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考前指导新

心理准备:松、静、匀、乐。我难人也难,我不怕难;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在考试之前要对考好语文有信心,要相信只要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一定会考好的。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借助汉语拼音, 根据语言情境,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确保用词的准确性或语意的连贯性。

(2)辨析形近字, 避免写错字、别字, 特别重视根据汉字形旁推敲字形,准确书写,尽量用楷书。

★实战演练:

(1)果实的事业是zūn guì()()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qiān xùn( )()的,专心垂着绿阴的。——泰戈尔《飞鸟集》

(2)漂泊是“行遍天涯千万里”的豪情,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失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júe()择,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欲念,是一个遥远而又清xī()的梦!有漂泊,就会有乡愁。乡愁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狂放,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chóuchàng( ),是“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的消魂,是长亭更短亭,一程又一程牵引出来的忧伤,是一个不松不紧的结!

答案:1尊贵谦逊 2抉晰惆怅

2. 标点符号:

选择题:提醒:1. 考场默念一遍。 2、善用排除法!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例: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 .今年4月1日,在泰州市国际写作中心,举行了“秋雪湖之春”书画家笔会。

C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D .上午八点,社会各界为雅安地震遇难者举行默哀仪式,汽笛声、防空警报声一齐响起。

3. (1)成语

★答题方法:

●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坐而论道”“顶礼膜拜”“生财有道”是贬义;“急公好义”是褒义

●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如“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一般用于夫妻。“天伦之乐”指家人。尤其是有些成语是不能带宾语的,要注意,如“出奇制胜敌人”“漠不关心人民疾苦”“司空见惯这些现象”等。

● 注意一些近义成语的混用,如“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临危授命”和“临危受命”等。

● 注意成语使用与语境重复,如“三令五申地强调”“在心中耿耿于怀”“背地里阳奉阴违”

● 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如 “下车伊始”。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 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 特别注意两用甚至多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洁身自好,昏天黑地,不偏不倚

【示例】“小沈阳”的节目被拿下,再次暴露春晚导演们求稳的心理,春节晚会搞来搞去就是这几张老面孔,新人无法抢滩登陆,注定会使观众审美疲劳。可见,如何推陈出新、培养新人是以后导演们的重要课题。(“推陈出新”是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用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语境中是讲春晚培养新人的问题,不合语境。)

3. (2)辨析和修改病句

★牢记六大类型:

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分类列举不当〕。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

★解题方法:

● 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 注意题干中如果出现“句意明确”这样的字眼,说明一定有一项属于“歧义”。 ● 常见病句的修改与辨认

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看有无不通之处。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份,这样如果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注意并列词组作句子成份。当一种句子成份由联合词组充当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搭配不当。“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第三,注意介宾短语。句首使用介词,有时会使句子缺少主语。 【由于、经过、通过…,使…】(例如:在“法律不管、读者不辨”的现状下,使得伪书出版者和经销者有恃无恐。)

第四,注意否定词。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否定词,往往会把句意搞反。

第五,遇到长句要细心。句子过长,往往前后照顾不到而造成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第六,对句子中有“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的要多加小心,可能出现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第七,注意几个词语并列,是否是分类列举不当(大概念与小概念混排),还有可能是排序不当和部分搭配不当!【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讨论、发现、解决了问题】

第八,注意“不但(不仅)”“而且”递进句中,两个分句的顺序是否合乎递进关系!

(例子: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 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 喜欢纵情于游客手上蹦跳嬉戏, 而且五颜六色, 极尽缤纷。)

第九,数字出现了,可能出现重复、矛盾等语病。【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下降了一倍】

第十,“是”字句最容易出现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异常美丽的季节。】

第十一,注意中途易辙的问题,名词短语 + 状语(-----后),新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如:我们学校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庆回归大型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4.默写:看清题目要求,书写规范,别写错别字。自选题要选自己有把握的。

5. 名著阅读:

看清题(名字还是绰号;感想还是内容;字数限制)

理好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流畅)

文学常识、主要人物、情节、性格特点

6.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例: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文学作品,你班开展了“集体视听”系列活动。

(1)【话剧欣赏】活动中,你和同学们一起观赏了《选场》的话剧视频。其中有一段对话:

齐仰之 (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 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晓华同学不理解台词中“催化剂”的言外之意,请你结合所学的剧本内容向他做一个解说。(3分)

晓华(1分),这里“催化剂”的意思是,陈毅市长所做的工作只是促使了齐仰之的态度转变(1分),而真正让齐仰之转变的还是他本人的爱国之心(1分)。

(2)【广而告之】话剧欣赏活动结束后,大家决定把这段话剧视频向全校宣传推介。 ①语文老师给左边的话剧海报配写了一则广告语——三分钟与三十分钟的对话。请你对这则广告语的妙处进行点评。(3分)

示例:广告语采用了对比手法,抓住图片中两人的对话场景,把齐仰之“闲谈不超过三分钟”的对话时间限制,与陈毅巧妙突破限制把对话进行了三十分钟的结果进行对比,突出了话剧情节的主要矛盾,激发了学生的观赏兴趣。(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示

②在宣传推介的过程中,晓华同学打算开展征集对联下联的活动。他拟出的上联是“陈市长亲顾茅庐得良才”,请你尝试对出下联。(2分)

例:齐仰之欲出书斋遂心愿。齐仰之发生变化愿出山。(结构相似、内容关联即可得2分)

★ 句式仿写题

答题注意点:“从一而终”的话题。 “依葫芦画瓢”的辞格。 “循规蹈矩”的结构。 例:下列课文,请你任选一篇,扣住课文中难忘的“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

示例:《孔乙己》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

★拟对联

解题思路:

(1)注意对仗(人对人,物对物,地名对地名。词性要相对)。

(2)一般上下联倾向是相同的,多属于正对。

例:荷下蛙鸣和天籁,树稍蝉吟鼓瑶音

一池芙蓉一池春,千点菡萏千点韵

雨打荷花叶轻颤,风吹碧水波微涟

★探究题

(1)用一句话提炼材料传达的共同信息。

【答题要领】先认真阅读每段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材料的内容;合并同类项,有效整合答案。

(2)阅读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题要领】分别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写一个;找出每则材料的不同点,体现的是存异的思想。

★观点陈述题。

【答题要领】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再陈述理由,注意: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

★说话题

劝说题:称呼,肯定别人的正确做法,委婉指出别人的错误,提出建议。 开场白:称呼,紧扣活动的主题,语言生动。

串词:要能承上启下,特别是要引出下个节目,要介绍下个节目的表演者及节目名称。

结束语:称呼,与开场白遥相呼应,对活动的肯定,展望未来,祝福语。 情境对话:要联系上下文。

★ 漫画题

【示例】根据要求为漫画《对话》写一段文字。(4分)要求:①简要说明漫画内容(至少用一个成语)。②点明漫画寓意。③40-60字。

示例:两人在“对话”,一人头部是一张口水四溅的大嘴,(1分)另一人头部是一只洗耳恭听的大耳朵。(1分)漫画讽刺了假“民主”实“专制”(或“一言堂”)的官僚作风。(2分)(要突出“嘴”和“耳朵”,点明作风特点。不用成语扣1分,可用成语有“喋喋不休”“洗耳恭听”“盛气凌人”“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等)

解题思路:三看一联——看画面,看题目及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联系现实中的现象

答案基本模式:揭示了什么什么道理,讽刺了什么什么现象。批判了什么什么行为。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诗歌鉴赏

★ 预测:有可能不直接考查术语(比如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而是将其藏在一般的问题中,有涉及全诗的考题。

★ 主观鉴赏题时要注意“四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的豪放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 超级提醒

●凡是主观鉴赏题,一律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如:两首诗比较,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凡是简单地回答“情景交融”的一律不得分,因为没有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

●表述时不要简单地堆砌鉴赏术语,不要单纯地贴标签。有些学生鉴赏水平低,只好脱离实际,说写空洞的鉴赏语言。

●试题可能较开放,但却不是想说什么说什么!允许你“万紫千红”,但你说出的必须是与“春天”有关的东西才对呀!

