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新新新论文)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龙州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查及加强和改进思路

中共龙州县委组织部 黄剑克

内容提要:

龙州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工作主要内容有:一是落实党建设责任制,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二是借先进性教育东风,营造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环境;三是建设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支部,配好支部负责人;四是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推助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五是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动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开展;六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特色农业能力,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龙州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组织建设: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二是坚持党要管党,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要强化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个好支部;五要改进组织设置,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效能。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新农村建设 发展特色农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近,我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农村基层,对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先后走访了11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和

45

个党小组,听取了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部分农村党员对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过程中收集到各类党建信息54条,图片资料42张。通过对调查获取的各种材料进行分析后,本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需要,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龙州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龙州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做法和成效

龙州县是红八军的故乡,地处桂西南中越边境,边境线长184公里,辖12个乡镇,120个村(居)委会,7个社区,人口26.8万。全县有党员12628名,其中农村党员5472名。下设28个基层党委(含工委1个),133个党总支部,1106个党支部,其中位于边境一线的农村党组织有6个边境乡镇党委, 29个党总支,231党支部,35个党小组。近年来,龙州县委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县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整体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落实党建设责任制,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为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工作出成效,龙州县委实行了用制度监督工作、推进工作的机制。一是县委与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单位,乡(镇)党委与村党(总)支部、乡镇直单位党组织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签订责任书来确定和落实县乡(镇)党委和各个党组织的工作责任,按照责任书确定的目标去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和完善县级领导联系点、部门包村制度。县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干部28人联系指导12个乡镇127个村(居委、社区)党组织工作,并以此作为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掌握决策依据的重要途径;100个机关单位党组织联系指导127个村(居委、社区)党组织工作,以“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工程”。三是通过督察来检查和加强工作。县委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听取汇报来了解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今后的工作制定出加强的措施。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县委牵头,书记挂帅,县、乡、村、屯四级联动,县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共同参与,全县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推进农村基层党组

织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借先进性教育东风,营造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环境。

在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龙州县委把规范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的目标上升到“三个代表”的总体要求上来,积极把教育活动同 “三级联创”、“八桂先锋行”、 “党员承诺制”等活动紧密结合,把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党内民主参与等方面的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将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农村党建工作中的一些成功做法、新鲜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许多乡(镇)党委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营造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环境。如上龙乡党委实施“民情网络”党建工程,制作“上龙乡党群联系卡”,发放到各村屯党组织负责人,规定村屯党组织每一位负责同志要联系本村本屯的一户五保户或困难户,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五保户、困难户也持有与村屯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的名卡,有难于解决的困难,上门找联系人帮助解决。该乡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一部分还没有脱贫的群众脱了贫。为了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脱贫,现在这项活动已在全县推广,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另外龙州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困难群体帮扶中心”,组成以党员团员为主体的10个义务帮扶小组,利用双休日深入到“特困户”、“五保户”、“受灾户”家中开展义务劳动。这些主题活动,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龙州县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三)建设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支部,配好支部负责人。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代表者,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决定支部的领导能力。龙州县委按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党建原则着力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用“五个好”的标准来衡量和检查支部工作,通过培养“五种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全县农村党(总)支部,能较好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各级党委的决策和

指示,有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和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为全县的发展、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2005年经县委考评验收,全县12个乡镇党委、120个村(居)党组织达到了 “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的标准要求。2006年7月还通过市委的考评验收。

县委在抓支部建设的同时,又注意强调各乡镇党委和包村的县直各单位党组织,指导帮助本乡镇各村党支部和所包村的党支部选配好支部的负责人。各乡镇党委和县直各单位党组织按照县委的党建工作部署,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基础上,选配好了各村党支部负责人,并积极支持支部书记参加“两推一选”或“公推直选”的村民委员会主任竞选。由于能够较好地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县共105个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委会主任,占全县村委会主任总数的89.74%,近90%的村委会主任是村党总支部担任,这个数字充分说明,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农民群众对党更加信任,绝大多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有很高的威信,他们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与拥护。党(总)支部书记担任村委主任,它不但保证村“两委”工作能够协调进行,同时它还增加了支部书记的领导责任,较好地巩固了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

(四)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推助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农村各项事业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他们才能很好地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龙州县委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堡垒的要求,做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具体部署。一是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来大力开展对农民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的培训。2005年以来,全县共举办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农民学科技培训班271期,共举办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班36期,共15000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学到了相应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实

