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论文

山东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谈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2009级计科一班

学 号 [1**********]

姓 名 朱国宏

指导教师 苑玉敏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二O一三年五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

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

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浅谈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

摘要

近年来, 我国企业制度建设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诸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或质量较低等, 均可以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与会计监督上找到缘由。从理论上讲,企业会计基督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已众所周知并达成共识,然而,长期以来企业会计监督的低效和严重弱化表明,重新认识企业会计监督势在必行。本文首先指出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企业监督的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监督,问题 ,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compan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or low quality, can from the imper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find the reason. In theory, the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Christ and seriousness are known and reach a consensus, however, has long been inefficiency and serious enterpris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weakening indicated that to enterpris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analyzes its existing reas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enterprise supervision.

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Accounting supervision,problem ,countermeasure

目录

引言 ..................................................................................................................................... 1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关系 ............................................................................................. 1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及功能 . ......................................................................................... 1

(二)会计监督的含义及内容 . ......................................................................................... 1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 ........................................................................... 2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2

(一) 法律机制问题 ............................................................................................................. 2

(二)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问题............................................................................................... 3

(三)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外部监督力量不足 ..................................................................... 3

三、改进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 ......................................................................................... 4

(一) 设立符合企业经济运营特征的、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 4

(二) 注重会计核算、监督、控制三者合理有效的实施 ...................................................... 5

(三) 加强和完善会计法制建设 . .......................................................................................... 5

(四)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素质 ..................................................................... 6

(五) 加强政府会计监督,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 6

结束语 . ................................................................................................................................. 6

参考文献 .............................................................................................................................. 8

引言

企业存在着很多委托代理关系:最典型的是股东和经理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败德行为和机会主义导致公司丑闻: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九十年代俄罗斯和东欧经济转轨的失败、 2001年美国安然-安达信事件、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雷曼之死。由此我们来探讨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

公司治理的会计监督的一项重要要求,是通过会计监督要向各方面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沟通情况,消除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和不合法。

公司治理的会计监督,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依法治理,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会计监督。依法治理要明确两点:依法,所依的会计法,是一个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包括直接的会计法规和相关的会计法规;治理,是根据法律法规进行会计监督,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以说,企业如果能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运行和实施,公司治理就会大有成效。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关系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及功能

1. 公司治理的含义

公司治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包含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在国内一般称之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委托—代理各方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并由此而形成的具有分权制衡关系的企业组织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关于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以及为维护这种关系和利益在体制或制度方面所做出的安排。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职工、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等等)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整套制度安排来实现各自的经济目标。即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内外部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2. 公司治理的功能

就公司治理的功能而言,首先,是权力(剩余控制权)配置功能。包括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力配置、公司内部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其次是权力制衡功能。其核心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与利益,形成四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确保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再次是激励与约束功能。激励指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使代理人除了按照代理契约的要求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外,还能给代理人产生强大的激励,促使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或目标。

(二)会计监督的含义及内容

1. 会计监督含义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督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会计工作效率。

2. 会计监督内容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财务会计监督与成本管理会计监督。财务会计监督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2)对会计帐簿的监督。(3)对实物、款项的监督。(4)对财务报告进行监督。(5)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6)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则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三个方面。

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合理、合法与完整;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促使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

1. 两者理论依据相同

公司治理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契约。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委托人(所有者) 和代理人(职业经理) 的追求目标往往不一致,有时甚至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希望实现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投资回报和剩余收入;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所有者有必要对职业经理进行监督,确保职业经理按其目标行使经营权,从而解决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引起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见,公司治理和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

2. 两者总体目标一致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公司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防止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股东的利益。而会计监督的主要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其基本目标仍是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都统一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3. 两者互相影响

一方面,公司治理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影响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公司治理框架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与质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明确治理结构中各相关方的职责,从而保障会计监督取得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另一方面,会计监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成败。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典型特征,是影响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有力工具。因为,会计在明确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各项资产、承担的义务,做出的各种承诺的同时,还必须把主体法人的财产和财务收支与其他主体的法人财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将所有者个人的财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这样,借助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职能来确认不同的权益,可以将产权关系显示清楚,这样就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了条件。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法律机制问题