●答题一定要分点!!!!!4分以上的题目最起码分两点!!!!

(二)文言文阅读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 由于中考选的文言文往往有故事性,所以应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一遍。

※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当你读不下去时,抓紧去阅读第11题——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你很有可能柳暗花明!!!

1. 实词: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不要忘了我们讲的一些方法:利用语境,利用词性,利用对应的结构,借助成语佐证等。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例: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笑不止 ( )

②子宜急归 ( )

③其人至镇江 ( )

④何以书示其人( )

课内有根。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

《示儿》

2. 文言虚词题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惧之以死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答题技巧:每组中利用给出的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只要知道一个的用法、意义就差不多了,另一个按照这个意义带进去看通不通,就可以判断两个是否一样了。

3. 停顿:

一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句中还是句末,是1处还是两处。二要注意几个要点:(1)发语词和句首连接词后要停顿;(2)主谓间停顿;(3)动词后的宾语较长,动宾之间停顿。(4)介宾短语和偏正短语之间不能停顿。

例: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 以 一 书 寄 何

4. 文言文翻译--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例: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2分)

译文:

那个人看了书信后,向北方拜了两拜后才离开。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2分)

译文:

答题技巧

●要有“得分点”意识,那些句中明显重要的词语(尤其是动词)一定要准确落实到位。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居庙堂之高

被动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省略句——考试时常常从文中摘取句子,所选的句子往往没有主语,属于省略句,我们要补出。

另外,代词“之”出现在中间,常常被省略,翻译时应该补出。如“欲以(之)击柱”。例:见渔人,乃大惊。

判断句——“……者,……也”“乃”“此则”等。

●注意一些特殊短语格式:

“其”在句首出现,后面有问号。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得无...... 乎?】该不是...... 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 对内容的理解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好恶是否恰当等,有时甚至是某一个实词理解出现问题。

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例: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2分)

一是先不告诉患者实情,用惊吓的方法使他自然痊愈;二是能够准确预估疾病去除的时间。

(三)说明文阅读

示例:阅读暖希的《字为何变陌生了》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一个字,盯着这个字看30秒……有什么发现吗?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你盯着看的那个字变得很奇怪,好像有点不认识了?熟悉的字怎么感觉那么陌生呢?

②是的,字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是写错了。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譬如“日”、“月”平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而如“明”、“认”等字,则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

③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他们有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就变得奇怪而陌生,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符号。后来人们又发现,也不仅仅是文字会让人产生奇怪的陌生感,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④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⑤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字的模样去寻找它的意义,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越疲倦。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和反应”。

⑥我们不但在图像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反应,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都会有饱和反应。不管什么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重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 ⑦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就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

(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以与读者一起“做游戏”的方式开篇,有哪些好处?(2分)

①用游戏的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1分);②引出下文对“字为何变陌生了”的说明(1分)。

13.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去套路化,重真理解

(1)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2分)

(1)分析不全面,划线句子不仅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

(2)第③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对变化后的符号意思研究得不够深入。(2分)

(2)这种说法不正确,“可能”带有推测的意味,表示不十分肯定,也许会有特殊情况的发生,科学地说明了持续地注视一个单词所产生陌生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不是“研究得不够深入”。(2分)

14.请分别概括出文中的“饱和反应”对神经活动的负面作用和好处。(4分)去套路化,重信息搜索能力和概括能力

负面作用是,长时间的感觉刺激,会使神经系统疲倦,抑制神经系统活动,导致感觉的陌生与变化(2分);好处是,通过对旧信息反应的消减或变化,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2分)。

实战演练:

阅读《病毒的话》,回答12~14题。(共10分)

①我们家庭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

②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了汁液,用没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汁液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

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 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③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④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⑤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 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改邪归正,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 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抗癌作用哩!

⑥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当然,现在我们服务得很不够,我们家族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这是因为人类对我们研究得还不充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2.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2分),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病毒的体积小、结构非常简单的特点,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2分)。

13. 第⑥段“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删,事实说明是用事实证明的意思,是对信息来源的确定(1分),突出说明病毒为人类服务是有科学依据的,是真实可信的(1分),如果删除就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可靠,用“事实说明”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的准确性(1分)。

14. 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病毒的看法。 (3分)

【连接材料】H7N9是正粘病毒科所属的禽流感的一种亚型。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 ),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 ),H 又分15个亚型,N 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

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H3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看待,病毒是一种有害也有益的的生物体(1分),它带给人类疾病和灾难,它传染速度快、传染面积广(1分),但只要人类多加研究,以毒攻毒,就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四)议论文阅读

示例: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给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躁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曾问他:“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 (有删改)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信息搜索能力和概括能力

我们要沉淀自己的心灵(2分)。

16.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论证(摆事实)(1分);通过王叔岷潜心研究《庄子》的事例,生动具体地论证了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人生发展的必要性(3分)。

提示: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如: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分论点;比喻论证 用……来比喻…… 生动形象地论证+分论点 对比论证 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分论点,使论证有力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材料】美国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曾被誉为“美国第一嗓”,后来嗜酒成瘾。由于长期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来。酗酒最终断送了她的事业。

(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

(1)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没有能够做到沉淀自己的心灵,抵制酒的诱惑,导致了自己的嗓子受伤,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发展。(2分)

(必须结合论点)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也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是什么。(2分)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可以从反面论证本文的观点。(2分)

实战演练:

阅读张颐武的《熬住就是一切》,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

1.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不好。因为“龟兔赛跑”中的“龟”虽然跑得慢,但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而“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农夫)”虽然也在坚持,但异想天开,坐享其成,一味死守,与中心论点不符。

3.把第⑥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4分)

去掉不好,因为“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使人生竞技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使论证更严密。同时“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又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熬煮就是一切”。如果去掉,论述显得不够严密,中心论点就显得太片面、太绝对。

4.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中提炼出你对“熬”的理解。(3分)

熬,就是怀揣梦想,身心健康,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坚持坚持再坚持!

(五)散文阅读

● 掌握答题要领

★1、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认真读一遍文章。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

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同时,仔细阅读一些重要的句子、

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 、留意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

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

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C 、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

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答题步骤

A 、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

B 、查语境。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C 、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记住:全用文中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

几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修辞

1、对比: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具体形象生动,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对什么什么的热爱等)。

3、比喻: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4、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5、引用: 引用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的典雅。

6、反语:更强烈表达一种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

7、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

(二)表现手法

1、象征: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如《白杨礼赞》

2、对比:突出对比物的特点,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如《故乡》

3、正面衬托、烘托:衬托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更鲜明地体现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反衬: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更能鲜明的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5、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感情交

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有时还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

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

效果。

6. 举例或列举 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7、抑扬结合: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种品质,使赞扬或批评更为强烈;还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

澜,制造曲折,避免平淡。

8、侧面描写: 另辟蹊径地表现事物,体现事物的另一个侧面。

(三)作用题 总思路——

1、结构———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小结上文;照应开头,与某处呼应,引出下文的议论和思考,为下文某处内容作铺垫,为文章某处内容埋下伏笔

2、内容———写出什么内容,突出某个事物,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某种情趣

3、手法———使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渲染气氛

4、主题、情感——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体现了什么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四)其他方面

1、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1)先答出名目——什么手法,(2)这种手法本身的作用(3)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其效果。

2、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像翻译一样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3、物象:(1)物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音、色彩、状态(2)该物象所蕴涵的内在品质或精神以及所象征的人(3)该物象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1)代表、身份、地位:(2)性格特征。(3)作者塑造此人物形象的意义。

4、鉴赏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语言风格 + 修辞语言的效果

①常见语言风格:语言表达深刻;用语典雅;富有文采,冷峻深刻;含蓄隽永,富有激情,朴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十分亲切;深入浅出;富有趣味性、生动性。 ②考语言,有时还涉及到修辞的效果,因为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五)探究题

探究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唯一型2、选一型 3、融合型 4、主旨引申型 5、文学扩展型。6、联系实际型,但无论那种题型: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

