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中国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这一学期,在胡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学习了中外新闻传播史这本课程,学了之后对中外新闻传播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带着这种兴趣,我读了《中国新闻传播史》,让我对中国的新闻发展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杨师群在书中告诉读者:一部中国新闻传播史,就是一部争思想自由、争新闻自由的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民族汇合了三种主要血缘:第一是最早的西北华夏族群,带有浓厚的古代中西亚的印记,开创了夏朝和周朝文化,也有可能是更早的蜀地三星堆文化开创者;第二是渤海延岸的东夷族群,创造了商殷文化,成为华东、华北、东北、韩国,朝鲜和日本的主要血统来源;第三是原居中原和长江流域的百越族群,开创了楚越文化,是中国南方最主要血统来源。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悠远历史大树上一条支脉。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且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映射出当时的人文、地理、政策、风潮等等

近代中国,最初的报刊由西方来华传教士创办。“办报亦吹南风”,历史与现实都是如此。在19世纪上半叶,率先发展起来的就是广州和港澳的报纸。有学者认为中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日报就是《香港中外新报》,不过它成为完整日报的时间实际上晚于上海的《申报》和《上海新报》。

惊心动魄的中国新闻史,是渐次拉开帷幕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被查封的民族资本报刊,是1891年的《广报》,该报始创于广州。1910年,《清廷现行刑律》仍规定:“凡造妖书妖言及传播惑众者,皆绞。”其间,发生了著名的《苏报》案与《申报》记者沈荩案,“文字狱”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沈荩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因报道而殉职的记者。《苏报》作为革命派的报纸,疾呼“革命排满”,清廷当然恨之入骨,所以其寿命维持了没多久。《苏报》馆被查封,章太炎等被捕受审。因地处租界,清廷要求引渡章太炎,但英国领事反对,不让清廷插手,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奇观”: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其权利只有靠外国人的治外法权来保护。

1896年9月2日,李鸿章访问美国时接受《纽约时报》采访,于是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美国记者问:“阁下,您赞成将美国的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李鸿章回答:“中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我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其实,说是中国编辑吝啬讲真话,不如说是当时中国的官场不想让编辑讲真话。

在1898年至1911年的13年间,至少有53家报纸遭到查封,遭到迫害的报人不下20个,其中2人被杀,15人入狱。比如《京报》是在1909年8月被勒令停刊的。当年最有骨气的是《大公报》,经常揭露清末官场的魑魅魍魉、乌烟瘴气,将“现形”的官员分为十派:冥顽派、威势派、牟利派、权诈派、排外派、媚外派、油滑派、奴隶派、假正直派、假振作派,将其行为比作“九如”:如虎之猛、如狐之媚、如蛇之狡、如虿之毒、如无知之愚、如钻泥之鳅、如黑暗之洞、如无底之渊、如谷木之蠹虫。1926年的《大公报》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有政治意识而不参与实际政治,这种独立自由的思想,成为一种报界极宝贵的精神遗产。

清朝覆灭之后,进入了军阀割据时代。各路军阀混战,管治报纸乱来。比如1923年,军阀孙传芳踏进浙江,一口气就下令查封了《浙江晨报》、《杭州报》等十多家报纸。

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中,杨师群教授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在清朝专制统治下,尚能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许多革命报刊,却在言论自由得到保障、民主气氛相对较浓的民国初期,基本丧失了进取精神和改革活力,丧失了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这种情况在美国建国初期也出现过,个中原委耐人寻味。

禁锢越多,创造越少,管得太多,新闻无希望。国民党曾实行一套熔中国传统专制主义与外国法西斯主义于一炉的新闻统制政策与法制,想把新闻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其检查报纸,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更令人发指的是,国民政府出动军警、特务,公开捣毁报社,逮捕报人。1934年11月,上海《申报》老总史量才被暗杀。关于史量才的一个著名逸闻是:一次他与蒋介石话不投机,蒋介石气急败坏地说,把我惹火了,我可掌握百万大军!史量才冷然回答:我也有百万读者!

一部新闻史,首先就是一部思想史。新闻评论是历史先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一部二十四史穿越历史,道尽历朝治乱兴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警醒和弥足宝贵经验。

在大二上学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或许就是中外新闻传播史了,可能也是我平时比较喜欢历史的缘故,一看的传播史就深深的沉浸其中,当然胡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也是我能够深入学习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编导专业的学生,我相信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会有很大帮助的。

尚振东

中国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这一学期,在胡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学习了中外新闻传播史这本课程,学了之后对中外新闻传播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带着这种兴趣,我读了《中国新闻传播史》,让我对中国的新闻发展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杨师群在书中告诉读者:一部中国新闻传播史,就是一部争思想自由、争新闻自由的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民族汇合了三种主要血缘:第一是最早的西北华夏族群,带有浓厚的古代中西亚的印记,开创了夏朝和周朝文化,也有可能是更早的蜀地三星堆文化开创者;第二是渤海延岸的东夷族群,创造了商殷文化,成为华东、华北、东北、韩国,朝鲜和日本的主要血统来源;第三是原居中原和长江流域的百越族群,开创了楚越文化,是中国南方最主要血统来源。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悠远历史大树上一条支脉。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且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映射出当时的人文、地理、政策、风潮等等