用技术及法律知识,增强了带头致富的本领。据不完全统计,有10万元以上家业的党员富裕户有3600多户,占全县富裕户的80.05 %。二是各乡镇党委还建立了人才储备培养制度,把回乡的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打工回乡的有志青年、乡、村企业的骨干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2005、2006两年,全县共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52期,共培训后备干部2600人。三是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领导干部。2005、2006年全县共选派了80个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干部,其中有50人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加入了党组织。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不但给农村基层领导增加了新的有生力量,而且在结构上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够较好地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四是做好发展新党员。各村党支部按照公示制、预审制、推荐制的原则,注意把符合入党条件的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的致富能手吸纳进入党组织。2006年全县共发展农村党员178名。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较好地改变农村党员队伍文化结构偏低年龄老化的现状。五是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龙州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很多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据统计,2006年全县共有854名党员加入了务工的队伍。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外出务工的党员,各乡镇党委落实了各村外出务工党员登记工作,利用劳动部门到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为农民工排忧解难时派出人员与他们联系。在他们返乡时,及时派人与他们谈话了解情况。外出务工党员在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下,他们除了自己遵守党纪以外,很多党员同志还主动带领其他务工人员遵纪守法,帮助有困难的农民工兄弟,特别是依法为农民工兄弟维权,在异地以先锋模范的行动来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五)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动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开展。

营造农村和谐环境,创建文明新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营造农村和谐环境,创建文明新村,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规划。为此,县委制定了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来促进营造农村和谐环境,创建文明新村的工作部署。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以搞好平安农村的工作;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划能力,以制定出各村屯的发展生产和公益事业

及房建规划;通过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抵制封建迷信在农村的流行;通过农村党员发扬艰苦奋斗的行动,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杜绝奢侈浪费;通过农村党员崇尚新风尚,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破除陋习、移风易俗;通过提高农村党员严格遵守党章的自觉性,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遵规守德、知荣辱、明礼义。广大农村党员不但严格遵守党章党纪,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成为群众遵纪守法的表率。2005、2006年全县没有一名农村党员因违法违规受到司法机关的处理。各村党支部按照县委和本乡镇党委的工作部署,在构建设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县文明村建设成绩喜人,经县文明办评审,已符合文明村条件的有:龙州镇农顿屯、上金乡勤江新村、上龙乡把敏屯、水口镇弄尖屯、响水镇驮甫屯等。目前,八角乡陇均村陇均屯已完成旧村改造,武德乡群合村板新屯的旧村改造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上龙乡民权村荒田屯、逐卜乡板晓屯、下冻镇板旦屯等一批文明新村正在兴建当中。

(六)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特色农业能力,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经济。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战略部署。发展特色产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生产传统优势,生产出各种特色优质产品,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进而使农民获得持续的增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龙州县委根据本地资源和传统种养情况,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冬种蔬菜、牛羊养殖、名贵茶叶、热带水果等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特别是在甘蔗生产方面,县委要求各乡镇党委、村屯党组织在发展蔗糖生产的同时,利用龙州果蔗早熟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多发展黑皮果蔗。在发展这个特色产业上,逐卜乡逐卜村党总支部独具一格地开创出一条为农民生产销售服务的路子,采用“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把提早上市的果蔗销往市场,支部书记张立荣走南闯北,亲自找销路,找订单,通过提高营销服务水平,使该村早熟的黑皮果蔗卖得了好价钱。逐卜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荣,几年来较好地带领农民发展黑皮果蔗的特色产业,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2005年被自治区科技厅授予“科技种养能手”荣誉称号,被评为崇左市“十佳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获崇左市“2003

—2006年度劳动模范”称号。对逐卜村党总支部带领农民致富的做法和经验,县委极为重视,并及时在全县推广。支部书记张立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间,共在县里做12场报告。逐卜村党总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在全县推广后,各乡镇党委积极认真指导村屯党组织带领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不少的村屯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开发了本村、本屯的产品。例如下冻冬种黄瓜,2006年产量达6000吨,产品大多销往广东、湖南,该年农民从冬种黄瓜中增收120元;上龙乡、彬桥乡的牛品种改良,水口镇、龙州镇、响水镇、上金乡的河里网箱养鱼,下冻镇、彬桥乡、八角乡的乌龙茶种植加工,逐卜乡、武德乡的黑皮果蔗,金龙镇的乡村旅游开发,以及全县各村的糖蔗生产、香蕉生产和柑橘生产等,都让全县农民获得了增收,据县统计局统计,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13元,比2005年增加了416元。全县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这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特色农业能力后取得的成效,这一成效为扎实推进龙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二、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正确应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从农村基层班子、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的情况看,近年来,龙州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发展是有序的、健康的。村党(总)支部和广大农村党员较好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虚位运行的情况。

