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秋三月:宁神敛气乃容平

?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分乍过,秋高气爽、月明风清、丹桂飘香、霜露雁行。暑夏燥热已降,天气将逐渐由凉转寒,秋季养生正当时。

《黄帝内经》

千百年来,长寿养生是一个无尽的话题,而真正从医学角度对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进行系统论述的,《黄帝内经》则为首创。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内经》之四季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并非独立分离,而是处于相互和谐之态。在四季气候轮换下,养生的方式也必然不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对四季养生做了统领性的阐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内经》秋三月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参考译文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为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同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秋季特点为“容平”,养生要点为“宁神、敛气”

早卧早起

《内经》讲,人在秋季应该像鸡一样早卧早起,这样才能神志安宁、心绪平静。秋季昼短夜长,晚风较凉,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气得以舒展。

心绪平静

过度兴奋激动会使阳气浮动,神不能内守,可引疾病。按五行生克制化“喜胜悲”之理,此时应注意调整情绪,多喜乐,忌悲情,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建议参加一些不太刺激的娱乐活动,怡情养性。

适当锻炼

秋季适合锻炼,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游泳、跑步、登山、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但需注意的是运动前最好要有5至10分钟的热身,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晚进行,运动后可适量补充些淡盐水,饮用时应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养肺滋阴

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开始。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秋季的饮食要“减辛增酸”。所谓少辛,指要少吃辛味食物,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如葱、姜、蒜、韭、椒等,才能防止肺气太盛。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伤肝,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功能,抑制肺气的亢盛。味酸、滋阴润肺的食物有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银耳、梨子、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等,益胃生津,也可适当食用生地粥,滋阴润燥。

健脾养胃

由于夏季大多喜欢贪凉食,吹冷风,不注意腹部保暖,因此秋季很容易出现脾胃虚弱。其症状表现有: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捏脊

捏脊是儿科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提捏小儿脊柱两旁的肌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捏脊疗法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揉脐

肚脐在腹部的中央,性温和,对肠胃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揉脐可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足三里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艾灸

可将艾条置于肚脐上,正好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脐上2横指)全覆盖,用艾的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

蹲马步

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马步,身体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弯膝蹲更深的马步,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1~2分钟,要根据自身耐力量力而行。此法可巩固下盘,强化下半身肌力,促进肠胃蠕动。

《病中作(时年十八)》

—白居易

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

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

秋季养生贵在宁神敛气。中医养生的目的在于预防疾病、治未病,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不收则无冬之藏,而后百病生。养生之道在于恒,无论工作再忙,请时刻谨记:身体才是安家立业之本。

作者:“还原社”公众号(hysociety)

?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分乍过,秋高气爽、月明风清、丹桂飘香、霜露雁行。暑夏燥热已降,天气将逐渐由凉转寒,秋季养生正当时。

《黄帝内经》

千百年来,长寿养生是一个无尽的话题,而真正从医学角度对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进行系统论述的,《黄帝内经》则为首创。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内经》之四季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并非独立分离,而是处于相互和谐之态。在四季气候轮换下,养生的方式也必然不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对四季养生做了统领性的阐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内经》秋三月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参考译文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为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同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秋季特点为“容平”,养生要点为“宁神、敛气”

早卧早起

《内经》讲,人在秋季应该像鸡一样早卧早起,这样才能神志安宁、心绪平静。秋季昼短夜长,晚风较凉,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气得以舒展。

心绪平静

过度兴奋激动会使阳气浮动,神不能内守,可引疾病。按五行生克制化“喜胜悲”之理,此时应注意调整情绪,多喜乐,忌悲情,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建议参加一些不太刺激的娱乐活动,怡情养性。

适当锻炼

秋季适合锻炼,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游泳、跑步、登山、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但需注意的是运动前最好要有5至10分钟的热身,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晚进行,运动后可适量补充些淡盐水,饮用时应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养肺滋阴

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开始。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秋季的饮食要“减辛增酸”。所谓少辛,指要少吃辛味食物,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如葱、姜、蒜、韭、椒等,才能防止肺气太盛。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伤肝,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功能,抑制肺气的亢盛。味酸、滋阴润肺的食物有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银耳、梨子、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等,益胃生津,也可适当食用生地粥,滋阴润燥。

健脾养胃

由于夏季大多喜欢贪凉食,吹冷风,不注意腹部保暖,因此秋季很容易出现脾胃虚弱。其症状表现有: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捏脊

捏脊是儿科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提捏小儿脊柱两旁的肌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捏脊疗法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揉脐

肚脐在腹部的中央,性温和,对肠胃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揉脐可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足三里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艾灸

可将艾条置于肚脐上,正好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脐上2横指)全覆盖,用艾的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

蹲马步

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马步,身体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弯膝蹲更深的马步,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1~2分钟,要根据自身耐力量力而行。此法可巩固下盘,强化下半身肌力,促进肠胃蠕动。

《病中作(时年十八)》

—白居易

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

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

秋季养生贵在宁神敛气。中医养生的目的在于预防疾病、治未病,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不收则无冬之藏,而后百病生。养生之道在于恒,无论工作再忙,请时刻谨记:身体才是安家立业之本。

作者:“还原社”公众号(hysociety)


相关文章

  •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 ...查看


  • 春季养生四招,[黄帝内经]不生病的智慧
  • 今天立春了,也就标志着春天来了.春天是令人欢呼雀跃的季节,也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春季养生显得格外重要.那么,春季需要如何养生才好呢?起码,要有四个方面. 1.春三月的情志调控 <黄帝内经>强调春季的情志应该是"生而勿杀, ...查看


  • 黄帝内经与养生 1
  • <黄帝内经>与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勿怒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查看


  •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 背景资料:<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中医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的源头活水.其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承载了独特的"中国式&qu ...查看


  •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
  • 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查看


  • [上古天真论]看[内经]的养生观
  • 1 从<上古天真论>看<内经>的养生观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体检中心 陈瑞芳 刘树林 [摘要]本文从<上古天真论>谈中医的养生观,文中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解释了"法于阴阳". ...查看


  • 古今医统大全9(64)
  • 时病新愈,冷水洗浴,损心胞.自汗入水,即成骨痹. 昔有名医将入蜀,见负薪者猛汗河浴.医曰∶此人必死.随而救之.其人入店中取大蒜细切面浇之.食之汗出如雨.医曰∶贫下人且知药,况于富贵者乎?遂不入蜀. 书云∶盛暑冲热,冷水洗手,尚令五脏干枯,况 ...查看


  • 黄帝内经养生经典的现实意义
  • 探析<黄帝内经> 探析<黄帝内经>养生经典的现实意义 <黄帝内经>中所传承的养生经典是现代养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论述了一 种近乎理想化的境界,在现代生活中离年轻化.现实化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章从 科学的 ...查看


  • 中医养生与保健讲座
  • 养生与保健庄子言人生如白驹过隙忽忽而已将人生之美之明亮之疾逝之飘忽写尽人类的欲望与热念就在此短暂瞬间升腾幻 灭生命力也随着这升腾与幻灭而不断地爆出新的火花照亮我们人生 全部的欢愉与忧愁 如何才能选择一个恰当的方式使我们的精神与肉体都趋于稳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