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字词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

一、 通假字:

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 二、 古今异义:

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

自以为得其实(那事情的真相)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船夫) 三、 一词多义:

1、鼓:微风鼓浪(振动)

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声)

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噌吰如钟鼓不绝(断绝) 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

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 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森然欲搏人(原义抓、扑,引申为捕捉) 5、然:然是说也(然而)

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 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7、焉:崆崆焉(助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面”) 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

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呢,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同“暮”,晚上) 故莫能知(没有谁。否定代词) 9、得:得双石于潭上(找到。动词)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10、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才。副词) 始舍于其址(当初。副词)

1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代词) 所在皆是也(这样。代词)

12、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之),因此,借此机会) 因笑谓迈曰(于是) 13、至: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直到) 送之至湖口(到)

14、其:择其一二扣之(其中) 不知其浅深(它的) 16、而:

1.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 扣而聆之

3.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4.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5. 余固笑而不信也

6.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 7. 徐而察之 8. 空中而多窍

9. 而笑李渤之陋也

10.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1. 而言之不详

12.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1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四、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微风鼓浪(振动)

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动词使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响) 名词作状语: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里) 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 五、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 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磔磔(于)云霄间

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

而大声发于水上

判断句:或曰此鹳鹤也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知识点

一、 通假字:

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 二、 古今异义:

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

自以为得其实(那事情的真相)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船夫) 三、 一词多义:

1、鼓:微风鼓浪(振动)

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声)

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噌吰如钟鼓不绝(断绝) 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

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 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森然欲搏人(原义抓、扑,引申为捕捉) 5、然:然是说也(然而)

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 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7、焉:崆崆焉(助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面”) 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

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呢,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同“暮”,晚上) 故莫能知(没有谁。否定代词) 9、得:得双石于潭上(找到。动词)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10、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才。副词) 始舍于其址(当初。副词)

1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代词) 所在皆是也(这样。代词)

12、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之),因此,借此机会) 因笑谓迈曰(于是) 13、至: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直到) 送之至湖口(到)

14、其:择其一二扣之(其中) 不知其浅深(它的) 16、而:

1.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 扣而聆之

3.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4.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5. 余固笑而不信也

6.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 7. 徐而察之 8. 空中而多窍

9. 而笑李渤之陋也

10.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1. 而言之不详

12.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1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四、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微风鼓浪(振动)

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动词使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响) 名词作状语: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里) 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 五、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 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磔磔(于)云霄间

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

而大声发于水上

判断句:或曰此鹳鹤也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相关文章

  •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②至莫夜月明 通"暮",晚上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乘着船 ② 大石 ...查看


  • 石钟山记1
  • <石钟山记>文言词语归纳整理部分难点 一.重点文言虚词:焉.盖.是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2.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3.盖叹郦元之简 "焉"的用法分析: ■ (1)澎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g ...查看


  • 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
  • 文言文固定句式 1[而已]: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3[而况]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g ...查看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之18虚词整理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之18虚词整理 一.[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查看


  •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左迁 ...查看


  • 文言虚词:其.以.之.为字的用法
  • 文言虚词其.以.之.为字的用法 古典诗文 2010-01-18 1246 5d56b7b40100gcj2 文言虚词其.以.之.为字的用法 "其""以""之""为&quo ...查看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
  • <游褒禅山记> 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 ...查看


  • 文言虚词教案(精心整理)
  • 文言虚词教案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一.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可以做句子主干成分) 二.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查看


  • 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归类整理
  • 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归类整理 之.而.其.以.与.乃.焉.则.何.且.若. 一.之 1.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