一是没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有些基层领导和党务工作者忙于搞经济,放松了党建工作,致使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很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党建目标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党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缺失、考核评价不严格公正。在实施管理制度中,对制度落实不重视,对工作部署检查督办不到位,对责任对象追究不严厉。党建工作内容纳入干部评优、晋升考核份量相对较少,党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结果没有真正与干部管理使用挂钩,致使个别领导和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不十分重

视,造成了目标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党建经费投入不足。近两年来,全县乡镇一级没有党建工作经费预算,村一级党建经费的投入非常少。

(二)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领导能力不强。

一是领导发展经济能力较低。龙州县地处中越边境,在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以及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保卫边疆,支援前线,维护边境稳定的工作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有着丰富的守边戍边工作经验,然而对发展边境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和推进民主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没能将丰富的守边戍边工作经验转换到发展边境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来。二是工作方式滞后。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顺应农村 “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干部的新要求,将工作的职能转到积极谋求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来。但从调查得知,目前龙州县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却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他们仍然习惯于按上级文件和指示安排工作,没有将工作重心定位到研究市场农业、规模经济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将精力和智慧集中到发展农村经济,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三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工作力不从心。2005年龙州县村级“两委”班子在2005年换届后,选举产生的117名村党支部书记,50岁以上就有32人,并且都是初中、小学文化水平。这样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基层领导干部,他们大多缺乏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工作起来就会产生精力不足知识不够而造成领导能力不强。

(三)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需要提高。

近年来,龙州县虽然采取措施加大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发展党员向年轻化、知识化青年农民倾斜,但这些工作还远不能带动整个党员队伍面上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据调查,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党员5472人,其中55岁以上的有1756人,占32.09%;35岁及以下的有913人,仅占16.68%。初中及初中文化以下的有3985人,占72.83%;大专及以上的有33人,仅占0.006%;女党员有369人,仅占0.67%。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党员后备力量不足。近年来农村大部

分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年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办企业,党组织难与他们联系,没有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因而出现了培养发展党员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的情况。二是有极个别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有问题,担心发展新党员会对自己的位置有威胁,不积极发展党员,导致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三是企业家型、土专家型的党员人数还比较少。进入市场经济有一部分农民经过闯荡拼搏,成为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家,一部分经过刻苦努力,成为了掌握相应种养技术的土专家。在龙州县被有关部门认可的农民企业家和土专家有1523人,但是农村党员的只有243人,所占的比例还很少。由于企业家型、土专家型的党员人数少,因此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发展生产共同致富中,路子就不够宽,办法相对较少。

(四)重经济工作,疏忽开展组织生活的情况较严重。

龙州县是国家贫困县,发展经济难度较大,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有不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经济工作上,其他的组织活动较少开展。由于其他活动较少开展,造成很多制度得不到落实,尤其是在党员管理上有松懈的现象,部分村党支部除了每年召开一两次支部会议以外,党组织与党员群众联系较少,特别是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没有做到制度性和定期性。疏忽开展组织生活的农村党组织,凝聚力的提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组织生活开展少,党组织就不能找出有效的办法,经常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文体活动。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业第一线,直接担负着领导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他们才能更好地担当起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才能确保党领导下的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龙州县地处祖国南疆边陲,是国家级贫困县,要让龙州县新农村建设赶上先进地区的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相当艰巨,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带领所属的地区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地位。

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新的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才会正确,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够正确处理在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这一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农村党员都要十分明确,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和各级党委一起,始终担负领导的重任。

(二)坚持党要管党,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出色完成这项工作任务,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抓好党建工作来促进经济工作。二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通过干部定期轮训、上挂下派、包村蹲点等途径,增强乡镇领导班子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问题等五个方面的能力。通过健全和完善干部进村入户、服务承诺等制度和规定,切实转变乡镇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深入到农村深入到广大农民中去,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基层党组织转变作风,抓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起表率作用。三要建立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把乡镇干部、农村党员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为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支部安排专项党建经费,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理论教育、组织科技培训等。

(二) 强化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个好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必须要把每个村的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有战斗力的党组织,使他们坚定地带领农民群众正确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前进。

