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1

师:同学们,上课!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三句话这样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评:这是匠心独运的课始。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捷明晰。尤其是在这里,教师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引起共鸣,体现了教师研读教材的独辟蹊径、高屋建瓴,也表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处理运用的艺术,令人耳目一新。)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然后来谈谈你感觉到的这一篇课文的特色。(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云南的歌会》特色概说”为话题说话。(教师提示:所谓“特色”,从小处理解就是“特点”。)(学生速读课文。自由发言。)生1: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自然,读起来很有亲切感。师:特点之一,语言很生动,很亲切。生2:这篇文章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节奏感强。师:你体会到了课文的用词之妙。生3:这篇文章多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突出云南这一地方人们联系语言的特点,也为后文比赛、比拼才能、唱山歌这些情节作铺垫。师:啊,细节描写生动。生4: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文章有三个部分,从这三个部分可看出云南歌会非常热闹,而且具有民族色彩。师:是啊,山野里的对歌、山路上的漫歌、歌会里的传歌,三个部分组成云南的歌会生动的、纷繁的、美好的画面。师:好。老师来讲一讲。(屏幕显示)课文线索清晰生活内容丰富语言别有风味片段描写精彩师:(边读边讲述)这篇文章的特色表现在多方面。第一,线索是清晰的,歌会、唱歌贯串全文,全文由唱歌联系起来,因此文章有一条线索。第二,生活的内容很丰富,有各种场面的赛歌、唱歌、传歌、学歌,还有各种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人来参加这些活动。第三,语言别有风味。待会儿我们展示一组词,这是在云南歌会生活里所特有的。第四,片段描写精彩,几乎每一个大的段落里都有很好的描写细腻的语言片段。师:我们再来体会它的语言风味。你们看,这些词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很少见。它们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生活气息。大家一起读起来。(屏幕显示)蹲锯酬和譬喻柞木熹微淳朴龙吟凤哕箍桶阉鸡忌讳(学生齐读词语。)师: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读音。好,再自由自在地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很陌生?是不是都是很有特色的词语?师:咱们再来看它的语言描写方面的特色。(屏幕显示)特色概说“事物描写”片段“情景描写”片段“人物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动物描写”片段“场面描写”片段师:(边读边讲述)“事物描写”片段,大家看这样一段话: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这是描述对歌是一件什么事。“情景描写”片段,大家看: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人物描写”片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啊,描写人物太生动了。“景物描写”片段: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动物描写”片段,写戴胜鸟,还有云雀。还有“场面描写”片段: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这些都是“场面描写”片段。一篇文章里像这样有事物、情景、人物、景物、动物、场面等多种描写很少见。师:现在,大家再自由朗读这几个片段,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它表现出形式简约、内容厚实的特点。教师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没有带领学生诵读课文、概括文意、划分层次、体会手法,而是用“特色概说”这一精当的主问题替代以上繁多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初略感受课文鲜明的“特色”,既具简洁之妙,又有新颖之美。)师:下面,我们来围绕第二句话活动——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对第四段文字进行“美点欣赏”。师:我们来看课文

