菌液于 1.5ml 离心管中,冰浴 10min。 (2) 4℃,5000rpm 离心 2min,去上清液。 (3) 加入 750µl 预冷的 0.1M CaCl2 重悬菌体,冰浴 30min。 (4) 4℃,5000rpm 离心 2min,弃上清液。 (5) 加入 100µl 冰冷的 0.1M CaCl2 轻轻重悬菌体,冰浴 2h 后,4℃保存备 用。 2. 重组 DNA 的转化 (1) 将含 Amp、X-Gal、IPTG 的 LB 平板 37℃预热。 (2) 于 100µl 感受态细胞中加入 10µl 连接产物,冰浴 30min。 (3) 将离心管转入 42℃水浴,热冲击 90 秒,然后不要摇动离心管,迅速将其 放在冰上 2min。 (4) 在离心管中加入 SOC 培养基 300µl,枪头混匀,37℃、150rpm 温和摇 振 60min。 (5) 将 200µl 转化菌液均匀地涂布于含 50mg/ml Amp、20mg/ml X-gal、 200mg/ml IPTG 的 LB 平板上,37℃倒置培养过夜,挑选白色菌落进行鉴定。
注意事项: ①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全部操作均须于冰浴操作,同时注意近火无菌操作,防止 感受态细胞受杂菌污染。 ② 42℃热处理时很关键,转移速度要快,且温度要准确。 ③ 菌液涂皿操作时,应避免反复来回涂布,因为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壁有了变化, 过多的机械挤压涂布会使细胞破裂,影响转化率。 3. 重组质粒的鉴定 方案一 菌落 PCR (1) 制备 PCR 混合液: (2) 用经灭菌的 10µl 枪头(不用牙签)挑去白色菌落,迅速地使挑取物溶在上 述混合液中。 (3) 盖上离心管得盖子,在沸水上温育 10 min。 (4) 将步骤 ⑶ 的样品冷却至室温,离心数秒,然后于管中加入 TaKaRa rTaq 酶 0.25ul。 (5) 按以下条件进行 PCR 反应:94℃预变性 3min;然后进行 30 个循环反应, 其温度循环条件为:94℃变性 1min,57℃退火 1min,72 ℃延伸 1min;循 环结束后 72℃再延伸 5min。 (6) 取 5µl PCR 产物在 1%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
方案二 质粒 PCR 1. 碱裂解法少量制备质粒 DNA (1) 用离心管收集 4ml 在 LB 培养基 (含 Amp) 中培养过夜
的菌液, 14000rpm 离心 30 秒,弃尽上清。 (2) 用 250µl 已加入 RNase A1 的 Buffer S1 充分悬浮细菌沉淀。 (3) 加入 250µl Buffer S2,温和但充分地上下翻转混合 4-6 次,此步骤不宜 超过 5min。 *Buffer S2 使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以免空气中的 CO2 中和 Buffer S2 中的 NaOH,降低溶菌效率。 (4) 加入 400µl Buffer S3,温和地上下翻转 8-10 次,室温静置 2min, 14000rpm 离心 10min。
*若离心后凝结块未沉淀到离心管底部,应再上下翻转数次,12000g 离心 3min。 (5) 将 DNA-prep Tube 置于 2-ml Microfuge Tube 中,将步⑷中的混合液 移入 DNA-prep Tube 中,5500rpm 离心 1min。 (6)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加入 500µl Buffer W1,5500rpm 离心 1min。 (7)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加入 700µl 已加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5500rpm 离心 1min,以同样的方法再用 700µl 已加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 洗涤一次。 (8)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 14000rpm 离心 1min。(9) 连滤液一并弃掉收集管,将 DNA-prep Tube 置 于一新的 1.5ml 离心管中,在 silica 膜 中央加入 25-30µl Eluent 或去离子水。 (10) 室温静置 2 min,14000rpm 离心 1min 洗脱 DNA。 (11) 取 5µL 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初步筛选重组转化子。 2. 抽提纯化质粒 DNA 酚、 氯仿抽提可以去除碱裂解法制备的质粒 DNA 中残留 的蛋白质。 (1) 加 TE 稀释质粒 DNA 溶液至 300µL。 (2) 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震荡混匀,静置 3min。 (3)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 (25:24:1),混匀,静置 3min。 (4)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混 匀,静置 3min。 (5)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 2.5 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混匀 后-20℃放置 15min,沉淀质粒 DNA。 (6) 14000rpm 离心 13min, 弃上清液, 沉淀加入 200µL 70%乙醇洗涤一次, 室温干燥,用 20µL 去离子双蒸水溶解质粒 DNA 沉淀,-20℃保存待用。 (7) 取 5µl 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化结果。 3. 质粒 PCR (1) PCR 反应体系如下: (2) PCR 扩增反应条件:94℃预变性 3min;然后进行 30 个循环反应,其温 度循环条件为: 94℃变性 1min,57℃退火 1min,72 ℃延伸 1min;循环结束后 72℃再延 伸 5min。 (3) 取 5µl PCR 产物于 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方法与试验二相同。