1. 法律、法规不健全

如《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 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不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必要的,但缺乏可行性。因为实际工作中,面对企业管理中违法或违规行为,会计人员如果知情不举,就会违反会计法要负法律责任: 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日

后又有可能受到管理上司的打击报复,从而把会计人员摆在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位置。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对多数会计人员来说这样的规定缺乏实际可行性,从而也就失去了法的严肃性。

2.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阻碍了正常的会计工作。其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采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造成会计管理混乱。

(二)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问题

1. 财会人员缺乏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财会人员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他们认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及厂长、经理负责制,会计监督没有必要了。事实上,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部门的参与,许多经济领域内的不正之风,违法犯罪大多瞒不过会计人员。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对防范经济犯罪有很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人员发挥作用,并且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

2. 财会人员缺乏对会计监督的责任感

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鉴别所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承担起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责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财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要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必须明确:对企业经济利益进行会计监督是财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外部监督力量不足

1. 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至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2. 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

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不力是造成近年来国有资本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不能参与生产项目的确定、设备的引进等活动或者不能为之提供正确的信息;企业会计不能参与或无法参与企业承包合同的制定,不对资产进行评估,使得承包指标定得过低,有的甚至不抵设备折旧。

许多企业为了局部或少数人的利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上瞒下,随意利用会计程序进行技术处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这些方法主要有:① 资金体外循环。资金体外循环为个别业务人员钻管理上的空子,利用利差和时差挪用资金牟取暴利件。②出借银行帐户。出借银行帐户一般是利用出借帐户单位的经济关系,转移资金或进行其他违法违纪活动。③利用往来帐户舞弊。企业的有些往来帐户成为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的防空洞;有些成为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的桥梁;有的成为调整盈亏的调节阀。④ 以物易物不入帐。有的企业在采用以物易物交易的业务过程中,不按规定进行帐务处理,而将换回的物品以种种名义发给职工或出售,收入转入小金库。⑤公款私存。有的领导为了小集团的利

益或自己花钱方便,将隐瞒的销售收入、联营收入以私人名义存入银行。⑥私吞回扣。回扣使交易双方取得不正当利益,势必通过假发票或做假帐予以掩饰。⑦厂长(经理) 利润。有的领导为了升官或兑现奖励而授意会计人员虚报利润,也有的领导任意压低利润偷税漏税。⑧费用真假难辨。在企业的期间费用中,管理费用的金额较大,项目较复杂,问题也较多。尤其是业务招待费,不能报销的开支都以各种名义变相报销,发票内容中的“礼品”、“食品”、“会议费”等,到底是什么,只有经办人自己知道。

3. 政府监管意识薄弱,社会监督水准较差

政府监管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自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就施行了以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管,不能说是经验不足。然而,长久以来人浮于事的现象,也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困惑,从事政府监管的公务员所做的工作,究竟是块蛋糕,还是一枚炸弹? 某些公务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对问题视而不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个人口袋充实了,国家的损失造成了,不正的风气也滋长了。

三、改进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随着现阶段会计监督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我国现已加入WTO ,会计工作将加强与国际接轨力度。因此,要防范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种种弊端,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监督。

(一) 设立符合企业经济运营特征的、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每个企业有都有不同的经济运营特征,但建立会计监督体系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防止虚假财务信息,保证经营管理决策以及投资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源是市场主体扭曲,也就是会计信息的供应者会计信息比较复杂,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就是主要来自企业,如果企业让资源供应者发现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则理性的资源供应者将停止与该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会计监督体系不仅是保证企业财务合法经营,同时也是为保证资源供应者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真实了解,以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作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必定就需要采取许多相应的措施:

1. 形成企业自觉、自律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其他会计监督的基础。众所周知,现代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 都是建立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结果基础之上的。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高低。在西方国家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使之规范,成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履行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在我国解决公司治理机制是当务之急。首先应该健全董事会、监事会,使其职能到位;其次解决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大权一人独揽的问题;再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使其把好防止虚假财务信息产生的第一关。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方面要依赖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做出经营决策;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以说,要通过建立完善单位(企业) 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形成企业自觉、自律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2. 以会计法规制度为依据,形成事前会计监督机制

