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月明 时间:2016-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日本殖民主义者认为,刚刚跨入帝国主义行列的日本,尚不具备把“满洲”变为其政治附庸的实力,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向“满洲”移民,这样既可避免在“满洲”引起国际摩擦,又可开垦“满洲”,逐步把“满洲”同化在日本统治之下。日本当局认为,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才能有一个“永久安居之处”,从而逐步形成“大和民族”的优势,实现日本国土的延长。日本殖民主义者把“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视为其对中国东北侵略中最为得意、最为有效的政策,是全面对中国东北侵略的基础力量。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伪满洲国的人口构成和民族分布,使中国东北殖民地化、日本人化,从而达到永久占据中国东北的目的。
明治维新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其推行“大陆政策”、向中国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殖民主义的推崇者矢内原忠雄所说:“殖民地应含如下三种要素:第一本国移民;第二由移民开垦未利用土地;第三政治上从属于宗主国。”日俄战争后,日本强租中国辽东半岛的关东州,建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通过多年殖民经营,日本侵略者采取各种手段掠夺东北物质资源,逐步掌控了东北的经济命脉。但日本殖民主义者认为,刚刚跨入帝国主义行列的日本,尚不具备把“满洲”变为其政治附庸的实力,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向“满洲”移民,这样既可避免在“满洲”引起国际摩擦,又可开垦“满洲”,逐步把“满洲”同化在日本统治之下。
1、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
1891年,日本邮船会社开辟出一条自神户到营口的定期航线,每4周往返一个航班。此后,长崎到营口的航线也随之开通。这是日本商业移民染指中国东北之始。据不完全统计,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进入营口的日本人有40人左右。虽然早期到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数量微乎其微,但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人流入中国东北,绝非单纯意义的普通移民,而是带有“大陆开拓”的特殊性质。
在一些日本学者的笔下,在最先踏入中国大陆的日本人中,一批女性被称为大陆“开拓的先驱者”。随着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的开通,许多日本女性开始进入大连、哈尔滨、吉林、营口等地。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攫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此后在东北从事“风俗业”的日本女性数量骤增,到1910年左右,已高达14500人。此外,还有一批日本人在西伯利亚铁路及中东铁路修建或通车前后进入中国东北,从事服务业或承包铁路工程。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凭借语言、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优势,充当日本军队的翻译和向导,或专门为日本军队提供物资,是最早在中国东北发战争财的日本移民,有些人甚至一跃成为显贵人物,跻身殖民统治集团的行列。
从日本的移民主张和对华移民政策来看,日本当局最看重的还是农业移民。1913年,“满铁”开始从铁路沿线守备队中,选拔有农业经验和热心农事的日本退役士兵进行移民试验,即“除队兵”移民。1915年3月,关东都督福岛安正在大连金州创建第一个移民试点村——“爱川村”。1928年4月,“满铁”又组织“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这三次有组织的农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日本殖民主义者认为,早期试验移民农业经营的存在,足以证明日本大规模农业移民的可能性。
1907年4月,“满铁”拥有日本员工9000人左右,1929年猛增至34000余人。截至1931年末,“满铁”附属地内的日本人增至220038人,中国人为1030484人,日本人与中国人的比例为1∶4.67。此外,居住在关东州及附属地之外的日本人,1909年为14124人,1919年增至24662人。到1931年末,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人口总数约为24万人,其中不包括军、警、政人员。
2、巧取豪夺东北土地
日本当局认为,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才能有一个“永久安居之处”,从而逐步形成“大和民族”的优势,实现日本国土的延长。为不断鼓励和吸引大量日本人来到中国东北,巩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统治地位,日本当局通过各种手段,大量巧取豪夺东北人民的土地。正是日本对东北人民土地所有权的侵犯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程度,最终导致“万宝山事件”和“朝鲜华侨惨案”的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时,表面上看关东军只有 1个师团及6支独立守备大队,但实则在其身后,日本关东军除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后盾外,在东北的24万日本移民中,编入预备役的青壮年以及在乡军人就有6万人。另外,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得到“满铁”等垄断资本的全方位策应。东北的日本右翼团体也纷纷效命在关东军的指挥棒下,在武装作战、警备、控制要害机关、网罗汉奸、炮制傀儡政权等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成为日军迅速侵占东北全境的要因之一。
