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埋地管道
1、管沟底开挖深度
(1) 埋设在行车道下时沟底开挖1.2米,钢管管顶至路面0.9米;
(2) 埋设在非车行道、人行道下时开挖0.8米,管顶至路面0.6米;
(3) 埋设在庭院内、小区绿化内时开挖0.5米,管顶至路面0.3米;
(4) 埋设在水田下时开挖1.0米,管顶至路面0.8米。
2、管道存放与运输:防腐管道不能长期露天存放。防腐管在装卸、堆放、移动和下沟过程中必须使用衬垫、吊带,严禁使用钢丝、钢绳吊装和捆绑。架空安装时吊卡与防腐管道接触的地方应加上衬垫。管道运输到场之后,堆管场所必须铺好木棒之后再下管道,防止管道被路面小石子及石块钉伤。
3、管道敷设
(1) 管道下沟前,必须检查每一条管及管件有无破损、深刮伤、锈蚀深坑等缺陷。
(2) 如怀疑管道或配件有瑕疵,用油漆划上记号,并禁止使用。
(3) 在管道连接前,应检查并除去任何在管道内的锈迹或其它杂物。
(4) 燃气管道应采用专用切割机或氧乙炔进行切割。
(5) 在敷设管道期间,应特别小心避免水或其它杂物进入管道内。若工地无人看管时,
管道端的开口应用管帽或堵头封好。
(6) 穿越雨(污)水管(沟)、电力(通信)电缆等对燃气管道存在腐蚀风险位置时应加
套管,套管应伸出边缘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安全水平净距。
4、焊接安全措施
(1) 检查气割焊工具、减压阀是否连接正常,出现松动应及时处理;出现破损、开裂严
重的胶管应及时更换。
(2) 电焊工具应完好﹑无祼露线缆存在﹑接地完好。对于发现破损的线缆应立即用绝缘
胶布包扎处理。
(3) 搭接用电时应穿戴专用绝缘手套,并提前通知所有现场安装人员注意安全。
(4) 电气焊作业现场周围的可燃物以及高空作业时地面上的可燃物必须清理干净,或者
采用围栏隔离、防止火花四溅等安全防火措施。
(5) 施工现场氧气、乙炔瓶间应分开5米以上放置,氧气、乙炔瓶与明火点间距在10米
以上,乙炔瓶只能直立,严禁卧放。
(6) 在建筑工地、居民小区、工业厂房等存在坠物伤人风险的地方,登高作业时和道路
上及道路旁边,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
(7) 冷却应缓慢进行,严禁用水冷却。
(8) 对有压力的管道、气瓶(罐、槽)不得进行焊接作业。
(9) 在有火灾危险的场所进行焊接时,应做好防火措施,并配备两套或以上的灭火器。
(10)焊接作业完毕,应检查现场,确认没有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5、警示带敷设:城区中压管网,道路两旁、工业或居民小区专线等主要管线均应敷设警示
带。警示带敷设前应对敷设面平整压实,距管顶正上方的距离不小于0.5米,但不得埋入路基和路面里。
6、回填与路面恢复: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米内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等杂物;其
余回填土中的石块不得多于10%,直径不得大于0.1米,分层压实且均匀分布。恢复道路的基础和路面材料必须与原来材料一致。
7、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1) 在车行道、人行道施工时,应在管沟沿线四周设置围栏,并放置足够的交通安全锥
筒和标有“前方施工、车辆慢行”等明显字样的警示牌。
(2) 夜间施工时,应设置照明灯,并在施工路段沿线设置具有夜间警示作用的交通安全
锥筒和警示带。
(3) 在特殊环境下如不能达到最小深度时,管道须加套管或水泥槽作保护,并在其上方
敷设燃气警示带。
(4) 动土前,应做好地下设施(电缆、管道及隐蔽工程等)的调查;如遇到地下管道、
线路复杂路段时,应小心开挖,不得盲目施工。
(5) 回填前应完成所有管道焊口的除锈(采用砂轮机彻底除锈)、防腐带包扎工作。
(6) 应保持整个工作场地整洁并及时将剩余的材料清理运离现场。
二、地上管道
1、燃气引入管、立管:燃气引入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地下室、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
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发电间、配电间、变电室、空调机房、计算机房、电缆槽沟、烟道和进风道、垃圾道及通风不良等地方。
2、外墙上的燃气管道距住宅或公共建筑房间门、窗洞口的安全净距:
中压管道不应小于O.5米,低压管道不应小于0.3米。