有效的会计监督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而建立事前会计监督机制是实现全过程监督的必备条件。事前会计监督分为两个层次的监督:一是单位(企业)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参与制定各种经营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和预算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和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二是国家通过制订颁布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规范文件,尤其是在法律中做出强制性规范,利用法律的强制力(威慑作用) 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例如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列举了十种单位(企业) 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做或禁止做的会计行为,并对违反者给予相应处罚的规定。

3. 构建事中会计监督机制

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可以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弊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委托者的企业所有者和作为受托者的企业经营者,由于各自掌握的信息量不对等,为这种背离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作为记录和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人员的立场和地位就显得极为重要和突出。委托者即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委派主要会计人员,无疑可以使会计的地位、立场发生变化,成为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个理想的均衡因素。使所有者能够适时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 构建事后会计监督机制

在市场济条件下,实施由中立立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是保证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它以现行的会计法规、准则、制度为准绳,通过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做出评价,并揭露其存在的问题。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建议政府部力量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检查结论,减少直接检查监督,将主要精力放到对注册会计师检查监督的再监督上。由此形成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会计监督运行机制。

5. 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强违法处罚力度

会计法规体系是会计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会计监管工作,国家制定了《会计法》,财政部制定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一系列会计法规,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很快,加人WTO 以后,情况变化很大,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又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先行的会计法律、法规还需要补充和完善,并制定一些新法规。虽然在《会计法》、《刑法》中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做了一些规定,但处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惩治不力。因此,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做到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 注重会计核算、监督、控制三者合理有效的实施

会计核算、监督、控制都是重要的会计职能,三者如何有效的结合,实施是关键,是做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更注重于会计的核算职能,认为会计工作是就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都力争做到“账平表对”,这样做的明显问题就是会弱化会计的监督职能,就会对维护会计和经济秩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出现核算、监督、控制不能有效实施的问题,应该从会计监督和控制两方面来解决问题。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和手段,加强会计监督和控制就会使会计结果更加准确、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以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依此做出决策。而且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是企业内在的需要,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是内部控制不至于流域于形式的关键,也是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能否起作用的关键,要使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也成为企业内在需求,取决于企业决策是否依赖于会计信息以及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这两点企业未能很好地做到。一方面企业决策仍凭领导主观臆断,根本认识不到会计信息之于决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绩效不佳,就想发布虚假会计信息来蒙骗社会。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企业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才会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三) 加强和完善会计法制建设

1. 加强会计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

法制是基础,教育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在研究会计工作现状、探索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应当继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创新会计监督方式,更新会计监督理念,将会计监管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并用,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督促单位负责人依法履行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所负的职责,督促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客观、公正地开展社会审计业务,督促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和依法做好会计工作。

2. 推进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完备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加强《会计法》与其它经济法律的协调,完善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罚机制,发挥经济法律对规范会计行为的整体功效。虽然,初步建立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理论的创新和新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细化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监督要求,推进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增强准则制度的科学性、适应性,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

(四)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素质

1. 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使整个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2. 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人员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以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决定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要选择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会汁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

(五) 加强政府会计监督,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政府监督是对企业作好内部控制形成的有效约束机构,不过,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大量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实,不但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会计监督职能要充分体现在各个企业,就必须加强政府的廉正意识,首先作好榜样,企业才会按部就班的执行政府会计监督职能和意识,也才能更好维护社会经济市场秩序。

当然,政府的会计监督力量有限,企业应该自身做好内部控制才不使政府的监督力量重点转向你企业本身,不过,也有人会说,大型企业的骤然倒塌,上市公司的造假丑闻,民营企业的偷税漏税,难道说它们都没有内部控制吗? 这些年来,我们摸索着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绝大多数的单位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人”的原因了,制度形成了,总归是由人去执行的。实际上,作为从事内部控制的关键— —会计人员,首先要面对的是来自上司的授命,按上司的授意粉饰利润,是许多会计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再就是来自单位内部的压力,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得罪人是难免的,而得罪了同事难免会在单位的考核中被打黑枪,甚至于影响到晋升。总之,饭碗和诚信哪个更重要几乎是每个会计天天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内部控制人员的切身利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运行,是单位面对的又一个难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而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在改善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实

施了股权分置改革(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是这次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之一);2006年颁布了会计新准则并于2007年实施,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但是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鉴于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会计监督涉及的头绪较多,纷繁复杂,具体涉及的经济事项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各个方面进行协调,保证会计工作有效运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在新时期为了强化我国的会计监督,使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就必须以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整顿会计秩序,探索会计监管为新途径,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会计监督水准,加强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 朱瑞涛, 韩春华. 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J].科技信息,2007年(7),118.

