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一、 史前时代

《名词解释》P2: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群、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

三皇、五帝、绝地天通、禅让制

远古时代 : 一般指文献记载不清楚或没有记载,而后人知道不多或者无法了解的遥远历史时期。中国的远古时代指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及更早的历史时期,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以前的史前时期。 中石器时代:介于旧石器时代与中石器时代之间,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细石器开始盛行。这时人类生活仍然依赖于采集和渔猎,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出现。其年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的全新世时代,延续时间很长。当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进入新时期时期时,一些边缘的地方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还停留在新石器时代。目前这个时代的遗址发现的不多,陕西的沙苑文化、河南的灵景文化是其中的两个。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中国古代文献,诸如《尚书》、《史记》所记载的中国古代最古老的王朝乃是夏朝,夏朝之前,便是我们常说的远古时代。它包括了中国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以至于进入文明社会的漫长年代。历史学者们将之化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而考古学上则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所谓旧石器时代,即是说打制石器的时代,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早期皆属于旧石器时代。

所谓新石器时代,即是说磨制石器的时代,这包括了氏族公社的发展、繁荣时期,直到青铜时代开始前的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始于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一直延续到约距今4千年左右,持续了五六千年。它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这也是人类学和历史研究上所谓的“野蛮时代”,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

原始群、血缘婚、血缘家庭:原始群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为了生存,十几人和几十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采集和狩猎,以获取生存资料,这种松散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原始群在考古学上大致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其早期为“猿人”,晚期为早期智人(即古人)。猿人的婚姻制度尚比较杂乱,等到古人稍有进步,产生了血缘婚,即父母子女不得婚配,婚姻只在同辈中进行,而由此构成的社会组织,称之为血缘家庭。人类社会也在此向母系氏族社会过渡。

族外群婚和对偶婚:族外群婚即两个氏族间互为通婚集团,一个氏族的同辈男子做另一个氏族同辈女子的丈夫,反之亦然。这样就杜绝了同胞和旁系兄弟姐妹之间的结合了。 等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族外群婚发展到了对偶婚,即一男一女之间的不稳定结合,男方或女方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妻”或“主夫”。在对偶婚中,男子从妇而居,所生子女归女方所在的氏族,这种对偶婚制度是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族外群婚和对偶婚都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制度。

河姆渡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河姆渡文化分布在浙江绍兴与宁波之间,距今约有六千八百年。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凿、骨耜、骨镞等,陶器为黑色,有釜、钵、罐、盆、盘等,都是手制的。河姆渡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考古发掘时发现有很多稻谷、稻壳、稻茎的遗存,证明了当时的农业已相当发展。此外,还发现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可证当时的居地近水低湿,建筑技术已相当进步。

禅让:传说古代实行的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栽:有尧举舜,舜举禹,禹先举奉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讲述他们登上部落首领位置后,选贤与能,把贤能者举荐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生前就让他辅住自己处理政务,死后便让他正式登上首领的位置。

二 、夏商西周

鸣条之战:商汤灭夏之战役。夏朝末年,夏王桀生性暴虐,嗜酒好声色,即住后“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栈有施氏,得美女妹喜,甚得宠。聚敛百姓贵财,建倾宫,修瑶台。民不堪其苦。拒谏而诛杀大臣,任意伐灭诸侯,诸侯多叛夏。商汤在伊尹的协助下,先后诛灭韦、顾、昆吾三个忠于桀的诸侯后,遵出兵伐夏桀。夏商两军在鸣条会战前商汤举行誓师,誓词即《尚书》中的《汤誓》。交战后夏军即溃,桀致进,至南巢被擒流放而死。夏王朝遂被灭亡。

古公亶父:周族的杰出人物,受到国人的爱戴,后世尊之为“太王”。由于受到戎族的逼迫,在他的带领下翻过梁山,渡过漆水,来到岐山之下。周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垦农田,建立家室,修筑城郭,完全摆脱了戎狄习俗的影响,经济生活进步很快。同时还设立五官有司,治理人民,周族开始向建立国家过渡。