建设一个好的支部,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因此抓好支部建设的同时,必须选好支部书记,配好班子。选好支部书记配好领导班子,一定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村支书人选要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着眼于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积极鼓励回乡务工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民企经营人员等一些文化水平高、办事公道正派、愿为群众办事、有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党员,通过选拔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使他们成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另外要结合本地的人才实际积极探索实施“一村一名大中专毕业生村官”计划,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

选好支部书记配好领导班子后,就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决策、宏观谋划、领导经济工作、统筹兼顾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五个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有更好的素质、更高的本领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来进一步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水平和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积极性,上级党组织不但要在工作上支持和关心他们,还要在生活上注意帮助和照顾他们,除了逐步提高经济待遇和福利水平以外,还要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基层领导干部,除了给予精神鼓励以外,还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政治考评和文化考核把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干部优先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中,适当增加基层干部的名额。通过这些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照顾的工作,来调动广大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发挥更大的积极性。

(四)提高党员素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优秀的人才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靠全体党员共同努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党组织的战斗力就越强,不断提高党员的各方面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一要规范组织生活。规范组织生活,重点要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坚持把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严格党内生活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使组织生活能够

得到正常性的开展。有了正常性的组织生活,各种规章制度才会得到全面落实,才能对党员进行有效监督管理。能够经常性地过组织生活,党员就会显更加活跃富有朝气。二要大力开发实用人才,注重把农民致富能手优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优先培养成村干部。利用县、乡、村、屯四级联动培训网络,把更多的党员培养成“田秀才”、“土专家”。三要创新发挥作用载体,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通过“设岗定责”,给每个党员安排合适的岗位,让党员有“位”;按照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制度,通过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让党员有“责”。以党员有“位”有“责”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四是对流动党员,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卡等方式,来加强管理和监督,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有“家”,引导他们多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五要切实解决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断层”问题。对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实行重点管理,派出工作组进行重点帮扶,指导他们搞好党群关系,帮助物色培养对象,以尽快解决“断层”的问题。六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从外出务工人员、经商办企业优秀人才、专业协会负责人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使党组织有更多的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注意把符合入党条件的回乡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发展成为新党员,把这些具有朝气的年轻人吸纳进党组织,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要坚持“两推一公示”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 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人加入党组织。七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按照组织程序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改进组织设置,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效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将会出现更多的经济组织和集约化生产基地,不少党员会随着经济活动离开原籍,到外地或者到新的经济组织工作,为了更好地对这些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使他们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必要地根据党员迁移和变化的情况改进组织设置,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效能。就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党员迁移流动情况,组织设置的改进,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型”

党组织。在“一村一支”为主体的组织设置模式下,以强化功能为前提,从有利于组织区域化规模生产的需要出发,在考虑到地理位置相近、人际关系相融等因素的条件下,将发展特色相近,发展水平相当的行政村或自然村有效地组合起来,建立区域型党组织,使它成为一种组织设置的补充。各种“区域型”党组织,不仅有利于精简机构、提升效能,还有利于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建立“协会型”党组织。在行业相近的经济、技术、服务等组织间,通过组建专业协会,以协会为依托,将有共同利益的党员联合起来成立党组织,使农业产业化在党组织领导下不断得到提升。三是要突破传统模式,建立“流动型”党支部。根据农村党员从业结构的变化和党员流动频繁的特点,打破按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格局,建立农民工流动党支部,以便有效地对流动学员进行管理和考评。

主要参考文献: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续本》(彭字宜等编著 红旗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2、《新时期新党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务(黄松涛 张春柱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3、《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文件选编》(一)、(二)、(三)、(四),(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委员会组织部编)

4、《龙州县志》

作者单位:中共龙州县委组织部

职 称:

职 务:部长

联系电话:8812668

地 址:龙州县龙州镇兴龙路005号

邮 编:532400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龙州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查及加强和改进思路

中共龙州县委组织部 黄剑克

内容提要:

龙州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工作主要内容有:一是落实党建设责任制,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二是借先进性教育东风,营造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环境;三是建设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支部,配好支部负责人;四是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推助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五是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动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开展;六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特色农业能力,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龙州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组织建设: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二是坚持党要管党,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要强化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个好支部;五要改进组织设置,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效能。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新农村建设 发展特色农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近,我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农村基层,对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先后走访了11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和

45

个党小组,听取了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部分农村党员对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过程中收集到各类党建信息54条,图片资料42张。通过对调查获取的各种材料进行分析后,本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需要,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龙州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龙州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做法和成效