第四段,首先一起朗读。(学生齐读第四段。)师:这篇课文的美段写得多么的精彩。精彩在

哪儿?要由我们自己来发现,发现课文的写作之美,这样的方法和过程,叫作“美点欣赏”。师:下面请同学们钻研、体会课文第四段,发现这一段中某一个方面的美点,然后向大家进行介绍。开始读书,开始思考。(学生自由朗读、品析、交流。)师:好,各抒己见。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里一些动词生动精彩,比如第四段中“向碧蓝天空中钻去”的“钻”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云雀伏摇盘旋而上的姿态,活灵活现。师:“钻”既写出飞行的路线直,又写出飞行速度快,表现出云雀的轻捷。生2:在第四段中描写戴胜鸟“郭公郭公”的叫声精彩,用拟声词将戴胜鸟的叫声写得十分生动。师:啊,你模仿一下吧。我想听“郭公郭公”是怎样叫。(生笑)找你呢,他能代替你来叫。师:(生模仿“郭公郭公”地叫)哦,他坐着叫比站着叫好听。(生大笑)好,继续。生3:大家看“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这一段话,这段话其实有很多点都值得我们钻研。比如,“小山坡”“土坎边”这两个地点让我们看出,云南这地方处处绽放自然美,作者通过这种特别新颖的描写,渲染出十分欢悦的气氛,给人真的是唱歌的感觉。再看,写报春花的颜色是“粉蓝色”的,这与后文“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联系在一起,使人产生联想,报春花的蓝色与天空的蓝色交织,给人一种意象美,让人身临其境。还有“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看那些报春花啊鸟啊,都十分活跃,让人情不自禁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师:品得好。我再将你的发言升华一点点,那就是“这条路通过的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这是写“面”;写粉蓝色的报春花是写“点”,有点有面,笔法多么高妙啊。你还说写“小山坡”“土坎边”等等都写得很小很秀气,我觉得微风也是,轻和的微风,多么惬意的风啊。生4:我体会的是“呼朋唤侣”这个词,首先用拟人,把鸟语说成人;另外,“朋”和“侣”是指朋友和情侣,这两种人都是美好的,能让人联想到这是充满感情的、充满美的地方。师:是啊,将各种美好的小鸟歌唱声说成“呼朋唤侣”,具有人的感情,多美妙,多生动,多简洁。生5:从“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一直到“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这一大句话用分号隔开,前面说的是静止的植物,后面说的是动态的歌声,一动一静,很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境界。师:她是对刚才同学发言的补充和升华。这些静景和动景,都是为“我”听悦耳动听的山歌服务的。这么美的地方,有小鸟的歌声,同时还听到赶马女孩子唱歌。美景啊美人啊,多么惬意!生6:这一段用拟人手法,作者还将声和色都写出来了,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师:有声有色。生7:在这一段里,我还看到赶马女孩走的一路上,有静景有动景,静的有树林、柞木林、竹子林还有花草,动的有女孩子的歌声和鸟的叫声,整个这一段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师: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物。生8:本段主要围绕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描写了三种歌声,有云雀、赶马车的女孩和戴胜鸟的歌声,而且赶马车女孩子的歌声是具有淳朴本色美。师:另一种歌会形式是大自然里的歌会。这一段用大量的篇幅写自然风光,对赶马女孩的唱歌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也可谈一谈。生9:文中写戴胜鸟有一连串动词“矗”“瞪”“掠”“飞”,生动写出了戴胜鸟的可爱形象,而且戴胜鸟好像也对歌声产生了兴趣,一个“才”字,写出戴胜鸟对唱歌的喜爱,连云南的鸟儿都喜爱唱歌,何况人呢。师:而且形态描写也漂亮,不是毛茸茸的而是花茸茸的,多好看。生10:我想提一个问题:文章主要写云南歌会,歌应该是重点,但很多地方写了鸟,而且写得细致,并没有很详细写歌声。师:是的,文章有大量篇幅写自然景物,有什么作用呢?后面的同学能不能解答一下?生11:我试着给他解答。我想,这样可以从侧面写出歌声的美妙动情,你想,连鸟儿都陶醉在歌声中,那么更不用说人了。师:这里的景物描写起烘托作用,文中有一句话强调“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什么歌都是好听的,因为这里太美了。因此,作者这样写是有用意的。如果将赶马女孩的唱歌再生动地描绘一下,第一段生动地描写对歌,第二段生动地描写唱歌,第三段生动地描写传歌,那么文章节奏就没有多少变化,而这一段以景物描写来烘托歌声,文章就有了一点波澜。生12:

我分析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面写歌声沙哑,后面又写歌声具有淳朴本色美,这样写强调了歌声的美。师:还是美啊。即使是发哑带沙的歌声,也具有本色的、朴实的美,一种生活的美。生13:这一段中,作者首先写钻向天空的云雀,然后写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这也是用拟人手法,而且天空中的云雀是在接受草丛中的云雀群的鼓励,才更有动力的,有种和谐的感觉。文中小流星的比喻也很形象,像“钻”字一样,写出小鸟飞下来时笔直轻捷。整个片段都给人一种和谐欢快的感觉。师:这是极漂亮的细节描写,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写了一个生动的、灵活的、轻松活泼的画面。继续来。生14:这一段对动物描写得好,我最喜欢“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一句,“坐”字将鸟写得可爱、机灵,表现戴胜鸟轻松、快活的特点。师:这一段中很多单音节动词很恰切。生15:我又找到了动物描写也是从两方面写: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扶摇盘旋”很容易让人想像那种意境,“一面不住唱歌”又扣在“歌”上,这有声有色描写得更加美好,而且前面景物描写和动物描写都从两方面写,有形有色,让人感觉更加轻松。师:她说写鸟扣住了唱歌。我们再来看这一段:云南到处一年四季是有歌声的,戴胜鸟对歌唱产生了兴趣,小云雀是边飞边唱,赶马女孩走在山路上也在唱歌,“唱歌”这两个字也是这一段文字的线索。师:好,把刚才大家的发言串起来再讲一遍。(屏幕显示)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点有面”美在“有高有低”美在“有动有静”美在“有人有物”美在“有详有略”美在“有景有情”美在“有线有珠”师:(边读边讲述)这篇课文美段是多么精彩啊。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点有面”(提示:这是文学性的概括,我们刚才是在阐述,现在是概括。)美在“有高有低”,写了低处的景色,也写了云雀钻向高空轻盈可爱的情态;美在“有动有静”;还有美在“有人有物”,用景物、动物的描写烘托人物的活动,来营造人物活动的美好场景;美在“有详有略”,略写人的活动,详写景物;美在“有景有情”,作者的喜爱之情流泻在笔端,不管是用词还是写句还是运用的修辞手法,都表现了作者喜爱的情感;美在“有线有珠”,叫做“一线串珠”,“线”是唱歌,它串起了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这一段的主线是唱歌,串起了很多生活中漂亮的细节,这就叫有线有珠、一线串珠,就像闪亮的珍珠,用一条线索把它串连起来,文章的结构就很紧凑了。(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活动。它表现出多角反复、品读细腻的特点。教师将视点集中在文章最精美的段落,引领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多角度赏析的方法,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在“美点欣赏”这一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欣赏水平。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点评精彩纷呈,或肯定褒扬,或补充阐释,或提炼升华,或风趣幽默,学生的“品”与教师的“评”交相辉映,师生互动达到和谐美妙的境界。)师: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个任务:我们来发现这篇文章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以“课中之最”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说文章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请同学们寻读课文,以“课中之最”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请看屏幕,老师给大家列举几个例子。(屏幕显示)课文采风如:“最„„的风俗”“最„„的场面”“最„„的衣饰”“最„„的歌师傅”„„(老师读例子。学生再读课文,自由发现。)生1:我说是最和谐的场面。第四段里构造出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在那种环境里,赶马女孩子发哑带沙的声音也具有淳朴本色的美;而且大白天十分沉默的戴胜鸟,也在晨光熹微中,看到这环境的美丽,也“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可以这样理解:在那种环境下,无论什么样的声音都可称为歌,都是和谐的。师:因此是最和谐的美好的生活。生2:我认为是最热闹的场面。在第五段写道: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可看出人很多,很热闹,而且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最好听的曲子,体现了热闹的场面,更极力渲染了当时淳朴的风情和风俗。师:是啊,风土人情。尤其是这一句话写得真漂亮: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生3:

我觉得是最逼真的场面。在第二段里,我们能看到年轻妇女打败三个对手之后胜利的表情。师:是啊,因为她赢了,她最快乐了。生4:我说是最有群众基础的歌师傅。第五段说那些歌师傅中,有摆小摊卖酸泡梨的、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有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赶马女孩子、还有老太婆,甚至于年过七十而牙齿脱光的吹鼓手,这些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的人,都能参加歌会中来,可见歌会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已深入到云南人的生活里,成为当地最普遍性的风俗。师:很有生命力。参与人多,而且代代相传。生5:我说是最热情的歌师傅。那最出色的吹鼓手,年纪很大,牙齿也脱光了,但他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这说明他很热爱唱歌,而且特别热情。师:歌师傅唱的是绝活,样样在行,是一个歌库啊,不简单。生6:我说是最没有条件限制的唱歌比赛。从