金文:金文即铸造在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人们往往以青铜礼器中的钟鼎来概括整个青铜器,所以它也被称为“钟鼎文”。青铜器有铭文始于商代中期,商代青铜器铭文一般文字较少,铭文多为铸成,自春秋时期起有刻成的,字体亦随时代变迁而有变化。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与文字,全文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殷墟: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住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自盘庚迁都于此至帝辛亡国,商以此为都。1928年l0月,董作宾主持了试掘,同年12月,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郭宝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恢复殷墟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该处丰富的出土文物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资料,引起国内外的重视。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南兴镇。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遗址最早在1929年就曾发现大批精美玉石器,在1986年发掘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文化共分四个大的文化期,说明了古蜀文化在距今3000多年至41300多年前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仪礼》:《仪礼》是先秦典籍,共17篇,叙17种典礼。托名周公所作,一般以为它成书于春秋后期,可能经过孔子的改订,主要反映了周的社会风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等内容,而这些制度大体土都由西周延续到春秋,可以作为了解西周礼制的依据。

夏文化:夏人活动区域内夏王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夏文化的探索,是从早于商代的非商文化中去寻找。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是主要研究对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古籍记载的夏人活动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发现二里头文化,在考古学发展序列上补足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期中间的缺环。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四期遗存,不少学者指出:第三或第四期遗存中有商文化因素出现,已进入商代纪年,应属商文化范畴。其中有几种主要的看法:一.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二.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不是夏文化;三.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而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属于商文化;四.二里头文化一、二、三期为夏文化,偃师二里头遗址即夏都阳城。大家对第一、二期遗存可能是夏文化的认识比较一致。但它们的年代跨度与夏代积年有差距,为此不少学者认为应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去寻找早期的夏文化,因为龙山文化的晚期已进入夏代纪年之内。这时期生产水平有较大发展,已是青铜时代,农业上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工具进步和专用酒器增多。生产的发展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主要表现在墓葬中出现分正常埋葬的人骨,及宫殿基址中庭发现的人殉坑,反映这一时期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对夏文化分歧的解决有待于考古发掘提供更多物证,同时有待于多学科结合研究取得确切数据,对目前推算出的夏商纪年进行验证或修正,将夏朝的绝对年代确定下来,从而为夏文化探讨提供可靠前提。由于缺乏文字等确切的材料作证据,所以目前对夏文化的看法都属推论,也难以统一。

青铜文化:即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到了商代,青铜器的应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青铜工具的锐利远胜于石器,加以当时的铸造技术可以制作出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手工工具和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拥有众多人口的都邑出现了。在这些都邑中,建造起巨大的宫殿;修造大型王陵;构筑起城垣与壕沟之类的防御设施。在都邑与各地之间有马车与舟船等交通工具相连结;还出现了契刻的甲骨文,用于记录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也发展起来。青铜工具用于采矿业,可以采出更多的矿石。冶炼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使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使中国的青铜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时最早的历书。隋代以前,它只是西汉戴

德汇编的《大戴礼记》中的一篇,以后出现了单行本,在《隋书·经籍志》中第一次被单独著录。《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夏小正》文句简奥不下于甲骨文,大多数是二字、三字或四字为一完整句子。其指时标志,以动植物变化为主,用以指时的标准星象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亮星,如辰参、织女等。缺少十一月、十二月和二月的星象记载。还没有出现四季和节气的概念。《夏小正》记载的生产事项,包括农耕、渔猎、采集、蚕桑、畜牧等,但无一字提到“百工之事”,这是社会分工还不发达的反映。所有这些,表明《夏小正》历法的原始和时代的古老。

三、 春秋战国

郭店楚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中国湖北省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年10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00余个,全部为先泰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 秦汉

(一)秦

一、 史前时代

《名词解释》P2: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群、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

三皇、五帝、绝地天通、禅让制

远古时代 : 一般指文献记载不清楚或没有记载,而后人知道不多或者无法了解的遥远历史时期。中国的远古时代指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及更早的历史时期,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以前的史前时期。 中石器时代:介于旧石器时代与中石器时代之间,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细石器开始盛行。这时人类生活仍然依赖于采集和渔猎,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出现。其年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的全新世时代,延续时间很长。当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进入新时期时期时,一些边缘的地方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还停留在新石器时代。目前这个时代的遗址发现的不多,陕西的沙苑文化、河南的灵景文化是其中的两个。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中国古代文献,诸如《尚书》、《史记》所记载的中国古代最古老的王朝乃是夏朝,夏朝之前,便是我们常说的远古时代。它包括了中国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以至于进入文明社会的漫长年代。历史学者们将之化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而考古学上则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所谓旧石器时代,即是说打制石器的时代,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早期皆属于旧石器时代。