龙州县是红八军的故乡,地处桂西南中越边境,边境线长184公里,辖12个乡镇,120个村(居)委会,7个社区,人口26.8万。全县有党员12628名,其中农村党员5472名。下设28个基层党委(含工委1个),133个党总支部,1106个党支部,其中位于边境一线的农村党组织有6个边境乡镇党委, 29个党总支,231党支部,35个党小组。近年来,龙州县委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县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整体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落实党建设责任制,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为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工作出成效,龙州县委实行了用制度监督工作、推进工作的机制。一是县委与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单位,乡(镇)党委与村党(总)支部、乡镇直单位党组织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签订责任书来确定和落实县乡(镇)党委和各个党组织的工作责任,按照责任书确定的目标去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和完善县级领导联系点、部门包村制度。县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干部28人联系指导12个乡镇127个村(居委、社区)党组织工作,并以此作为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掌握决策依据的重要途径;100个机关单位党组织联系指导127个村(居委、社区)党组织工作,以“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工程”。三是通过督察来检查和加强工作。县委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听取汇报来了解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今后的工作制定出加强的措施。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县委牵头,书记挂帅,县、乡、村、屯四级联动,县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共同参与,全县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推进农村基层党组

织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借先进性教育东风,营造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环境。

在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龙州县委把规范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的目标上升到“三个代表”的总体要求上来,积极把教育活动同 “三级联创”、“八桂先锋行”、 “党员承诺制”等活动紧密结合,把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党内民主参与等方面的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将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农村党建工作中的一些成功做法、新鲜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许多乡(镇)党委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营造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环境。如上龙乡党委实施“民情网络”党建工程,制作“上龙乡党群联系卡”,发放到各村屯党组织负责人,规定村屯党组织每一位负责同志要联系本村本屯的一户五保户或困难户,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五保户、困难户也持有与村屯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的名卡,有难于解决的困难,上门找联系人帮助解决。该乡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一部分还没有脱贫的群众脱了贫。为了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脱贫,现在这项活动已在全县推广,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另外龙州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困难群体帮扶中心”,组成以党员团员为主体的10个义务帮扶小组,利用双休日深入到“特困户”、“五保户”、“受灾户”家中开展义务劳动。这些主题活动,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龙州县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三)建设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支部,配好支部负责人。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代表者,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决定支部的领导能力。龙州县委按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党建原则着力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用“五个好”的标准来衡量和检查支部工作,通过培养“五种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全县农村党(总)支部,能较好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各级党委的决策和

指示,有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和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为全县的发展、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2005年经县委考评验收,全县12个乡镇党委、120个村(居)党组织达到了 “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的标准要求。2006年7月还通过市委的考评验收。

县委在抓支部建设的同时,又注意强调各乡镇党委和包村的县直各单位党组织,指导帮助本乡镇各村党支部和所包村的党支部选配好支部的负责人。各乡镇党委和县直各单位党组织按照县委的党建工作部署,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基础上,选配好了各村党支部负责人,并积极支持支部书记参加“两推一选”或“公推直选”的村民委员会主任竞选。由于能够较好地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县共105个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委会主任,占全县村委会主任总数的89.74%,近90%的村委会主任是村党总支部担任,这个数字充分说明,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农民群众对党更加信任,绝大多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有很高的威信,他们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与拥护。党(总)支部书记担任村委主任,它不但保证村“两委”工作能够协调进行,同时它还增加了支部书记的领导责任,较好地巩固了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

(四)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推助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农村各项事业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他们才能很好地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龙州县委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堡垒的要求,做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具体部署。一是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来大力开展对农民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的培训。2005年以来,全县共举办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农民学科技培训班271期,共举办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班36期,共15000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学到了相应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实

用技术及法律知识,增强了带头致富的本领。据不完全统计,有10万元以上家业的党员富裕户有3600多户,占全县富裕户的80.05 %。二是各乡镇党委还建立了人才储备培养制度,把回乡的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打工回乡的有志青年、乡、村企业的骨干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2005、2006两年,全县共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52期,共培训后备干部2600人。三是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领导干部。2005、2006年全县共选派了80个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干部,其中有50人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加入了党组织。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不但给农村基层领导增加了新的有生力量,而且在结构上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够较好地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四是做好发展新党员。各村党支部按照公示制、预审制、推荐制的原则,注意把符合入党条件的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的致富能手吸纳进入党组织。2006年全县共发展农村党员178名。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较好地改变农村党员队伍文化结构偏低年龄老化的现状。五是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龙州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很多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据统计,2006年全县共有854名党员加入了务工的队伍。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外出务工的党员,各乡镇党委落实了各村外出务工党员登记工作,利用劳动部门到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为农民工排忧解难时派出人员与他们联系。在他们返乡时,及时派人与他们谈话了解情况。外出务工党员在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下,他们除了自己遵守党纪以外,很多党员同志还主动带领其他务工人员遵纪守法,帮助有困难的农民工兄弟,特别是依法为农民工兄弟维权,在异地以先锋模范的行动来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五)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动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开展。