第五段可看出,参加歌会的人很多,而且无论唱什么都不犯忌讳,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唱,所以是没有条件限制的歌会。师:非常自由,非常轻松。生7:我说是最美妙的情景。在第四段,这里描写了迷人恬静的自然风光,有可爱的动物还有人们婉转悠扬的歌声,在这样的环境里,天与人交融在一起,歌声映衬美丽的景象,景色映衬美妙的歌声,无论什么声音,都是最美妙的天籁之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真是最和谐美妙的情景。师:(生鼓掌)好像有点哲学意味。生8:我说的是第五段,有一句话是: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这是一个人物细节的描写,能体现出这里人们的生活情趣。另外,还有这几句: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在照规矩传歌,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这里可看出云南这地方有古老的传统,这种传统影响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也看出在唱歌的过程中始终充满欢乐的气氛。师:这种传歌是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它也是生活的一个侧面。师:好,看老师给你们的总结。(屏幕显示)最有诗情的生活最别开生面的对歌最热闹的“金满斗会”参与面最广的活动最奇妙的传歌方式最出色的歌师傅最漂亮的银饰围裙最特别的打秋千的习俗最悠游自在的“赶车”最淳朴本色的“超女”师:(边读边讲述)最有诗情的生活,作者在文中说到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能听到美妙有情的歌声,因为一年四季早晚都有歌声,所以是最有诗情的生活。最别开生面的对歌,对歌是我们这儿所没有的,作者说这是生面别开的场所,都互不见面,但是对歌还击败对手。最热闹的“金满斗会”,“金满斗”这个比喻多生动,实际上是传歌集会的名称。在“金满斗会”上就有参与面最广的传歌活动,那么多人,他们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来自不同地方。最奇妙的传歌方式,这种传歌方式是一代一代人通过人唱其他人听学会往下传,而且是整套整本往下传的,所以它是智慧的。最出色的歌师傅,那老掉牙的吹鼓手,有那么高妙的技能。最漂亮的银饰围裙,云南姑娘美啊,她们的围裙是钉满小银片的扣花葱绿布围裙,让我们想像到人物的美,这也是一种生活的习俗。还有漂亮的女孩子在大年初一到各个村子里特别的“打秋千”的习俗。还有最悠游自在的“赶车”,要赶火车了,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多里路,还在路上看风景、唱歌。还有最淳朴本色的“超女”,是谁呀?赶马的女孩。她们在山路上总是快乐地唱歌,是最淳朴本色的“超女”。师:有那么多的“最”,咱们再回头看开头的话题“特色”,反映了云南地区有特色的生活,这种特色的生活成就了这篇有特色的文章。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是节选,有空同学们可以看看《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全文。今天的课咱们就学到这儿。谢谢同学们。再见!(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活动。它表现出情趣盎然、灵巧生动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文中的特色内容、趣味因素,于平中求奇,在俗中觅雅,新巧的创意令人叫绝。寻读“课中之最”这一有趣高雅的学习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拓宽了课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可谓一“最”激起千层浪。学生精妙绝伦的发言,课堂开朗明快的情境,掀起了教学活动的高潮。)(总评:这是一节别具特色而耐人寻味的好课。这样的课,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线条简洁,教学环节简单,然而教师精心的设计,又使这样的课,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丰厚,教学语言丰满。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如下鲜明的特色,尤其让人赞

不绝口。特色之一是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特色概说——美点欣赏——课中之最”三个话题纵横连贯全篇文章的教学,支撑起三个活动丰富的教学板块,加强了综合,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整节课又以“特色”二字为主线,串起“感受特色”“品味特色”“探究特色”三个丰厚的教学内容,可谓一线串珠。特色之二是创新、实在的课堂教学手法。教师在此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话题式手法、“主问题”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个话题、每一个主问题都形成一次长时间、大面积、深层次的阅读活动,都引领学生尽力抵达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都激发起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个性。特色之三是精细、深刻的提炼归纳艺术。教师善于提炼归纳课文中最简、最优、最美的内容,又善于用最有效的方法将提炼归纳的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简化、优化、美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之效。)