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或者联系实际来分析;总结点题。

●注意赏析型:

说明:此类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处理。1、结构 2、内容 3、手法4、主旨。类似于作用题。

【阅卷老师忠告】

首先是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是极为客观的,并没给学生多少发挥的余地。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先熟悉原文,如果确定直接可用的文句,再自行归纳总结不迟。

实际的批改时间至多不过八九秒。阅卷人脑中会逐渐凝结出一个间架分明的要点框,阅卷就成了一种套框的机械运动。此时阅卷者的工作不是看清考生答了什么,而是仅仅是看框里套进些什么。也就是说真正能调动眼球注意力的只是几个重要字眼。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修饰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造成阅卷人的疏漏;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文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 最后就是卷面。特别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如果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勾掉原答案后在空格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

(六)小说阅读

小说考查要点:1、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 3、环境 4、主题 5、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具体答题思路:

1.某处情节的作用——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2.写某一个人物的作用——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推动某一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3.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本身(交代了时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平台,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寄托,暗示,揭示)。

由此可见,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是唇齿相依的,考查其中一个,也要从两外两个考虑,当然,最终还要考虑小说的灵魂——主题。

4.主题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首先:看主人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如果结局是好的,那一定是赞美主人公某种精神。如果结局是坏的,可能是批判主人公的某种不好的思想,或是同情主人公的遭遇,或是揭示了某种社会问题。其次,具体根据文中主人公的言语和行为,分析文中到底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倾向。答题模式一般是:通过…………(某人的遭遇,某件事),揭示了(赞扬了、讽刺了)……,说明了(体现了)……

5.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1)构思、结构 常见题型:本文在构思上或者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① 有没有双线结构 ② 有没有鲜明清晰的线索 ③ 有没有倒叙,制造悬念 ④有没有采用对照的方式

写了两个鲜明对立的人物 ⑤有没有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

(2)手法

思路:①描写人物的手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 )

作用——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为小说主题服务。

②小说全局角度看,常用的手法:① 以小见大 ② 对比(反衬) ③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④

象征⑤侧面描写 ⑥ 细节描写

(3)以某种东西作题目的作用

思路:一是该物推动情节发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4)语言特色:

思路:语言朴素精炼②语言华丽,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③幽默, 机智, 讽刺 ④凝练隽永, 委婉含蓄 ⑤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提醒:最近必考的链接题,常常要考到对课文的主题和手法的把握,所以我们要记住几篇课文的主题和手法。如:《月迹》:记叙了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像,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才是无限的、永恒的;表达了珍惜生命、拥抱生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汇入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幽径悲剧》描写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枣核》、《背影》、《散步》、《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囚绿记》:写了“我”对常春藤的爱,也写了“我”囚绿的自私行为,反衬出常春藤始终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并借此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作者忠于祖国的情怀。;《故乡》表现了旧中国农村的萧条,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表达了打破人与人的隔膜创造新生活的愿望《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台阶》《呼兰河传》等。

例: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泰格特《窗》)

本文中的第⒀段与链接材料中“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

相同点:

都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1分);都是为了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发深刻的思考。(1分)特点+效果

不同点:联系文章主旨

泰格特的用意是,用“光秃秃的一堵墙”映照出两位病人心灵的美与丑,彰显了作者扬善贬恶的态度。(2分)

本文作者的用意是,用种花的“特意”和回答的“淡淡”,凸显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母爱的博大深沉。(2分)

实战演练:

阅读莫言的《金鲤》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月亮升起来了,青草湖变成了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划出一道银色的线,鱼儿落水时,震破了银色的镜子,荡漾开一圈圈波纹。

在湖边的一棵老柳树下,爷爷和孙子静静地坐着。爷爷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一明一暗,模模糊糊地映着他那张慈祥的脸。

爷爷将网拉出水面,月光照着鱼网,网里躺着一条泛着金色光泽的鲤鱼。他将网转向岸边。小孙子雀跃着将鲤鱼抱起来,放在装了水的桶里。鱼在桶里蹦了几下,便没了声息。爷爷又把网下到水里,转过头来看桶里的鱼。

“金翅鲤鱼。”爷爷说。

“怪事。这鱼怎么这样老实呢?”

“您说什么呀,爷爷?”

“噢,孩子,这鱼太厚道了,网出水时,只要它一跳,就能把网给撕了。咱这罾网,只能捉小鱼儿。”

“这鱼大概睡着了。”

爷爷沉思起来,烟锅子一明一暗地闪烁。周围忽然变得十分沉静,湖面上升腾着薄雾,几支粉荷花像画在水上似的。岸边的水草丛中,小虫子低低地鸣叫。

“孩子,来,再拉一网。”网又沉入水底,一切又陷入沉寂。

“爷爷,再给我讲个故事吧。”

“好吧,就给你讲个金翅鲤鱼的故事。”

孙子向前靠了靠,爷爷伸出胳膊,把孙子揽到怀里:“若干年前。”

“多少年?”

“小孩子家莫打岔,仔细听着。若干年前,咱这青草湖边出了一个叫金芝的姑娘。这姑娘俊着呢,双眼叠皮,高鼻梁骨,咕嘟着小嘴,扎着两条大辫子,谁见了谁喜欢。那一年从城里下放到咱村一个女作家,听说那女作家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青草湖‟,你

爹他们都念过这本书呢! 女作家就住在金芝姑娘家。后来起了„大革命‟,女作家天天挨斗,有时还挨揍哩……

“有一天晚上,女作家挨了最厉害的一场斗,半死不活地被抬到金芝家里。金芝流着泪给女作家擦身上的血污——村里的医生不敢来给女作家治伤。金芝忽然想起来了,她有个姨父在青草湖对岸,早年闯过外,家里有一种治跌打损伤的药,十分灵验。救人如救火,金芝姑娘托邻家的一个大嫂照料着女作家,自己来到青草湖边。

“„青草湖,青草湖,东西只五里,南北六十五。‟若干若干年前,天上的织女把织布梭子掉到人间,在地上砸了一个坑,这就是咱们的青草湖。金芝的姨家在湖对面王庄,坐小船几袋烟功夫就能划过去,走旱路要两天。那时节,小船都被锁起来了,怕被阶级敌人破坏。金芝来到湖边,脱下长衣服,捆成一个小包拴在身上,一纵身跳下了水。那天晚上也是好月亮,金芝姑娘就从这棵大柳树下下了湖。金芝一身好水性,像一条雪白的大鱼在水面上撒欢。她游啊游啊,水声„哗哗哗‟地响,月亮明光光地照着她。半夜时分,她上了对岸,换上衣服,敲开姨家的门。姨父挺疼这个外甥女,把珍贵的药给了她。

“金芝姑娘又下了湖。姑娘家毕竟力气单薄,游到湖中央,她吃不住劲,身子像拴上了十个秤砣……后来,天上飘来一朵洁白的云,把月亮遮住了,湖面上零零星星地落了一阵铜钱大的白雨点……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月亮煞白着脸,慢慢地往下落,慢慢地变大,最后挂在湖边的柳树梢上,望着像大镜子一样闪闪发光的青草湖……” “金芝姑娘呢?”小孙子焦急地问。

月光下,爷爷两眼闪着光。

“爷爷,你哭了?”

“傻孩子,爷爷的胡子都白了,不会哭了。爷爷的故事还没讲完呢! 第二天夜里,女作家在邻居大嫂的搀扶下来到湖边,湖上静悄悄的,草叶上的露珠落在水面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女作家轻轻地说:„好闺女,你喜欢看的《青草湖》我带来了……‟,她掏出一包纸灰,轻轻地撒在湖水中……

“湖上突然翻起了波浪,湖中心裂开了一条缝,一团红光闪过,浮上一条金鲤鱼,鳍、尾巴像火苗一样红。金鲤鱼游到湖边,用头拱上来一个衣裳包。然后,尾巴拍了三下水,又慢慢地游到湖中心,红光随即消逝了。湖上又是一片月光。女作家捞起衣裳包。衣裳包里包着一瓶云南白药……”

“爷爷,讲完了吗?”