所谓新石器时代,即是说磨制石器的时代,这包括了氏族公社的发展、繁荣时期,直到青铜时代开始前的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始于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一直延续到约距今4千年左右,持续了五六千年。它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这也是人类学和历史研究上所谓的“野蛮时代”,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

原始群、血缘婚、血缘家庭:原始群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为了生存,十几人和几十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采集和狩猎,以获取生存资料,这种松散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原始群在考古学上大致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其早期为“猿人”,晚期为早期智人(即古人)。猿人的婚姻制度尚比较杂乱,等到古人稍有进步,产生了血缘婚,即父母子女不得婚配,婚姻只在同辈中进行,而由此构成的社会组织,称之为血缘家庭。人类社会也在此向母系氏族社会过渡。

族外群婚和对偶婚:族外群婚即两个氏族间互为通婚集团,一个氏族的同辈男子做另一个氏族同辈女子的丈夫,反之亦然。这样就杜绝了同胞和旁系兄弟姐妹之间的结合了。 等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族外群婚发展到了对偶婚,即一男一女之间的不稳定结合,男方或女方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妻”或“主夫”。在对偶婚中,男子从妇而居,所生子女归女方所在的氏族,这种对偶婚制度是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族外群婚和对偶婚都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制度。

河姆渡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河姆渡文化分布在浙江绍兴与宁波之间,距今约有六千八百年。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凿、骨耜、骨镞等,陶器为黑色,有釜、钵、罐、盆、盘等,都是手制的。河姆渡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考古发掘时发现有很多稻谷、稻壳、稻茎的遗存,证明了当时的农业已相当发展。此外,还发现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可证当时的居地近水低湿,建筑技术已相当进步。

禅让:传说古代实行的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栽:有尧举舜,舜举禹,禹先举奉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讲述他们登上部落首领位置后,选贤与能,把贤能者举荐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生前就让他辅住自己处理政务,死后便让他正式登上首领的位置。

二 、夏商西周

鸣条之战:商汤灭夏之战役。夏朝末年,夏王桀生性暴虐,嗜酒好声色,即住后“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栈有施氏,得美女妹喜,甚得宠。聚敛百姓贵财,建倾宫,修瑶台。民不堪其苦。拒谏而诛杀大臣,任意伐灭诸侯,诸侯多叛夏。商汤在伊尹的协助下,先后诛灭韦、顾、昆吾三个忠于桀的诸侯后,遵出兵伐夏桀。夏商两军在鸣条会战前商汤举行誓师,誓词即《尚书》中的《汤誓》。交战后夏军即溃,桀致进,至南巢被擒流放而死。夏王朝遂被灭亡。

古公亶父:周族的杰出人物,受到国人的爱戴,后世尊之为“太王”。由于受到戎族的逼迫,在他的带领下翻过梁山,渡过漆水,来到岐山之下。周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垦农田,建立家室,修筑城郭,完全摆脱了戎狄习俗的影响,经济生活进步很快。同时还设立五官有司,治理人民,周族开始向建立国家过渡。

金文:金文即铸造在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人们往往以青铜礼器中的钟鼎来概括整个青铜器,所以它也被称为“钟鼎文”。青铜器有铭文始于商代中期,商代青铜器铭文一般文字较少,铭文多为铸成,自春秋时期起有刻成的,字体亦随时代变迁而有变化。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与文字,全文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殷墟: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住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自盘庚迁都于此至帝辛亡国,商以此为都。1928年l0月,董作宾主持了试掘,同年12月,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郭宝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恢复殷墟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该处丰富的出土文物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资料,引起国内外的重视。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南兴镇。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遗址最早在1929年就曾发现大批精美玉石器,在1986年发掘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文化共分四个大的文化期,说明了古蜀文化在距今3000多年至41300多年前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仪礼》:《仪礼》是先秦典籍,共17篇,叙17种典礼。托名周公所作,一般以为它成书于春秋后期,可能经过孔子的改订,主要反映了周的社会风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等内容,而这些制度大体土都由西周延续到春秋,可以作为了解西周礼制的依据。

