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徒制模式研究的缘起
作者: | 时间:2008-02-25 | 来自: | 阅读:113人
放大两倍 放大一倍 还原大小 打印本文
认知学徒制模式研究的缘起 第一页
认知学徒制是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成分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教师(师傅)引导新手或学生(学徒)进行学习,专家进行示范和辅导,使自己的思维过程外显给学生,并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学生则进行观察和实践,并清晰表达和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最后进行独立探究。这种模式强调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强调师徒双方内在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强调专家与新手之间以及新手与新手之间的彼此社会互动,强调新手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
对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始于美国学者Collins和Brown等人的三篇开创性文章。1989年,Collins, Brown和 Newman在Resnick(1989)主编的一本论文集中发表了“认知学徒制:教授阅读、写作和数学”(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一文。文中在分析正式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和传统学徒制所存在的优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认知学徒制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教学和学习专家的广泛兴趣,因为它不仅表明了上世纪90年代关于教学和学习的最新研究怎样被整合进一个模式中,而且呈现了认知学徒制模式在教授阅读、大学数学和写作等真实教学场景中的生动应用。
同年,Brown,Collins和Duguid在Educational Researcher(《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一文。这篇论文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真实的活动、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学习、学徒与认知、认知学徒制与合作学习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知识和学习是情境性的,但传统的学校教育过于忽视了学校文化对学校所传授知识的影响程度,而将传统学徒制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认知学徒制能体现知识的情境性本质,可以作为改进传统实践的一种可能性选择。这是学者首次提出用认知学徒制模式改造传统教育,该文也成为情境学习领域中被最为广泛地引用的文献之一。
1991年,Collins, Brown和Holum在American Educator《美国教育者》杂志上发表了“认知学徒制:使思维可视化”(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一文。文中指出,认知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综合,并论述了认知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以及认知学徒制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中的应用。最后结合阅读、写作和数学教学中的例子,描述了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上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认知学徒制研究的开创之作。随后,认知学徒制理念的主要提出者Collins(1991)又发表了“认知学徒制与教学技术”(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一文,从电脑和教育技术视角探讨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并指出,包含情境学习、建模、解释、教练、反思、清晰表达和探究等特征的电脑学习环境可以使学徒制学习成为可能,并且更加经济。文中分析了教学技术怎样有利于实施上述认知学徒制各要素,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好处。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认知学徒制对克服和消解传统学校教育弊端方面所存在的价值。关于认知学徒制模式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参考文献:
Brown J.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pp.32-42.
Collins, A., Brown, J.S., & Holum,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American Educator. Winter Issue.
Collins,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Idol, L. & Jones, B.F. (Eds). Educational values and cognitive instruction., LEA.
Collins, A., Brown, J.S.& Newman, S.E. (1989).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L.B. Resnick (ed.).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453-494.
认知学徒制模式研究的缘起
作者: | 时间:2008-02-25 | 来自: | 阅读:113人
放大两倍 放大一倍 还原大小 打印本文
认知学徒制模式研究的缘起 第一页
认知学徒制是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成分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教师(师傅)引导新手或学生(学徒)进行学习,专家进行示范和辅导,使自己的思维过程外显给学生,并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学生则进行观察和实践,并清晰表达和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最后进行独立探究。这种模式强调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强调师徒双方内在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强调专家与新手之间以及新手与新手之间的彼此社会互动,强调新手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
对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始于美国学者Collins和Brown等人的三篇开创性文章。1989年,Collins, Brown和 Newman在Resnick(1989)主编的一本论文集中发表了“认知学徒制:教授阅读、写作和数学”(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一文。文中在分析正式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和传统学徒制所存在的优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认知学徒制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教学和学习专家的广泛兴趣,因为它不仅表明了上世纪90年代关于教学和学习的最新研究怎样被整合进一个模式中,而且呈现了认知学徒制模式在教授阅读、大学数学和写作等真实教学场景中的生动应用。
同年,Brown,Collins和Duguid在Educational Researcher(《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一文。这篇论文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真实的活动、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学习、学徒与认知、认知学徒制与合作学习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知识和学习是情境性的,但传统的学校教育过于忽视了学校文化对学校所传授知识的影响程度,而将传统学徒制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认知学徒制能体现知识的情境性本质,可以作为改进传统实践的一种可能性选择。这是学者首次提出用认知学徒制模式改造传统教育,该文也成为情境学习领域中被最为广泛地引用的文献之一。
1991年,Collins, Brown和Holum在American Educator《美国教育者》杂志上发表了“认知学徒制:使思维可视化”(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一文。文中指出,认知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综合,并论述了认知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以及认知学徒制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中的应用。最后结合阅读、写作和数学教学中的例子,描述了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上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认知学徒制研究的开创之作。随后,认知学徒制理念的主要提出者Collins(1991)又发表了“认知学徒制与教学技术”(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一文,从电脑和教育技术视角探讨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并指出,包含情境学习、建模、解释、教练、反思、清晰表达和探究等特征的电脑学习环境可以使学徒制学习成为可能,并且更加经济。文中分析了教学技术怎样有利于实施上述认知学徒制各要素,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好处。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认知学徒制对克服和消解传统学校教育弊端方面所存在的价值。关于认知学徒制模式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参考文献:
Brown J.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pp.32-42.
Collins, A., Brown, J.S., & Holum,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American Educator. Winter Issue.
Collins,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Idol, L. & Jones, B.F. (Eds). Educational values and cognitive instruction., LEA.
Collins, A., Brown, J.S.& Newman, S.E. (1989).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L.B. Resnick (ed.).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45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