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适应专业:连锁经营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 分: 4 总 学 时: 7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连锁经营的实质,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的连锁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
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锁经营的历史进程、实质与特征、基本模式,了解零售商业发展规律与连锁经营业态创新、连锁经营主要管理系统以及连锁经营业务流程。掌握连锁经营分店开发业务、连锁经营商品开发业务、连锁经营商品采购业务、连锁经营商品配送业务、连锁经营信息管理业务、连锁经营营销策略以及连锁经营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等业务流程。了解中国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的对策。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们能掌握特许经营的基本理论、实务、技巧等基本知识,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最终成为一名很好的连锁经营管理者。
本书详细论述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历程、实质与特征、基本模式、组织结构设计以及主要管理系统,并结合国内外连锁企业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国连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对策。
本课程的重点: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连锁
经营的组织结构设计,连锁经营的主要管理系统。
本课程的难点: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连锁经营的组织结构设计,连锁经营的主要管理系统。
课前预习由于本课程是关于经济学微观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原理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课中配合老师,学好各类知识,按时完成实训要求并进行演讲或展示,老师分析,全班进行讨论。
课后结合生活实际能够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章 零售业演变与业态的创新(10学时) 基本内容:
1.第一节 零售业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2.第二节 零售业态及其发展 3.第三节 连锁经营发展的历程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零售及零售业的概念与特征。了解零售业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熟悉零售业态的产生、特点和发展以及连锁经营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了解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因素、零售业态的分类和发展趋势以及业态创新与连锁经营的关系。
重点:各种零售业态的特征 难点:业态创新与连锁经营的关系 (二)第二章 连锁经营综述(6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连锁经营释义
2. 第二节 连锁经营的类型及适应性分析 3. 第三节 连锁经营的原则
4. 第四节 连锁经营的优势评估和风险分析 基本要求:
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任务与研究对象,掌握连锁经营的概念与特征,明确连锁经营的类型及比较,了解连锁经营的适应性分析和连锁经营的原则。
重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点 难点:连锁经营的模式及比较
(三)第三章 连锁经营组织结构设计(10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连锁经营组织结构设计程序 2. 第二节 连锁经营企业总部的组织结构设计 3. 第三节 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的组织结构设计 4. 第四节 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连锁总店、门店与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职能及关系。了解连锁经营的开发系统、供货系统、营运系统以及培训系统工作职责、工作重点与人员配备。
重点:连锁总店与门店的组织结构
难点:连锁经营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的职能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 四)第四章 连锁经营企业的总部管理(18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 2. 第二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管理 3. 第三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4. 第四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熟悉连锁企业物流运作的流程、配送中心的构建及工作内容;明确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掌握信息技术在连锁经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认识和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概念、方法及应用。
重点: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 难点:信息技术管理
(五)第五章 连锁经营企业的商品管理(10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商品采购管理 2. 第二节 商品组合、分类与编码 3. 第三节 主力商品管理 4. 第四节 商品定价与毛利管理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商品采购的原则及过程,掌握供应商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商品组合的原则和各种组合模式,理解商品分类的意义、
原则及商品编码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主力商品管理的意义,并掌握主力商品选择和管理的一些常用方法;了解商品定价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商品毛利的概念和计算方式。
重点:主力商品管理的意义 难点:商品分类的意义、原则和编码
(六)第六章 连锁经营企业的门店管理(6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连锁门店的设计与布局 2. 第二节 进货和存货管理 3. 第三节 商品陈列
4. 第四节 连锁门店的销售服务管理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锁门店的设计原则,熟悉连锁门店的基本布局;掌握卖场布局中的磁石点理论,掌握商品陈列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掌握门店的客户服务以及如何做好销售服务管理的内容。
重点:连锁门店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布局 难点:卖场布局中的磁石点理论 (七)第七章 特许连锁经营(5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特许经营概述
2. 第二节 特许经营的本质和运营规则 3. 第三节 特许经营有关法律法规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特许经营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与趋势;理解特许经营的本质和运营规则;了解特许经营的有关法律法规。
重点:特许经营的概念 难点:本质及运营规则
(八)第八章 连锁经营的主要业态及零售新业态(5学时) 1. 第一节 连锁百货商店 2. 第二节 连锁超级市场 3. 第三节 连锁便利店 4. 第四节 连锁专营店
5. 第五节 无店铺销售和非传统销售
要求:了解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营店和无店铺销售等业态的定义与设立条件;理解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营店和吴店铺销售等业态的优势与不足;掌握并区别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营店和无店铺销售等业态的模式和特征。
重点:定义与设立条件 难点:优势与不足
四、实践环节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同步完成) (一)实训项目
实训一:连锁经营企业不同业态情况调查 实训二: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 实训三:连锁经营的人力资源管理 实训四:连锁经营的主要管理系统
