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三基技能考试

胸肺体格检查

一、 视诊

1、体表标志及各种胸廓

2、呼吸类型;呼吸频率、深度、节律

二、 触诊

1、胸廓扩张度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检查:考生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手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被检查者做深呼吸运动(1分),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以此对比被检查者呼吸时两侧胸廓扩张度。

②:后胸廓扩张度的检查:考生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十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被检查者做深呼吸运动,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2、语触语颤

①考生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或掌面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2分),告知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 ”长音(1分)。②自上而下(1分),从内到外(1分),两手交叉检查(1分),比较两侧对称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3、胸膜摩擦感检查

受检者取仰卧位(2分),令受检者反复作深慢呼吸运动(2分),检查者用手掌轻贴前胸下前侧部或腋中线第5、6肋间胸壁(2分)。

三、 叩诊

1、直接叩诊与间接叩诊

直接叩诊:考生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叩诊(2分);先检查前胸(1分),其次检查侧胸壁(1分),最后叩诊背部(1分);自上而下,并作左右、上下、内外对比(1分)

间接叩诊:患者平卧考生站其右侧(1分),考生左手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作为叩诊扳指(1分),紧贴于欲叩诊的部位上(1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中指指端以垂直的方向叩诊于扳指上(1分),扣击手法正确,力量适当(1分)。

2、肺下界叩诊

在胸部右锁骨中线上,自上(通常是第4肋间隙)向下轻叩时,先为清音(第4肋间隙),然后是浊音(常在第5肋间隙),最后是实音(常在第6肋间隙),浊音与实音的交界(一般在第6肋骨)处,即为肺下界。

3、肺下界移动度

被检查者取坐位双手抱肩(2分),在平静呼吸时(2分),检查者在被检查者右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1分)。然后告知被检查者作深呼吸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右肩胛线继续向下叩诊(2分),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做标记(2分)。当检查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同样先于肩胛线上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后再屏住呼吸(2分),再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浊音变为清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做标记(1分)。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厘米)即为肺下界移动的范围(2分)

四、 听诊

1、听诊顺序

由肺尖开始(2分),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1分)、侧胸部(2分),背部(1分),应注意上下(1分),左右(1分)对称部位进行对比。(考生边演示边指出听诊部位,听诊部位名称不对扣0.5分,听诊顺序不对,不得分!)

2、正常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第1、2肋间(2分)、肩胛区第3、4胸椎水平(2分)以及肺尖前、

后部的肺野部位(2分)。

肺泡呼吸音:

3、听语音共颤

听诊器体件位置同语音震颤,上中下三个部位,嘱被检查者以一般的声音重复发“yi--”,并两侧对比。

4、胸膜摩擦音

嘱患者深吸气,在先下侧胸壁(最易听到)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心脏体格检查

一、 视诊

1、体位: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下至中上腹,两侧至腋中线。

2、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异常搏动(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

二、触诊

1、心尖搏动

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正常人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面0.5-1cm 。

2、心脏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3、心包摩擦感

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4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检查者胸前倾位(2分)、收缩期(2分)、呼气末(2分)。

三、叩诊

1、间接叩诊法

沿肋间隙从外向内、自下而上叩诊。

2、心脏左界

在心尖搏动外2-3cm 处开始叩诊(2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2分),逐个肋间向上(2分),直至第2肋间(2分)。

3、心脏右界

先叩出肝上界(清音到浊音),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分),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右 界(cm ) 肋 间 左 界(cm )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

四、听诊

1、听诊顺序

心尖区即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即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即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2、听诊内容

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心脏杂音(正常、异常)、心包摩擦音。

腹部体格检查

一、 视诊

1、体位

被检查者仰卧位,双腿屈起,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俯瞰正视全腹(1分),自上腹部至下腹部视诊全腹(1分)。然后考生视线处于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1分),自侧面沿切线方向观察(1分)。

