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 华东师范大学

认知学徒制模式研究的缘起

作者: | 时间:2008-02-25 | 来自: | 阅读:113人

放大两倍 放大一倍 还原大小 打印本文

认知学徒制模式研究的缘起 第一页

认知学徒制是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成分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教师(师傅)引导新手或学生(学徒)进行学习,专家进行示范和辅导,使自己的思维过程外显给学生,并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学生则进行观察和实践,并清晰表达和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最后进行独立探究。这种模式强调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强调师徒双方内在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强调专家与新手之间以及新手与新手之间的彼此社会互动,强调新手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

对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始于美国学者Collins和Brown等人的三篇开创性文章。1989年,Collins, Brown和 Newman在Resnick(1989)主编的一本论文集中发表了“认知学徒制:教授阅读、写作和数学”(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一文。文中在分析正式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和传统学徒制所存在的优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认知学徒制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教学和学习专家的广泛兴趣,因为它不仅表明了上世纪90年代关于教学和学习的最新研究怎样被整合进一个模式中,而且呈现了认知学徒制模式在教授阅读、大学数学和写作等真实教学场景中的生动应用。

同年,Brown,Collins和Duguid在Educational Researcher(《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一文。这篇论文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真实的活动、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学习、学徒与认知、认知学徒制与合作学习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知识和学习是情境性的,但传统的学校教育过于忽视了学校文化对学校所传授知识的影响程度,而将传统学徒制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认知学徒制能体现知识的情境性本质,可以作为改进传统实践的一种可能性选择。这是学者首次提出用认知学徒制模式改造传统教育,该文也成为情境学习领域中被最为广泛地引用的文献之一。

1991年,Collins, Brown和Holum在American Educator《美国教育者》杂志上发表了“认知学徒制:使思维可视化”(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一文。文中指出,认知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综合,并论述了认知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以及认知学徒制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中的应用。最后结合阅读、写作和数学教学中的例子,描述了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上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认知学徒制研究的开创之作。随后,认知学徒制理念的主要提出者Collins(1991)又发表了“认知学徒制与教学技术”(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一文,从电脑和教育技术视角探讨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并指出,包含情境学习、建模、解释、教练、反思、清晰表达和探究等特征的电脑学习环境可以使学徒制学习成为可能,并且更加经济。文中分析了教学技术怎样有利于实施上述认知学徒制各要素,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好处。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认知学徒制对克服和消解传统学校教育弊端方面所存在的价值。关于认知学徒制模式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参考文献:

Brown J.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pp.32-42.

Collins, A., Brown, J.S., & Holum,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American Educator. Winter Issue.

Collins,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Idol, L. & Jones, B.F. (Eds). Educational values and cognitive instruction., LEA.

Collins, A., Brown, J.S.& Newman, S.E. (1989).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L.B. Resnick (ed.).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453-494.

认知学徒制模式研究的缘起

作者: | 时间:2008-02-25 | 来自: | 阅读:113人

放大两倍 放大一倍 还原大小 打印本文

认知学徒制模式研究的缘起 第一页

认知学徒制是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成分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教师(师傅)引导新手或学生(学徒)进行学习,专家进行示范和辅导,使自己的思维过程外显给学生,并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学生则进行观察和实践,并清晰表达和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最后进行独立探究。这种模式强调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强调师徒双方内在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强调专家与新手之间以及新手与新手之间的彼此社会互动,强调新手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

对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始于美国学者Collins和Brown等人的三篇开创性文章。1989年,Collins, Brown和 Newman在Resnick(1989)主编的一本论文集中发表了“认知学徒制:教授阅读、写作和数学”(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一文。文中在分析正式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和传统学徒制所存在的优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认知学徒制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教学和学习专家的广泛兴趣,因为它不仅表明了上世纪90年代关于教学和学习的最新研究怎样被整合进一个模式中,而且呈现了认知学徒制模式在教授阅读、大学数学和写作等真实教学场景中的生动应用。