3、水平管道转弯处应在以下范围内设置固定托架或管卡座:
无缝钢管、镀锌管不应大于1米;铝塑复合管不应大于0.3米。
4、铝塑管安装:工作压力小于10千帕,环境温度不高于60℃,表后安装。所有外墙安装
时必须安装在燃气专用槽管中。
6、明管防腐:管道表面清洁后,先刷一遍防锈漆,再刷两遍面漆,每次刷漆前都必须在之
前管道所刷的漆完全干透后再刷。涂刷时应分层涂刷、往返进行、纵横交错,保持涂层均匀,不得漏涂或流坠,并应保持管道后墙面清洁。
7、超过七层的居民建筑外墙立管须做好防雷接地措施:埋深0.5米的Φ50×3扁铁(3米)一
边搭接在立管上,另一边连接0.5米长竖直插入地下的角钢或DN25镀锌钢管。
三、户内安装
1、管道安装
(1) 燃气管道应横平竖直;严禁敷设于电话间﹑变配电室﹑修理间﹑储藏室﹑卧室﹑浴室
﹑卫生间、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通风机房﹑电缆沟﹑暖风槽﹑空调进风和回风的管槽内﹑烟道和进风道﹑升降机槽或无通风的竖井内等。
应各伸出燃气管道0.1米。
2、居民户内安装燃气条件:安装燃气灶具的厨房高度不小于2.2米,安装热水器的房间
高度不小于2.4米,热水器前有不小于1米的通道,燃烧的废气能通过专用烟道全部排出室外;室内自然通风良好,无易燃易爆的物品。
3、燃气表、表箱安装:
(1) 燃气表宜安装在非燃结构的室内通风良好、便于抄表及检修的地方;室外安装时应
预防燃气表免受恶意破坏、日晒雨淋等恶劣天气影响。
(2) 高位安装时表(箱)底距地面1.4-1.8米,低位安装时不小于0.1米;燃气表与燃
气灶边缘的水平净距不小于0.3米。
(3) 采用高位安装,多块表挂在同一墙面上时,表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15米。
(4) 燃气表安装后应横平竖直,进气方向正确, 户表采用专用托架支撑,大表采用角钢支
架或砖砌专墩支撑;表箱应与墙面紧贴。
4、燃气表与灶具和设备距离:与金属烟囱水平净距不小于1.0米,与砖砌烟囱水平净距不
小于0.8米;与炒菜灶、大锅灶、蒸箱、烤炉等燃气的灶边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8米,与沸水器及热水锅炉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米。
四、附属设施设备
1、调压器
(1) 调压箱应直立安装,不应安装在建筑物的门、窗的上、下方墙上及阳台的下方,严
禁安装在室内通风机进口墙上,严禁安装在楼梯间。一般安装在房屋的山墙上。
(2) 安装调压箱的墙体应为永久性的实体墙。箱体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面上。
(3) 调压箱到建筑物的门、窗或其他通向室内的孔槽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米;与低
压电器、砖烟囱的水平净距不小于1.0米,与铁烟囱水平净距不小于1.5米。
(4) 调压器(箱)调压器前安装钢质球阀(离地面1.2米)并采用法兰连接。
(5) 调压箱底部距地面1.5米。调压箱并联安装时,调压箱水平净距须大于0.5米。
2、阀门
(1) 安装位置、进口方向正确,连接牢固紧密;开关灵活,表面洁净。
(2) 低压燃气管道阀门宜采用球阀,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
(3) 立管主阀宜位于楼房外离地面1.8米,便于操作。
(4) 室内燃气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燃气引入管(立管) 、调压器前和燃气表前、
燃气用具前、测压计前、放散管起点、工业用户进厂房前。
(5) 商业用户或食堂厨房必须设置燃气总阀门, 各用气设备前还需设置阀门分别控制。
3、法兰连接:检查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片, 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凹陷、锈蚀深坑
等缺陷。使用同一规格螺栓, 安装方向应一致,螺栓紧固后宜高出螺母2-3丝,涂上机油或黄油以防锈蚀。
4、螺纹连接:钢管的螺纹应光滑端正,无斜丝、乱丝、断丝、或破丝,缺口长度不得超过
5、套管
(1) 燃气管道穿越主要道路、过车道、承重墙、地板或楼板时必须加钢套管;穿过建筑
物基础、墙或管沟时,均应设置在套管中。套管内的管道严禁有接口。
(2) 套管两边分别用热收缩套密封,并用最短的距离穿过墙壁。
(3) 立管穿过建筑物基础、承重墙、楼板时的钢套管或非金属套管管径:
五、管道吹扫、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1、管道吹扫
(1) 吹扫口设在开阔地段并加固,吹扫时应设安全区域,吹扫口前严禁站人。
(2) 吹扫压力不得大于管道的设计压力,且不应大于0.3 MPa。
(
3) 每次吹扫管道的长度不宜超过500米;超过500米时,宜分段吹扫。
(4) 当目测排气无烟尘时,应在排气口设置白布或涂白漆木靶检验,5分钟内靶上无铁锈、
尘土等其他杂物为合格。
2、强度试验
(1) 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不得低于0.1 MPa;
(2) 中压及以上燃气管道系统进行强度试验时,应先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的50%,停止
15分钟用发泡剂(肥皂水)检查所有接头,如无泄露、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并稳压1小时,以无渗漏、目测无变形、压力表无压力降等为合格。
(3) 在低压燃气管道系统达到试验压力时,稳压1小时后,用发泡剂(肥皂水)检查所
有接头,无渗漏、压力表无压降为合格。
(
3、中压及以上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能低于0.1 MPa 。
严密性试验时间为24小时,修正压力降小于133帕为合格。
4、低压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5千帕。在试验压力下,
居民用户应稳压不少于15分钟,商业和工业企业用户应稳压不少于30分钟,并用发泡剂(肥皂水)检查全部连接点,无渗漏、压力计的修正压降小于5帕为合格。
5、强度(气密性)试验安全预防措施
(1) 试验压力在0.02 MPa或以上,所有管道外露部分须在显眼处展示警示牌。
(2) 在压力试验或压力提升期间,如发现管道有任何移动迹象,应立刻停止压力试验及
释放管道内的压力,并采取固定管道的补救措施。
(3) 压力试验期间测试管道上所有的阀门必须在开启的位置。
(4) 在拆除或暴露任何曾经试验的干管/分支管的管帽、管塞、弯管或三通管前,应检查
以确定气压已经完全释放。在拆除或暴露这些配件期间必须特别小心,并在任何时间内,任何人不得呆在这些配件后面。
一、埋地管道
1、管沟底开挖深度
(1) 埋设在行车道下时沟底开挖1.2米,钢管管顶至路面0.9米;
(2) 埋设在非车行道、人行道下时开挖0.8米,管顶至路面0.6米;
(3) 埋设在庭院内、小区绿化内时开挖0.5米,管顶至路面0.3米;
(4) 埋设在水田下时开挖1.0米,管顶至路面0.8米。
2、管道存放与运输:防腐管道不能长期露天存放。防腐管在装卸、堆放、移动和下沟过程中必须使用衬垫、吊带,严禁使用钢丝、钢绳吊装和捆绑。架空安装时吊卡与防腐管道接触的地方应加上衬垫。管道运输到场之后,堆管场所必须铺好木棒之后再下管道,防止管道被路面小石子及石块钉伤。
3、管道敷设
(1) 管道下沟前,必须检查每一条管及管件有无破损、深刮伤、锈蚀深坑等缺陷。
(2) 如怀疑管道或配件有瑕疵,用油漆划上记号,并禁止使用。
(3) 在管道连接前,应检查并除去任何在管道内的锈迹或其它杂物。
(4) 燃气管道应采用专用切割机或氧乙炔进行切割。
(5) 在敷设管道期间,应特别小心避免水或其它杂物进入管道内。若工地无人看管时,
管道端的开口应用管帽或堵头封好。
(6) 穿越雨(污)水管(沟)、电力(通信)电缆等对燃气管道存在腐蚀风险位置时应加
套管,套管应伸出边缘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安全水平净距。
4、焊接安全措施
(1) 检查气割焊工具、减压阀是否连接正常,出现松动应及时处理;出现破损、开裂严
重的胶管应及时更换。
(2) 电焊工具应完好﹑无祼露线缆存在﹑接地完好。对于发现破损的线缆应立即用绝缘
胶布包扎处理。
(3) 搭接用电时应穿戴专用绝缘手套,并提前通知所有现场安装人员注意安全。
(4) 电气焊作业现场周围的可燃物以及高空作业时地面上的可燃物必须清理干净,或者
采用围栏隔离、防止火花四溅等安全防火措施。
(5) 施工现场氧气、乙炔瓶间应分开5米以上放置,氧气、乙炔瓶与明火点间距在10米
以上,乙炔瓶只能直立,严禁卧放。
(6) 在建筑工地、居民小区、工业厂房等存在坠物伤人风险的地方,登高作业时和道路
上及道路旁边,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
(7) 冷却应缓慢进行,严禁用水冷却。
(8) 对有压力的管道、气瓶(罐、槽)不得进行焊接作业。
(9) 在有火灾危险的场所进行焊接时,应做好防火措施,并配备两套或以上的灭火器。