近代中国,最初的报刊由西方来华传教士创办。“办报亦吹南风”,历史与现实都是如此。在19世纪上半叶,率先发展起来的就是广州和港澳的报纸。有学者认为中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日报就是《香港中外新报》,不过它成为完整日报的时间实际上晚于上海的《申报》和《上海新报》。

惊心动魄的中国新闻史,是渐次拉开帷幕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被查封的民族资本报刊,是1891年的《广报》,该报始创于广州。1910年,《清廷现行刑律》仍规定:“凡造妖书妖言及传播惑众者,皆绞。”其间,发生了著名的《苏报》案与《申报》记者沈荩案,“文字狱”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沈荩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因报道而殉职的记者。《苏报》作为革命派的报纸,疾呼“革命排满”,清廷当然恨之入骨,所以其寿命维持了没多久。《苏报》馆被查封,章太炎等被捕受审。因地处租界,清廷要求引渡章太炎,但英国领事反对,不让清廷插手,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奇观”: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其权利只有靠外国人的治外法权来保护。

1896年9月2日,李鸿章访问美国时接受《纽约时报》采访,于是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美国记者问:“阁下,您赞成将美国的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李鸿章回答:“中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我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其实,说是中国编辑吝啬讲真话,不如说是当时中国的官场不想让编辑讲真话。

在1898年至1911年的13年间,至少有53家报纸遭到查封,遭到迫害的报人不下20个,其中2人被杀,15人入狱。比如《京报》是在1909年8月被勒令停刊的。当年最有骨气的是《大公报》,经常揭露清末官场的魑魅魍魉、乌烟瘴气,将“现形”的官员分为十派:冥顽派、威势派、牟利派、权诈派、排外派、媚外派、油滑派、奴隶派、假正直派、假振作派,将其行为比作“九如”:如虎之猛、如狐之媚、如蛇之狡、如虿之毒、如无知之愚、如钻泥之鳅、如黑暗之洞、如无底之渊、如谷木之蠹虫。1926年的《大公报》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有政治意识而不参与实际政治,这种独立自由的思想,成为一种报界极宝贵的精神遗产。

清朝覆灭之后,进入了军阀割据时代。各路军阀混战,管治报纸乱来。比如1923年,军阀孙传芳踏进浙江,一口气就下令查封了《浙江晨报》、《杭州报》等十多家报纸。

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中,杨师群教授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在清朝专制统治下,尚能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许多革命报刊,却在言论自由得到保障、民主气氛相对较浓的民国初期,基本丧失了进取精神和改革活力,丧失了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这种情况在美国建国初期也出现过,个中原委耐人寻味。

禁锢越多,创造越少,管得太多,新闻无希望。国民党曾实行一套熔中国传统专制主义与外国法西斯主义于一炉的新闻统制政策与法制,想把新闻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其检查报纸,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更令人发指的是,国民政府出动军警、特务,公开捣毁报社,逮捕报人。1934年11月,上海《申报》老总史量才被暗杀。关于史量才的一个著名逸闻是:一次他与蒋介石话不投机,蒋介石气急败坏地说,把我惹火了,我可掌握百万大军!史量才冷然回答:我也有百万读者!

一部新闻史,首先就是一部思想史。新闻评论是历史先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一部二十四史穿越历史,道尽历朝治乱兴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警醒和弥足宝贵经验。

在大二上学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或许就是中外新闻传播史了,可能也是我平时比较喜欢历史的缘故,一看的传播史就深深的沉浸其中,当然胡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也是我能够深入学习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编导专业的学生,我相信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会有很大帮助的。

尚振东


相关文章

  • "三大转变"助提升
  • 适应全媒体时代企业报的发展规律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二次跨越"的战略需求,<中国海洋石油报>于2012年4月进行扩版,改为周三刊.扩版不仅仅是报纸期数和版面的增加, ...查看


  •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重点全面复习材料
  •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 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 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 ...查看


  • 娱乐至死读后感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读后感 "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 ...查看


  • 图书行业网络营销推广方案2013最新
  • 图书行业络营销推广方案 图书行业现如今已经逐渐向网络营销方向发展,传统的书店局限性更加明显,人们更愿意花更少的时间和金钱,到网络寻找一本可宜的书.由于图书产品诞生历史悠久,不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故而受到一些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使其营销模式受到 ...查看


  • 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
  • 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txt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靠靠树!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是中国 ...查看


  • 第一粒扣子读后感
  • <第一粒扣子>小学生读后感 <第一粒扣子>是一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读本,采用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内容,传播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处在小学生阶段正是价值观树立.形成的 ...查看


  •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方案
  • 传播学学术网站及参考书目 关键词: 传播学学术网站,传播学参考书目 (一)中国大陆研究网站: 1. 中华传媒网 http://www.mediachina.net 2.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http://www.cjr.com.cn 3. ...查看


  •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及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及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一.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 埃德加·斯诺 译者:董乐山 埃德加·斯诺,出生于1905年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 ...查看


  • 如何给公众号选取个好名字?
  • 公众平台<标题>宝典 如何给QQ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取个好标题名称 1:借"名人" 名人的任何事情都是大众所关注的,无论是他们的工作,还是他们的生活,或是他们的兴趣等等,如果你所宣传的事物或者产品能和名人靠靠 ...查看


热门内容