2、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四分法”、“九分法”、呼吸运动

二、听诊

1、肠鸣音

正常为4-5次/分,如>10次/分为亢进。

2、振水音

用听诊器耳件放于患者上腹部,然后用稍弯曲(手指与腹部成70°)的手指以冲击触诊法连续迅速冲击患者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向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也可以用双手左右摇晃患者上腹部以闻及振水音。

3、血管杂音

在脐部和脐上两侧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三、触诊

1、触诊方法

①浅部触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1分),双腿屈曲(1分),考生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考生应将手温暖(可以用双手搓擦法)、指甲应短,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1分),检查者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完一个区域后,考生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1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1分)。一般先从左下腹开始(1分),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1分),原则上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痛部位(1分)。

②深部触诊:考生以并拢的2、3、4指,将腹型压陷至少2厘米以上(2分),以了解腹腔内脏与包块情况(1分),然后将指端逐渐触向腹腔包块(2分),并在包块上做上下(1分)、左右(1分)滑动触摸。

2、压痛及反跳痛(如阑尾)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考生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2分),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2分),被检查者腹痛骤然加重,并有痛楚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2分)。

3、腹内脏器触诊

①胆囊及莫菲征: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于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1分),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手指压向腹深部(1分),吸气时,手指向前向上在胆囊点下方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2分)。Murphy 征检查:考生左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胸下部(2分),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2分),告知其缓慢做深吸气(2分)。判断Murphy 征阳性:突然因疼痛而屏住呼吸或胆囊点压痛(2分)。

②肝脏触诊:单手触诊: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上方(1分),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2分)。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肋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双手触诊:考生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手法(1分),而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1分),拇指张开至于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2分),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1分)。

③脾脏触诊:脾脏仰卧位触诊: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2分),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或肋缘(2分)。脾脏侧卧位触诊: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请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1分),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2分)。双手触诊法操作: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左腰部第9~

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背腰部向腹部紧推(2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与肋缘大致呈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压腹壁,直至能触到脾缘或左肋缘(2分)。

4、液波震颤

考生站在右侧(1分);考生以一手掌面贴于被检查者一侧腹壁(1分),另一手4指并拢稍屈曲(1分),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2分)。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应请另一人的手掌尺侧缘压于腹中线上协助检查(1分)。

5、腹部紧张度及包块触诊

①腹部紧张度: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1分),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1分),检查者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检查完一个区域后,考生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1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1分)。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时触诊感觉:强直呈木板状,不易压陷(2分);腹壁紧张度减低时触诊感觉:手指按压时腹壁松软无力,失去弹性(2分)。

②腹包块触诊:部位、大小、形态、压痛、移动度等。

五、 叩诊

1、叩诊顺序

从左下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叩诊,以发现有无异常浊音或实音。

2、肝浊音界上界叩诊

一般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叶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为肝的相对浊音界;再往下轻叩,由浊音转为实音时,此处肝脏不被肝遮盖,直接贴近胸壁,称为肝的绝对浊音界。继续往下叩诊,右实音转为鼓音处,即为肝下界。定肝下界时也可以右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向上叩,当鼓音转为实音处即是。

3、移动性浊音

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胸肺体格检查

一、 视诊

1、体表标志及各种胸廓

2、呼吸类型;呼吸频率、深度、节律

二、 触诊

1、胸廓扩张度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检查:考生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手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被检查者做深呼吸运动(1分),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以此对比被检查者呼吸时两侧胸廓扩张度。

②:后胸廓扩张度的检查:考生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十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被检查者做深呼吸运动,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2、语触语颤

①考生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或掌面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2分),告知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 ”长音(1分)。②自上而下(1分),从内到外(1分),两手交叉检查(1分),比较两侧对称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3、胸膜摩擦感检查

受检者取仰卧位(2分),令受检者反复作深慢呼吸运动(2分),检查者用手掌轻贴前胸下前侧部或腋中线第5、6肋间胸壁(2分)。

三、 叩诊

1、直接叩诊与间接叩诊

直接叩诊:考生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叩诊(2分);先检查前胸(1分),其次检查侧胸壁(1分),最后叩诊背部(1分);自上而下,并作左右、上下、内外对比(1分)