“完了。”

“金芝姑娘变成金鲤鱼了?”

“唔,也许。”

一只水鸟从岸边的青草中飞起来,扑棱棱地飞着,落到湖中的苇丛里。

几只青蛙“扑通扑通”地跳到水里,像扔了几块石头。

水桶哗啦一声倾倒了,水面上翻起一阵浪花。

“孩子,你干什么?”

“我送金芝姑娘回家去啊。”

“嗨,你这孩子。”

18.小说多次描写月亮,请列举三例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6分) 例一:开头写月景,交代时间,衬托夜晚的宁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例二:金芝姑娘为救人跳湖到对岸姨父家取药,衬托夜静,烘托人性美。

例三:取到药回家途中再写月,暗示了人物不幸命运,月亮拟人化,表达人物忧伤的情绪。

例四:金鲤送来衣裳包游到湖中心后再写月光,衬托湖面的平静,与金鲤来时的不平静形成对照,营造美的氛围,映衬出金芝姑娘美好品质。(答到三点得6分)

19.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及表达效果。(2分)

这鱼太厚道了 。

这里指金翅鲤鱼太老实了。(1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并不希望这条鱼被捕获的心理,表达出爷爷对这条不寻常的鲤鱼充满了深深的同情。(1分)

20. 文中画线句关于青草湖的传说,文中插入传说资料有什么作用。(4分)

交代景物得名的由来; 引用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增强文章古老传奇的色彩;以传说烘托相关人物性格和品质,表达作者美好的情感。(答到三点得4分)

21.“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中常常借助“孩子”形象表达作家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比如文中的“孙子”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这样的作用。请仿照例句,再从你学到的课文中举两例说说对这一类形象的理解。(6分)

例句:莫言《金鲤》中的“孙子”形象,善良、真诚,“金芝姑娘回家”行为是真善美在“孙子”身上的延续,也是作家对真理永远存在的美好愿望。

鲁迅《故乡》中水生和宏儿,他们是新生的一代,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家塑造他们,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打破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发展的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一种前人未曾经历过的生活。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小孩子”的形象,他在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喊出了“天真的声音”,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作家对坚守内心美好的童真呼唤。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 约瑟夫),他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愿望。(作家作品1分,说出人物1分,简要分析1分)

第三部分 作文

(一)审题:

要闯的第一关就是审题。中考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考生“思想”的比拼,如果审题误入歧路,再高明的“思想”,都只成了屠龙之技。特别强调找准“话题”。

(1)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能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超级提醒:

● 如果题目就是一些平常词语,没有临时产生的“比喻”“象征”含义,那么引言材料就没必要过分关注,甚至文章不提都可以。

如: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失去” 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你只需抓住“失去”来构思即可,无需再谈“园环”的故事。如果文章过多被园环吸引而忘了更为重要的“失去”,那是大错特错的!

● 如果题目或话题当中有个别词语出现了临时产生的“比喻”“象征”含义,就要先弄懂那个具有比喻含义词语的含义。

如“随手关闭身后的门”“擦亮你的窗子”

一旦弄懂之后,就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抓住这个已经清晰的话题去写作了。

● 正确判定话题中蕴含的命题者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明确命题者的立意指向

● 命题或话题如果是两个及以上的词语并列构成的关系型话题,看清命题者的要求,是写其中一个就可以,还是几个都必须兼顾。如果命题者没说,那么我么就几个都提,当然,其中有一个是侧重点。但是,别漏任一个。

(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看完材料后,回答这样的问题:材料的主人公是谁?他值得赞扬还是批评?赞扬或批评他什么?

如果有两个人物都很重要,可以分别分析他们,这也就意味着文章可以分别就他们来写一篇文章。总之,材料内容单一,抓核心和关键词句。如果材料由两个甚至更多部分构成,可以就其中一个部分来写,也可以将其合在一起立意来写。

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的关键句或者关键词。那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可能就是关键词。静下心来理解关键句或关键词。如果其本身就是一句容易理解的道理,如“要关闭身后的门”,那就好办了;如果本身是一句内涵丰富或者带有比喻义的句子或词语,就需结合语境好好理解,如“要想有船来,就必须建好自己的码头”,就是一句带有比喻含义的话语,我们需理解它的本义——要想抓住机遇获得成功,首先自己要有扎实的积累。理解完关键句或关键词,便以它为你构思的中心来写文章——如果你写议论文,它就是你的中心论点;如果你写记叙文,它就是你记叙事件背后的中心。

(二)如何在考场中打开自己的思路

● 单概念的命题或话题,你就组词吧,通过组词缩小范围。如“独”“狂”“净化”等。 ● 关系型命题或话题:注意二者的辨证关系,以其中一个为侧重,兼顾另一个。 ● 判断型的命题或话题:如 “生活中的色彩与画中的色彩是否一致”,你就根据喜好或者你掌握材料的多寡,把这个两可的问题变成一个鲜明的命题去写作。没必要首鼠两端。

●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列表法来打开思路。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他们与话题什么关系。如“得与失”,就可以在草稿纸上列表,学生的“得与失” 、运动员的“得与失” 、人民公仆的“得与失” 、教师的“得与失” 、 “超级女声”的“得与失” ……可以自由去想,这样总能找到你写作的灵感!

●还要注意题目虚实的问题:题目很虚,你要往实写;题目很实,你要往虚写。

(三)文体指导:

1.记叙文:

● 规范要求:

①应该有一些故事情节,至少是片段。文章少出现议论甚至不出现议论。应该有 人物出现,最好主要人物就一个,要么是你父亲,要么是你母亲,或者干脆就是“我”。不要写太多人物。

② 不要动不动写汤姆、杰克的外国故事,科幻题材的尽量不写。

③ 记叙文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语句——“最近,我在《读者》上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十分感人,故事是这样的”。等于承认你是参考别人的作品。所以,主人公尽量是“我”,别什么“云” “峰”“平”的。

④ 故事新编可以去写,但是别胡编乱造,不要动不动就糟蹋“唐僧”师徒四人。千万不要为了好玩或搞笑去故事新编。其实,故事新编很难写,你要熟悉那个故事,还要从“内心”处去挖掘人物的复杂性。总之,不能满足于情节的离奇,应该去分析古代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记叙文考场提档升格的要点:

(1)要有“亮点”意识。

(2)入题要快,扣题要紧,化题要美。

(3)800字左右。

2. 议论文

● 规范要求:

①应该在开头第一二段就明确地抛出你的观点!

② 举例子绝对不能出现描写性的语言,而且一个例子不能超过250字。

③ 不能全文开头之后,就开始一个例子接一个例子轰炸。

④ 尽量多提话题,过两段就点一下话题以及你的观点。

⑤ 尽量要联系现实。如果你不知道现在的一些鲜活的例子,你可以泛泛而谈,如现代人的生存状况,道德状况等。

● 议论文考场提档升格的要点:

(1)在草稿纸上先想好几句与话题有关的有点议论水平的话,可以结构相似,最好还有点递进关系,然后用他们做分论点。这样,文章结构就清晰了,而且避免全文都是例子没有议论了。

(2)例子举完后,来个正例反设或者反例正设,增加议论含量。

(3)举例时尽量点面结合。

心理准备:松、静、匀、乐。我难人也难,我不怕难;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在考试之前要对考好语文有信心,要相信只要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一定会考好的。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借助汉语拼音, 根据语言情境,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确保用词的准确性或语意的连贯性。

(2)辨析形近字, 避免写错字、别字, 特别重视根据汉字形旁推敲字形,准确书写,尽量用楷书。

★实战演练:

(1)果实的事业是zūn guì()()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qiān xùn( )()的,专心垂着绿阴的。——泰戈尔《飞鸟集》

(2)漂泊是“行遍天涯千万里”的豪情,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失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júe()择,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欲念,是一个遥远而又清xī()的梦!有漂泊,就会有乡愁。乡愁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狂放,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chóuchàng( ),是“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的消魂,是长亭更短亭,一程又一程牵引出来的忧伤,是一个不松不紧的结!

