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宇宙 第二课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 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 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 产生了“遥不可及” ,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 重要。 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一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 ,为上课做 好铺垫。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 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 flash 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 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 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 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 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与月球的运动 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并不时地用手在那比划,其实是 在用手做模拟。接下来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想法,学生确实拿着书、手等上来边说边演,甚至还 画了草图,乖乖,和我想给他们看的动画演示基本一致,这讨论的价值还是挺大的。学生大致的意 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 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所以说对天体研究并不一定只是科学 家的任务,并不一定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探索宇宙奥 秘,解决天文问题,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自信。 再而,不可轻视学生的观察。当学生看完我准备的月相形成的动画演示后,就有学生对我的这 幅图提出了疑问:当月亮转到满月这个位置时,我们怎么看得见月亮呢?地球不是把太阳照上来的 光挡住了,地球比月亮大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还真把我问住了,幸亏是在课后问的,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面对全班解释。课后,我赶紧上网充电,才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 球上,称为白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称为 黄道。白道和黄道之间有 5°9′的一 个夹角,所以月球运行到满月的位置时,看似被地球挡住了,其实由于太阳和月球不在同一平面, 所以,不会出现月球每运转到满月位置时,就看不见月亮。只有当月球与太阳同时位于黄白交点或 其附近,才可能发生月食,即学生说的看不见月亮了。第二班教学时,也碰到了这样的学生,由于 前面做了“功课” ,所以当场就做了一番解释,听得学生是无比佩服。其实,我还真得感谢我的学生, 没有他们的“刁难” ,我也不会去学,去看,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宇宙 第二课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 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 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 产生了“遥不可及” ,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 重要。 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一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 ,为上课做 好铺垫。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 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 flash 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 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 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 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 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与月球的运动 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并不时地用手在那比划,其实是 在用手做模拟。接下来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想法,学生确实拿着书、手等上来边说边演,甚至还 画了草图,乖乖,和我想给他们看的动画演示基本一致,这讨论的价值还是挺大的。学生大致的意 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 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所以说对天体研究并不一定只是科学 家的任务,并不一定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探索宇宙奥 秘,解决天文问题,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自信。 再而,不可轻视学生的观察。当学生看完我准备的月相形成的动画演示后,就有学生对我的这 幅图提出了疑问:当月亮转到满月这个位置时,我们怎么看得见月亮呢?地球不是把太阳照上来的 光挡住了,地球比月亮大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还真把我问住了,幸亏是在课后问的,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面对全班解释。课后,我赶紧上网充电,才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 球上,称为白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称为 黄道。白道和黄道之间有 5°9′的一 个夹角,所以月球运行到满月的位置时,看似被地球挡住了,其实由于太阳和月球不在同一平面, 所以,不会出现月球每运转到满月位置时,就看不见月亮。只有当月球与太阳同时位于黄白交点或 其附近,才可能发生月食,即学生说的看不见月亮了。第二班教学时,也碰到了这样的学生,由于 前面做了“功课” ,所以当场就做了一番解释,听得学生是无比佩服。其实,我还真得感谢我的学生, 没有他们的“刁难” ,我也不会去学,去看,这就是教学相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