营造农村和谐环境,创建文明新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营造农村和谐环境,创建文明新村,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规划。为此,县委制定了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来促进营造农村和谐环境,创建文明新村的工作部署。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以搞好平安农村的工作;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划能力,以制定出各村屯的发展生产和公益事业

及房建规划;通过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抵制封建迷信在农村的流行;通过农村党员发扬艰苦奋斗的行动,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杜绝奢侈浪费;通过农村党员崇尚新风尚,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破除陋习、移风易俗;通过提高农村党员严格遵守党章的自觉性,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遵规守德、知荣辱、明礼义。广大农村党员不但严格遵守党章党纪,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成为群众遵纪守法的表率。2005、2006年全县没有一名农村党员因违法违规受到司法机关的处理。各村党支部按照县委和本乡镇党委的工作部署,在构建设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县文明村建设成绩喜人,经县文明办评审,已符合文明村条件的有:龙州镇农顿屯、上金乡勤江新村、上龙乡把敏屯、水口镇弄尖屯、响水镇驮甫屯等。目前,八角乡陇均村陇均屯已完成旧村改造,武德乡群合村板新屯的旧村改造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上龙乡民权村荒田屯、逐卜乡板晓屯、下冻镇板旦屯等一批文明新村正在兴建当中。

(六)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特色农业能力,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经济。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战略部署。发展特色产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生产传统优势,生产出各种特色优质产品,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进而使农民获得持续的增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龙州县委根据本地资源和传统种养情况,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冬种蔬菜、牛羊养殖、名贵茶叶、热带水果等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特别是在甘蔗生产方面,县委要求各乡镇党委、村屯党组织在发展蔗糖生产的同时,利用龙州果蔗早熟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多发展黑皮果蔗。在发展这个特色产业上,逐卜乡逐卜村党总支部独具一格地开创出一条为农民生产销售服务的路子,采用“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把提早上市的果蔗销往市场,支部书记张立荣走南闯北,亲自找销路,找订单,通过提高营销服务水平,使该村早熟的黑皮果蔗卖得了好价钱。逐卜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荣,几年来较好地带领农民发展黑皮果蔗的特色产业,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2005年被自治区科技厅授予“科技种养能手”荣誉称号,被评为崇左市“十佳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获崇左市“2003

—2006年度劳动模范”称号。对逐卜村党总支部带领农民致富的做法和经验,县委极为重视,并及时在全县推广。支部书记张立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间,共在县里做12场报告。逐卜村党总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在全县推广后,各乡镇党委积极认真指导村屯党组织带领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不少的村屯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开发了本村、本屯的产品。例如下冻冬种黄瓜,2006年产量达6000吨,产品大多销往广东、湖南,该年农民从冬种黄瓜中增收120元;上龙乡、彬桥乡的牛品种改良,水口镇、龙州镇、响水镇、上金乡的河里网箱养鱼,下冻镇、彬桥乡、八角乡的乌龙茶种植加工,逐卜乡、武德乡的黑皮果蔗,金龙镇的乡村旅游开发,以及全县各村的糖蔗生产、香蕉生产和柑橘生产等,都让全县农民获得了增收,据县统计局统计,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13元,比2005年增加了416元。全县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这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特色农业能力后取得的成效,这一成效为扎实推进龙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二、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正确应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从农村基层班子、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的情况看,近年来,龙州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发展是有序的、健康的。村党(总)支部和广大农村党员较好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虚位运行的情况。

一是没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有些基层领导和党务工作者忙于搞经济,放松了党建工作,致使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很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党建目标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党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缺失、考核评价不严格公正。在实施管理制度中,对制度落实不重视,对工作部署检查督办不到位,对责任对象追究不严厉。党建工作内容纳入干部评优、晋升考核份量相对较少,党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结果没有真正与干部管理使用挂钩,致使个别领导和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不十分重

视,造成了目标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党建经费投入不足。近两年来,全县乡镇一级没有党建工作经费预算,村一级党建经费的投入非常少。

