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摘要: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处于这个历史上进步的时代的主要代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政党,以其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真正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3、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先进性教育,坚持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1、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19世纪中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并侵占中国台湾。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占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抗日。1937年7月7日炮轰宛平县城进

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国民党对日军妥协退让,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对日姑息纵容,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的目的,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为战争。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强调“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5日,中共代表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国民党。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这标志着以抗日为共同目标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毛泽东在当时就指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①。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进入全国性抗战时期。 2、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同一战线

1937年8月,党的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侵略中国不仅是依仗其自身军力、经济力的强大,而且利用了“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这个弱点。所以,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中国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发动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确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②。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战争路线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决执行者。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力促国共和作。洛川会议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把广大农民发动和组织起来。为此,中国共产党派遣自己的党员、干部和人民军队的指战员深入敌后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为了实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中共中央“改革政治机构,给日内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③。中国共产党还主张按照坚决抗战的总方针,立即出动军队开到抗战前线;实行正规战争与游击战争的配合;改造军队

的政治工作,使军民一致。党直接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革命武装进行斗争。

3、提出持久的战略方针,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⑴提出持久战的方针

抗日战争是场强国对弱国的战争,在当时,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弱国,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战略方针中国才能取得胜利呢?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十个月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的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他强调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这场战争只能是持久战;而大国小国、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的对比,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只能是属于中国的,中国须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以便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削弱敌人、壮大自己,争取最后胜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④。并且中国已经“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⑤。

⑵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过共和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国民党政府负责正面战场,主要进行正规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负责敌后战场作战,主要进行游击战。两个战场实行战略上的配合。但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阶级利益,参加抗战的目的不同,实行的抗战路线不同,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并且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⑥。所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也并不是在每一场具体的战役中实行直接的配合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采取的是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但在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军队所进行的主要还是游击战。

把人民军队分散开来大游击,可以充分的把敌后广大人民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并且依靠群众创造各种办法,最有效的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反侵略战争的各个阶段上,游击战都具有重大战略作用。

首先,在战略防御阶段,从战争的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却使敌人不。能保持对占领区的牢固控制。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日军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对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再次,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游击战上升到主要地位。这是抗战时期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主要任务,主要就是在这个时期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0余万人。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4、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党自身的建设

⑴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 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

A 、为了更多的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抗日民主政权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各领导人都需经过选举产生,在少数民族集聚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造。

B 、各地抗日民主政权都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根据地内部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既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照顾了地主的利益,保障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为了发展农业,抗日民主政府动员

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动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江南”是其典型的代表。根据地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的物质基础。

C 、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大学及中、小学,并吸收农民子女入学,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也都得到重视。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根据地不仅积极进行文化建设,还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使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 抗日民主根据地

⑵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A 、1938年9~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急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⑦。中国共产党积极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这个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民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B 、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组织纪律性等,中国共产党多次开展整风运动,坚持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端正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5、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地区,即:日本占领区(敌占区,或称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也称作“大后方”)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主要

是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基本上是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日本占领区逐步开辟出来的。解放区的扩大,就是日本占领区的缩小。所以,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游击战,创建、巩固和扩大解放区。

与此同时,党还努力开展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的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党的任务主要是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和推动抗日民主运动。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经过中共和民主党派参政员的共同努力,国民参政会于1939年9月通过《请政府定期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案》。会后掀起了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这个运动提高了大后方人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民主党派的团结。1944年上半年,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又在大后方许多城市兴起。在这次运动中,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国民党开放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主张反映了各界民众的共同要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为大后方正在掀起的民主运动指明了斗争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这个运动的深入发展。

另外,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还进行进步文化工作。 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的发展,对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它也为抗战胜利以后形成人民解放斗争的“第二条战线”奠定了初步基础。

6、坚持、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视为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以之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中国共产党认定,在中日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的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联合抗日的原则;但也必须在统一战线中自觉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始终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据此, 共产党制定了"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主要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冲破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和开辟、扩大抗日根据地, 来发展进步势力。同时, 这也为阻止时局逆转、阻止投降和分裂创造了条件,也为坚持抗战并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为了争取中间势力,毛泽东指出,我们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我们有充足的力量”;第二,“尊重他们的利益”;第三,“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⑧。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抗日战争时期,工商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中间势力中,越来越多的人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政治上日益向党靠拢。

顽固势力是指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以既联合又斗争的两面政策来对待它。党明确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 坚持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的三大口号,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仅有效地打退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而且继续保持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既保证了全民族抗战坚持到底, 而且保证了在日本投降以后顽固派使国共关系破裂、把内战强加给人民时,党能够顺利地转变到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轨道上,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

结束语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364页

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35页

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35页

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35、136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51页

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38页

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版,第658~659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47页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摘要: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处于这个历史上进步的时代的主要代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政党,以其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真正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3、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先进性教育,坚持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1、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19世纪中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并侵占中国台湾。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占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抗日。1937年7月7日炮轰宛平县城进

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国民党对日军妥协退让,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对日姑息纵容,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的目的,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为战争。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强调“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5日,中共代表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国民党。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这标志着以抗日为共同目标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毛泽东在当时就指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①。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进入全国性抗战时期。 2、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同一战线