夏文化:夏人活动区域内夏王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夏文化的探索,是从早于商代的非商文化中去寻找。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是主要研究对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古籍记载的夏人活动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发现二里头文化,在考古学发展序列上补足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期中间的缺环。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四期遗存,不少学者指出:第三或第四期遗存中有商文化因素出现,已进入商代纪年,应属商文化范畴。其中有几种主要的看法:一.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二.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不是夏文化;三.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而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属于商文化;四.二里头文化一、二、三期为夏文化,偃师二里头遗址即夏都阳城。大家对第一、二期遗存可能是夏文化的认识比较一致。但它们的年代跨度与夏代积年有差距,为此不少学者认为应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去寻找早期的夏文化,因为龙山文化的晚期已进入夏代纪年之内。这时期生产水平有较大发展,已是青铜时代,农业上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工具进步和专用酒器增多。生产的发展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主要表现在墓葬中出现分正常埋葬的人骨,及宫殿基址中庭发现的人殉坑,反映这一时期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对夏文化分歧的解决有待于考古发掘提供更多物证,同时有待于多学科结合研究取得确切数据,对目前推算出的夏商纪年进行验证或修正,将夏朝的绝对年代确定下来,从而为夏文化探讨提供可靠前提。由于缺乏文字等确切的材料作证据,所以目前对夏文化的看法都属推论,也难以统一。

青铜文化:即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到了商代,青铜器的应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青铜工具的锐利远胜于石器,加以当时的铸造技术可以制作出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手工工具和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拥有众多人口的都邑出现了。在这些都邑中,建造起巨大的宫殿;修造大型王陵;构筑起城垣与壕沟之类的防御设施。在都邑与各地之间有马车与舟船等交通工具相连结;还出现了契刻的甲骨文,用于记录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也发展起来。青铜工具用于采矿业,可以采出更多的矿石。冶炼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使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使中国的青铜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时最早的历书。隋代以前,它只是西汉戴

德汇编的《大戴礼记》中的一篇,以后出现了单行本,在《隋书·经籍志》中第一次被单独著录。《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夏小正》文句简奥不下于甲骨文,大多数是二字、三字或四字为一完整句子。其指时标志,以动植物变化为主,用以指时的标准星象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亮星,如辰参、织女等。缺少十一月、十二月和二月的星象记载。还没有出现四季和节气的概念。《夏小正》记载的生产事项,包括农耕、渔猎、采集、蚕桑、畜牧等,但无一字提到“百工之事”,这是社会分工还不发达的反映。所有这些,表明《夏小正》历法的原始和时代的古老。

三、 春秋战国

郭店楚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中国湖北省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年10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00余个,全部为先泰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 秦汉

(一)秦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学考卷汇总(按题型及研究方向等归类)
  • 古代文学考卷汇总(按题型及研究方向等归类) 先秦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 1.九辩(人大古代文学00) 2.九歌(人大古代文学00) 3.淝水之战(北大古代文学9x) 4.<天问>的作者是()(南开大学文学综合00) 5.春秋三传( ...查看


  • 如何抓重点
  • 考研指导:历史学统考复习如何抓住重点2009-08-03 07:37:00 跨考网 历史学统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学史.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尽管大纲限定了考试 ...查看


  •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 中图分类号:N04: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1-0023-03 张柏春,1960年生,工学 (机械工程)学士,理学 (科学技术史)硕士.博士.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 ...查看


  •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677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152 总学分:9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适用专业:历史学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史&g ...查看


  •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北京师大2010年中文试题 古代文学部分 名词解释: 古诗十九首.词别是一家说.宫体诗.拟话本.桐城派 简答题: 1<战国策>的寓言运用有什么样的特色? 2分析大历诗风的特色. 论述题 1 ...查看


  •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 目 录 一. 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 二. 次重点:名词解释的范围 三. 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一项 四. 三段论:可能的高分技巧 五. 字数:六分钟的限制 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 介绍具体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加深 ...查看


  • 2012年历史学基础试题点评
  • 本文源自博仁教育 2012年313历史学基础试题点评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313历史学科目已考试完毕,纵观今年的313年历史学基础试题,我们发现今年的历史学基础试题有以下特点: 1.命题难度与往年相当,命题特点与思路与去年相同.从今年 ...查看


  • 中国古代史第三章知识点
  • 第三章 元时期 因为课时的原因,本章第4.5.6讲的内容需要同学们自学. 掌握 **元朝政治文化的二元性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大蒙古国的制度建设(其中重点之重点是千户制度.怯薛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四等民族 诸色户计 基 ...查看


  • 历史学考研模拟题
  • 一. 选择题.(20*2) 1.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三表法"的著名思想家是( D ) A. 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2. 西域都护始设于汉代(C ) A. 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宣帝 D.汉光武帝 ...查看


  • 中国政治制度史2014
  • 2010年春期开放教育(专科)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指导 2010年6月修订 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