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 我归纳大体上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危机国家自身的原因,引用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冰岛的情况来看,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银行体系疯狂扩张。在2007年冰岛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高达11倍。目前在中国做一个对比,中国作为一个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这么一个国家,我们的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大概只有2.3倍。迪拜因为长期以来外资和房地产,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一旦由于金融危机导致资金链的破裂,必然使得他的房地产泡沫磨灭。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已经债务缠身的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救助陷于危机中的企业,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方面减轻了私人部门的债务,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共债务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到2010年末,全球主权债务的总量将比2007年增加50%以上,达到49万亿美元。未来四到五年里面,全球主权债务还会再增加50%。其中80%以上是来自七个主要的发达国家,还有一些来自西方国家和新兴国家。 第三个原因就是整个的欧元体系内的问题。欧元区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在各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间缺乏协调机制。这次危机爆发后,救助过程中各国政府争吵不休,而且各有各的打算。另外由于货币是统一的,对于希腊、西班牙这样一些深陷债务的国家来说,没有办法采取传统的本币贬值的办法或者降息的办法来应对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目前来讲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第一个影响就是说它可能会延缓欧洲经济回复的进程。这些高负债的国家要采取财政增收节支的政策来解决债务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债务危机过程中已经发生了社会的动荡,葡萄牙上个月14号宣布了紧缩财政的措施,包括公共领域公务员的薪酬降低5%,税率提高1%到2.5%。新的措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大罢工。西班牙也是一样,在5月20号宣布了削减公共开支的新决议之后,大量公务员上街游行。 第三是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这次危机过程中,由于市场信心不足,主要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多次的大幅度的振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银行体系的经济稳健性会产生影响。第四个问题,可能引发全球性的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景和对中国来说的机遇和挑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欧盟的金融救助计划应该说是为解决债务危机争取了时间,有利于平息市场恐慌的情绪。第二,有利于中资机构的走出去。三点,在西方国家遇到债务危机的时候,有一点像2008年的9月以后,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宏观政策上、协调性方面好了很多。在主权债务危机面前,相信中国、美国和欧洲之间,宏观政策的协调难度也会有所降低。 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如何在外需下降的前景下来促进内需的增长。第二是如何加快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寻找并紧紧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宏观政策的操作,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既要避免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又要避免通货膨胀过度上涨。这三点是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和政策调控提出的挑战。
中国所受影响不大,但仍需高度重视和警惕
首先,对欧洲出口或受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陷入债务危机必将严重削弱其购买力和国内需求,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肯定会受到冲击。而且人民币升值也会增大出口企业成本,减弱我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不过,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并非很大的出口市场。
其次,欧元危机给人民币汇率水平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希腊爆发危机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已经超过10%,欧元对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名义盯住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债务危机可能导致大规模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又会吸引套利资金流入,进一步增强升值预期。此外,近期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反对,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很可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总之,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会显著增强。
第三,对金融市场有短期影响。受投资者对债务危机忧虑增强影响,短期内中国资本市场受冲击明显。但这种影响目前来看仅仅是短期的,市场下跌后风险将自然释放。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由于中国金融体
系相对比较封闭,大型商业银行没有参与希腊等国的融资,因此,此次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小。
三、本次债务危机的启示
(一)对欧盟各国的启示
首先,严酷的事实说表明金融危机并没有走远,本次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解决仍需要一个过程。各国应提高警惕,严防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出现,根据自身不同国情,推行财政紧缩计划,逐步削减财政赤字,摸索出摆脱债务危机的不同路径和模式。
其次,要缓解危机、避免危机再次发生,必须从根本上对欧盟各国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因此,各国应推进自由化改革,通过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加快技术创新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出口竞争力,同时应要改革劳动力市场,降低名义工资,减小欧元区外亚洲低成本国家的冲击,恢复欧元区内外部总供求平衡和贸易平衡,以软着陆的方式实现经济复苏。