[2] 赵红梅. 我国会计监督现状的认识和思考[J].科技资讯,2006 (27),286.

[3] 韦琳.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监督[J].现代会计,2005(7),31-32.

[4] 李维安. 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M].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7.

[5] 乔旭东.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 一种框架分析[J].会计研究, 2008 (27),31-32.

[6] 孙奕驰. 朱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6 (12).

[7] 杜兴强温日光.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 2007 (1).

[8] 邹勇燕. 浅议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5).

[9] 张婷.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原因与治理对策[J].财政监督,2006,(7).

[10] 孟超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J] 科技与经济 2005年7月

[11] 裴晓霞 《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督体制》[J] 科技学学报 2005年8月 第5期 第18卷

[12] 占宗刚《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表现与强化思路》[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4期

山东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谈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2009级计科一班

学 号 [1**********]

姓 名 朱国宏

指导教师 苑玉敏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二O一三年五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

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

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浅谈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

摘要

近年来, 我国企业制度建设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诸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或质量较低等, 均可以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与会计监督上找到缘由。从理论上讲,企业会计基督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已众所周知并达成共识,然而,长期以来企业会计监督的低效和严重弱化表明,重新认识企业会计监督势在必行。本文首先指出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企业监督的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监督,问题 ,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compan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or low quality, can from the imper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find the reason. In theory, the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Christ and seriousness are known and reach a consensus, however, has long been inefficiency and serious enterpris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weakening indicated that to enterpris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analyzes its existing reas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enterprise supervision.

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Accounting supervision,problem ,countermeasure

目录

引言 ..................................................................................................................................... 1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关系 ............................................................................................. 1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及功能 . ......................................................................................... 1

(二)会计监督的含义及内容 . ......................................................................................... 1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 ........................................................................... 2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2

(一) 法律机制问题 ............................................................................................................. 2

(二)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问题............................................................................................... 3

(三)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外部监督力量不足 ..................................................................... 3

三、改进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 ......................................................................................... 4

(一) 设立符合企业经济运营特征的、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 4

(二) 注重会计核算、监督、控制三者合理有效的实施 ...................................................... 5

(三) 加强和完善会计法制建设 . .......................................................................................... 5

(四)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素质 ..................................................................... 6

(五) 加强政府会计监督,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 6

结束语 . ................................................................................................................................. 6

参考文献 .............................................................................................................................. 8

引言

企业存在着很多委托代理关系:最典型的是股东和经理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败德行为和机会主义导致公司丑闻: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九十年代俄罗斯和东欧经济转轨的失败、 2001年美国安然-安达信事件、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雷曼之死。由此我们来探讨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

公司治理的会计监督的一项重要要求,是通过会计监督要向各方面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沟通情况,消除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和不合法。

公司治理的会计监督,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依法治理,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会计监督。依法治理要明确两点:依法,所依的会计法,是一个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包括直接的会计法规和相关的会计法规;治理,是根据法律法规进行会计监督,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以说,企业如果能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运行和实施,公司治理就会大有成效。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关系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及功能

1. 公司治理的含义

公司治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包含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在国内一般称之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委托—代理各方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并由此而形成的具有分权制衡关系的企业组织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关于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以及为维护这种关系和利益在体制或制度方面所做出的安排。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职工、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等等)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整套制度安排来实现各自的经济目标。即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内外部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2. 公司治理的功能

就公司治理的功能而言,首先,是权力(剩余控制权)配置功能。包括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力配置、公司内部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其次是权力制衡功能。其核心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与利益,形成四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确保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再次是激励与约束功能。激励指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使代理人除了按照代理契约的要求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外,还能给代理人产生强大的激励,促使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或目标。

(二)会计监督的含义及内容

1. 会计监督含义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督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会计工作效率。