日本向中国东北大量移民,是其实现对华殖民统治的组成部分,是有组织的国家行为,背后有着日本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性政策,旨在强化日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日本移民的这种有组织性,可以从日本居留民团得到典型反映。该移民组织在动员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基础上,又与日本国内的“东京国民外交盟会”遥相呼应,人为制造“满蒙危机”的假象,以混淆视听,挑衅滋事。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满洲青年联盟”作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右翼团体,将大量日本移民组织起来,每五人为一组,向关东军提供武装支持。1931年11月,他们又纠集东北各地的日本人,成立“全满洲日本人联合会”,并派遣游说团赴日本,提出成立“新政权”、撤销日“满”之间的关税等要求。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制造一系列欺压甚至杀戮中国民众的事件,诸如郑家屯事件、宽城子事件、珲春事件、榊原农场事件、龙井事件等,都是日本移民寻衅滋事的结果。通过日积月累,日本侵略者逐步营造了日本人强势蛮横、中国人退避三舍的政治氛围及社会心态。在日本对华侵略的一步步行动中,东北的日本移民早已被编织成一张强势的社会网络,他们与日本军政当局相互勾结,极力扩大其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和权限。因此,九一八事变带给中国东北的不仅仅是军事沦陷,更是经济、土地、人口等诸多方面的奴役。
3、掀起移民狂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并于1932年3月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殖民扩张论者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抛出“农业移民断行论”,并极力向日本各界予以兜售。最终,日本各界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即向“满洲移民”是日本解决政治、外交、经济、国防诸多难题的关键,是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因此,日本掀起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的狂潮。
为配合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东北的武力占领,日本政府把最初的移民入殖计划确定为“武装移民”。1932—1936年,日本一共向东北进行了五次“武装移民”。有鉴于“实验”的成功,1936年8月25日,广田弘毅内阁正式宣布,把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日本七大“国策”之一,决定向中国东北“二十年移民百万户”,即“向满洲输送内地农业移民,以大致二十年迁入约百万户500万人为目标,其计算方法按每户农业移民的家庭人口为5人计算,计500万人”。
据统计,截至1944年9月,从日本国内移民到中国东北的实际人数高达160万之多。日本殖民主义者把“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视为其对中国东北侵略中最为得意、最为有效的政策,是全面对中国东北侵略的基础力量。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伪满洲国的人口构成和民族分布,使中国东北殖民地化、日本人化,从而达到永久占据中国东北的目的。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抗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东京时间9月3日)签订投降书。日本军国主义者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对中国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也随之土崩瓦解。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
作者:孟月明 时间:2016-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日本殖民主义者认为,刚刚跨入帝国主义行列的日本,尚不具备把“满洲”变为其政治附庸的实力,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向“满洲”移民,这样既可避免在“满洲”引起国际摩擦,又可开垦“满洲”,逐步把“满洲”同化在日本统治之下。日本当局认为,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才能有一个“永久安居之处”,从而逐步形成“大和民族”的优势,实现日本国土的延长。日本殖民主义者把“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视为其对中国东北侵略中最为得意、最为有效的政策,是全面对中国东北侵略的基础力量。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伪满洲国的人口构成和民族分布,使中国东北殖民地化、日本人化,从而达到永久占据中国东北的目的。
明治维新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其推行“大陆政策”、向中国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殖民主义的推崇者矢内原忠雄所说:“殖民地应含如下三种要素:第一本国移民;第二由移民开垦未利用土地;第三政治上从属于宗主国。”日俄战争后,日本强租中国辽东半岛的关东州,建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通过多年殖民经营,日本侵略者采取各种手段掠夺东北物质资源,逐步掌控了东北的经济命脉。但日本殖民主义者认为,刚刚跨入帝国主义行列的日本,尚不具备把“满洲”变为其政治附庸的实力,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向“满洲”移民,这样既可避免在“满洲”引起国际摩擦,又可开垦“满洲”,逐步把“满洲”同化在日本统治之下。
1、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
1891年,日本邮船会社开辟出一条自神户到营口的定期航线,每4周往返一个航班。此后,长崎到营口的航线也随之开通。这是日本商业移民染指中国东北之始。据不完全统计,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进入营口的日本人有40人左右。虽然早期到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数量微乎其微,但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人流入中国东北,绝非单纯意义的普通移民,而是带有“大陆开拓”的特殊性质。
在一些日本学者的笔下,在最先踏入中国大陆的日本人中,一批女性被称为大陆“开拓的先驱者”。随着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的开通,许多日本女性开始进入大连、哈尔滨、吉林、营口等地。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攫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此后在东北从事“风俗业”的日本女性数量骤增,到1910年左右,已高达14500人。此外,还有一批日本人在西伯利亚铁路及中东铁路修建或通车前后进入中国东北,从事服务业或承包铁路工程。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凭借语言、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优势,充当日本军队的翻译和向导,或专门为日本军队提供物资,是最早在中国东北发战争财的日本移民,有些人甚至一跃成为显贵人物,跻身殖民统治集团的行列。