第三,审慎的产业政策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脱离实际的经济发展将隐藏巨大风险。陷入危机的主要国家都过于依赖某个或者某几个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周期性产业。如希腊依靠旅游和船运业,西班牙依靠旅游业、爱尔兰依靠房地产业等[5]。各国应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稳定上取得有效平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最后,欧盟一体化亟待完善。本次债务危机中,欧元区内部长期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政策错位迅速暴露。欧盟各国应加快完善欧洲货币、财政及政治一体化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与沟通,强化和补充现有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协作,提高欧盟稳定性和危机应对能力。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远离欧洲债务危机,中期内也不可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但债务问题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应积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防止欧洲债务问题对中国的冲击。一方面,我国出口企业应做好应急准备,将出口萎缩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政府也要继续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的依赖,防止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目前的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但不断涌入的热钱已使中国的资产出现泡沫,相关部门也要加强观测和预警,管理资本流入,采用有效手段保证化解可能的风险。
其次,要全面审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虽然中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一直处在国家警戒线之下,2009年财政赤字GDP占比低于3%,总债务占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安全性明显优于发达国家。但中国应从外汇储备、外债负担以及整体债务状况等方面更加全面地审视中国的债务问题。同时,地方债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地纷纷推出大规模救市措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有研究估计地方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16.5%[6]。这些债务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影响市场信心甚至国家经济安全。当然,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等临时性负债风险仍不容忽视。当前,要明确自身债务水平,制订相关措施,确保债务安全,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欧元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启示,创造了新的契机。由于缺乏与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配套的财政政策制度,财政方面的自主控制造成了欧元体系的失衡。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完善货币、财政政策的制度建设。我国还可利用欧元信誉危机,积极推动与以欧元部分结算贸易的国家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逐步推动人民币的区域性贸易结算功能。
最后,本次危机暴露出的欧元货币体系问题,为亚洲货币合作提供了借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乃至“亚元”的呼声高涨。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只有成员国在要素自由流动、经济趋同等情况下,加入共同货币区才会带来福利增进,条件不成熟却勉强加入可能得不偿失[7]。希腊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时,加入欧元区并引发本次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现在看来,亚洲设立共同货币区的条件尚未成熟。
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 我归纳大体上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危机国家自身的原因,引用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冰岛的情况来看,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银行体系疯狂扩张。在2007年冰岛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高达11倍。目前在中国做一个对比,中国作为一个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这么一个国家,我们的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大概只有2.3倍。迪拜因为长期以来外资和房地产,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一旦由于金融危机导致资金链的破裂,必然使得他的房地产泡沫磨灭。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已经债务缠身的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救助陷于危机中的企业,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方面减轻了私人部门的债务,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共债务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到2010年末,全球主权债务的总量将比2007年增加50%以上,达到49万亿美元。未来四到五年里面,全球主权债务还会再增加50%。其中80%以上是来自七个主要的发达国家,还有一些来自西方国家和新兴国家。 第三个原因就是整个的欧元体系内的问题。欧元区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在各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间缺乏协调机制。这次危机爆发后,救助过程中各国政府争吵不休,而且各有各的打算。另外由于货币是统一的,对于希腊、西班牙这样一些深陷债务的国家来说,没有办法采取传统的本币贬值的办法或者降息的办法来应对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目前来讲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第一个影响就是说它可能会延缓欧洲经济回复的进程。这些高负债的国家要采取财政增收节支的政策来解决债务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债务危机过程中已经发生了社会的动荡,葡萄牙上个月14号宣布了紧缩财政的措施,包括公共领域公务员的薪酬降低5%,税率提高1%到2.5%。新的措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大罢工。西班牙也是一样,在5月20号宣布了削减公共开支的新决议之后,大量公务员上街游行。 第三是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这次危机过程中,由于市场信心不足,主要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多次的大幅度的振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银行体系的经济稳健性会产生影响。第四个问题,可能引发全球性的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景和对中国来说的机遇和挑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欧盟的金融救助计划应该说是为解决债务危机争取了时间,有利于平息市场恐慌的情绪。第二,有利于中资机构的走出去。三点,在西方国家遇到债务危机的时候,有一点像2008年的9月以后,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宏观政策上、协调性方面好了很多。在主权债务危机面前,相信中国、美国和欧洲之间,宏观政策的协调难度也会有所降低。 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如何在外需下降的前景下来促进内需的增长。第二是如何加快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寻找并紧紧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宏观政策的操作,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既要避免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又要避免通货膨胀过度上涨。这三点是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和政策调控提出的挑战。