(10)焊接作业完毕,应检查现场,确认没有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5、警示带敷设:城区中压管网,道路两旁、工业或居民小区专线等主要管线均应敷设警示
带。警示带敷设前应对敷设面平整压实,距管顶正上方的距离不小于0.5米,但不得埋入路基和路面里。
6、回填与路面恢复: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米内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等杂物;其
余回填土中的石块不得多于10%,直径不得大于0.1米,分层压实且均匀分布。恢复道路的基础和路面材料必须与原来材料一致。
7、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1) 在车行道、人行道施工时,应在管沟沿线四周设置围栏,并放置足够的交通安全锥
筒和标有“前方施工、车辆慢行”等明显字样的警示牌。
(2) 夜间施工时,应设置照明灯,并在施工路段沿线设置具有夜间警示作用的交通安全
锥筒和警示带。
(3) 在特殊环境下如不能达到最小深度时,管道须加套管或水泥槽作保护,并在其上方
敷设燃气警示带。
(4) 动土前,应做好地下设施(电缆、管道及隐蔽工程等)的调查;如遇到地下管道、
线路复杂路段时,应小心开挖,不得盲目施工。
(5) 回填前应完成所有管道焊口的除锈(采用砂轮机彻底除锈)、防腐带包扎工作。
(6) 应保持整个工作场地整洁并及时将剩余的材料清理运离现场。
二、地上管道
1、燃气引入管、立管:燃气引入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地下室、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
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发电间、配电间、变电室、空调机房、计算机房、电缆槽沟、烟道和进风道、垃圾道及通风不良等地方。
2、外墙上的燃气管道距住宅或公共建筑房间门、窗洞口的安全净距:
中压管道不应小于O.5米,低压管道不应小于0.3米。
3、水平管道转弯处应在以下范围内设置固定托架或管卡座:
无缝钢管、镀锌管不应大于1米;铝塑复合管不应大于0.3米。
4、铝塑管安装:工作压力小于10千帕,环境温度不高于60℃,表后安装。所有外墙安装
时必须安装在燃气专用槽管中。
6、明管防腐:管道表面清洁后,先刷一遍防锈漆,再刷两遍面漆,每次刷漆前都必须在之
前管道所刷的漆完全干透后再刷。涂刷时应分层涂刷、往返进行、纵横交错,保持涂层均匀,不得漏涂或流坠,并应保持管道后墙面清洁。
7、超过七层的居民建筑外墙立管须做好防雷接地措施:埋深0.5米的Φ50×3扁铁(3米)一
边搭接在立管上,另一边连接0.5米长竖直插入地下的角钢或DN25镀锌钢管。
三、户内安装
1、管道安装
(1) 燃气管道应横平竖直;严禁敷设于电话间﹑变配电室﹑修理间﹑储藏室﹑卧室﹑浴室
﹑卫生间、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通风机房﹑电缆沟﹑暖风槽﹑空调进风和回风的管槽内﹑烟道和进风道﹑升降机槽或无通风的竖井内等。
应各伸出燃气管道0.1米。
2、居民户内安装燃气条件:安装燃气灶具的厨房高度不小于2.2米,安装热水器的房间
高度不小于2.4米,热水器前有不小于1米的通道,燃烧的废气能通过专用烟道全部排出室外;室内自然通风良好,无易燃易爆的物品。
3、燃气表、表箱安装:
(1) 燃气表宜安装在非燃结构的室内通风良好、便于抄表及检修的地方;室外安装时应
预防燃气表免受恶意破坏、日晒雨淋等恶劣天气影响。
(2) 高位安装时表(箱)底距地面1.4-1.8米,低位安装时不小于0.1米;燃气表与燃
气灶边缘的水平净距不小于0.3米。
(3) 采用高位安装,多块表挂在同一墙面上时,表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15米。
(4) 燃气表安装后应横平竖直,进气方向正确, 户表采用专用托架支撑,大表采用角钢支
架或砖砌专墩支撑;表箱应与墙面紧贴。
4、燃气表与灶具和设备距离:与金属烟囱水平净距不小于1.0米,与砖砌烟囱水平净距不
小于0.8米;与炒菜灶、大锅灶、蒸箱、烤炉等燃气的灶边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8米,与沸水器及热水锅炉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米。
四、附属设施设备
1、调压器
(1) 调压箱应直立安装,不应安装在建筑物的门、窗的上、下方墙上及阳台的下方,严