师:同学们,上课!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三句话这样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评:这是匠心独运的课始。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捷明晰。尤其是在这里,教师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引起共鸣,体现了教师研读教材的独辟蹊径、高屋建瓴,也表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处理运用的艺术,令人耳目一新。)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然后来谈谈你感觉到的这一篇课文的特色。(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云南的歌会》特色概说”为话题说话。(教师提示:所谓“特色”,从小处理解就是“特点”。)(学生速读课文。自由发言。)生1: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自然,读起来很有亲切感。师:特点之一,语言很生动,很亲切。生2:这篇文章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节奏感强。师:你体会到了课文的用词之妙。生3:这篇文章多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突出云南这一地方人们联系语言的特点,也为后文比赛、比拼才能、唱山歌这些情节作铺垫。师:啊,细节描写生动。生4: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文章有三个部分,从这三个部分可看出云南歌会非常热闹,而且具有民族色彩。师:是啊,山野里的对歌、山路上的漫歌、歌会里的传歌,三个部分组成云南的歌会生动的、纷繁的、美好的画面。师:好。老师来讲一讲。(屏幕显示)课文线索清晰生活内容丰富语言别有风味片段描写精彩师:(边读边讲述)这篇文章的特色表现在多方面。第一,线索是清晰的,歌会、唱歌贯串全文,全文由唱歌联系起来,因此文章有一条线索。第二,生活的内容很丰富,有各种场面的赛歌、唱歌、传歌、学歌,还有各种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人来参加这些活动。第三,语言别有风味。待会儿我们展示一组词,这是在云南歌会生活里所特有的。第四,片段描写精彩,几乎每一个大的段落里都有很好的描写细腻的语言片段。师:我们再来体会它的语言风味。你们看,这些词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很少见。它们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生活气息。大家一起读起来。(屏幕显示)蹲锯酬和譬喻柞木熹微淳朴龙吟凤哕箍桶阉鸡忌讳(学生齐读词语。)师: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读音。好,再自由自在地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很陌生?是不是都是很有特色的词语?师:咱们再来看它的语言描写方面的特色。(屏幕显示)特色概说“事物描写”片段“情景描写”片段“人物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动物描写”片段“场面描写”片段师:(边读边讲述)“事物描写”片段,大家看这样一段话: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这是描述对歌是一件什么事。“情景描写”片段,大家看: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人物描写”片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啊,描写人物太生动了。“景物描写”片段: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动物描写”片段,写戴胜鸟,还有云雀。还有“场面描写”片段: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这些都是“场面描写”片段。一篇文章里像这样有事物、情景、人物、景物、动物、场面等多种描写很少见。师:现在,大家再自由朗读这几个片段,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它表现出形式简约、内容厚实的特点。教师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没有带领学生诵读课文、概括文意、划分层次、体会手法,而是用“特色概说”这一精当的主问题替代以上繁多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初略感受课文鲜明的“特色”,既具简洁之妙,又有新颖之美。)师:下面,我们来围绕第二句话活动——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对第四段文字进行“美点欣赏”。师:我们来看课文