(二)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领导能力不强。

一是领导发展经济能力较低。龙州县地处中越边境,在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以及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保卫边疆,支援前线,维护边境稳定的工作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有着丰富的守边戍边工作经验,然而对发展边境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和推进民主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没能将丰富的守边戍边工作经验转换到发展边境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来。二是工作方式滞后。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顺应农村 “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干部的新要求,将工作的职能转到积极谋求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来。但从调查得知,目前龙州县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却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他们仍然习惯于按上级文件和指示安排工作,没有将工作重心定位到研究市场农业、规模经济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将精力和智慧集中到发展农村经济,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三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工作力不从心。2005年龙州县村级“两委”班子在2005年换届后,选举产生的117名村党支部书记,50岁以上就有32人,并且都是初中、小学文化水平。这样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基层领导干部,他们大多缺乏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工作起来就会产生精力不足知识不够而造成领导能力不强。

(三)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需要提高。

近年来,龙州县虽然采取措施加大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发展党员向年轻化、知识化青年农民倾斜,但这些工作还远不能带动整个党员队伍面上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据调查,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党员5472人,其中55岁以上的有1756人,占32.09%;35岁及以下的有913人,仅占16.68%。初中及初中文化以下的有3985人,占72.83%;大专及以上的有33人,仅占0.006%;女党员有369人,仅占0.67%。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党员后备力量不足。近年来农村大部

分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年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办企业,党组织难与他们联系,没有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因而出现了培养发展党员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的情况。二是有极个别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有问题,担心发展新党员会对自己的位置有威胁,不积极发展党员,导致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三是企业家型、土专家型的党员人数还比较少。进入市场经济有一部分农民经过闯荡拼搏,成为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家,一部分经过刻苦努力,成为了掌握相应种养技术的土专家。在龙州县被有关部门认可的农民企业家和土专家有1523人,但是农村党员的只有243人,所占的比例还很少。由于企业家型、土专家型的党员人数少,因此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发展生产共同致富中,路子就不够宽,办法相对较少。

(四)重经济工作,疏忽开展组织生活的情况较严重。

龙州县是国家贫困县,发展经济难度较大,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有不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经济工作上,其他的组织活动较少开展。由于其他活动较少开展,造成很多制度得不到落实,尤其是在党员管理上有松懈的现象,部分村党支部除了每年召开一两次支部会议以外,党组织与党员群众联系较少,特别是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没有做到制度性和定期性。疏忽开展组织生活的农村党组织,凝聚力的提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组织生活开展少,党组织就不能找出有效的办法,经常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文体活动。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业第一线,直接担负着领导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他们才能更好地担当起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才能确保党领导下的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龙州县地处祖国南疆边陲,是国家级贫困县,要让龙州县新农村建设赶上先进地区的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相当艰巨,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带领所属的地区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地位。

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新的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才会正确,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够正确处理在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这一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农村党员都要十分明确,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和各级党委一起,始终担负领导的重任。

(二)坚持党要管党,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出色完成这项工作任务,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抓好党建工作来促进经济工作。二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通过干部定期轮训、上挂下派、包村蹲点等途径,增强乡镇领导班子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问题等五个方面的能力。通过健全和完善干部进村入户、服务承诺等制度和规定,切实转变乡镇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深入到农村深入到广大农民中去,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基层党组织转变作风,抓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起表率作用。三要建立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把乡镇干部、农村党员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为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支部安排专项党建经费,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理论教育、组织科技培训等。

(二) 强化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个好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必须要把每个村的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有战斗力的党组织,使他们坚定地带领农民群众正确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前进。

建设一个好的支部,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因此抓好支部建设的同时,必须选好支部书记,配好班子。选好支部书记配好领导班子,一定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村支书人选要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着眼于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积极鼓励回乡务工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民企经营人员等一些文化水平高、办事公道正派、愿为群众办事、有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党员,通过选拔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使他们成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另外要结合本地的人才实际积极探索实施“一村一名大中专毕业生村官”计划,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

选好支部书记配好领导班子后,就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决策、宏观谋划、领导经济工作、统筹兼顾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五个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有更好的素质、更高的本领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来进一步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水平和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积极性,上级党组织不但要在工作上支持和关心他们,还要在生活上注意帮助和照顾他们,除了逐步提高经济待遇和福利水平以外,还要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基层领导干部,除了给予精神鼓励以外,还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政治考评和文化考核把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干部优先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中,适当增加基层干部的名额。通过这些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照顾的工作,来调动广大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发挥更大的积极性。