2. 会计监督内容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财务会计监督与成本管理会计监督。财务会计监督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2)对会计帐簿的监督。(3)对实物、款项的监督。(4)对财务报告进行监督。(5)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6)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则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三个方面。

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合理、合法与完整;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促使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

1. 两者理论依据相同

公司治理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契约。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委托人(所有者) 和代理人(职业经理) 的追求目标往往不一致,有时甚至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希望实现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投资回报和剩余收入;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所有者有必要对职业经理进行监督,确保职业经理按其目标行使经营权,从而解决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引起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见,公司治理和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

2. 两者总体目标一致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公司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防止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股东的利益。而会计监督的主要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其基本目标仍是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都统一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3. 两者互相影响

一方面,公司治理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影响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公司治理框架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与质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明确治理结构中各相关方的职责,从而保障会计监督取得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另一方面,会计监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成败。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典型特征,是影响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有力工具。因为,会计在明确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各项资产、承担的义务,做出的各种承诺的同时,还必须把主体法人的财产和财务收支与其他主体的法人财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将所有者个人的财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这样,借助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职能来确认不同的权益,可以将产权关系显示清楚,这样就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了条件。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法律机制问题

1. 法律、法规不健全

如《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 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不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必要的,但缺乏可行性。因为实际工作中,面对企业管理中违法或违规行为,会计人员如果知情不举,就会违反会计法要负法律责任: 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日

后又有可能受到管理上司的打击报复,从而把会计人员摆在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位置。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对多数会计人员来说这样的规定缺乏实际可行性,从而也就失去了法的严肃性。

2.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阻碍了正常的会计工作。其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采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造成会计管理混乱。

(二)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问题

1. 财会人员缺乏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财会人员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他们认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及厂长、经理负责制,会计监督没有必要了。事实上,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部门的参与,许多经济领域内的不正之风,违法犯罪大多瞒不过会计人员。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对防范经济犯罪有很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人员发挥作用,并且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

2. 财会人员缺乏对会计监督的责任感

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鉴别所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承担起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责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财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要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必须明确:对企业经济利益进行会计监督是财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外部监督力量不足

1. 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至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2. 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

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不力是造成近年来国有资本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不能参与生产项目的确定、设备的引进等活动或者不能为之提供正确的信息;企业会计不能参与或无法参与企业承包合同的制定,不对资产进行评估,使得承包指标定得过低,有的甚至不抵设备折旧。

许多企业为了局部或少数人的利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上瞒下,随意利用会计程序进行技术处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这些方法主要有:① 资金体外循环。资金体外循环为个别业务人员钻管理上的空子,利用利差和时差挪用资金牟取暴利件。②出借银行帐户。出借银行帐户一般是利用出借帐户单位的经济关系,转移资金或进行其他违法违纪活动。③利用往来帐户舞弊。企业的有些往来帐户成为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的防空洞;有些成为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的桥梁;有的成为调整盈亏的调节阀。④ 以物易物不入帐。有的企业在采用以物易物交易的业务过程中,不按规定进行帐务处理,而将换回的物品以种种名义发给职工或出售,收入转入小金库。⑤公款私存。有的领导为了小集团的利

益或自己花钱方便,将隐瞒的销售收入、联营收入以私人名义存入银行。⑥私吞回扣。回扣使交易双方取得不正当利益,势必通过假发票或做假帐予以掩饰。⑦厂长(经理) 利润。有的领导为了升官或兑现奖励而授意会计人员虚报利润,也有的领导任意压低利润偷税漏税。⑧费用真假难辨。在企业的期间费用中,管理费用的金额较大,项目较复杂,问题也较多。尤其是业务招待费,不能报销的开支都以各种名义变相报销,发票内容中的“礼品”、“食品”、“会议费”等,到底是什么,只有经办人自己知道。

3. 政府监管意识薄弱,社会监督水准较差

政府监管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自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就施行了以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管,不能说是经验不足。然而,长久以来人浮于事的现象,也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困惑,从事政府监管的公务员所做的工作,究竟是块蛋糕,还是一枚炸弹? 某些公务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对问题视而不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个人口袋充实了,国家的损失造成了,不正的风气也滋长了。