答案:1尊贵谦逊 2抉晰惆怅

2. 标点符号:

选择题:提醒:1. 考场默念一遍。 2、善用排除法!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例: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 .今年4月1日,在泰州市国际写作中心,举行了“秋雪湖之春”书画家笔会。

C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D .上午八点,社会各界为雅安地震遇难者举行默哀仪式,汽笛声、防空警报声一齐响起。

3. (1)成语

★答题方法:

●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坐而论道”“顶礼膜拜”“生财有道”是贬义;“急公好义”是褒义

●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如“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一般用于夫妻。“天伦之乐”指家人。尤其是有些成语是不能带宾语的,要注意,如“出奇制胜敌人”“漠不关心人民疾苦”“司空见惯这些现象”等。

● 注意一些近义成语的混用,如“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临危授命”和“临危受命”等。

● 注意成语使用与语境重复,如“三令五申地强调”“在心中耿耿于怀”“背地里阳奉阴违”

● 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如 “下车伊始”。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 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 特别注意两用甚至多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洁身自好,昏天黑地,不偏不倚

【示例】“小沈阳”的节目被拿下,再次暴露春晚导演们求稳的心理,春节晚会搞来搞去就是这几张老面孔,新人无法抢滩登陆,注定会使观众审美疲劳。可见,如何推陈出新、培养新人是以后导演们的重要课题。(“推陈出新”是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用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语境中是讲春晚培养新人的问题,不合语境。)

3. (2)辨析和修改病句

★牢记六大类型:

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分类列举不当〕。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

★解题方法:

● 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 注意题干中如果出现“句意明确”这样的字眼,说明一定有一项属于“歧义”。 ● 常见病句的修改与辨认

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看有无不通之处。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份,这样如果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注意并列词组作句子成份。当一种句子成份由联合词组充当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搭配不当。“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第三,注意介宾短语。句首使用介词,有时会使句子缺少主语。 【由于、经过、通过…,使…】(例如:在“法律不管、读者不辨”的现状下,使得伪书出版者和经销者有恃无恐。)

第四,注意否定词。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否定词,往往会把句意搞反。

第五,遇到长句要细心。句子过长,往往前后照顾不到而造成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第六,对句子中有“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的要多加小心,可能出现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第七,注意几个词语并列,是否是分类列举不当(大概念与小概念混排),还有可能是排序不当和部分搭配不当!【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讨论、发现、解决了问题】

第八,注意“不但(不仅)”“而且”递进句中,两个分句的顺序是否合乎递进关系!

(例子: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 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 喜欢纵情于游客手上蹦跳嬉戏, 而且五颜六色, 极尽缤纷。)

第九,数字出现了,可能出现重复、矛盾等语病。【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下降了一倍】

第十,“是”字句最容易出现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异常美丽的季节。】

第十一,注意中途易辙的问题,名词短语 + 状语(-----后),新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如:我们学校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庆回归大型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4.默写:看清题目要求,书写规范,别写错别字。自选题要选自己有把握的。

5. 名著阅读:

看清题(名字还是绰号;感想还是内容;字数限制)

理好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流畅)

文学常识、主要人物、情节、性格特点

6.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例: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文学作品,你班开展了“集体视听”系列活动。

(1)【话剧欣赏】活动中,你和同学们一起观赏了《选场》的话剧视频。其中有一段对话:

齐仰之 (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 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晓华同学不理解台词中“催化剂”的言外之意,请你结合所学的剧本内容向他做一个解说。(3分)

晓华(1分),这里“催化剂”的意思是,陈毅市长所做的工作只是促使了齐仰之的态度转变(1分),而真正让齐仰之转变的还是他本人的爱国之心(1分)。

(2)【广而告之】话剧欣赏活动结束后,大家决定把这段话剧视频向全校宣传推介。 ①语文老师给左边的话剧海报配写了一则广告语——三分钟与三十分钟的对话。请你对这则广告语的妙处进行点评。(3分)

示例:广告语采用了对比手法,抓住图片中两人的对话场景,把齐仰之“闲谈不超过三分钟”的对话时间限制,与陈毅巧妙突破限制把对话进行了三十分钟的结果进行对比,突出了话剧情节的主要矛盾,激发了学生的观赏兴趣。(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示

②在宣传推介的过程中,晓华同学打算开展征集对联下联的活动。他拟出的上联是“陈市长亲顾茅庐得良才”,请你尝试对出下联。(2分)

例:齐仰之欲出书斋遂心愿。齐仰之发生变化愿出山。(结构相似、内容关联即可得2分)

★ 句式仿写题

答题注意点:“从一而终”的话题。 “依葫芦画瓢”的辞格。 “循规蹈矩”的结构。 例:下列课文,请你任选一篇,扣住课文中难忘的“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

示例:《孔乙己》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

★拟对联

解题思路:

(1)注意对仗(人对人,物对物,地名对地名。词性要相对)。

(2)一般上下联倾向是相同的,多属于正对。

例:荷下蛙鸣和天籁,树稍蝉吟鼓瑶音

一池芙蓉一池春,千点菡萏千点韵

雨打荷花叶轻颤,风吹碧水波微涟

★探究题

(1)用一句话提炼材料传达的共同信息。

【答题要领】先认真阅读每段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材料的内容;合并同类项,有效整合答案。

(2)阅读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题要领】分别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写一个;找出每则材料的不同点,体现的是存异的思想。

★观点陈述题。

【答题要领】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再陈述理由,注意: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

★说话题

劝说题:称呼,肯定别人的正确做法,委婉指出别人的错误,提出建议。 开场白:称呼,紧扣活动的主题,语言生动。

串词:要能承上启下,特别是要引出下个节目,要介绍下个节目的表演者及节目名称。

结束语:称呼,与开场白遥相呼应,对活动的肯定,展望未来,祝福语。 情境对话:要联系上下文。

★ 漫画题

【示例】根据要求为漫画《对话》写一段文字。(4分)要求:①简要说明漫画内容(至少用一个成语)。②点明漫画寓意。③40-60字。

示例:两人在“对话”,一人头部是一张口水四溅的大嘴,(1分)另一人头部是一只洗耳恭听的大耳朵。(1分)漫画讽刺了假“民主”实“专制”(或“一言堂”)的官僚作风。(2分)(要突出“嘴”和“耳朵”,点明作风特点。不用成语扣1分,可用成语有“喋喋不休”“洗耳恭听”“盛气凌人”“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等)

解题思路:三看一联——看画面,看题目及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联系现实中的现象

答案基本模式:揭示了什么什么道理,讽刺了什么什么现象。批判了什么什么行为。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诗歌鉴赏

★ 预测:有可能不直接考查术语(比如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而是将其藏在一般的问题中,有涉及全诗的考题。

★ 主观鉴赏题时要注意“四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的豪放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 超级提醒

●凡是主观鉴赏题,一律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如:两首诗比较,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凡是简单地回答“情景交融”的一律不得分,因为没有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

●表述时不要简单地堆砌鉴赏术语,不要单纯地贴标签。有些学生鉴赏水平低,只好脱离实际,说写空洞的鉴赏语言。

●试题可能较开放,但却不是想说什么说什么!允许你“万紫千红”,但你说出的必须是与“春天”有关的东西才对呀!

●答题一定要分点!!!!!4分以上的题目最起码分两点!!!!

(二)文言文阅读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 由于中考选的文言文往往有故事性,所以应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一遍。

※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当你读不下去时,抓紧去阅读第11题——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你很有可能柳暗花明!!!