第四段,首先一起朗读。(学生齐读第四段。)师:这篇课文的美段写得多么的精彩。精彩在

哪儿?要由我们自己来发现,发现课文的写作之美,这样的方法和过程,叫作“美点欣赏”。师:下面请同学们钻研、体会课文第四段,发现这一段中某一个方面的美点,然后向大家进行介绍。开始读书,开始思考。(学生自由朗读、品析、交流。)师:好,各抒己见。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里一些动词生动精彩,比如第四段中“向碧蓝天空中钻去”的“钻”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云雀伏摇盘旋而上的姿态,活灵活现。师:“钻”既写出飞行的路线直,又写出飞行速度快,表现出云雀的轻捷。生2:在第四段中描写戴胜鸟“郭公郭公”的叫声精彩,用拟声词将戴胜鸟的叫声写得十分生动。师:啊,你模仿一下吧。我想听“郭公郭公”是怎样叫。(生笑)找你呢,他能代替你来叫。师:(生模仿“郭公郭公”地叫)哦,他坐着叫比站着叫好听。(生大笑)好,继续。生3:大家看“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这一段话,这段话其实有很多点都值得我们钻研。比如,“小山坡”“土坎边”这两个地点让我们看出,云南这地方处处绽放自然美,作者通过这种特别新颖的描写,渲染出十分欢悦的气氛,给人真的是唱歌的感觉。再看,写报春花的颜色是“粉蓝色”的,这与后文“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联系在一起,使人产生联想,报春花的蓝色与天空的蓝色交织,给人一种意象美,让人身临其境。还有“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看那些报春花啊鸟啊,都十分活跃,让人情不自禁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师:品得好。我再将你的发言升华一点点,那就是“这条路通过的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这是写“面”;写粉蓝色的报春花是写“点”,有点有面,笔法多么高妙啊。你还说写“小山坡”“土坎边”等等都写得很小很秀气,我觉得微风也是,轻和的微风,多么惬意的风啊。生4:我体会的是“呼朋唤侣”这个词,首先用拟人,把鸟语说成人;另外,“朋”和“侣”是指朋友和情侣,这两种人都是美好的,能让人联想到这是充满感情的、充满美的地方。师:是啊,将各种美好的小鸟歌唱声说成“呼朋唤侣”,具有人的感情,多美妙,多生动,多简洁。生5:从“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一直到“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这一大句话用分号隔开,前面说的是静止的植物,后面说的是动态的歌声,一动一静,很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境界。师:她是对刚才同学发言的补充和升华。这些静景和动景,都是为“我”听悦耳动听的山歌服务的。这么美的地方,有小鸟的歌声,同时还听到赶马女孩子唱歌。美景啊美人啊,多么惬意!生6:这一段用拟人手法,作者还将声和色都写出来了,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师:有声有色。生7:在这一段里,我还看到赶马女孩走的一路上,有静景有动景,静的有树林、柞木林、竹子林还有花草,动的有女孩子的歌声和鸟的叫声,整个这一段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师: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物。生8:本段主要围绕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描写了三种歌声,有云雀、赶马车的女孩和戴胜鸟的歌声,而且赶马车女孩子的歌声是具有淳朴本色美。师:另一种歌会形式是大自然里的歌会。这一段用大量的篇幅写自然风光,对赶马女孩的唱歌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也可谈一谈。生9:文中写戴胜鸟有一连串动词“矗”“瞪”“掠”“飞”,生动写出了戴胜鸟的可爱形象,而且戴胜鸟好像也对歌声产生了兴趣,一个“才”字,写出戴胜鸟对唱歌的喜爱,连云南的鸟儿都喜爱唱歌,何况人呢。师:而且形态描写也漂亮,不是毛茸茸的而是花茸茸的,多好看。生10:我想提一个问题:文章主要写云南歌会,歌应该是重点,但很多地方写了鸟,而且写得细致,并没有很详细写歌声。师:是的,文章有大量篇幅写自然景物,有什么作用呢?后面的同学能不能解答一下?生11:我试着给他解答。我想,这样可以从侧面写出歌声的美妙动情,你想,连鸟儿都陶醉在歌声中,那么更不用说人了。师:这里的景物描写起烘托作用,文中有一句话强调“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什么歌都是好听的,因为这里太美了。因此,作者这样写是有用意的。如果将赶马女孩的唱歌再生动地描绘一下,第一段生动地描写对歌,第二段生动地描写唱歌,第三段生动地描写传歌,那么文章节奏就没有多少变化,而这一段以景物描写来烘托歌声,文章就有了一点波澜。生12:

我分析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面写歌声沙哑,后面又写歌声具有淳朴本色美,这样写强调了歌声的美。师:还是美啊。即使是发哑带沙的歌声,也具有本色的、朴实的美,一种生活的美。生13:这一段中,作者首先写钻向天空的云雀,然后写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这也是用拟人手法,而且天空中的云雀是在接受草丛中的云雀群的鼓励,才更有动力的,有种和谐的感觉。文中小流星的比喻也很形象,像“钻”字一样,写出小鸟飞下来时笔直轻捷。整个片段都给人一种和谐欢快的感觉。师:这是极漂亮的细节描写,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写了一个生动的、灵活的、轻松活泼的画面。继续来。生14:这一段对动物描写得好,我最喜欢“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一句,“坐”字将鸟写得可爱、机灵,表现戴胜鸟轻松、快活的特点。师:这一段中很多单音节动词很恰切。生15:我又找到了动物描写也是从两方面写: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扶摇盘旋”很容易让人想像那种意境,“一面不住唱歌”又扣在“歌”上,这有声有色描写得更加美好,而且前面景物描写和动物描写都从两方面写,有形有色,让人感觉更加轻松。师:她说写鸟扣住了唱歌。我们再来看这一段:云南到处一年四季是有歌声的,戴胜鸟对歌唱产生了兴趣,小云雀是边飞边唱,赶马女孩走在山路上也在唱歌,“唱歌”这两个字也是这一段文字的线索。师:好,把刚才大家的发言串起来再讲一遍。(屏幕显示)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点有面”美在“有高有低”美在“有动有静”美在“有人有物”美在“有详有略”美在“有景有情”美在“有线有珠”师:(边读边讲述)这篇课文美段是多么精彩啊。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点有面”(提示:这是文学性的概括,我们刚才是在阐述,现在是概括。)美在“有高有低”,写了低处的景色,也写了云雀钻向高空轻盈可爱的情态;美在“有动有静”;还有美在“有人有物”,用景物、动物的描写烘托人物的活动,来营造人物活动的美好场景;美在“有详有略”,略写人的活动,详写景物;美在“有景有情”,作者的喜爱之情流泻在笔端,不管是用词还是写句还是运用的修辞手法,都表现了作者喜爱的情感;美在“有线有珠”,叫做“一线串珠”,“线”是唱歌,它串起了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这一段的主线是唱歌,串起了很多生活中漂亮的细节,这就叫有线有珠、一线串珠,就像闪亮的珍珠,用一条线索把它串连起来,文章的结构就很紧凑了。(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活动。它表现出多角反复、品读细腻的特点。教师将视点集中在文章最精美的段落,引领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多角度赏析的方法,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在“美点欣赏”这一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欣赏水平。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点评精彩纷呈,或肯定褒扬,或补充阐释,或提炼升华,或风趣幽默,学生的“品”与教师的“评”交相辉映,师生互动达到和谐美妙的境界。)师: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个任务:我们来发现这篇文章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以“课中之最”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说文章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请同学们寻读课文,以“课中之最”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请看屏幕,老师给大家列举几个例子。(屏幕显示)课文采风如:“最„„的风俗”“最„„的场面”“最„„的衣饰”“最„„的歌师傅”„„(老师读例子。学生再读课文,自由发现。)生1:我说是最和谐的场面。第四段里构造出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在那种环境里,赶马女孩子发哑带沙的声音也具有淳朴本色的美;而且大白天十分沉默的戴胜鸟,也在晨光熹微中,看到这环境的美丽,也“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可以这样理解:在那种环境下,无论什么样的声音都可称为歌,都是和谐的。师:因此是最和谐的美好的生活。生2:我认为是最热闹的场面。在第五段写道: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可看出人很多,很热闹,而且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最好听的曲子,体现了热闹的场面,更极力渲染了当时淳朴的风情和风俗。师:是啊,风土人情。尤其是这一句话写得真漂亮: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生3:

我觉得是最逼真的场面。在第二段里,我们能看到年轻妇女打败三个对手之后胜利的表情。师:是啊,因为她赢了,她最快乐了。生4:我说是最有群众基础的歌师傅。第五段说那些歌师傅中,有摆小摊卖酸泡梨的、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有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赶马女孩子、还有老太婆,甚至于年过七十而牙齿脱光的吹鼓手,这些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的人,都能参加歌会中来,可见歌会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已深入到云南人的生活里,成为当地最普遍性的风俗。师:很有生命力。参与人多,而且代代相传。生5:我说是最热情的歌师傅。那最出色的吹鼓手,年纪很大,牙齿也脱光了,但他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这说明他很热爱唱歌,而且特别热情。师:歌师傅唱的是绝活,样样在行,是一个歌库啊,不简单。生6:我说是最没有条件限制的唱歌比赛。从