(四)提高党员素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优秀的人才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靠全体党员共同努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党组织的战斗力就越强,不断提高党员的各方面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一要规范组织生活。规范组织生活,重点要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坚持把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严格党内生活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使组织生活能够

得到正常性的开展。有了正常性的组织生活,各种规章制度才会得到全面落实,才能对党员进行有效监督管理。能够经常性地过组织生活,党员就会显更加活跃富有朝气。二要大力开发实用人才,注重把农民致富能手优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优先培养成村干部。利用县、乡、村、屯四级联动培训网络,把更多的党员培养成“田秀才”、“土专家”。三要创新发挥作用载体,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通过“设岗定责”,给每个党员安排合适的岗位,让党员有“位”;按照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制度,通过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让党员有“责”。以党员有“位”有“责”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四是对流动党员,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卡等方式,来加强管理和监督,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有“家”,引导他们多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五要切实解决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断层”问题。对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实行重点管理,派出工作组进行重点帮扶,指导他们搞好党群关系,帮助物色培养对象,以尽快解决“断层”的问题。六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从外出务工人员、经商办企业优秀人才、专业协会负责人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使党组织有更多的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注意把符合入党条件的回乡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发展成为新党员,把这些具有朝气的年轻人吸纳进党组织,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要坚持“两推一公示”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 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人加入党组织。七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按照组织程序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改进组织设置,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效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将会出现更多的经济组织和集约化生产基地,不少党员会随着经济活动离开原籍,到外地或者到新的经济组织工作,为了更好地对这些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使他们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必要地根据党员迁移和变化的情况改进组织设置,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效能。就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党员迁移流动情况,组织设置的改进,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型”

党组织。在“一村一支”为主体的组织设置模式下,以强化功能为前提,从有利于组织区域化规模生产的需要出发,在考虑到地理位置相近、人际关系相融等因素的条件下,将发展特色相近,发展水平相当的行政村或自然村有效地组合起来,建立区域型党组织,使它成为一种组织设置的补充。各种“区域型”党组织,不仅有利于精简机构、提升效能,还有利于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建立“协会型”党组织。在行业相近的经济、技术、服务等组织间,通过组建专业协会,以协会为依托,将有共同利益的党员联合起来成立党组织,使农业产业化在党组织领导下不断得到提升。三是要突破传统模式,建立“流动型”党支部。根据农村党员从业结构的变化和党员流动频繁的特点,打破按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格局,建立农民工流动党支部,以便有效地对流动学员进行管理和考评。

主要参考文献: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续本》(彭字宜等编著 红旗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2、《新时期新党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务(黄松涛 张春柱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3、《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文件选编》(一)、(二)、(三)、(四),(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委员会组织部编)

4、《龙州县志》

作者单位:中共龙州县委组织部

职 称:

职 务:部长

联系电话:8812668

地 址:龙州县龙州镇兴龙路005号

邮 编:532400


相关文章

  •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规制
  •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规制 陈婷 (山西大学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06l 规定.而该法律在原则上是禁止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 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分为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两种.我国<土地管理法>第43条规定了:单位和个人 ...查看


  • 十八大学习体会1
  • 学习十八大会议报告精神体会 通过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感触颇深.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 ...查看


  • 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
  • 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 马龙闪 [摘要]新经济政策与布尔什维克意识形态的矛盾,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新经济政策所建立起来的混合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价值观与俄罗斯社会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高速工业化的方针导致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这些矛盾相互 ...查看


  • 十八大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
  • 十八大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 连日来,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会代表.广大干部群众和国内外媒体间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人们普遍注意到,报告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 思想.新论断和新部署,体现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经验总结,涉及今后党和国家 ...查看


  • 山东菏泽农村生态卫生厕所创新设计
  • 农村生态卫生厕所 ----谈农村厕所生态技术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习于吧粪尿排入抽水马桶,掣下按钮义无反顾地把它们冲掉,不愿再看到.闻到那曾为我们身体一部份的对象,这是视其为废弃物的生活惯行.正因为把它当作废弃物,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 首先是 ...查看


  • 精准扶贫:扶贫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查看


  • 学习18大精神
  • 十八大会议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将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在十八大会议上,将会选举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 ...查看


  •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读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其立意之新观点之新令人如沐春风.下面粗谈书中的精彩观点. 关于现代化,作者综合考虑并指出现代化是具有多重层面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层面,政治发展为制度层面,思想与行为模式 ...查看


  • 当前乡镇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初探
  •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8日 08:37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黎均平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尤其是各类领导人才的竞争.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