禁安装在室内通风机进口墙上,严禁安装在楼梯间。一般安装在房屋的山墙上。
(2) 安装调压箱的墙体应为永久性的实体墙。箱体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面上。
(3) 调压箱到建筑物的门、窗或其他通向室内的孔槽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米;与低
压电器、砖烟囱的水平净距不小于1.0米,与铁烟囱水平净距不小于1.5米。
(4) 调压器(箱)调压器前安装钢质球阀(离地面1.2米)并采用法兰连接。
(5) 调压箱底部距地面1.5米。调压箱并联安装时,调压箱水平净距须大于0.5米。
2、阀门
(1) 安装位置、进口方向正确,连接牢固紧密;开关灵活,表面洁净。
(2) 低压燃气管道阀门宜采用球阀,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
(3) 立管主阀宜位于楼房外离地面1.8米,便于操作。
(4) 室内燃气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燃气引入管(立管) 、调压器前和燃气表前、
燃气用具前、测压计前、放散管起点、工业用户进厂房前。
(5) 商业用户或食堂厨房必须设置燃气总阀门, 各用气设备前还需设置阀门分别控制。
3、法兰连接:检查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片, 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凹陷、锈蚀深坑
等缺陷。使用同一规格螺栓, 安装方向应一致,螺栓紧固后宜高出螺母2-3丝,涂上机油或黄油以防锈蚀。
4、螺纹连接:钢管的螺纹应光滑端正,无斜丝、乱丝、断丝、或破丝,缺口长度不得超过
5、套管
(1) 燃气管道穿越主要道路、过车道、承重墙、地板或楼板时必须加钢套管;穿过建筑
物基础、墙或管沟时,均应设置在套管中。套管内的管道严禁有接口。
(2) 套管两边分别用热收缩套密封,并用最短的距离穿过墙壁。
(3) 立管穿过建筑物基础、承重墙、楼板时的钢套管或非金属套管管径:
五、管道吹扫、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1、管道吹扫
(1) 吹扫口设在开阔地段并加固,吹扫时应设安全区域,吹扫口前严禁站人。
(2) 吹扫压力不得大于管道的设计压力,且不应大于0.3 MPa。
(
3) 每次吹扫管道的长度不宜超过500米;超过500米时,宜分段吹扫。
(4) 当目测排气无烟尘时,应在排气口设置白布或涂白漆木靶检验,5分钟内靶上无铁锈、
尘土等其他杂物为合格。
2、强度试验
(1) 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不得低于0.1 MPa;
(2) 中压及以上燃气管道系统进行强度试验时,应先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的50%,停止
15分钟用发泡剂(肥皂水)检查所有接头,如无泄露、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并稳压1小时,以无渗漏、目测无变形、压力表无压力降等为合格。
(3) 在低压燃气管道系统达到试验压力时,稳压1小时后,用发泡剂(肥皂水)检查所
有接头,无渗漏、压力表无压降为合格。
(
3、中压及以上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能低于0.1 MPa 。
严密性试验时间为24小时,修正压力降小于133帕为合格。
4、低压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5千帕。在试验压力下,
居民用户应稳压不少于15分钟,商业和工业企业用户应稳压不少于30分钟,并用发泡剂(肥皂水)检查全部连接点,无渗漏、压力计的修正压降小于5帕为合格。
5、强度(气密性)试验安全预防措施
(1) 试验压力在0.02 MPa或以上,所有管道外露部分须在显眼处展示警示牌。
(2) 在压力试验或压力提升期间,如发现管道有任何移动迹象,应立刻停止压力试验及
释放管道内的压力,并采取固定管道的补救措施。
(3) 压力试验期间测试管道上所有的阀门必须在开启的位置。
(4) 在拆除或暴露任何曾经试验的干管/分支管的管帽、管塞、弯管或三通管前,应检查
以确定气压已经完全释放。在拆除或暴露这些配件期间必须特别小心,并在任何时间内,任何人不得呆在这些配件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