三、改进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随着现阶段会计监督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我国现已加入WTO ,会计工作将加强与国际接轨力度。因此,要防范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种种弊端,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监督。

(一) 设立符合企业经济运营特征的、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每个企业有都有不同的经济运营特征,但建立会计监督体系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防止虚假财务信息,保证经营管理决策以及投资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源是市场主体扭曲,也就是会计信息的供应者会计信息比较复杂,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就是主要来自企业,如果企业让资源供应者发现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则理性的资源供应者将停止与该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会计监督体系不仅是保证企业财务合法经营,同时也是为保证资源供应者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真实了解,以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作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必定就需要采取许多相应的措施:

1. 形成企业自觉、自律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其他会计监督的基础。众所周知,现代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 都是建立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结果基础之上的。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高低。在西方国家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使之规范,成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履行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在我国解决公司治理机制是当务之急。首先应该健全董事会、监事会,使其职能到位;其次解决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大权一人独揽的问题;再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使其把好防止虚假财务信息产生的第一关。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方面要依赖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做出经营决策;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以说,要通过建立完善单位(企业) 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形成企业自觉、自律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2. 以会计法规制度为依据,形成事前会计监督机制

有效的会计监督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而建立事前会计监督机制是实现全过程监督的必备条件。事前会计监督分为两个层次的监督:一是单位(企业)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参与制定各种经营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和预算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和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二是国家通过制订颁布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规范文件,尤其是在法律中做出强制性规范,利用法律的强制力(威慑作用) 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例如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列举了十种单位(企业) 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做或禁止做的会计行为,并对违反者给予相应处罚的规定。

3. 构建事中会计监督机制

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可以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弊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委托者的企业所有者和作为受托者的企业经营者,由于各自掌握的信息量不对等,为这种背离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作为记录和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人员的立场和地位就显得极为重要和突出。委托者即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委派主要会计人员,无疑可以使会计的地位、立场发生变化,成为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个理想的均衡因素。使所有者能够适时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 构建事后会计监督机制

在市场济条件下,实施由中立立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是保证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它以现行的会计法规、准则、制度为准绳,通过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做出评价,并揭露其存在的问题。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建议政府部力量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检查结论,减少直接检查监督,将主要精力放到对注册会计师检查监督的再监督上。由此形成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会计监督运行机制。

5. 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强违法处罚力度

会计法规体系是会计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会计监管工作,国家制定了《会计法》,财政部制定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一系列会计法规,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很快,加人WTO 以后,情况变化很大,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又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先行的会计法律、法规还需要补充和完善,并制定一些新法规。虽然在《会计法》、《刑法》中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做了一些规定,但处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惩治不力。因此,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做到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 注重会计核算、监督、控制三者合理有效的实施

会计核算、监督、控制都是重要的会计职能,三者如何有效的结合,实施是关键,是做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更注重于会计的核算职能,认为会计工作是就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都力争做到“账平表对”,这样做的明显问题就是会弱化会计的监督职能,就会对维护会计和经济秩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出现核算、监督、控制不能有效实施的问题,应该从会计监督和控制两方面来解决问题。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和手段,加强会计监督和控制就会使会计结果更加准确、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以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依此做出决策。而且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是企业内在的需要,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是内部控制不至于流域于形式的关键,也是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能否起作用的关键,要使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也成为企业内在需求,取决于企业决策是否依赖于会计信息以及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这两点企业未能很好地做到。一方面企业决策仍凭领导主观臆断,根本认识不到会计信息之于决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绩效不佳,就想发布虚假会计信息来蒙骗社会。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企业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才会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三) 加强和完善会计法制建设

1. 加强会计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

法制是基础,教育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在研究会计工作现状、探索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应当继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创新会计监督方式,更新会计监督理念,将会计监管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并用,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督促单位负责人依法履行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所负的职责,督促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客观、公正地开展社会审计业务,督促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和依法做好会计工作。

2. 推进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完备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加强《会计法》与其它经济法律的协调,完善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罚机制,发挥经济法律对规范会计行为的整体功效。虽然,初步建立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理论的创新和新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细化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监督要求,推进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增强准则制度的科学性、适应性,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