间接叩诊:患者平卧考生站其右侧(1分),考生左手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作为叩诊扳指(1分),紧贴于欲叩诊的部位上(1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中指指端以垂直的方向叩诊于扳指上(1分),扣击手法正确,力量适当(1分)。

2、肺下界叩诊

在胸部右锁骨中线上,自上(通常是第4肋间隙)向下轻叩时,先为清音(第4肋间隙),然后是浊音(常在第5肋间隙),最后是实音(常在第6肋间隙),浊音与实音的交界(一般在第6肋骨)处,即为肺下界。

3、肺下界移动度

被检查者取坐位双手抱肩(2分),在平静呼吸时(2分),检查者在被检查者右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1分)。然后告知被检查者作深呼吸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右肩胛线继续向下叩诊(2分),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做标记(2分)。当检查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同样先于肩胛线上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后再屏住呼吸(2分),再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浊音变为清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做标记(1分)。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厘米)即为肺下界移动的范围(2分)

四、 听诊

1、听诊顺序

由肺尖开始(2分),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1分)、侧胸部(2分),背部(1分),应注意上下(1分),左右(1分)对称部位进行对比。(考生边演示边指出听诊部位,听诊部位名称不对扣0.5分,听诊顺序不对,不得分!)

2、正常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第1、2肋间(2分)、肩胛区第3、4胸椎水平(2分)以及肺尖前、

后部的肺野部位(2分)。

肺泡呼吸音:

3、听语音共颤

听诊器体件位置同语音震颤,上中下三个部位,嘱被检查者以一般的声音重复发“yi--”,并两侧对比。

4、胸膜摩擦音

嘱患者深吸气,在先下侧胸壁(最易听到)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心脏体格检查

一、 视诊

1、体位: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下至中上腹,两侧至腋中线。

2、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异常搏动(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

二、触诊

1、心尖搏动

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正常人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面0.5-1cm 。

2、心脏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3、心包摩擦感

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4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检查者胸前倾位(2分)、收缩期(2分)、呼气末(2分)。

三、叩诊

1、间接叩诊法

沿肋间隙从外向内、自下而上叩诊。

2、心脏左界

在心尖搏动外2-3cm 处开始叩诊(2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2分),逐个肋间向上(2分),直至第2肋间(2分)。

3、心脏右界

先叩出肝上界(清音到浊音),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分),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右 界(cm ) 肋 间 左 界(cm )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

四、听诊

1、听诊顺序

心尖区即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即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即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2、听诊内容

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心脏杂音(正常、异常)、心包摩擦音。

腹部体格检查

一、 视诊

1、体位

被检查者仰卧位,双腿屈起,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俯瞰正视全腹(1分),自上腹部至下腹部视诊全腹(1分)。然后考生视线处于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1分),自侧面沿切线方向观察(1分)。

2、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四分法”、“九分法”、呼吸运动

二、听诊

1、肠鸣音

正常为4-5次/分,如>10次/分为亢进。

2、振水音

用听诊器耳件放于患者上腹部,然后用稍弯曲(手指与腹部成70°)的手指以冲击触诊法连续迅速冲击患者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向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也可以用双手左右摇晃患者上腹部以闻及振水音。

3、血管杂音

在脐部和脐上两侧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三、触诊

1、触诊方法

①浅部触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1分),双腿屈曲(1分),考生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考生应将手温暖(可以用双手搓擦法)、指甲应短,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1分),检查者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完一个区域后,考生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1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1分)。一般先从左下腹开始(1分),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1分),原则上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痛部位(1分)。

②深部触诊:考生以并拢的2、3、4指,将腹型压陷至少2厘米以上(2分),以了解腹腔内脏与包块情况(1分),然后将指端逐渐触向腹腔包块(2分),并在包块上做上下(1分)、左右(1分)滑动触摸。