第五段可看出,参加歌会的人很多,而且无论唱什么都不犯忌讳,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唱,所以是没有条件限制的歌会。师:非常自由,非常轻松。生7:我说是最美妙的情景。在第四段,这里描写了迷人恬静的自然风光,有可爱的动物还有人们婉转悠扬的歌声,在这样的环境里,天与人交融在一起,歌声映衬美丽的景象,景色映衬美妙的歌声,无论什么声音,都是最美妙的天籁之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真是最和谐美妙的情景。师:(生鼓掌)好像有点哲学意味。生8:我说的是第五段,有一句话是: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这是一个人物细节的描写,能体现出这里人们的生活情趣。另外,还有这几句: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在照规矩传歌,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这里可看出云南这地方有古老的传统,这种传统影响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也看出在唱歌的过程中始终充满欢乐的气氛。师:这种传歌是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它也是生活的一个侧面。师:好,看老师给你们的总结。(屏幕显示)最有诗情的生活最别开生面的对歌最热闹的“金满斗会”参与面最广的活动最奇妙的传歌方式最出色的歌师傅最漂亮的银饰围裙最特别的打秋千的习俗最悠游自在的“赶车”最淳朴本色的“超女”师:(边读边讲述)最有诗情的生活,作者在文中说到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能听到美妙有情的歌声,因为一年四季早晚都有歌声,所以是最有诗情的生活。最别开生面的对歌,对歌是我们这儿所没有的,作者说这是生面别开的场所,都互不见面,但是对歌还击败对手。最热闹的“金满斗会”,“金满斗”这个比喻多生动,实际上是传歌集会的名称。在“金满斗会”上就有参与面最广的传歌活动,那么多人,他们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来自不同地方。最奇妙的传歌方式,这种传歌方式是一代一代人通过人唱其他人听学会往下传,而且是整套整本往下传的,所以它是智慧的。最出色的歌师傅,那老掉牙的吹鼓手,有那么高妙的技能。最漂亮的银饰围裙,云南姑娘美啊,她们的围裙是钉满小银片的扣花葱绿布围裙,让我们想像到人物的美,这也是一种生活的习俗。还有漂亮的女孩子在大年初一到各个村子里特别的“打秋千”的习俗。还有最悠游自在的“赶车”,要赶火车了,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多里路,还在路上看风景、唱歌。还有最淳朴本色的“超女”,是谁呀?赶马的女孩。她们在山路上总是快乐地唱歌,是最淳朴本色的“超女”。师:有那么多的“最”,咱们再回头看开头的话题“特色”,反映了云南地区有特色的生活,这种特色的生活成就了这篇有特色的文章。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是节选,有空同学们可以看看《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全文。今天的课咱们就学到这儿。谢谢同学们。再见!(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活动。它表现出情趣盎然、灵巧生动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文中的特色内容、趣味因素,于平中求奇,在俗中觅雅,新巧的创意令人叫绝。寻读“课中之最”这一有趣高雅的学习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拓宽了课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可谓一“最”激起千层浪。学生精妙绝伦的发言,课堂开朗明快的情境,掀起了教学活动的高潮。)(总评:这是一节别具特色而耐人寻味的好课。这样的课,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线条简洁,教学环节简单,然而教师精心的设计,又使这样的课,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丰厚,教学语言丰满。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如下鲜明的特色,尤其让人赞

不绝口。特色之一是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特色概说——美点欣赏——课中之最”三个话题纵横连贯全篇文章的教学,支撑起三个活动丰富的教学板块,加强了综合,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整节课又以“特色”二字为主线,串起“感受特色”“品味特色”“探究特色”三个丰厚的教学内容,可谓一线串珠。特色之二是创新、实在的课堂教学手法。教师在此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话题式手法、“主问题”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个话题、每一个主问题都形成一次长时间、大面积、深层次的阅读活动,都引领学生尽力抵达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都激发起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个性。特色之三是精细、深刻的提炼归纳艺术。教师善于提炼归纳课文中最简、最优、最美的内容,又善于用最有效的方法将提炼归纳的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简化、优化、美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之效。)


相关文章

  •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潍坊锦程中学 刘晓君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生:"喜欢,""你们喜欢听什么歌啊?""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查看


  •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公开课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成县苇子沟学校 高磊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过程与方法: 引导启发.小组讨论. 情 ...查看


  • 16.云南的歌会教师版
  •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教师寄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学习目标我确定: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查看


  • 云南歌会导学案
  • 云南省泸水县第一中学 八 年级 下 册 语文 导学案 课 题:<云南的歌会> 课 型:新 授 执笔人:雷天云 审 核: 课 时: 2 课时 使用者:雷天云 姓 名: 班 级: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 2.朗读.揣摩.品味 ...查看


  • [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
  • 源自民俗文化的掌声 --<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 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 郗静波 下课的铃声响了,掌声淹没了我.我知道,这掌声不是为我而起,而是为<云南的歌会>,为歌会上那群鲜活的生命,为作者那饱蘸着民俗文化的笔墨绘出的飘 ...查看


  • 1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 云南的歌会 导学案 主备人:迟建华 审核: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 3. 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小型的 ...查看


  • 云南的歌会教案 1
  •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 ...查看


  • 云南的歌会教师用
  •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主备人 乔六姣 审核 中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概括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把握文章结构框架. 2.赏析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领略优美的意境. 3.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热爱民俗文化. 第一课时 自主预 ...查看


  • 云南的歌会教案
  • <云南的歌会>教案 麻栗坡县六河中学 田 开 教学依据: 教读任何一篇课文一定要注意与作者.与编者.与作品三方面的对话.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