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报告提出了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以及要把握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总的来说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报告提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和政策取向。一是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二是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

协调迈进。要继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第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更多释放改革红利。一是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都要向社会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四是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

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第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一是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展内陆沿边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二是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

第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一是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二是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三是把培育新的区域经

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推进梯度发展。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第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

题。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农牧林场改革。四是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第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三是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第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第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三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近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第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一是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二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三是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社保是民生之基,要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四是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五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第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一是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二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三是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报告还阐述了今年民族、宗教、侨务、国防、港澳台、外交等工作方针。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深刻分析人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研究提出本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自身建设等各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本届常委会工作的良好开局。

报告提出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持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更好结合起来,重点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从法律制度上推动和落实改革举措,充分发挥立法在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按照坚持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

展监督、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的监督工作原则和思路,重点检查旅游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等报告,开展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情况、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专题调研。三是继续加强和改进代表服务、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等方面工作。要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联系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加强同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系。完善代表参与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机制。

(三)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主要精神

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成效,服务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推进协商民主取得新进展,改进工作作风取得新突破,实现了本届政协工作的良好开局。 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5年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二是紧紧围绕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和贯彻实施献计出力。三是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五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六是不断深化人民政协对外友好交往。

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切实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履行职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改进履职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着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努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依法审理经济领域各类案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坚持司法为民,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是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五是推进司法改革,强化监督指导,提升司法水平。六是坚持从严管理,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七是主动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

2015年,人民法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切实做好执法办案等各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二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三是进一步强化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五是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六是切实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

(五)《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反腐倡廉的新期待,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积极投入平安中国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三是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四是立足检察职能,促进发展、保障民生。五是加强自身监督,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六是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2015年,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建设过硬队伍,强化法律监督能力,提高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水平,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切实肩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一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二是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提高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水平。四是强化法律监督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五是全面深化检察改革。六是强化过硬队伍建设。

2015年全国“两会”是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全国人大代表们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大局、讲求实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会议批准的报告和通过的决议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专心致志履行职责,自觉弘扬良好会风,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小组讨论、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积极发表意见、交流思想、增进共识,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与活力。 大会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通过民主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必将进一步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聚发展之力、展改革宏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报告提出了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以及要把握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总的来说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报告提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和政策取向。一是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二是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

协调迈进。要继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第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更多释放改革红利。一是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都要向社会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四是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

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第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一是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展内陆沿边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二是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

第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一是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二是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三是把培育新的区域经

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推进梯度发展。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第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

题。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农牧林场改革。四是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第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三是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第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第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三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近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第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一是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二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三是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社保是民生之基,要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四是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五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第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一是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二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三是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报告还阐述了今年民族、宗教、侨务、国防、港澳台、外交等工作方针。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深刻分析人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研究提出本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自身建设等各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本届常委会工作的良好开局。

报告提出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持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更好结合起来,重点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从法律制度上推动和落实改革举措,充分发挥立法在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按照坚持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

展监督、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的监督工作原则和思路,重点检查旅游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等报告,开展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情况、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专题调研。三是继续加强和改进代表服务、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等方面工作。要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联系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加强同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系。完善代表参与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机制。

(三)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主要精神

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成效,服务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推进协商民主取得新进展,改进工作作风取得新突破,实现了本届政协工作的良好开局。 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5年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二是紧紧围绕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和贯彻实施献计出力。三是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五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六是不断深化人民政协对外友好交往。

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切实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履行职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改进履职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着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努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依法审理经济领域各类案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坚持司法为民,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是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五是推进司法改革,强化监督指导,提升司法水平。六是坚持从严管理,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七是主动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

2015年,人民法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切实做好执法办案等各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二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三是进一步强化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五是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六是切实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

(五)《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反腐倡廉的新期待,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积极投入平安中国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三是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四是立足检察职能,促进发展、保障民生。五是加强自身监督,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六是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2015年,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建设过硬队伍,强化法律监督能力,提高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水平,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切实肩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一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二是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提高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水平。四是强化法律监督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五是全面深化检察改革。六是强化过硬队伍建设。

2015年全国“两会”是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全国人大代表们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大局、讲求实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会议批准的报告和通过的决议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专心致志履行职责,自觉弘扬良好会风,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小组讨论、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积极发表意见、交流思想、增进共识,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与活力。 大会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通过民主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必将进一步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聚发展之力、展改革宏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文章

  • 2014年度陆川米场镇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 2014年度陆川米场镇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全区.全市.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建设领域更宽.起点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米场,为我镇加快实现"两 ...查看


  •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 创新体制机制,共筑中国梦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孟子曰:"民贵君轻".可见人民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不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核心都是一个"人"字 ...查看


  • 协同治理-完善社区教育治理的新方法
  • 2014第9期成人教育 No.92014(总第332期) ADULTEDUCATION TotalNo.332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9.001 协同治理:完善社区教育治理的新方法 朱伟文 ( ...查看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
  • 12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公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记者从中梳理出了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 ...查看


  • 卓越绩效评价管理的准则和主要内容
  • 卓越绩效评价管理的准则和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 ...查看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2005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9580-2004 2004-08-30 发布 2005-01-01 实施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 ...查看


  • 上市公司治理路漫漫
  • 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和推进股权分散,已经成为进一步改进中国公司治理的当务之急 地产企业万科在不久前,由于董事长王石在博客上的一些言论而陷入了"捐款门"事件,公司的股价一度下跌.6月5日,万科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最终以99.8% ...查看


  • 安徽省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 城市管理在线05.28 12:16阅读640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就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 ...查看


  • 对依法治国的思考
  • 对依法治国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奋斗目标.同时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