从日本的移民主张和对华移民政策来看,日本当局最看重的还是农业移民。1913年,“满铁”开始从铁路沿线守备队中,选拔有农业经验和热心农事的日本退役士兵进行移民试验,即“除队兵”移民。1915年3月,关东都督福岛安正在大连金州创建第一个移民试点村——“爱川村”。1928年4月,“满铁”又组织“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这三次有组织的农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日本殖民主义者认为,早期试验移民农业经营的存在,足以证明日本大规模农业移民的可能性。
1907年4月,“满铁”拥有日本员工9000人左右,1929年猛增至34000余人。截至1931年末,“满铁”附属地内的日本人增至220038人,中国人为1030484人,日本人与中国人的比例为1∶4.67。此外,居住在关东州及附属地之外的日本人,1909年为14124人,1919年增至24662人。到1931年末,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人口总数约为24万人,其中不包括军、警、政人员。
2、巧取豪夺东北土地
日本当局认为,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才能有一个“永久安居之处”,从而逐步形成“大和民族”的优势,实现日本国土的延长。为不断鼓励和吸引大量日本人来到中国东北,巩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统治地位,日本当局通过各种手段,大量巧取豪夺东北人民的土地。正是日本对东北人民土地所有权的侵犯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程度,最终导致“万宝山事件”和“朝鲜华侨惨案”的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时,表面上看关东军只有 1个师团及6支独立守备大队,但实则在其身后,日本关东军除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后盾外,在东北的24万日本移民中,编入预备役的青壮年以及在乡军人就有6万人。另外,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得到“满铁”等垄断资本的全方位策应。东北的日本右翼团体也纷纷效命在关东军的指挥棒下,在武装作战、警备、控制要害机关、网罗汉奸、炮制傀儡政权等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成为日军迅速侵占东北全境的要因之一。
日本向中国东北大量移民,是其实现对华殖民统治的组成部分,是有组织的国家行为,背后有着日本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性政策,旨在强化日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日本移民的这种有组织性,可以从日本居留民团得到典型反映。该移民组织在动员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基础上,又与日本国内的“东京国民外交盟会”遥相呼应,人为制造“满蒙危机”的假象,以混淆视听,挑衅滋事。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满洲青年联盟”作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右翼团体,将大量日本移民组织起来,每五人为一组,向关东军提供武装支持。1931年11月,他们又纠集东北各地的日本人,成立“全满洲日本人联合会”,并派遣游说团赴日本,提出成立“新政权”、撤销日“满”之间的关税等要求。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制造一系列欺压甚至杀戮中国民众的事件,诸如郑家屯事件、宽城子事件、珲春事件、榊原农场事件、龙井事件等,都是日本移民寻衅滋事的结果。通过日积月累,日本侵略者逐步营造了日本人强势蛮横、中国人退避三舍的政治氛围及社会心态。在日本对华侵略的一步步行动中,东北的日本移民早已被编织成一张强势的社会网络,他们与日本军政当局相互勾结,极力扩大其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和权限。因此,九一八事变带给中国东北的不仅仅是军事沦陷,更是经济、土地、人口等诸多方面的奴役。
3、掀起移民狂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并于1932年3月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殖民扩张论者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抛出“农业移民断行论”,并极力向日本各界予以兜售。最终,日本各界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即向“满洲移民”是日本解决政治、外交、经济、国防诸多难题的关键,是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因此,日本掀起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的狂潮。
为配合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东北的武力占领,日本政府把最初的移民入殖计划确定为“武装移民”。1932—1936年,日本一共向东北进行了五次“武装移民”。有鉴于“实验”的成功,1936年8月25日,广田弘毅内阁正式宣布,把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日本七大“国策”之一,决定向中国东北“二十年移民百万户”,即“向满洲输送内地农业移民,以大致二十年迁入约百万户500万人为目标,其计算方法按每户农业移民的家庭人口为5人计算,计500万人”。
据统计,截至1944年9月,从日本国内移民到中国东北的实际人数高达160万之多。日本殖民主义者把“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视为其对中国东北侵略中最为得意、最为有效的政策,是全面对中国东北侵略的基础力量。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伪满洲国的人口构成和民族分布,使中国东北殖民地化、日本人化,从而达到永久占据中国东北的目的。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抗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东京时间9月3日)签订投降书。日本军国主义者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对中国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也随之土崩瓦解。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