同年,Brown,Collins和Duguid在Educational Researcher(《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一文。这篇论文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真实的活动、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学习、学徒与认知、认知学徒制与合作学习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知识和学习是情境性的,但传统的学校教育过于忽视了学校文化对学校所传授知识的影响程度,而将传统学徒制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认知学徒制能体现知识的情境性本质,可以作为改进传统实践的一种可能性选择。这是学者首次提出用认知学徒制模式改造传统教育,该文也成为情境学习领域中被最为广泛地引用的文献之一。

1991年,Collins, Brown和Holum在American Educator《美国教育者》杂志上发表了“认知学徒制:使思维可视化”(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一文。文中指出,认知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综合,并论述了认知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以及认知学徒制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中的应用。最后结合阅读、写作和数学教学中的例子,描述了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上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认知学徒制研究的开创之作。随后,认知学徒制理念的主要提出者Collins(1991)又发表了“认知学徒制与教学技术”(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一文,从电脑和教育技术视角探讨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并指出,包含情境学习、建模、解释、教练、反思、清晰表达和探究等特征的电脑学习环境可以使学徒制学习成为可能,并且更加经济。文中分析了教学技术怎样有利于实施上述认知学徒制各要素,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好处。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认知学徒制对克服和消解传统学校教育弊端方面所存在的价值。关于认知学徒制模式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参考文献:

Brown J.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pp.32-42.

Collins, A., Brown, J.S., & Holum,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American Educator. Winter Issue.

Collins,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Idol, L. & Jones, B.F. (Eds). Educational values and cognitive instruction., LEA.

Collins, A., Brown, J.S.& Newman, S.E. (1989).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L.B. Resnick (ed.).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453-494.


相关文章

  • 考研管理类考研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 考研管理类考研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管理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需求市场.很多考生都是以就业为目标而选择考研的,我们统计了一些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趋势发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管理类就业情况: 工商 ...查看


  • 西南大学推免计划
  • 西南大学关于做好 2011 年推免生报考我校 硕士研究生接收工作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以下简称推免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是激励本科学生勤奋学习.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 工作的重要组成 ...查看


  • 第三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首批中标课题及主持人名单
  • 第三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首批中标课题及主持人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课 题 名 称 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原 ...查看


  • 美国高中课程体系简介
  • 美国高中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同,可以分为学术类课程.应用类课程和艺术体育类课程.学术类课程是高中的核心课程,是为高中生升学所准备的:应用类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走向社会.更好地生活的需要:艺术体育类课程是为丰富学生的人生和学习生活而设置的,也为在体 ...查看


  • 菲律宾的远距离教育
  • 作者:杨永博 中国电化教育 1996年05期 杨永博 译 一.引言 菲律宾已广泛运用远距离教育手段提供非正规教育课程.只是在80年代才开始运用远距离教育手段提供学位课程.远距离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和更充分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菲 ...查看


  • 中山大学电子商务中心简介
  •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电商中心(中山大学数计学院电子商务中心)是中山大学直属官方办学,著名的中国电子商务教育基地.是为了满足各类组织或个人自我提升的需求而由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设立的电子商务教育中心(简称:中大电商中心).中大电商中心 ...查看


  • 浙江工商大学
  • 2 汉31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一.实验教学的总体理念与指导思想 浙江工商大学文科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加强与发展,是顺应社会进步和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必然要求, ...查看


  • 日本大学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 2008No14(TotalNo186)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JOURNALOFBEIJINGCITYUNIVERSITY 2008年第4期 (总第86期) 日本大学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北京城市学员赴日考察团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查看


  •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国务院决定在部分省市.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查看


  • 卡尔加里大学
  • 卡尔加里大学 University of Calgary 1.学校概况 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位于加拿大西南部的卡尔加里市,建校于1945年, 占地123公顷,有大楼30多栋, 共有35,000多名在校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