实训五:连锁经营企业的商品管理 (二)实训考核标准和方法 (1)实训考核方法
为了评价学生完成各课题的综合能力,每课次在完成讲授内容后,即时进行相应课题的训练。为了能如实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际操作能力,采取同一项目任务按难易分层次要求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完成相应要求达到层次的水平打分,作为日常实训操作的成绩,该项总和的平均值占学期总成绩20%。课后作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每个课题完成后要求学生缴交实验报告,并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在保证学生课堂完成技能操作训练的同时,能够在课后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复习,思考,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术素养的目的。实验报告成绩和当次课堂实训成绩按7:3合并计算。
(2)实训考核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包括: 1. 报告占总成绩 50% 2. 实训作业讲解 50%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它与管理学、经济学、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市场营销学等学科联系密切,并应在以上必要课程开设的基础之上来安排经营课程的讲授。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在完成一个章节(课题)内容的授课后即时进行相应项目的训练及考核,平时课堂考核成绩占40%;期末技能测试占60%。
为闭卷考试课,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期末笔试成绩占总分6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听课情况、实训、作业完成情况等。具体如下表: 教学过程考评:40%(指标:上课的纪律、作业) ⑴ 出勤 10’ ⑵ 平时表现10’ ⑶ 作业 10’ ⑷ 演讲 1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张倩主编。
(2)参考书目:
1.王吉方 .《连锁经营管理》,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邓钕春.《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3、窦志铭.《连锁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郑光财 .《连锁经营管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赵涛编.《连锁店经营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周勇编.《连锁店经营管理基础》,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
九、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的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完成全课程的教学指导时数为72学时(包括实验学时)。
2、本教学大纲在制定的过程中,按照重创新、重应用的原则安排课程内容和实训教学环节,力求体现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及培养人才目标,学时分配是指导性的,也是建议性的,各任课教师可根据学校学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时数。
本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作为高职高专营销类各专业《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指出了各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同时也可以作为本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之一。
3、作业要求
(1)要求每个课题报告必须包括:文字工整、内容丰富、内容符合实际需要、真正做到实践;
(2)作业应整齐、工整,书写规范;
(3)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如果经教师批发后发现错误,应在作业本上及时纠正,以便于复习时作为正确的参考。
《连锁经营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适应专业:连锁经营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 分: 4 总 学 时: 7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连锁经营的实质,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的连锁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
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锁经营的历史进程、实质与特征、基本模式,了解零售商业发展规律与连锁经营业态创新、连锁经营主要管理系统以及连锁经营业务流程。掌握连锁经营分店开发业务、连锁经营商品开发业务、连锁经营商品采购业务、连锁经营商品配送业务、连锁经营信息管理业务、连锁经营营销策略以及连锁经营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等业务流程。了解中国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的对策。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们能掌握特许经营的基本理论、实务、技巧等基本知识,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最终成为一名很好的连锁经营管理者。
本书详细论述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历程、实质与特征、基本模式、组织结构设计以及主要管理系统,并结合国内外连锁企业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国连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对策。
本课程的重点: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连锁
经营的组织结构设计,连锁经营的主要管理系统。
本课程的难点: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连锁经营的组织结构设计,连锁经营的主要管理系统。
课前预习由于本课程是关于经济学微观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原理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课中配合老师,学好各类知识,按时完成实训要求并进行演讲或展示,老师分析,全班进行讨论。
课后结合生活实际能够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章 零售业演变与业态的创新(10学时) 基本内容:
1.第一节 零售业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2.第二节 零售业态及其发展 3.第三节 连锁经营发展的历程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零售及零售业的概念与特征。了解零售业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熟悉零售业态的产生、特点和发展以及连锁经营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了解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因素、零售业态的分类和发展趋势以及业态创新与连锁经营的关系。
重点:各种零售业态的特征 难点:业态创新与连锁经营的关系 (二)第二章 连锁经营综述(6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连锁经营释义
2. 第二节 连锁经营的类型及适应性分析 3. 第三节 连锁经营的原则
4. 第四节 连锁经营的优势评估和风险分析 基本要求:
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任务与研究对象,掌握连锁经营的概念与特征,明确连锁经营的类型及比较,了解连锁经营的适应性分析和连锁经营的原则。
重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点 难点:连锁经营的模式及比较
(三)第三章 连锁经营组织结构设计(10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连锁经营组织结构设计程序 2. 第二节 连锁经营企业总部的组织结构设计 3. 第三节 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的组织结构设计 4. 第四节 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连锁总店、门店与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职能及关系。了解连锁经营的开发系统、供货系统、营运系统以及培训系统工作职责、工作重点与人员配备。