(四)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素质

1. 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使整个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2. 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人员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以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决定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要选择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会汁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

(五) 加强政府会计监督,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政府监督是对企业作好内部控制形成的有效约束机构,不过,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大量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实,不但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会计监督职能要充分体现在各个企业,就必须加强政府的廉正意识,首先作好榜样,企业才会按部就班的执行政府会计监督职能和意识,也才能更好维护社会经济市场秩序。

当然,政府的会计监督力量有限,企业应该自身做好内部控制才不使政府的监督力量重点转向你企业本身,不过,也有人会说,大型企业的骤然倒塌,上市公司的造假丑闻,民营企业的偷税漏税,难道说它们都没有内部控制吗? 这些年来,我们摸索着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绝大多数的单位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人”的原因了,制度形成了,总归是由人去执行的。实际上,作为从事内部控制的关键— —会计人员,首先要面对的是来自上司的授命,按上司的授意粉饰利润,是许多会计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再就是来自单位内部的压力,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得罪人是难免的,而得罪了同事难免会在单位的考核中被打黑枪,甚至于影响到晋升。总之,饭碗和诚信哪个更重要几乎是每个会计天天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内部控制人员的切身利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运行,是单位面对的又一个难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而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在改善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实

施了股权分置改革(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是这次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之一);2006年颁布了会计新准则并于2007年实施,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但是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鉴于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会计监督涉及的头绪较多,纷繁复杂,具体涉及的经济事项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各个方面进行协调,保证会计工作有效运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在新时期为了强化我国的会计监督,使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就必须以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整顿会计秩序,探索会计监管为新途径,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会计监督水准,加强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 朱瑞涛, 韩春华. 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J].科技信息,2007年(7),118.

[2] 赵红梅. 我国会计监督现状的认识和思考[J].科技资讯,2006 (27),286.

[3] 韦琳.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监督[J].现代会计,2005(7),31-32.

[4] 李维安. 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M].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7.

[5] 乔旭东.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 一种框架分析[J].会计研究, 2008 (27),31-32.

[6] 孙奕驰. 朱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6 (12).

[7] 杜兴强温日光.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 2007 (1).

[8] 邹勇燕. 浅议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5).

[9] 张婷.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原因与治理对策[J].财政监督,2006,(7).

[10] 孟超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J] 科技与经济 2005年7月

[11] 裴晓霞 《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督体制》[J] 科技学学报 2005年8月 第5期 第18卷

[12] 占宗刚《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表现与强化思路》[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4期


相关文章

  • 会计论文-简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会计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合法性失真(政策性失真).技术差错和故意舞弊.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仅仅由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性相对较小,属于纯理论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查看


  • 毕业论文--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会计电算化 姓 名: 张瑜 学 号: [1**********]0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摘 要 会计造假行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四号) (相关资料: 法律10篇 行政法规12篇 部门规章453篇 司法解释2篇 其他规范性文件39篇 最高法公报案例3篇 裁判文书355篇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169篇 实务指南 修订沿革4篇 条文释义1篇 实 ...查看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附1: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参考) 投资与理财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以下选题只是一些选题方向,所写论文必须结合所学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而且具体选题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 一.会计部分 1.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中 ...查看


  • 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2012毕业论文
  • 某某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监管问题的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学本科2008级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职称 高级实验师 评阅教师 职称 2012年 6 月 8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 ...查看


  • 申报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述职报告范文
  • 基本要求有哪些? 申报高会的基本高求,包括政治思想水平,这就不用多说了.另外还有学历的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会有些差异.但一般起码要本科以上学历.如是专科,或相当专科,甚至更低学历,申报评审会比较困难,有的地方可以破格申报,但条件很苛刻.除非 ...查看


  • 答辩自述稿1
  • 论文自述稿 夏仁惠 [1**********]5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 我是09会审(2)班学生夏仁惠,本次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浅谈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写题意图(动机).写作过程 之所以选这个题目, ...查看


  •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研究
  • 闽江学院 本科毕业生论文 题 目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学 号 [**************]8 系 别 管理学系 年 级 2009 专 业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职 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3年4月25日 闽江学院毕业论文( ...查看


  •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本科毕业论文
  •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0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学生姓名: 林明亮 所在学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