1937年8月,党的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侵略中国不仅是依仗其自身军力、经济力的强大,而且利用了“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这个弱点。所以,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中国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发动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确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②。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战争路线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决执行者。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力促国共和作。洛川会议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把广大农民发动和组织起来。为此,中国共产党派遣自己的党员、干部和人民军队的指战员深入敌后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为了实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中共中央“改革政治机构,给日内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③。中国共产党还主张按照坚决抗战的总方针,立即出动军队开到抗战前线;实行正规战争与游击战争的配合;改造军队

的政治工作,使军民一致。党直接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革命武装进行斗争。

3、提出持久的战略方针,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⑴提出持久战的方针

抗日战争是场强国对弱国的战争,在当时,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弱国,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战略方针中国才能取得胜利呢?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十个月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的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他强调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这场战争只能是持久战;而大国小国、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的对比,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只能是属于中国的,中国须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以便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削弱敌人、壮大自己,争取最后胜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④。并且中国已经“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⑤。

⑵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过共和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国民党政府负责正面战场,主要进行正规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负责敌后战场作战,主要进行游击战。两个战场实行战略上的配合。但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阶级利益,参加抗战的目的不同,实行的抗战路线不同,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并且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⑥。所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也并不是在每一场具体的战役中实行直接的配合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采取的是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但在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军队所进行的主要还是游击战。

把人民军队分散开来大游击,可以充分的把敌后广大人民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并且依靠群众创造各种办法,最有效的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反侵略战争的各个阶段上,游击战都具有重大战略作用。

首先,在战略防御阶段,从战争的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却使敌人不。能保持对占领区的牢固控制。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日军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对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再次,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游击战上升到主要地位。这是抗战时期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主要任务,主要就是在这个时期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0余万人。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4、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党自身的建设

⑴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 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

A 、为了更多的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抗日民主政权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各领导人都需经过选举产生,在少数民族集聚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造。

B 、各地抗日民主政权都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根据地内部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既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照顾了地主的利益,保障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为了发展农业,抗日民主政府动员

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动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江南”是其典型的代表。根据地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的物质基础。

C 、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大学及中、小学,并吸收农民子女入学,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也都得到重视。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根据地不仅积极进行文化建设,还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使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 抗日民主根据地

⑵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A 、1938年9~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急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⑦。中国共产党积极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这个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民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B 、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组织纪律性等,中国共产党多次开展整风运动,坚持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端正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5、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地区,即:日本占领区(敌占区,或称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也称作“大后方”)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主要

是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基本上是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日本占领区逐步开辟出来的。解放区的扩大,就是日本占领区的缩小。所以,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游击战,创建、巩固和扩大解放区。

与此同时,党还努力开展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的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党的任务主要是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和推动抗日民主运动。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经过中共和民主党派参政员的共同努力,国民参政会于1939年9月通过《请政府定期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案》。会后掀起了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这个运动提高了大后方人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民主党派的团结。1944年上半年,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又在大后方许多城市兴起。在这次运动中,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国民党开放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主张反映了各界民众的共同要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为大后方正在掀起的民主运动指明了斗争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这个运动的深入发展。

另外,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还进行进步文化工作。 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的发展,对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它也为抗战胜利以后形成人民解放斗争的“第二条战线”奠定了初步基础。

6、坚持、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视为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以之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中国共产党认定,在中日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的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联合抗日的原则;但也必须在统一战线中自觉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始终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据此, 共产党制定了"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主要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冲破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和开辟、扩大抗日根据地, 来发展进步势力。同时, 这也为阻止时局逆转、阻止投降和分裂创造了条件,也为坚持抗战并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为了争取中间势力,毛泽东指出,我们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我们有充足的力量”;第二,“尊重他们的利益”;第三,“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⑧。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抗日战争时期,工商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中间势力中,越来越多的人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政治上日益向党靠拢。

顽固势力是指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以既联合又斗争的两面政策来对待它。党明确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 坚持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的三大口号,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仅有效地打退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而且继续保持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既保证了全民族抗战坚持到底, 而且保证了在日本投降以后顽固派使国共关系破裂、把内战强加给人民时,党能够顺利地转变到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轨道上,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

结束语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364页

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35页

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35页

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35、136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51页

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38页

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版,第658~659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47页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中共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 ...查看


  •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2014-09-04 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首个纪念日. 谈胜利原因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说,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查看


  • 中流砥柱--记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
  • 中流砥柱--记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 作者:郭泉真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09-12-16 10:30:54 点击数:66 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共抗 ...查看


  •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查看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发动.坚持和取得胜利的.在诸多合力中,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查看


  • 大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要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要求 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二. 考试范围:上编和中编(1-7章) 三. 考试题型和分值 1.辨析题(每题7分,4小题,共28分) 2.材料分析题(每题12分,1小 题,共12分) 3.简答题(每题1 ...查看


  • 纪念抗战胜利的心得体会
  • 纪念抗战胜利的心得体会 国难当头,方见中流砥柱.8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立场始终如一;全面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贯穿风云变幻的抗战历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古 ...查看


  • 参观"铭记历史
  • 参观"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纪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专题展心得体会 2015年9月24日,我有幸参观了"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qu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