重点:连锁总店与门店的组织结构
难点:连锁经营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的职能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 四)第四章 连锁经营企业的总部管理(18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 2. 第二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管理 3. 第三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4. 第四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熟悉连锁企业物流运作的流程、配送中心的构建及工作内容;明确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掌握信息技术在连锁经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认识和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概念、方法及应用。
重点: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 难点:信息技术管理
(五)第五章 连锁经营企业的商品管理(10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商品采购管理 2. 第二节 商品组合、分类与编码 3. 第三节 主力商品管理 4. 第四节 商品定价与毛利管理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商品采购的原则及过程,掌握供应商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商品组合的原则和各种组合模式,理解商品分类的意义、
原则及商品编码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主力商品管理的意义,并掌握主力商品选择和管理的一些常用方法;了解商品定价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商品毛利的概念和计算方式。
重点:主力商品管理的意义 难点:商品分类的意义、原则和编码
(六)第六章 连锁经营企业的门店管理(6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连锁门店的设计与布局 2. 第二节 进货和存货管理 3. 第三节 商品陈列
4. 第四节 连锁门店的销售服务管理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锁门店的设计原则,熟悉连锁门店的基本布局;掌握卖场布局中的磁石点理论,掌握商品陈列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掌握门店的客户服务以及如何做好销售服务管理的内容。
重点:连锁门店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布局 难点:卖场布局中的磁石点理论 (七)第七章 特许连锁经营(5学时) 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特许经营概述
2. 第二节 特许经营的本质和运营规则 3. 第三节 特许经营有关法律法规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特许经营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与趋势;理解特许经营的本质和运营规则;了解特许经营的有关法律法规。
重点:特许经营的概念 难点:本质及运营规则
(八)第八章 连锁经营的主要业态及零售新业态(5学时) 1. 第一节 连锁百货商店 2. 第二节 连锁超级市场 3. 第三节 连锁便利店 4. 第四节 连锁专营店
5. 第五节 无店铺销售和非传统销售
要求:了解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营店和无店铺销售等业态的定义与设立条件;理解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营店和吴店铺销售等业态的优势与不足;掌握并区别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营店和无店铺销售等业态的模式和特征。
重点:定义与设立条件 难点:优势与不足
四、实践环节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同步完成) (一)实训项目
实训一:连锁经营企业不同业态情况调查 实训二: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 实训三:连锁经营的人力资源管理 实训四:连锁经营的主要管理系统
实训五:连锁经营企业的商品管理 (二)实训考核标准和方法 (1)实训考核方法
为了评价学生完成各课题的综合能力,每课次在完成讲授内容后,即时进行相应课题的训练。为了能如实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际操作能力,采取同一项目任务按难易分层次要求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完成相应要求达到层次的水平打分,作为日常实训操作的成绩,该项总和的平均值占学期总成绩20%。课后作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每个课题完成后要求学生缴交实验报告,并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在保证学生课堂完成技能操作训练的同时,能够在课后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复习,思考,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术素养的目的。实验报告成绩和当次课堂实训成绩按7:3合并计算。
(2)实训考核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包括: 1. 报告占总成绩 50% 2. 实训作业讲解 50%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它与管理学、经济学、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市场营销学等学科联系密切,并应在以上必要课程开设的基础之上来安排经营课程的讲授。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在完成一个章节(课题)内容的授课后即时进行相应项目的训练及考核,平时课堂考核成绩占40%;期末技能测试占60%。
为闭卷考试课,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期末笔试成绩占总分6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听课情况、实训、作业完成情况等。具体如下表: 教学过程考评:40%(指标:上课的纪律、作业) ⑴ 出勤 10’ ⑵ 平时表现10’ ⑶ 作业 10’ ⑷ 演讲 1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张倩主编。
(2)参考书目:
1.王吉方 .《连锁经营管理》,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邓钕春.《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3、窦志铭.《连锁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郑光财 .《连锁经营管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赵涛编.《连锁店经营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周勇编.《连锁店经营管理基础》,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
九、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的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完成全课程的教学指导时数为72学时(包括实验学时)。
2、本教学大纲在制定的过程中,按照重创新、重应用的原则安排课程内容和实训教学环节,力求体现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及培养人才目标,学时分配是指导性的,也是建议性的,各任课教师可根据学校学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时数。
本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作为高职高专营销类各专业《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指出了各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同时也可以作为本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之一。
3、作业要求
(1)要求每个课题报告必须包括:文字工整、内容丰富、内容符合实际需要、真正做到实践;
(2)作业应整齐、工整,书写规范;
(3)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如果经教师批发后发现错误,应在作业本上及时纠正,以便于复习时作为正确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