2、压痛及反跳痛(如阑尾)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考生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2分),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2分),被检查者腹痛骤然加重,并有痛楚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2分)。

3、腹内脏器触诊

①胆囊及莫菲征: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于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1分),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手指压向腹深部(1分),吸气时,手指向前向上在胆囊点下方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2分)。Murphy 征检查:考生左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胸下部(2分),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2分),告知其缓慢做深吸气(2分)。判断Murphy 征阳性:突然因疼痛而屏住呼吸或胆囊点压痛(2分)。

②肝脏触诊:单手触诊: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上方(1分),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2分)。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肋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双手触诊:考生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手法(1分),而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1分),拇指张开至于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2分),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1分)。

③脾脏触诊:脾脏仰卧位触诊: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2分),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或肋缘(2分)。脾脏侧卧位触诊: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请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1分),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2分)。双手触诊法操作: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左腰部第9~

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背腰部向腹部紧推(2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与肋缘大致呈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压腹壁,直至能触到脾缘或左肋缘(2分)。

4、液波震颤

考生站在右侧(1分);考生以一手掌面贴于被检查者一侧腹壁(1分),另一手4指并拢稍屈曲(1分),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2分)。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应请另一人的手掌尺侧缘压于腹中线上协助检查(1分)。

5、腹部紧张度及包块触诊

①腹部紧张度: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1分),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1分),检查者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检查完一个区域后,考生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1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1分)。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时触诊感觉:强直呈木板状,不易压陷(2分);腹壁紧张度减低时触诊感觉:手指按压时腹壁松软无力,失去弹性(2分)。

②腹包块触诊:部位、大小、形态、压痛、移动度等。

五、 叩诊

1、叩诊顺序

从左下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叩诊,以发现有无异常浊音或实音。

2、肝浊音界上界叩诊

一般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叶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为肝的相对浊音界;再往下轻叩,由浊音转为实音时,此处肝脏不被肝遮盖,直接贴近胸壁,称为肝的绝对浊音界。继续往下叩诊,右实音转为鼓音处,即为肝下界。定肝下界时也可以右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向上叩,当鼓音转为实音处即是。

3、移动性浊音

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相关文章

  • 常阴沙医院三基培训计划及方案
  • 三基培训计划及方案 为更好地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我院加大临床医师"三基三严"理论和操作培训.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将"三基三严"的培训.考核工作作为医师考核的重点.为了提高医 ...查看


  • 三基培训计划
  • 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进一步强化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制定医师"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一.培训的目的: 1.掌握病史采集的最基本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规范化 ...查看


  • 2016年度"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
  • 2016年度"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医务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 ...查看


  • 卫生院规章制度
  • 卫生院规章制度 会诊制度 1.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2.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查看


  • "三基三严"培训制度
  • 医院"三基三严"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加强严密组织.严谨态度.严格作风的建设,特制定我院"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如下: 一.由院长牵头,医务科组织,各科 ...查看


  • 医务科培训计划
  • 2015年医院医务科培训计划 2015年,为更好的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医务科将以"三基三严"."临床专业技术"及"医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中医适宜技术& ...查看


  • 2012年医院医务科培训计划
  • 2012年医院医务科培训计划 2012年,为更好的抓好基础医疗质量 规范医疗操作程序 医务科将以"三基三严"."临床专业技术"及"医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为中心内容 认真抓好医务 ...查看


  • 业务学习与培训记录本
  • 急诊科三基业务学习与培训考核小组成员 组 长:吴光熙 副组长:杨汝义成 员: 吴学仕黄晓霞 科室业务学习与培训考核小组职责 1.制定本年度科室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培训目标.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参加培训人员.根据科室及医院实际情况 ...查看


  •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提高质量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加之医学.医疗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强烈希望培养出对生命具有高度的崇敬观念,能站在病人立场上进行诊断治疗的优秀医师,从而对医学教育质量提出了越来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