中国所受影响不大,但仍需高度重视和警惕
首先,对欧洲出口或受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陷入债务危机必将严重削弱其购买力和国内需求,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肯定会受到冲击。而且人民币升值也会增大出口企业成本,减弱我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不过,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并非很大的出口市场。
其次,欧元危机给人民币汇率水平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希腊爆发危机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已经超过10%,欧元对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名义盯住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债务危机可能导致大规模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又会吸引套利资金流入,进一步增强升值预期。此外,近期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反对,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很可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总之,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会显著增强。
第三,对金融市场有短期影响。受投资者对债务危机忧虑增强影响,短期内中国资本市场受冲击明显。但这种影响目前来看仅仅是短期的,市场下跌后风险将自然释放。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由于中国金融体
系相对比较封闭,大型商业银行没有参与希腊等国的融资,因此,此次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小。
三、本次债务危机的启示
(一)对欧盟各国的启示
首先,严酷的事实说表明金融危机并没有走远,本次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解决仍需要一个过程。各国应提高警惕,严防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出现,根据自身不同国情,推行财政紧缩计划,逐步削减财政赤字,摸索出摆脱债务危机的不同路径和模式。
其次,要缓解危机、避免危机再次发生,必须从根本上对欧盟各国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因此,各国应推进自由化改革,通过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加快技术创新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出口竞争力,同时应要改革劳动力市场,降低名义工资,减小欧元区外亚洲低成本国家的冲击,恢复欧元区内外部总供求平衡和贸易平衡,以软着陆的方式实现经济复苏。
第三,审慎的产业政策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脱离实际的经济发展将隐藏巨大风险。陷入危机的主要国家都过于依赖某个或者某几个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周期性产业。如希腊依靠旅游和船运业,西班牙依靠旅游业、爱尔兰依靠房地产业等[5]。各国应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稳定上取得有效平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最后,欧盟一体化亟待完善。本次债务危机中,欧元区内部长期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政策错位迅速暴露。欧盟各国应加快完善欧洲货币、财政及政治一体化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与沟通,强化和补充现有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协作,提高欧盟稳定性和危机应对能力。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远离欧洲债务危机,中期内也不可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但债务问题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应积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防止欧洲债务问题对中国的冲击。一方面,我国出口企业应做好应急准备,将出口萎缩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政府也要继续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的依赖,防止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目前的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但不断涌入的热钱已使中国的资产出现泡沫,相关部门也要加强观测和预警,管理资本流入,采用有效手段保证化解可能的风险。
其次,要全面审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虽然中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一直处在国家警戒线之下,2009年财政赤字GDP占比低于3%,总债务占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安全性明显优于发达国家。但中国应从外汇储备、外债负担以及整体债务状况等方面更加全面地审视中国的债务问题。同时,地方债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地纷纷推出大规模救市措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有研究估计地方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16.5%[6]。这些债务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影响市场信心甚至国家经济安全。当然,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等临时性负债风险仍不容忽视。当前,要明确自身债务水平,制订相关措施,确保债务安全,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欧元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启示,创造了新的契机。由于缺乏与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配套的财政政策制度,财政方面的自主控制造成了欧元体系的失衡。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完善货币、财政政策的制度建设。我国还可利用欧元信誉危机,积极推动与以欧元部分结算贸易的国家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逐步推动人民币的区域性贸易结算功能。
最后,本次危机暴露出的欧元货币体系问题,为亚洲货币合作提供了借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乃至“亚元”的呼声高涨。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只有成员国在要素自由流动、经济趋同等情况下,加入共同货币区才会带来福利增进,条件不成熟却勉强加入可能得不偿失[7]。希腊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时,加入欧元区并引发本次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现在看来,亚洲设立共同货币区的条件尚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