1. 实词: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不要忘了我们讲的一些方法:利用语境,利用词性,利用对应的结构,借助成语佐证等。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例: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笑不止 ( )

②子宜急归 ( )

③其人至镇江 ( )

④何以书示其人( )

课内有根。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

《示儿》

2. 文言虚词题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惧之以死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答题技巧:每组中利用给出的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只要知道一个的用法、意义就差不多了,另一个按照这个意义带进去看通不通,就可以判断两个是否一样了。

3. 停顿:

一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句中还是句末,是1处还是两处。二要注意几个要点:(1)发语词和句首连接词后要停顿;(2)主谓间停顿;(3)动词后的宾语较长,动宾之间停顿。(4)介宾短语和偏正短语之间不能停顿。

例: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 以 一 书 寄 何

4. 文言文翻译--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例: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2分)

译文:

那个人看了书信后,向北方拜了两拜后才离开。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2分)

译文:

答题技巧

●要有“得分点”意识,那些句中明显重要的词语(尤其是动词)一定要准确落实到位。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居庙堂之高

被动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省略句——考试时常常从文中摘取句子,所选的句子往往没有主语,属于省略句,我们要补出。

另外,代词“之”出现在中间,常常被省略,翻译时应该补出。如“欲以(之)击柱”。例:见渔人,乃大惊。

判断句——“……者,……也”“乃”“此则”等。

●注意一些特殊短语格式:

“其”在句首出现,后面有问号。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得无...... 乎?】该不是...... 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 对内容的理解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好恶是否恰当等,有时甚至是某一个实词理解出现问题。

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例: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2分)

一是先不告诉患者实情,用惊吓的方法使他自然痊愈;二是能够准确预估疾病去除的时间。

(三)说明文阅读

示例:阅读暖希的《字为何变陌生了》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一个字,盯着这个字看30秒……有什么发现吗?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你盯着看的那个字变得很奇怪,好像有点不认识了?熟悉的字怎么感觉那么陌生呢?

②是的,字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是写错了。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譬如“日”、“月”平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而如“明”、“认”等字,则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

③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他们有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就变得奇怪而陌生,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符号。后来人们又发现,也不仅仅是文字会让人产生奇怪的陌生感,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④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⑤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字的模样去寻找它的意义,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越疲倦。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和反应”。

⑥我们不但在图像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反应,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都会有饱和反应。不管什么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重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 ⑦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就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

(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以与读者一起“做游戏”的方式开篇,有哪些好处?(2分)

①用游戏的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1分);②引出下文对“字为何变陌生了”的说明(1分)。

13.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去套路化,重真理解

(1)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2分)

(1)分析不全面,划线句子不仅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

(2)第③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对变化后的符号意思研究得不够深入。(2分)

(2)这种说法不正确,“可能”带有推测的意味,表示不十分肯定,也许会有特殊情况的发生,科学地说明了持续地注视一个单词所产生陌生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不是“研究得不够深入”。(2分)

14.请分别概括出文中的“饱和反应”对神经活动的负面作用和好处。(4分)去套路化,重信息搜索能力和概括能力

负面作用是,长时间的感觉刺激,会使神经系统疲倦,抑制神经系统活动,导致感觉的陌生与变化(2分);好处是,通过对旧信息反应的消减或变化,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2分)。

实战演练:

阅读《病毒的话》,回答12~14题。(共10分)

①我们家庭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

②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了汁液,用没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汁液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

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 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③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④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⑤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 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改邪归正,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 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抗癌作用哩!

⑥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当然,现在我们服务得很不够,我们家族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这是因为人类对我们研究得还不充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2.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2分),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病毒的体积小、结构非常简单的特点,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2分)。

13. 第⑥段“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删,事实说明是用事实证明的意思,是对信息来源的确定(1分),突出说明病毒为人类服务是有科学依据的,是真实可信的(1分),如果删除就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可靠,用“事实说明”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的准确性(1分)。

14. 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病毒的看法。 (3分)

【连接材料】H7N9是正粘病毒科所属的禽流感的一种亚型。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 ),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 ),H 又分15个亚型,N 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

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H3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看待,病毒是一种有害也有益的的生物体(1分),它带给人类疾病和灾难,它传染速度快、传染面积广(1分),但只要人类多加研究,以毒攻毒,就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四)议论文阅读

示例: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给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躁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曾问他:“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 (有删改)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信息搜索能力和概括能力

我们要沉淀自己的心灵(2分)。

16.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论证(摆事实)(1分);通过王叔岷潜心研究《庄子》的事例,生动具体地论证了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人生发展的必要性(3分)。

提示: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如: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分论点;比喻论证 用……来比喻…… 生动形象地论证+分论点 对比论证 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分论点,使论证有力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材料】美国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曾被誉为“美国第一嗓”,后来嗜酒成瘾。由于长期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来。酗酒最终断送了她的事业。

(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

(1)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没有能够做到沉淀自己的心灵,抵制酒的诱惑,导致了自己的嗓子受伤,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发展。(2分)

(必须结合论点)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也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是什么。(2分)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可以从反面论证本文的观点。(2分)

实战演练:

阅读张颐武的《熬住就是一切》,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

1.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不好。因为“龟兔赛跑”中的“龟”虽然跑得慢,但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而“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农夫)”虽然也在坚持,但异想天开,坐享其成,一味死守,与中心论点不符。

3.把第⑥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4分)

去掉不好,因为“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使人生竞技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使论证更严密。同时“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又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熬煮就是一切”。如果去掉,论述显得不够严密,中心论点就显得太片面、太绝对。

4.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中提炼出你对“熬”的理解。(3分)

熬,就是怀揣梦想,身心健康,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坚持坚持再坚持!

(五)散文阅读

● 掌握答题要领

★1、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认真读一遍文章。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

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同时,仔细阅读一些重要的句子、

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 、留意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

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

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C 、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

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答题步骤

A 、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

B 、查语境。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C 、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记住:全用文中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

几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修辞

1、对比: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具体形象生动,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对什么什么的热爱等)。

3、比喻: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4、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5、引用: 引用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的典雅。

6、反语:更强烈表达一种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

7、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

(二)表现手法

1、象征: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如《白杨礼赞》

2、对比:突出对比物的特点,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如《故乡》

3、正面衬托、烘托:衬托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更鲜明地体现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反衬: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更能鲜明的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5、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感情交

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有时还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

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

效果。

6. 举例或列举 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7、抑扬结合: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种品质,使赞扬或批评更为强烈;还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

澜,制造曲折,避免平淡。

8、侧面描写: 另辟蹊径地表现事物,体现事物的另一个侧面。

(三)作用题 总思路——

1、结构———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小结上文;照应开头,与某处呼应,引出下文的议论和思考,为下文某处内容作铺垫,为文章某处内容埋下伏笔

2、内容———写出什么内容,突出某个事物,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某种情趣

3、手法———使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渲染气氛

4、主题、情感——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体现了什么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四)其他方面

1、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1)先答出名目——什么手法,(2)这种手法本身的作用(3)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其效果。

2、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像翻译一样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3、物象:(1)物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音、色彩、状态(2)该物象所蕴涵的内在品质或精神以及所象征的人(3)该物象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1)代表、身份、地位:(2)性格特征。(3)作者塑造此人物形象的意义。

4、鉴赏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语言风格 + 修辞语言的效果

①常见语言风格:语言表达深刻;用语典雅;富有文采,冷峻深刻;含蓄隽永,富有激情,朴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十分亲切;深入浅出;富有趣味性、生动性。 ②考语言,有时还涉及到修辞的效果,因为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五)探究题

探究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唯一型2、选一型 3、融合型 4、主旨引申型 5、文学扩展型。6、联系实际型,但无论那种题型: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

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或者联系实际来分析;总结点题。

●注意赏析型:

说明:此类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处理。1、结构 2、内容 3、手法4、主旨。类似于作用题。

【阅卷老师忠告】

首先是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是极为客观的,并没给学生多少发挥的余地。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先熟悉原文,如果确定直接可用的文句,再自行归纳总结不迟。

实际的批改时间至多不过八九秒。阅卷人脑中会逐渐凝结出一个间架分明的要点框,阅卷就成了一种套框的机械运动。此时阅卷者的工作不是看清考生答了什么,而是仅仅是看框里套进些什么。也就是说真正能调动眼球注意力的只是几个重要字眼。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修饰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造成阅卷人的疏漏;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文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 最后就是卷面。特别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如果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勾掉原答案后在空格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

(六)小说阅读

小说考查要点:1、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 3、环境 4、主题 5、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具体答题思路:

1.某处情节的作用——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2.写某一个人物的作用——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推动某一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3.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本身(交代了时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平台,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寄托,暗示,揭示)。

由此可见,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是唇齿相依的,考查其中一个,也要从两外两个考虑,当然,最终还要考虑小说的灵魂——主题。

4.主题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首先:看主人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如果结局是好的,那一定是赞美主人公某种精神。如果结局是坏的,可能是批判主人公的某种不好的思想,或是同情主人公的遭遇,或是揭示了某种社会问题。其次,具体根据文中主人公的言语和行为,分析文中到底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倾向。答题模式一般是:通过…………(某人的遭遇,某件事),揭示了(赞扬了、讽刺了)……,说明了(体现了)……

5.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1)构思、结构 常见题型:本文在构思上或者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① 有没有双线结构 ② 有没有鲜明清晰的线索 ③ 有没有倒叙,制造悬念 ④有没有采用对照的方式

写了两个鲜明对立的人物 ⑤有没有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

(2)手法

思路:①描写人物的手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 )

作用——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为小说主题服务。

②小说全局角度看,常用的手法:① 以小见大 ② 对比(反衬) ③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④

象征⑤侧面描写 ⑥ 细节描写

(3)以某种东西作题目的作用

思路:一是该物推动情节发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4)语言特色:

思路:语言朴素精炼②语言华丽,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③幽默, 机智, 讽刺 ④凝练隽永, 委婉含蓄 ⑤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提醒:最近必考的链接题,常常要考到对课文的主题和手法的把握,所以我们要记住几篇课文的主题和手法。如:《月迹》:记叙了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像,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才是无限的、永恒的;表达了珍惜生命、拥抱生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汇入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幽径悲剧》描写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枣核》、《背影》、《散步》、《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囚绿记》:写了“我”对常春藤的爱,也写了“我”囚绿的自私行为,反衬出常春藤始终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并借此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作者忠于祖国的情怀。;《故乡》表现了旧中国农村的萧条,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表达了打破人与人的隔膜创造新生活的愿望《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台阶》《呼兰河传》等。

例: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泰格特《窗》)

本文中的第⒀段与链接材料中“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

相同点:

都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1分);都是为了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发深刻的思考。(1分)特点+效果

不同点:联系文章主旨

泰格特的用意是,用“光秃秃的一堵墙”映照出两位病人心灵的美与丑,彰显了作者扬善贬恶的态度。(2分)

本文作者的用意是,用种花的“特意”和回答的“淡淡”,凸显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母爱的博大深沉。(2分)

实战演练:

阅读莫言的《金鲤》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月亮升起来了,青草湖变成了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划出一道银色的线,鱼儿落水时,震破了银色的镜子,荡漾开一圈圈波纹。

在湖边的一棵老柳树下,爷爷和孙子静静地坐着。爷爷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一明一暗,模模糊糊地映着他那张慈祥的脸。

爷爷将网拉出水面,月光照着鱼网,网里躺着一条泛着金色光泽的鲤鱼。他将网转向岸边。小孙子雀跃着将鲤鱼抱起来,放在装了水的桶里。鱼在桶里蹦了几下,便没了声息。爷爷又把网下到水里,转过头来看桶里的鱼。

“金翅鲤鱼。”爷爷说。

“怪事。这鱼怎么这样老实呢?”

“您说什么呀,爷爷?”

“噢,孩子,这鱼太厚道了,网出水时,只要它一跳,就能把网给撕了。咱这罾网,只能捉小鱼儿。”

“这鱼大概睡着了。”

爷爷沉思起来,烟锅子一明一暗地闪烁。周围忽然变得十分沉静,湖面上升腾着薄雾,几支粉荷花像画在水上似的。岸边的水草丛中,小虫子低低地鸣叫。

“孩子,来,再拉一网。”网又沉入水底,一切又陷入沉寂。

“爷爷,再给我讲个故事吧。”

“好吧,就给你讲个金翅鲤鱼的故事。”

孙子向前靠了靠,爷爷伸出胳膊,把孙子揽到怀里:“若干年前。”

“多少年?”

“小孩子家莫打岔,仔细听着。若干年前,咱这青草湖边出了一个叫金芝的姑娘。这姑娘俊着呢,双眼叠皮,高鼻梁骨,咕嘟着小嘴,扎着两条大辫子,谁见了谁喜欢。那一年从城里下放到咱村一个女作家,听说那女作家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青草湖‟,你

爹他们都念过这本书呢! 女作家就住在金芝姑娘家。后来起了„大革命‟,女作家天天挨斗,有时还挨揍哩……

“有一天晚上,女作家挨了最厉害的一场斗,半死不活地被抬到金芝家里。金芝流着泪给女作家擦身上的血污——村里的医生不敢来给女作家治伤。金芝忽然想起来了,她有个姨父在青草湖对岸,早年闯过外,家里有一种治跌打损伤的药,十分灵验。救人如救火,金芝姑娘托邻家的一个大嫂照料着女作家,自己来到青草湖边。

“„青草湖,青草湖,东西只五里,南北六十五。‟若干若干年前,天上的织女把织布梭子掉到人间,在地上砸了一个坑,这就是咱们的青草湖。金芝的姨家在湖对面王庄,坐小船几袋烟功夫就能划过去,走旱路要两天。那时节,小船都被锁起来了,怕被阶级敌人破坏。金芝来到湖边,脱下长衣服,捆成一个小包拴在身上,一纵身跳下了水。那天晚上也是好月亮,金芝姑娘就从这棵大柳树下下了湖。金芝一身好水性,像一条雪白的大鱼在水面上撒欢。她游啊游啊,水声„哗哗哗‟地响,月亮明光光地照着她。半夜时分,她上了对岸,换上衣服,敲开姨家的门。姨父挺疼这个外甥女,把珍贵的药给了她。

“金芝姑娘又下了湖。姑娘家毕竟力气单薄,游到湖中央,她吃不住劲,身子像拴上了十个秤砣……后来,天上飘来一朵洁白的云,把月亮遮住了,湖面上零零星星地落了一阵铜钱大的白雨点……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月亮煞白着脸,慢慢地往下落,慢慢地变大,最后挂在湖边的柳树梢上,望着像大镜子一样闪闪发光的青草湖……” “金芝姑娘呢?”小孙子焦急地问。

月光下,爷爷两眼闪着光。

“爷爷,你哭了?”

“傻孩子,爷爷的胡子都白了,不会哭了。爷爷的故事还没讲完呢! 第二天夜里,女作家在邻居大嫂的搀扶下来到湖边,湖上静悄悄的,草叶上的露珠落在水面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女作家轻轻地说:„好闺女,你喜欢看的《青草湖》我带来了……‟,她掏出一包纸灰,轻轻地撒在湖水中……

“湖上突然翻起了波浪,湖中心裂开了一条缝,一团红光闪过,浮上一条金鲤鱼,鳍、尾巴像火苗一样红。金鲤鱼游到湖边,用头拱上来一个衣裳包。然后,尾巴拍了三下水,又慢慢地游到湖中心,红光随即消逝了。湖上又是一片月光。女作家捞起衣裳包。衣裳包里包着一瓶云南白药……”

“爷爷,讲完了吗?”

“完了。”

“金芝姑娘变成金鲤鱼了?”

“唔,也许。”

一只水鸟从岸边的青草中飞起来,扑棱棱地飞着,落到湖中的苇丛里。

几只青蛙“扑通扑通”地跳到水里,像扔了几块石头。

水桶哗啦一声倾倒了,水面上翻起一阵浪花。

“孩子,你干什么?”