(一)重组 T 质粒的构建 一.原理 外源 DNA 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就是 DNA 重组, 这样重新组合的 DNA 叫做重组体 或重组子。重组的 DNA 分子是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有 Mg2+、ATP 存在的 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 DNA 分子进行连接。DNA 连 接酶有两种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和大肠杆菌 DNA 连接酶。两种 DNA 连接 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 DNA 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 DNA 连接酶没有的特性, 即能使两个平末端的双 链 DNA 分子连接起来。但这种连接的效率比粘性末端的连接率低,一般可通过 提高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浓度或增加 DNA 浓度来提高平末端的连接效率。 T4 噬菌体 DNA 连接酶催化 DNA 连接反应分为 3 步: 首先, DNA 连接酶与辅 T4 因子 ATP 形成酶-ATP 复合物;然后,酶-ATP 复合物再结合到具有 5’磷酸基和 3’羟基切口的 DNA 上,使 DNA 腺苷化;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磷酸二酯键,把切口 封起来。 连接反应通常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断相连。 因为 DNA 片断有两个端点, 所以切割时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单酶切,另一种是双酶切,这两种酶切方法在 基因工程操作中都经常用到。对于单酶切来说,载体与供体的末端都相同,连接 可以在任何末端之间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自连接产物。为了减少自环的高 本底,可对载体进行 5’除磷酸处理,原理是连接酶只能连接 DNA 片断的 3’OH 末端与 5’端,所以除磷后载体不会自环。一旦有外源片断插入时,由外源片断提 供 5’端就能与载体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法可大大减少由载体的自 环造成的高本底。 对于双酶切来说, 无论载体与供体同一片段上都有不同的末端, 这样就避免了载体与供体的自环,能使有效连接产物大大增加。双酶切的另一个 特点是能将供体分子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连接反应的温度在 37℃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 键结合是不稳定的。因此采取折中的温度,即 12-16℃,连接 12-16h(过夜), 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连接酶的活性,又兼顾到短暂配对结构的稳定。Taq
DNA 酶扩增的 PCR 产物,其 DNA 双链前后末端都有一个游离的 A 碱基,可以 与 pGEM-T Easy Vector 末端游离的 T 碱基互补形成环状重组 T 质粒。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外源 DNA 片断 2 仪器、用具 移液枪、碎冰 3 试剂 pMD 18-T Vector;Ligation buffer;T4 ligatease;rATP 4 方法 连接体系如下:
16℃连接过夜。 (二)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1 材料 E.coli JM109 菌株 2 仪器、用具 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培养皿、试管、1.5ml 离心管、 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样品梳、移液器 3 试剂 (1) CaCl2、LB 平板(见附录);SOC 培养基(见附录);SOB 培养基 (2) RNase A1; Buffer S1; Buffer S2; Buffer S3; Buffer W1; 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a
(3) 1×电泳缓冲液(TAE);溴化乙锭溶液(EB)[有毒,小心];琼脂
糖;6×加 样缓冲液 (4) 酚;氯仿;异戊醇 (5) ddH2O;10×PCR Buffer (Mg2+ plus);dNTP;M13+;M13-;TaKaRa rTaq 酶 4 方法 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 取大肠杆菌 JM109 保存液 50µl,接种于 4ml LB(或 SOB)液体培养基中, 37℃,300rpm 振荡培养过夜,第二天取 50µl 转接到新的 4ml LB(或 SOB) 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 3h 至 OD600=0.35~0.4, 在无菌操作台上取 1ml 菌液于 1.5ml 离心管中,冰浴 10min。 (2) 4℃,5000rpm 离心 2min,去上清液。 (3) 加入 750µl 预冷的 0.1M CaCl2 重悬菌体,冰浴 30min。 (4) 4℃,5000rpm 离心 2min,弃上清液。 (5) 加入 100µl 冰冷的 0.1M CaCl2 轻轻重悬菌体,冰浴 2h 后,4℃保存备用。 2. 重组 DNA 的转化 (1) 将含 Amp、X-Gal、IPTG 的 LB 平板 37℃预热。 (2) 于 100µl 感受态细胞中加入 10µl 连接产物,冰浴 30min。 (3) 将离心管转入 42℃水浴,热冲击 90 秒,然后不要摇动离心管,迅速将其放 在冰上 2min。 (4) 在离心管中加入 SOC 培养基 300µl,枪头混匀,37℃、150rpm 温和摇振 60min。 (5) 将 200µl 转化菌液均匀地涂布于含 50mg/ml Amp、20mg/ml X-gal、 200mg/ml IPTG 的 LB 平板上,37℃倒置培养过夜,挑选白色菌落进行鉴定。 注意事项: ①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全部操作均须于冰浴操作,同时注意近火无菌操作,防止 感受态细胞受杂菌污染。 ② 42℃热处理时很关键,转移速度要快,且温度要准确。 ③ 菌液涂皿操作时,应避免反复来回涂布,因为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壁有了变化,
过多的机械挤压涂布会使细胞破裂,影响转化率。 3. 重组质粒的鉴定 方案一 菌落 PCR (1) 制备 PCR 混合液:
(2) 用经灭菌的 10µl 枪头(不用牙签)挑去白色菌落,迅速地使挑取物溶在上 述混合液中。 (3) 盖上离心管得盖子,在沸水上温育 10 min。 (4) 将步骤 ⑶ 的样品冷却至室温,离心数秒,然后于管中加入 TaKaRa rTaq 酶 0.25ul。 (5) 按以下条件进行 PCR 反应:94℃预变性 3min;然后进行 30 个循环反应, 其温度循环条件为:94℃变性 1min,57℃退火 1min,72 ℃延伸 1min;循环结 束后 72℃再延伸 5min。 (6) 取 5µl PCR 产物在 1%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 方案二 质粒 PCR 1. 碱裂解法少量制备质粒 DNA (1) 用离心管收集 4ml 在 LB 培养基(含 Amp)中培养过夜的菌液,14000rpm 离心 30 秒,弃尽上清。 (2) 用 250µl 已加入 RNase A1 的 Buffer S1 充分悬浮细菌沉淀。 (3) 加入 250µl Buffer S2,温和但充分地上下翻转混合 4-6 次,此步骤不宜超过 5min。 *Buffer S2 使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以免空气中的 CO2 中和 Buffer S2 中的 NaOH,降低溶菌效率。 (4) 加入 400µl Buffer S3, 温和地上下翻转 8-10 次, 室温静置 2min, 14000rpm 离心 10min。 *若离心后凝结块
未沉淀到离心管底部,应再上下翻转数次,12000g 离心 3min。 (5) 将 DNA-prep Tube 置于 2-ml Microfuge Tube 中,将步⑷中的混合液移入
DNA-prep Tube 中,5500rpm 离心 1min。 (6)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加入 500µl Buffer W1,5500rpm 离心 1min。 (7)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加入 700µl 已加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5500rpm 离心 1min,以同样的方法再用 700µl 已 加无水乙醇的 Buffer W2 洗涤一次。 (8) 弃滤液,将 DNA-prep Tube 置回到原 2-ml Microfuge Tube 中,14000rpm 离心 1min。 (9) 连滤液一并弃掉收集管,将 DNA-prep Tube 置于一新的 1.5ml 离心管中, 在 silica 膜 中央加入 25-30µl Eluent 或去离子水。 (10) 室温静置 2 min,14000rpm 离心 1min 洗脱 DNA。 (11) 取 5µL 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初步筛选重组转化子。 2. 抽提纯化质粒 DNA 酚、氯仿抽提可以去除碱裂解法制备的质粒 DNA 中残留 的蛋白质。 (1) 加 TE 稀释质粒 DNA 溶液至 300µL。 ,震荡混匀,静置 3min。 (2) 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 (3)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 , 混匀,静置 3min。 (4) 14000rpm 离心 5min,吸上清液,加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 ,混匀, 静置 3min。 吸上清液, 2.5 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 加 混匀后-20℃ (5) 14000rpm 离心 5min, 放置 15min,沉淀质粒 DNA。 (6) 14000rpm 离心 13min,弃上清液,沉淀加入 200µL 70%乙醇洗涤一次,室 温干燥,用 20µL 去离子双蒸水溶解质粒 DNA 沉淀,-20℃保存待用。 (7) 取 5µl 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化结果。 3. 质粒 PCR (1) PCR 反应体系如下:
(2) PCR 扩增反应条件:94℃预变性 3min;然后进行 30 个循环反应,其温度 循环条件为: 94℃变性 1min, 57℃退火 1min, ℃延伸 1min; 72 循环结束后 72℃再延伸 5min。 (3) 取 5µl PCR 产物于 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方法与试验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