“我送金芝姑娘回家去啊。”

“嗨,你这孩子。”

18.小说多次描写月亮,请列举三例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6分) 例一:开头写月景,交代时间,衬托夜晚的宁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例二:金芝姑娘为救人跳湖到对岸姨父家取药,衬托夜静,烘托人性美。

例三:取到药回家途中再写月,暗示了人物不幸命运,月亮拟人化,表达人物忧伤的情绪。

例四:金鲤送来衣裳包游到湖中心后再写月光,衬托湖面的平静,与金鲤来时的不平静形成对照,营造美的氛围,映衬出金芝姑娘美好品质。(答到三点得6分)

19.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及表达效果。(2分)

这鱼太厚道了 。

这里指金翅鲤鱼太老实了。(1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并不希望这条鱼被捕获的心理,表达出爷爷对这条不寻常的鲤鱼充满了深深的同情。(1分)

20. 文中画线句关于青草湖的传说,文中插入传说资料有什么作用。(4分)

交代景物得名的由来; 引用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增强文章古老传奇的色彩;以传说烘托相关人物性格和品质,表达作者美好的情感。(答到三点得4分)

21.“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中常常借助“孩子”形象表达作家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比如文中的“孙子”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这样的作用。请仿照例句,再从你学到的课文中举两例说说对这一类形象的理解。(6分)

例句:莫言《金鲤》中的“孙子”形象,善良、真诚,“金芝姑娘回家”行为是真善美在“孙子”身上的延续,也是作家对真理永远存在的美好愿望。

鲁迅《故乡》中水生和宏儿,他们是新生的一代,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家塑造他们,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打破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发展的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一种前人未曾经历过的生活。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小孩子”的形象,他在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喊出了“天真的声音”,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作家对坚守内心美好的童真呼唤。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 约瑟夫),他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愿望。(作家作品1分,说出人物1分,简要分析1分)

第三部分 作文

(一)审题:

要闯的第一关就是审题。中考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考生“思想”的比拼,如果审题误入歧路,再高明的“思想”,都只成了屠龙之技。特别强调找准“话题”。

(1)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能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超级提醒:

● 如果题目就是一些平常词语,没有临时产生的“比喻”“象征”含义,那么引言材料就没必要过分关注,甚至文章不提都可以。

如: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失去” 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你只需抓住“失去”来构思即可,无需再谈“园环”的故事。如果文章过多被园环吸引而忘了更为重要的“失去”,那是大错特错的!

● 如果题目或话题当中有个别词语出现了临时产生的“比喻”“象征”含义,就要先弄懂那个具有比喻含义词语的含义。

如“随手关闭身后的门”“擦亮你的窗子”

一旦弄懂之后,就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抓住这个已经清晰的话题去写作了。

● 正确判定话题中蕴含的命题者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明确命题者的立意指向

● 命题或话题如果是两个及以上的词语并列构成的关系型话题,看清命题者的要求,是写其中一个就可以,还是几个都必须兼顾。如果命题者没说,那么我么就几个都提,当然,其中有一个是侧重点。但是,别漏任一个。

(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看完材料后,回答这样的问题:材料的主人公是谁?他值得赞扬还是批评?赞扬或批评他什么?

如果有两个人物都很重要,可以分别分析他们,这也就意味着文章可以分别就他们来写一篇文章。总之,材料内容单一,抓核心和关键词句。如果材料由两个甚至更多部分构成,可以就其中一个部分来写,也可以将其合在一起立意来写。

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的关键句或者关键词。那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可能就是关键词。静下心来理解关键句或关键词。如果其本身就是一句容易理解的道理,如“要关闭身后的门”,那就好办了;如果本身是一句内涵丰富或者带有比喻义的句子或词语,就需结合语境好好理解,如“要想有船来,就必须建好自己的码头”,就是一句带有比喻含义的话语,我们需理解它的本义——要想抓住机遇获得成功,首先自己要有扎实的积累。理解完关键句或关键词,便以它为你构思的中心来写文章——如果你写议论文,它就是你的中心论点;如果你写记叙文,它就是你记叙事件背后的中心。

(二)如何在考场中打开自己的思路

● 单概念的命题或话题,你就组词吧,通过组词缩小范围。如“独”“狂”“净化”等。 ● 关系型命题或话题:注意二者的辨证关系,以其中一个为侧重,兼顾另一个。 ● 判断型的命题或话题:如 “生活中的色彩与画中的色彩是否一致”,你就根据喜好或者你掌握材料的多寡,把这个两可的问题变成一个鲜明的命题去写作。没必要首鼠两端。

●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列表法来打开思路。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他们与话题什么关系。如“得与失”,就可以在草稿纸上列表,学生的“得与失” 、运动员的“得与失” 、人民公仆的“得与失” 、教师的“得与失” 、 “超级女声”的“得与失” ……可以自由去想,这样总能找到你写作的灵感!

●还要注意题目虚实的问题:题目很虚,你要往实写;题目很实,你要往虚写。

(三)文体指导:

1.记叙文:

● 规范要求:

①应该有一些故事情节,至少是片段。文章少出现议论甚至不出现议论。应该有 人物出现,最好主要人物就一个,要么是你父亲,要么是你母亲,或者干脆就是“我”。不要写太多人物。

② 不要动不动写汤姆、杰克的外国故事,科幻题材的尽量不写。

③ 记叙文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语句——“最近,我在《读者》上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十分感人,故事是这样的”。等于承认你是参考别人的作品。所以,主人公尽量是“我”,别什么“云” “峰”“平”的。

④ 故事新编可以去写,但是别胡编乱造,不要动不动就糟蹋“唐僧”师徒四人。千万不要为了好玩或搞笑去故事新编。其实,故事新编很难写,你要熟悉那个故事,还要从“内心”处去挖掘人物的复杂性。总之,不能满足于情节的离奇,应该去分析古代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记叙文考场提档升格的要点:

(1)要有“亮点”意识。

(2)入题要快,扣题要紧,化题要美。

(3)800字左右。

2. 议论文

● 规范要求:

①应该在开头第一二段就明确地抛出你的观点!

② 举例子绝对不能出现描写性的语言,而且一个例子不能超过250字。

③ 不能全文开头之后,就开始一个例子接一个例子轰炸。

④ 尽量多提话题,过两段就点一下话题以及你的观点。

⑤ 尽量要联系现实。如果你不知道现在的一些鲜活的例子,你可以泛泛而谈,如现代人的生存状况,道德状况等。

● 议论文考场提档升格的要点:

(1)在草稿纸上先想好几句与话题有关的有点议论水平的话,可以结构相似,最好还有点递进关系,然后用他们做分论点。这样,文章结构就清晰了,而且避免全文都是例子没有议论了。

(2)例子举完后,来个正例反设或者反例正设,增加议论含量。

(3)举例时尽量点面结合。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中考语文备考工作计划
  • 注重温故策略 增强知新效果 --中考语文备考工作计划 2013年中考即将来临,为了取得我校九年级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及以 ...查看


  • 初中生如何学好语文1
  • 中学生怎样学好语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成功秘诀的名言 W=X+y+z.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科学的方法,y代表不懈的努力,z 代表少说空话.可见科学的方法对于成功多么的重要,学习语文也同样如此. 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很难学习,学习 ...查看


  • 2016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重磅!2016年南京中考各科考试说明!!!(附名师解析) 语文:扎实推进,稳步向前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伯乐中学王芳 秉承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语文学科中考试卷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 ...查看


  • 初三(九下)语文教学计划
  • 初三(九下)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初中三年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为迎接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到五月止,本期教学时间约14周,用三周时间 ...查看


  • 2011作文考前指导
  • 2011中考语文作文考前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目标有这样两条建议:一是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二是学生要"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人情达练即文章 写作是一种打开 ...查看


  • 2013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和潍坊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 ...查看


  • 高考考前语文最后15天复习方法谈
  • 如何充分利用考前15天这段有限的时间获得复习效率的"极大值",是我们需认真把握的. 概括地说,把握作文内容的选择和思想立意,把握现代文阅读的"两条线",认准古诗词鉴赏的"三个点", ...查看


  •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总结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滦平第六中学 闫海云 由于这一学期是学生初中阶段的最后冲刺阶段,是学生比较重大的第一次人生选择,教学的成败往往会改变学生的命运.介于此种原因,我作为九年八班的班主任,又作为科任教师,更引起了我足够的重视. ...查看


  • 初中生怎样学好语文
  • 初中生怎样学好语文?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